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十大上将之首,1955年少将名单排名(中国十大中将)

摘要: 中国十大上将? 第一个,当然是上海将军的首领萧克。他是我们部队的老兵。在红军长征中,他担任军长,包...

中国十大上将?

第一个,当然是上海将军的首领萧克。他是我们部队的老兵。在红军长征中,他担任军长,包括后来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120师副师长。那时候,他是老大。到解放时,他担任四野参谋长。第二位是我军优秀参谋李达。他辅佐过好几个名帅,时间最长的是刘帅。由于作为参谋的出色表现,他被邓公称为一张行走的地图,这可能是对李达最好的褒奖。第三个是张宗逊,他是彭先生的首席军事助理。但在井冈山时期,张宗逊还担任过毛主席的警卫,可以说是毛主席最早的警卫。后来转到作战部队,一直工作到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第四位是李克农,杰出的特务,57位将军中唯一一位认为自己没打过仗的将军,但毛主席说他的重要情报可以抵得上千军万马。这个包完全没有被违反。全军生死有情报关系,可见李克农的重要性。第五位是,人称王。在抗日战争时期,包括解放战争时期,他是一个有很大贡献的人,比如抗日战争时期开垦南泥湾,后来又率军南下,被党称为第二次长征。到解放时,当然是西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的司令员,为解放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第六位是许将军,他被认为是将军中的猛将,也受到毛主席的高度重视。他在解放战争中转战山东,解放济南,被视为山东名将。第七个是邓华将军。他是总参谋部中文武双全的将军。他在东北战场屡立战功,成为帅霖麾下少有的大将。第八名是彭,西北战场上的一只老虎,驰骋西北所有重要战役,和兄弟们一起打垮了强悍的,把他们的首领赶出了西北,后调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第九位是张爱萍,也是文武双全的将军。他善于打仗,指挥本领高超,如解放战争中的江山岛战役,创造了我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指挥员。第十位是三阳名将之一的杨成武,另外两位是杨得志和杨勇,都是我军的猛将。身材高大的杨成武,建国后曾陪同毛主席视察大江南北,因此也被封为护卫将军。

中国十大上将?

新中国的十大上将都有谁?

1955年,55名将军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他们是:王平、王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魏国庆、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思齐、吕正操、朱、刘震、刘亚楼、许、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杨勇、杨志成、杨成武。周士第、周春泉、赵尔陆、洪学智、何、郭、唐亮、陶志跃、严鸿雁、黄永生、董、彭、韩先楚、傅钟、傅、谢富治、赖传珠。1955年至1965年,先后有10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57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177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36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被授予或晋升军衔。截至2019年9月30日,仍有10人活着,但他们都死于中将及以上的军衔。第一个去世的人是何(1960),47岁。最后一位去世的人是吕正操(2009年),享年106岁。将军上任时的平均年龄是47.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是陶之岳,63岁。年龄最小的是肖华,当时39岁。来源:百度百科-开国将军

十大上将是谁

没有十大将军的说法,只有十大将军的名字如下:1。——将军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县人,粟裕,军事造诣和成就在全军首屈一指,在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陈毅作为新四军第三野战军元帅的位置已经固定,而苏只有受委屈的份。2.——将军徐海东(1900-1970)徐海东,湖北黄陂县人,陕北代表人物。他的将军军衔是派系平衡的典型例子。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支独立的长征部队首先到达陕北,即红25军,以徐海东为首。3.——将军黄克诚(1902—1986)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第四野战军代表。和其他人相比,他的履历和资历值得怀疑,但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中央军委秘书长,这是他获得上将军衔的重要因素。4.——将军陈赓(1903—1961)陈赓,湖南湘乡县人,第二野战军代表。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成就都是中等,名气很大,是黄埔军校第一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5.——将军谭政(1902-1988)谭政,湖南湘乡县人,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罗荣桓元帅的情况一致。他是一般政治工作的代表,也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点,与派系平衡无关。6.——将军萧(1903—1989)萧,湖南长沙人,第四野战军另一代表人物。海军司令的职位是他获得上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将军中,只有他在苏联学习过海军业务。论资历,只提一点就够了。7.——将军张(1892-1974)张,广东文昌县人,是第三野战军除粟裕外的又一代表人物。几乎可以认为,他的将军军衔完全是因为他的资历。他是最老的将军,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过护国求元2的。8.——将军罗瑞卿(1906—1978)罗瑞卿,四川南充县人,华北野战军代表人物。他的军事表现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资历也不突出,所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当时他的职务是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长,毛泽东非常赏识他。9.——将军王树声(1905—1974)王树声,湖北麻城县人,红四方面军代表人物。与向倩元帅的情况一致,王树声战争中虽然没有什么骄人战绩,但他担任红四方面军副总司令,仅此一项就足以保证他的将军军衔。

。 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许光达,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 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 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扩展资料: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二高军衔,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 1965年军衔制被取消。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再设大将军衔。在酝酿大将的名单中,也曾经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以及张鼎丞的名字。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等四位原新四军的高级将领,在革命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卓越功勋。所以,授予他们大将军衔也是理所应当的。授衔时,李先念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谭震林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张鼎丞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55年授衔前毛泽东建议:“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最后评定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大大将

新中国的十大上将都有谁

十大上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