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位军事家按战功排,世界公认的十大军事家(二战公认四大军事家)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8 15:47:34
中共33位军事家有哪些?
、周恩来、朱德、彭、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许、聂、叶剑英、杨、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广金、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徐济深、蔡申。其中有八位战略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叶挺,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许、蔡、段德昌、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左权、彭雪枫、林彪。部分将领介绍1。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永之,后改为润之),笔名子仁。湖南湘潭。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人,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和书法家。2.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中国有几个军事家
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来,在漫长的革命历史中,涌现出了一批身经百战、贡献卓著的战略指挥员和高级将领。从1955年下午到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度的1965年,共有1614位开国元勋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元帅10人,上将10人,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1360人。在众多将领中,只有36人拥有“军事家”的头衔,实属罕见。那么,谁有资格当军师呢?这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不妨对军事家们做一个分析。这36位军事家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有五位,分别是、和杨、两位主席和李先念。元帅二十名,将军十名,共二十人。也就是说,1955年被授予上将以上军衔的20位将军全部入选(包括林彪)。第三,新中国成立前去世的高级将领有11位。可以看出,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是当代军事家的研究对象,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作为统帅和领导者,都是元帅级别的人物。1955年评职称时,毛泽东是党的主席、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他在革命战争中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大元帅称号的唯一候选人,也是所有人所期待的。只是因为他自己的看法,最终没有授予大元帅称号。当时周恩来和邓小平是元帅候选人。元帅军衔的评定条件很高。1955年2月8日通过的《军官服役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授予创造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者领导战斗兵团,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将领。”战争期间,周恩来任南昌起义前委书记、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邓小平是百色起义的领袖。曾任刘邓军政委、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革命战争时期,两人在创建人民军队、领导武装力量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被授予元帅军衔。李先念在1955年被授予该称号时是一名普通考生。像周和邓一样,他已经在政府部门工作。毛泽东提出,凡是在地方工作过的都不要封号,所以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曾经在政府任职的高级将领都没有参加封号。革命战争时期,杨任红三军团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在这个位置上,授予上将军衔不成问题。但解放后未担任军官,1955年未参加军衔评定。建国前去世的11位高级将领中,叶挺将军是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第一任军长,只有两人有元帅资格。此外,徐、蔡、段德昌、等10人是红军初期的军长(政治委员),方志敏、刘志丹、是土地革命中后期的兵团领导人,左权、彭雪枫是八路军、新四军师以上的高级将领,他们在创建和领导人民革命武装力量、指挥兵团和兵团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按照1955年的定级条件,基本合格为“将军”。可见,对“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评价是以“将军资格”为依据的,从未有将军进入36人名单这一事实得到证实。当然,“属
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排名包括排名前36位的军事家是如何排名的?根据中国军网公布的兵家排行榜,按以下顺序排列:1。总司令的数字;2.元帅;3.一般;4.牺牲的烈士。毛泽东以其无可争议的地位高居榜首。周恩来是人民军队的创始人之一。战争期间,他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为军队和国防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排名第二。朱德是十大元帅之首。长期担任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被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名第三。第四名是邓小平。
