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中国十大镇国之宝,台北故宫十大镇馆之宝(十大国宝级文物)

摘要: 中国流传千年的十大镇国之宝有哪些 毛丁、白菜、三十盘、快雪处清帖、亭四书、寒食帖、富春、祭侄手抄本...

中国流传千年的十大镇国之宝有哪些

毛丁、白菜、三十盘、快雪处清帖、亭四书、寒食帖、富春、祭侄手抄本、鱼粉色心瓶、婴儿枕毛丁公西周晚期器物。道光末年来自陕西岐山县。以制作人毛公(工厂音)命名。直耳,半球形腹部,短蹄形足,沿口有带状双环纹。32行499字的碑文是现存最长的碑文。三盘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也叫“射手座盘”。出土于清代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蓼川寺。曾藏于甘龙内府。它以其长长的铭文而闻名。散盘高而足足,左右耳,饰满,庄严华丽。碑文铸于盘底,共375字。这是一部风格突出的作品。其书法古朴雄浑,字体用笔豪放朴实,浑厚圆润,人物清纯瑰丽。有凝重的青铜器铭文和流畅的草书,开启了“草书”的终结。翡翠白菜,和真白菜差不多100%的相似,是用翡翠切割研磨而成的。亲切的主题,白色的菜身,绿色的叶子,让人感觉很熟悉,很亲近。别忘了看看停留在菜叶上的两只昆虫。他们是螨虫和蝗虫,意思是多子多孙。这件作品原本放在故宫的永和宫,是光绪皇帝妃子金妃的寝宫。于是有人推测这一块是金妃的嫁妆,象征着她的清白,并要求多子多孙。快雪清帖《快雪时晴帖》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用行书写成。现存帖子疑似仿唐人,目前尚未最终确定。23cm纵向;横14.8cm,四行行书,二十八字。《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信,内容是作者在楚清大雪时的愉快心情和对亲人的问候。乾隆年间的编纂。始于1772年,历经十年编撰而成。中国古代最大的官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书之一,分为经、史、书、集四部分,故名四库。《四库全书》今天只有三套半。其中文远馆原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后经沪宁转运台湾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完好的一座)。寒食帖《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首诗是引起人们兴趣的诗,是苏轼贬谪黄州三年寒食节发出的人生感叹。诗中苍凉感伤,表达了苏轼此时忧郁孤独的心情。正是在这种心情和情况下,激发了这首诗的书法。整幅书法跌宕起伏,辉煌奔放,不缺用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极品。《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纸墨水墨画始于郑智七年(1347),完成于郑智十年。这幅画在清朝顺治年间被火烧,断成两截。前半幅单独装裱,更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被誉为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第《剩山图》卷前半部长31.8厘米,宽51.4厘米。第二半卷《富春山居图》无用卷长33厘米,宽636.9厘米。侄儿纪明手抄本《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是行书三大书法帖之一,中国传世十大名帖之一。这本书写于唐元年(公元758年)。麻纸本,行书长28.2厘米,宽75.5厘米,23行,每行11字,共234字。钟上有赵的儿子Ch的印章

这个瓶子分为内层和外层。外瓶绘金宝蓝庆忌釉,瓶口绘方形如意纹,颈部绘花圈珠饰,肩部绘花缠枝饰四环,腹部绘花缠枝镂空四瓣形窗。盆底布满斜圈,图案与瓶口相呼应。内瓶绘有缠绕在树枝上的花朵。唐代曾一度盛行,宋代定窑大量烧造。儿童枕极为罕见,传世仅三件。

中国流传千年的十大镇国之宝有哪些

中国现存的镇国之宝,你知道多少呢?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在这些众多的文物珍品中有不少国之重器、镇国之宝,它们或为某品类之最,或为某品类之王,或为绝品,或为孤品,或为稀世珍宝,或世所罕见……后母戊鼎后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后母戊鼎,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被誉为“青铜器之王”,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毛公鼎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被誉为

“抵得一篇尚书”。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散氏盘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地是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散氏盘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晚清四大国宝均以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著称于世。

十大镇国之宝是什么

-1-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2-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3-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禹治水”大玉山-4- 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编钟-5- 湖北省博物馆:越王勾践剑-6- 甘肃博物馆:马踏飞燕-7-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镶金兽首玛瑙杯-8-河北省博物馆: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9-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商周太阳神鸟金饰-10-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中国三件镇国之宝是什么

关于“镇国之宝”没有官方的说法,在中国能称之为“镇国之宝”的文物有:太阳神鸟金饰、西周利簋、《平复帖》、《五牛图》、真珠舍利宝幢等。1、阳神鸟金饰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20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目前被国家文物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其本身亦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2、西周利簋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3、《平复帖》《平复帖》是晋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创作的草隶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它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皆有参考价值。4、《五牛图》《五牛图》是唐朝韩滉创作的黄麻纸本设色画,又名《唐韩滉五牛图》,该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中的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没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5、真珠舍利宝幢真珠舍利宝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制作的一件珍贵的佛教艺术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用珍珠等七宝连缀起来的一个存放舍利的容器。宝幢通高122.6厘米,发现之初被放置于两层木函之中。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自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须弥座、佛宫、以及塔刹。从真珠舍利宝幢身上,人们可见五代、北宋时期苏州工艺美术的繁荣和精美,同时也可见五代、北宋时期吴人高度的审美水准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