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新中国十将,新中国封了多少将军(新中国七十年取得的成就)

摘要: 新中国成立时的十大将军、十大元帅???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苏羽、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

新中国成立时的十大将军、十大元帅???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苏羽、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小、张、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10位将军军衔,后被称为“十大将军”。10元帅是指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十位军事家。他们是朱德、彭、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许、聂、叶剑英。延伸资料: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在中国传统军衔制度的基础上,参考前苏联、朝鲜等国的军衔制度,设置了军衔制度,其中军官设置为上将、将军、中将、少将四级。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毛泽东主席签署命令,授予朱德、彭、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许、聂、叶剑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颁发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参考:百度百科十大元帅百度百科十大将军

新中国成立时的十大将军、十大元帅???

新中国十大将军名单 ?

新中国成立时,所授的十大将是那些??

10元帅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毛泽东主席授予朱德、彭、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许、聂、叶剑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苏羽、黄克诚、谭政、小广金、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许海东、张云逸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请问新中国十大将是那些?

苏羽将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军(1907-1984):苏羽,湖南省会同县人。他的军事造诣和成就在全军首屈一指,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林彪。他长期作为陈毅的副手指挥战斗。建国后,他曾短暂担任过总参谋长,但任命时并不在这个重要位置上,资历只能和罗荣桓相提并论。陈毅作为新四军第三野战军元帅的位置已经固定,而苏只有受委屈的份。徐海东将军(1900-1970):徐海东,湖北省黄陂县人。陕北的代表,他的将军军衔是派系平衡的典型。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支独立的最早到达陕北的长征军队,即红15军。徐海东是这支部队幸存的指挥官。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5军后,徐海东担任这支部队的团长。正如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所提到的,蒋介石称徐海东为“对文明的极大危害”。由于他在战争中肺部严重受伤,他在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就不能工作,一直在康复中,直到他在70年去世。陕北代表人物刘志丹被杀,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的最高人物。况且他一直都很老实善良,对人很冷淡。给他一个将军不会造成不平衡。黄克诚将军(1902-1986):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他是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和其他人相比,他的履历和资历值得怀疑,但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中央军委秘书长,这应该是他获得上将军衔的重要因素。陈赓将军(1903-1961):陈赓,湖南湘乡县龙洞乡胡荃村人。他是二野的代表。1932年,陈赓被捕后,受尽折磨,不屈不挠。蒋介石极力诱其投降,陈赓拒绝。之后设法救了他,机智逃脱。抗美援朝,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成就并不突出,但名气很大,是黄埔军校的优秀毕业生之一。在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他去了台湾,只剩下陈赓。谭政将军(1902-1988):谭政,湖南湘乡县人。他担任总政治部主任,与罗荣桓元帅的情况一致,是总政治部工作的代表。他拿下大将军街,也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点,与派系平衡无关。萧(1903-1989):萧,湖南长沙人。他是第四野战军的另一个代表。海军司令的职位是他获得上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将军中,只有他在苏联学习过海军业务。从资历上来说,提到这一点就够了。当时江西苏区的党内斗争中有一顶以他命名的帽子,叫做“小右倾机会主义”。张(1892-1974)将军简历:张,广东文昌县人。他是第三野战军除粟裕之外的又一代表,几乎可以认为他的将军军衔完全是因为他的资历。他是最老的将军,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过护国求元2的。广西百色起义中,任贺奇军军长。邓小平离队后,率何旗军奋力进入中央苏区,任任红军副参谋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华东的军事地位始终高于粟裕。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二支队司令员。陈毅是司令员,他是副司令员。华野创建,先后任副司令员、参谋长。没有其他人像这些高级将领一样。通用L

4): 王树声,湖北省麻城县人。他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 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 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 许光达大将简介(1908-1969): 许光达,湖南省长沙市人。作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 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 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 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求采纳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