1955年中央曾考虑给当时的军委委员11人均授予元帅军衔,邓小平位列第七,排在陈毅之后,罗荣桓之前;而在军事家排名中,邓以军委主席的身份列为统帅级人物,排在朱德之后,在其他9位元帅之前。 十大元帅除朱德、林彪之外的其他元帅排名是按1955年授衔时的顺序,8位元帅依次为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叶挺排在元帅之后、大将之前,显然他是被当元帅看待的。如果1955年授衔时叶挺健在,他在元帅中排名肯定比较靠前,但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为了不打乱元帅们的顺序,叶挺排在最后一名元帅叶剑英元帅之后。 叶挺之后,是杨尚昆、李先念。李先念如果当年授了大将衔,肯定不能排在粟裕之前。但在军事家中,杨、李二人能排在十大将之前,与他俩都担任过国家主席不无关系。杨尚昆1982年后曾任10年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所以能排在曾任中央军委常委的李先念之前。 接下来是十位大将,排名也是按授衔时的顺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大将之后是10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将领(叶挺已列入元帅级)。这10人又分为两部分:前7位是1989年公布的,后3位是1994年增补的。可以看出,这两部分分别按他们牺牲的前后次序排名的,即牺牲的越早排名越靠前。前7位:许继慎(1931年)、蔡申熙(1932年)、段德昌(1933年)、曾中生(1935年)、左权(1942年)、彭雪枫(1944年)、罗炳辉(1946年),后3位:黄公略(1931年)、方志敏(1935年)、刘志丹(1936年)。黄公略虽然牺牲最早,但因是1994年增补的,所以排在前7位之后。 林彪在1955年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曾任解放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的朱德、 彭德怀,只不过林彪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给放到最后了。不过,他被评定为36位军事家之列,体现了对他的军事才能的客观评价,同时也说明中央军委对他评价的历史公正性。 许多上将在新华社刊发的讣告或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 除了以上中央军委正式确认的36位军事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去世的开国上将在新华社正式刊发的讣告或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根据有关资料不完全统计,在悼词中被称之为军事家的开国上将有董其武、王震、李达、杨得志、李聚奎、王平,叶飞、陈锡联、张爱萍、杨成武、洪学智等11人。 开国中将、1988年上将、国防部长秦基伟(1 914—1 997)的悼词中也被称为“军事家”。 悼词中称为军事家的还有几位“无衔将军”:邵式平、何长工、伍修权、耿飚。这4人按战争时期的资历,1955年可评为上将。但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就离开军队,到中央或地方工作,而没有参加评衔。何长工、伍修权、耿飚后来回到军队,正处于两次军衔制之间,因此被称为“无衔将军”。 我军高级将领的悼词是经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审定的,是盖棺论定性的权威评价。因此,从这种角度看,,中国当代军事家的范围不仅限于36人。
兵家36计是哪36计呢?
一、胜战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二、敌战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三、攻战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四、混战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五、并战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六、败战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扩展资料:1.第一计:瞒天过海,防备得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松懈大意;经常见到的人和事,往往不会引起怀疑。把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对立。非常公开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物。 2.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作为一种计谋,顺手牵羊常常不是等“羊”自动找上门来,而是着意寻找敌方的空子,或诱使敌方出现漏洞并进一步利用漏洞,从而使自己牵羊时很“顺手”。3.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指的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进行攻击对方。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4.第三十四计:苦肉计,人们都不愿意伤害自己,如果说被别人伤害,这肯定是真的。己方如果以假当真,敌方肯定信而不疑。这样才能使苦肉之计得以成功。此计其实是一种特殊作法的离间计。运用此计,“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乱假。己方要造成内部矛盾激化的假象,再派人装作受到迫害,借机钻到敌人心脏中去进行间谍活动。评价《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斗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有的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有的来源于古诗句,有的借用成语。其中每计的解说,由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确认作者:2009年8月1日,在山东省济宁发现的隋代玉简册最终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它不仅把古代著名兵学著作《三十六计》的成书时间上推1000余年,而且以实物例证确定了这本兵学著作的作者部分玉简册。与会专家学者对隋代玉简册《三十六计》实物进行了现场研究认证。玉简册共计66片,单片长24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平铺长达132厘米,总重量为4.6公斤。玉简册阴刻小篆体文字,共计919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尾片刻“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该玉简册为和田青玉质,由于年代久远,有自然形成的浸色和包浆,部分玉简片有大小不规则的自然蚀孔。隋代玉简册由权威专家鉴定确认 。作者简介檀道济(?—436)南朝宋国著名武将、大臣,高平金乡(今山东济宁金乡) 人。初随刘裕起兵讨伐桓玄。西征桓玄残余,镇压卢循、徐道覆起义,立下战功,任太尉参军。416年,北伐后秦,任先锋,占洛阳。释放俘虏,感化后秦之民,奔归者众多。后率军进占潼关,与诸军共破姚绍,灭后秦。因功迁征虏将军。宋武帝即位,以佐命之功,官至镇北将军、丹阳尹、南兖州刺史。少帝即位,受遗诏辅政。徐羡之等密谋废帝另立,召其入京参与其事。文帝即位,任其为征北将军。426年,文帝杀徐羡之等,派他讨伐荆州刺史谢晦,事平,任江州刺史、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431年,率军攻北魏,粮尽而归。不久进位司空。因其战功卓著,名高权重,被朝廷猜疑。436年遇害。被害时,愤怒投帻于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这是最早将军队喻为长城的名言,自毁长城的典故就出于此。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