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中国新闻奖作品,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人民日报优秀新闻作品)

摘要: 中国新闻有哪些奖项? 中国新闻奖共设四大类,29个评选项目,包括报纸和通讯社的新闻、演讲、时事通讯、系...

中国新闻有哪些奖项?

中国新闻奖共设四大类,29个评选项目,包括报纸和通讯社的新闻、演讲、时事通讯、系列报道、新闻摄影、报纸版面、新闻漫画、报纸副刊等8个项目,广播电视的新闻、评论、新闻专题、系列报道、新闻节目编排、新闻直播等5个项目。获奖案例:

中国新闻有哪些奖项?

什么样的作品能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新闻事件,主流媒体应该追求的新闻价值是什么?如何准确判断最近发生的事情是否属于「重大事件」?好的新闻评论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报道才能感人?舆情报道如何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今天,我们邀请第25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周世扛,结合获奖案例,和大家聊聊有哪些新闻作品能在评选中脱颖而出。中国新闻奖是中央批准设立的国家最高新闻奖,代表新闻媒体的最高专业水平,评选深度新闻、严肃新闻和优秀新闻。在媒体融合发展、自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主流媒体记者要追求的是快速而有深度的报道,是能看得懂、听得进、说得通的严肃报道,是真实再现新闻事实的优秀报道。报道现在,报道前沿,报道能预见新趋势,有远见的新闻是社会的需要,是媒体的基础。我们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应该关注孕育未来趋势、代表时代潮流的新闻事件,承担更多作为守望者的责任。今年获得一等奖的浙江电视台电视评论《“电商”与“店商”谁能争锋?》就是这类报道的代表。2014年,杭州四家大型实体百货相继倒闭。与此同时,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商”和“店主”为什么要竞争?斗争的本质是什么?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它对当下的启发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记者深入万达等大型实体百货商场采访阿里巴巴等大型电商,并借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召开的契机,采访了国内外多家网吧,也深入企业、市场、农村,探寻电子商务给浙江经济带来的深刻变化。评论最后的结论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是未来的大方向,“电商”和“店商”将会争锋,同时融合。后来形势的发展证明,这份报告思想敏锐,论点正确。今年9月,媒体报道了万达与苏宁云商的合作,苏宁云商进驻万达广场,线上线下融合,共同努力。这说明浙台的评论准确地揭示了趋势。客观,选材准确,表达新颖。对于可预见的重大新闻,媒体可以提前策划组织报道。但面对突发事件,如何准确把握新闻价值,提升报道影响力?这次获得一等奖的新华社《“呼格案再审”系列报道》,能给人启发。从2005年开始,新华社记者一直关注和跟踪案件进展。2014年,当得知内蒙古法院将启动再审时,新华社将其视为重大新闻事件。因为再审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不久启动的,该案的再审是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本案的再审是错案必纠、正义必达、法治必胜的典型样本,对于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呼格案是社会长期关注的问题。公众的关注和舆论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象。开始重审。媒体有责任呈现完整的新闻记录。这组报告有三个特点。第一,开药快。新华社记者更早掌握再审信息,提前采访新闻当事人,做足外围采访。法院公布再审信息时,记者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第二,重要内容独家呈现,权威性强。记者采访了多位与本案相关的业内人士,捕捉到多个独家场景。特别是很多不实信息被及时反驳,给社会留下深刻印象,体现了权威发布

