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中国出土最好的宝剑,七星宝剑价值多少(中国著名的宝剑有哪些)

摘要: 出土的中国古代名剑 【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末期越国的青铜器,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5号楚墓。因为...

出土的中国古代名剑

【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末期越国的青铜器,出土于湖北江陵马山5号楚墓。因为剑上镀了一层含铬金属,几千年都不会生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含硫量高,因为硫化铜可以防锈。剑高55.7厘米,宽4.6厘米,长8.4厘米,重875克,锋利无比。刻有“王浅,一眼用之”的字样。【吴王光剑】春秋时期的吴王光剑是春秋末期的青铜器,为春秋时期吴所用。安徽省南陵县出土文物。剑总长77.3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两个环形箍。这把剑有一个脊。在拉附近,有两行镌刻着篆书的碑文:“攻我王光一眼,持剑卫人。”【越王周复合剑】龚家所藏越王周剑,长53.5厘米,宽5厘米,宽5.5厘米,长9厘米,重745克。剑是由厚而宽的格式,脊线在中间,刃薄而锋利;剑呈倒凹状,两侧有鸟印铭文;茎上有两个凸箍,箍上布满凸纹和云纹,并用绿松石装饰。此剑于1995年9月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次在南博展出,是继1994年在北京长生殿展出(当时被台湾省古月馆老师王振华藏起来)后,第二次与大陆观众见面。报道称,越王洲传世出土的已知剑有八把,有此剑的有九把。【越王旨赐剑】越王旨赐剑为青铜,全长52.4厘米,剑身较宽,从中脊起一条线,近前部有弧形双刃收窄。圆盘形剑首,圆柄上有两个凸箍,饰有变形的兽面图案,柄上缠丝。剑的两面铸有“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王月王月;反面是:那些志在萧条的人。薄如蝉翼的绿松石嵌于字间,已有部分脱落,脱落处可见红色粘料痕迹。【越王周勾践】战国时期越王周勾践,此剑的剑刃有两行铭文,每行四字,字体为鸟虫书,说明为“越王周勾践”。周构是越王勾践的曾孙,在位三十七年(公元前448-412)。此剑出自楚墓,可能是楚国灭亡后流入楚国的。

出土的中国古代名剑

中国出土的名剑

5.战国时期王越的钩刀。剑身附近有两行铭文,每行四字。字体为鸟虫书,解释为“王越州钩自行剑”。周构是越王勾践的曾孙,在位三十七年(公元前448-412)。此剑出自楚墓,可能是楚国灭亡后流入楚国的。4.吴王光剑春秋时期吴王光剑是春秋末期的一件青铜器,为春秋时期吴国所用。安徽省南陵县出土文物。剑总长77.3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两个环形箍。这把剑有一个脊。在洛杉矶附近,有两行镌刻的印章铭文:“乍看攻击王光,用剑保卫人民。3:越王旨在把剑送给越王,剑为铜制,全长52.4厘米。剑身宽大,中间脊部隆起,近前部双刃弯曲狭窄。圆盘形剑首,圆柄上有两个凸箍,饰有变形的兽面图案,柄上缠丝。剑的两面铸有“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王月王月;反面是:那些志在萧条的人。2.越王周复合剑锣

君剑是越王勾践举世闻名的青铜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王山一号楚贵族墓(距春秋时期楚国都城济南城旧址七公里)。考古学家在墓主尸体的左手边一个黑漆木箱的鞘中发现了一把珍贵的青铜剑。这把青铜剑与剑鞘非常相配。剑出鞘,冷亮无锈,刃薄锋利。试着用纸,20多层一笔就破了。剑总长55.6厘米,其中剑身长45.6厘米,格宽5厘米。剑身饰以黑色菱形几何暗纹,剑格正反面镶嵌蓝色琉璃、绿松石,形成精美图案。剑柄用丝绳系住,剑头变成一个圆箍,里面铸有11个极细的同心圆。据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等专家的科学鉴定,王月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青铜和锡,还有少量的铅、铁、镍和硫等。剑身黑钻石花纹硫化而成,剑身的精细打磨技艺水平可与目前精密磨床所生产的产品相媲美,充分显示了当时岳造剑工匠的高超技艺。1973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在日本举行,这把剑和东汉的玉衣是最好的作品之一。展览前,郭沫若先生题诗一首,献给勾践剑和银楼玉衣。诗中云,“越王勾践破吴剑,因民工错字,银臂玉衣今犹在,匠心不死”。并指出“剑铭是自己做的,真的靠民工;被衣服之王切成一对对。历史的创造者,北方的英雄和帝王,都是人民的工匠。——越王的国宝勾践剑,现藏湖北省博物馆。王月勾践剑被发掘后,仅在1965年底和文革初期在湖北有过一次短期展览。在90年代末之前的30多年里,这把剑一直在中国“隐而不显”。直到1999年4月,新中国成立50周年纪念日前夕,越王勾践剑首次抵京短期展览(1999年4月15日抵京);1999年国庆后,运回武汉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古代十大名剑有存世的吗?

1987年6月3日在安庆市迎江寺城东王家山城第二水厂遗址一座倒塌的战国木棺墓中出土的越王北古剑,为战国早期越国青铜兵器,全长38厘米。脊尖,头呈喇叭状,圆茎实心,上面有两个圆箍,饰以云雷纹。出现

土时剑身中断,并缺少一截,后按原样修复。剑格两面均有铭文,正面10字:“古北丌王(越)铖口(越)王丌北古”;背面10字:“自(剑)佥用(作)乍自自乍(作)用佥(剑)自”。均系鸟篆体阴文。字的排列,每间隔1字,则错金1字,在32字中,计有错金铭文16字。铸造工艺精湛,通体无锈蚀,刃锋锐利,错金鸟篆体铭文线条优美,细如毫发,金光灿然。越王剑在全国发现约有20把,但铭文之多以此剑为最。曹操对锋利刃 这是一把刀式的古剑,一九一八年出土于山东济宁西关古墓中,因其护手处有篆文“曹操对锋利刃”而得名。 剑身长为三尺二寸四分,宽约一寸二分,重一斤七两,贴护手处铸有三朵小花。剑镦与护手皆嵌银精铸,其柄与护手均似刀形。 但历史书对这剑的记载很少,不是出于何处。越王勾践剑 为春秋越国君主勾践所用。湖北江陵县望北一号墓出土。剑通体55.7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柄长8.4厘米。上有铭文,曰:“越王鸠浅自作用剑。” 鸠浅即勾践。 蔡国国君佩剑1999年初冬,丹江口库区水位空前下降,许多没来得及发掘的古墓大片地暴露出来,急需趁枯水季节抢救发掘。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帮助下,为了防止文物被盗,李桃元等专家来到北泰山庙墓群的吉家院墓地,最终选定了41座墓进行发掘。其中的19号墓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小墓,令人吃惊的发现就出现在这个墓里——墓里竟然出土了一柄嵌有6个错金铭文的青铜古剑。 经辨认,铭文中有“蔡侯”两个字,剑上还有嵌着兽面纹图案的宝石。“这应是一把蔡国国君的佩剑!这个蔡国国君是谁?他的剑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墓里?”由于考古工作繁忙,专家一时无法弄清答案,便按有关规定,将剑封存在丹江口博物馆。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