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排名,中国武将排行榜前十名(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7 12:26:56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
第10名:肖某和。他是南北朝时期陈朝著名的名将。他在抵抗北齐军队的时候,身边的人不小心被包围了。肖某和一个人,他立刻吼一声冲进敌阵。他所向披靡,最终逼退了北齐军队,因此也有了“眼见为实”的称号。排名第九的是薛。他是唐朝初年的名将,也是领军人物。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当年薛脱帽三箭退守天山,冲入高25万大军所向披靡,敌人所向披靡而去。把他列为古代十大猛士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第八名:尉迟敬德。隋末唐初,他也是凌烟阁二十四杰之一。他跟随多年,不仅平定了王、窦建德、刘黑闼、徐元郎等地的统一战争,还把领军的丹打下了马,获得了三军的称号。排名第七: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名将,不到20岁就能“持弓三百晋松,开腰弩八石”,之后又立下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等赫赫战功。他麾下的岳家军甚至宣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俘虏”这样的气节,极其令人敬佩。第6名:冉闵。他曾经是简节的将军,后来成为魏冉政权的开国皇帝。他一生征伐,屡立战功,但现在历史上很少有人提冉闵,即使他是英雄,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胡涂陵”。但当时吴虎所到之处,几乎寸草不生,很大程度上拯救了无数人。第五名:夏。五代十国时期,晚唐的一个名将,以勇猛著称。他在镇守时曾一个人杀了100多人,还活捉了王。他一生战功无数,也是一位伟大的战士。第四名:杨再兴。南宋一位著名的抗金战士,曾在盐城大战中骑马深入敌阵,杀敌数百,可以说是南宋第一。入侵临颍后,杀了2000多名金军将士,最后被箭射死。第三名:傅有德。明朝开国名将,亲自在鄱阳湖杀敌数百,枪毙敌军将领,七战七胜,并亲手斩首李二的猛将韩毅。他一生伐巴蜀,北伐大漠,南平云贵,不愧为古代十大猛将之第三。第二名:姚星。宋朝名将,他曾独骑入贼军,出没数次,身背数箭,为捉贼而杀数百人。后来金人铁骑进占,调动兵力作战,姚兴徒手杀了几百人。就连晋人也曾感慨:“像姚兴十代,我敢走在前面吗?”第一:项羽。西楚王的称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李万芳曾评价项羽“羽之勇者千古”,其英勇事迹已被世人说了千百遍,此处不再赘述。自然,他无愧于中国古代十大猛将中“第一”的称号。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是哪些?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出猛将。中国历史上的乱世,应该是从秦末的楚汉之争开始,之后是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金元明以及近代民国的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所以这些时期也应该涌现出骁勇善战的将领。1.中国历史上第一猛将项羽,是唯一一个能以一人之力拿下半个中国的人,他渴望爬山。2.隋唐第一英雄李元霸,手握八角紫金锤,重八百斤,胯下骑着万里云。那时,几乎没有人能在李元霸的马之前走三轮。可以说,李元霸这个西府的赵王,玩遍了天下。3.13号太保李存孝,拜飞虎队将军、永南公,率三千飞虎队。此人小而有力,善使碧眼老之柄。世界上没有人能在他手里走过三轮。他是李元霸式的人物。讨伐黄巢起义军,李存孝曾率十八骑杀进黄巢八万大军,冲入长安,焚烧粮仓,将黄巢大军杀得体无完肤。4.三国第一武将吕布,曾与刘、三将、六虎、大话西游等作战。5.高宠,岳飞虎将之一,五代十国第一枪。北宋开国元勋、高怀良的曾孙高怀德连挑12个铁滑轮,分析认为其实力优于岳云。不幸的是,他们英年早逝。6.常遇春,明朝开国将军。长臂善射,你这辈子都不会被打败。自诩能纵横天下十万大军,军队号称“十万大军常”,大家都称他为“天下奇人”。7.魏冉政权的君主冉闵,左骑双刃矛,右骑钩戟。他骑着红龙,被他指挥的数万敌军打死打死。他曾经创造了以弱攻强,九战九胜的战斗范例。8.中国古代的“战神”霍去病,在大漠中依然有它的光辉;虽然年纪轻轻就死了,但他的野心将永存。“匈奴还活着,那还有什么家!”这话是西汉抗击匈奴入侵的名将霍去病说的。9.张飞,百万大军之首,如探囊取物,独退百万曹兵,与吕布唯一惧怕的武将马超,猛将激战!10.热兵器时代的代表人物彭,如果折算到古代,绝对是张飞、常遇春那样的猛将。
中国历史上十大猛将是哪些
第十名。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 1140),南宋著名抗金斗士。这是曹诚的前部,然后他下降到岳飞,成为岳飞的部。他跟随岳飞抗击8金军,曾试图单枪匹马活捉金兀术,但失败后仍能独骑。绍兴十年(1140年),杨再兴与晋人在小商桥相遇。杨再兴寡不敌众,中箭无数。他战死了。9.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民众抗金力量,创造了“连合朔”计划。他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起义军与宋军合作,共同进攻金军,收复失地。岳飞治军奖惩分明,纪律严明,体恤下属,以身作则。他领导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俘虏”。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论,表达了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只身御敌,不敢远攻而胜”的消极防御策略,始终主张积极进攻以取得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第八号统帅玉春(1330-1369)