这组手稿生动地描述了现场情景、场景和人物细节。同时,追根溯源,梳理再审之难和平反因素。他们的笔触细腻,震撼人心,充满人文情怀。追求报道引领社会、警醒社会、影响社会的价值,这部湖南电视系列报道以《绝对忠诚》票获得一等奖。报道讲述了28位人民科学家“现代版”忠诚报国的感人故事。报告组在确定人物选题时提出了三个标准:一是常年投身艰苦环境的人,二是承担国家重要使命的人,三是鲜为人知的人。按照这三个标准,报告最后的英雄是:坚守沙漠、冰山、海洋、田野、森林的生态守护神,坚守偏远基地的航天、能源、太空的军事专家,因为他们像钉子一样被钉在国家的两端,像“裸儿”一样相信科学救国。《绝对忠诚》感动了亿万观众和网友,节目视频在网络社区的阅读量超过3亿人次。《人民日报》连续发表4篇评论员文章,为“人民科学家”点赞。这组报道告诉我们,这些为国家前途命运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栋梁,是社会标杆新闻人物。他们的理念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主流媒体一定要关注,要重点突出。评论是媒体的灵魂。新闻评论不能只是声明和公告。他们要有触及本质的能力,要有与大众对话的能力,要有凝聚共识的能力,要有引领舆论的能力。这次有个观点前沿的好评论,是黑龙江广播电台的《“藏粮于土”箭在弦上》,得了一等奖。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但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增长的背后,是耕地总面积、优质耕地和人均耕地的逐年减少。中国农业还远没有摆脱粗放的生产方式,高产的背后是资源的高消耗。通过粮食产量增加与优质土地减少的鲜明对比,指出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正受到严重威胁,呼吁国家尽快调整战略,由“仓储粮”向“土储粮”转变。整篇评论分析透彻,论证有力,立意深远。

使人警醒。  以情感为基调,做出温暖的、闪耀人性光辉的报道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升级的社会背景下,北京电视台专题《无影灯下的生死博弈》,真实记录了发生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室里的故事。报道既感人至深又立意深远:揭示了宝贵的生命十分脆弱,刻画了医务工作者珍视生命、救死扶伤的精神以及医学的困境。更深一层的是,以往的医疗报道通常关注病人如何获救,但这个节目却罕见地报道了病人去世后的感人故事。这一报道从中央到群众反映都很好,被评为一等奖。  这个栏目制作团队里有5名“妈妈”记者,孩子都不满一岁。这些妈妈们跟随整个团队在医院24小时蹲点,整整一个月,拍摄总素材时长高达3000分钟,编辑比高达100:1。在做这期节目时,记者真正做到与患者家属生命相连,不眠不休地在手术室门口陪伴家属渡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48小时,蠃得了患者和医生的高度信任,因此才有了这则感人肺腑的报道。  有锋芒,剑指危害社会的恶行,批评影响发展的歪风  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电视专题《食品工厂的“黑洞”》,揭露了上海福喜公司长期使用过期原料制作食品。节目播出后,上海食药监、公安等部门立即成立联合专案组,在全国范围内彻查有关问题食品的流向。今年4月,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表决通过,全国人大法工委此前表示,福喜事件对《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很有启发。一个舆论监督类节目为什么获得这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选题。食品安全始终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食品安全监管是中国政府近几年着力推进的改革领域,《食品工厂的“黑洞”》正击中群众与政府共同的聚焦点。二是专题调查缜密,叙述客观。在调查过程中,记者严格遵守了新闻界公认的隐蔽式采访规范,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忠实记录下观察到的事物,没有进行诱导式的采访。报道叙述语言平实,客观公正,所列举的新闻事实都有相关证据进行交叉验证,用事实说话,没有刻意渲染。  这类内容的好作品还有不少,如武汉广播电视台的《电视问政?问作风》,内蒙古电视台的《住在涵洞为讨薪》,江西日报的《项目审批“长征”698天 泰豪动漫变“动慢”》等,都是值得一看一读的佳作

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有哪些?

1、中国新闻奖,创办于1990年,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综合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2、范长江新闻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举办,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中青年记者的优秀成果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3、韬奋新闻奖,创办于1993年,是中国记协和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奖励我国新闻编辑及通联、校对、资料等新闻工作者优秀成果的最高荣誉奖,也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扩展资料中国新闻奖评选标准-总标准: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2.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3.倡导短新闻,在同等条件下,短小精炼的作品优先。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新闻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韬奋新闻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范长江新闻奖

中国新闻奖的作品署名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