7.霍去病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NO6.吕布吕布(?-199年2月7日 ),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后与司徒王允合力诛杀董卓,旋即被董卓旧部李傕等击败,依附袁绍。与曹操争夺兖州失败后,吕布袭取徐州,割据一方。建安三年十二月(199年2月)吕布于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NO5.冉闵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皇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NO4.王彦章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朱温建后梁时,王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为李存勖所擒,宁死不降,于是被下令斩首。享年六十一岁。NO3.龙且(jū)龙且(jū)(?-前203年),秦末楚汉时期西楚名将。龙且自幼就和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反秦,每战皆奋勇杀敌,深受信任。后与田荣合军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前206年,汉王刘邦起兵平定三秦,龙且、魏相项他与汉将曹参、灌婴在定陶以南交战失败。前205年的彭城之战后项羽将西楚国雇佣的楼烦骑兵尽数交由龙且统帅。前204年,随何成功游说英布叛楚,随后项羽便差遣龙且、项声率军十万攻打九江国,大破英布军,英布逃亡到汉国。前203年十月,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而且想要击楚,于是派遣龙且率兵20万出击。十一月,龙且与韩信在潍水对阵,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随后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于是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这时韩信挥军猛烈截杀,龙且被灌婴手下丁义斩首。项羽闻龙且军被韩信破,则恐。NO2.李存孝李存孝(858―894年),代州飞狐(今山西灵丘)人,本姓安,名敬思,沙陀族。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非凡,勇猛过人。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NO1.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氏,芈姓,名籍,字羽,楚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将:1、项羽: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但如项羽这样铁血柔情的汉子却很少。万军包围,四面楚歌也打不倒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战场上的纵横吟啸,面对伊人却柔情刻骨,像项羽这样的英雄,当之无愧的受后人敬仰。查看更多2、霍去病: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并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他一生四次领兵正式出击匈奴,都以大胜回师,灭敌十一万,降敌四万,开疆拓土,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要壮观。对于整部世界军事史和中国史来说,霍去病是彪炳千秋的传奇。查看更多3、卫青:卫青不愧是西汉杰出将领,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程奔袭,捕捉战机和包围歼敌。在此之前,汉族名将中没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带指挥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是极其有创造性的。查看更多4、班超:班彪、班固、班超是班氏三父子,他们建功立业,青史载殊勋,炎黄子孙铭记于心。班彪,字叔皮,东汉史学家。东汉初任徐令,因病免官。他专力从事史学,以《史记》所记史实,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为其子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班彪写赋、论、书、记、奏,也颇有成就,功名传千秋。查看更多5、孙膑: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孙膑兵法》,反映了孙膑的军事思想。认为战争有一定的规律;在战略战术上贵"势",即依据一定条件占据主动和优势;突破前人速战速决的理论,提出了持久作战的思想;适应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强调攻城;认为只有覆军杀将方为全胜,开创歼灭战的理论;对野战中车垒的运用、阵法的研究和将领的必备条件等均有阐述。查看更多6、韦睿: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魏中山王元英率军数十万围钟离,韦睿与右卫将军曹景宗奉命往救,率军进屯邵阳州。随即在敌营前,通宵达旦筑成营垒,又激战一整天,数次挫败魏军进攻。时值淮水暴涨,他遣将以小船载草,灌上膏油,焚烧敌桥,另遣敢死之士上前搏斗。在梁军总攻下,魏军大败,溺死、被杀者各10多万,被擒5万。韦睿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7、周瑜:周瑜,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死于公元二一0年,东吴大将。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访庐江东南)人。出身官宦之家,仪表英俊,聪颖过人,多谋略,人称周郎。孙策死后与张昭共同辅佐孙权,任大都督。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吴蜀联合,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名传华夏。后进取南郡时,被曹仁的伏兵射伤。为人器量狭小,阴狠刻毒,见诸葛亮比自己高明,便处处加以暗算。后被诸葛亮三次激怒,箭疮发作而死。8、徐达:徐达(1332~1385)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元至正十三年(1353),参加农民起义军,因智勇超群,位在诸将之上。十五年,从朱元璋渡长江,取太平(今安徽当涂),克集庆(今南京)。继又率部攻占镇江(今属江苏)等地,为开拓江南基地作出了贡献,授淮兴翼统军元帅。二十三年秋,在鄱阳湖之战中,身先诸将,冲锋陷阵,击败陈友谅军前锋。9、郭子仪:郭子仪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安史之乱爆发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10、李牧:胡三省注《通鉴》时曾将李牧的被害与赵国的灭亡联系在一起:“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赞》中说赵王迁“其母倡也”,“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批判赵王迁而迁怒其母,未必妥当,但他的义愤填膺,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这种义愤。起着强烈而深刻的教育作用,也是对爱国志士的慰藉。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