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画家,中国油画女(中国十大油画家画人物)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7 10:50:37
中国的十大画家分别是哪几个?
1.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他被誉为画坛圣人,能得到这样的称号一定是天才。对于吴道子本人来说,他特别厉害。他在中国历史画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如写实技法、山水画创作、笔法变化等。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在创新方面。他非常善于从一些复杂的事物中提取精华,通过各种线条组织来刻画物体的基本性格。2.顾恺之(348-409) :他是第一个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他是人物画基本模式的创造者,也是第一个留下山水画的画家。他还提出了传神绘画的原则,对中国画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现代美术教育传入中国之前,他的准则仍然被大多数画家遵守着。顾恺之特别擅长诗歌和散文,尤其擅长绘画。3.王维(公元701-761年):虽然王维的画受到一些外国研究者的怀疑,但在中国人们认为他是诗画结合的创始人。王维的手绘图没有流传下来,但他的诗却流传于世。中国人读他的诗,会感受到他诗中的意境。对于王维,国人只会信不会信。王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能把绘画的精髓带到他的诗里,所以我们读他的诗,会觉得眼前有一幅画。4.郝静(约850年从唐末到五代末和后唐):他是全景山水的创始人,这种创作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实现理想的途径。在郝静之前出现的山水画,几乎看不到山水的壮丽景色和全景布局。5.唐力(1066-1150) :他所创造的是放纵与节制的结合,他用笔墨来表达他的情感。他说他的作品精致华丽,也有一种非常巨大的气势。他一生从事绘画创作,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精美的书画作品。
中国当代十大画家
2009年,国际艺术界评选出中国十大最有实力的画家。资格是在艺术上会有很大创新,在国际上受到尊重和欣赏,并且还活着的画家。这十位画家分别是吴冠中、欧浩年、陈丹青、和刘。实力也是不分上下。吴冠中,又名查,1946年获全国公费留学绘画第一名,1950年留学归来,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3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副教授,1956年在北京艺术学院任教,1970年文革期间被派到河北农村工作,1973年调回北京参加宾馆绘画。1978年,吴冠中作品展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1979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87年在香港艺术中心主持吴冠中回顾展。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以往的规矩,专门为吴冠中举办了“吴冠中21世纪3354位中国画家”展览,收藏了他的巨幅水墨画。赵无极,1921年出生于赵无极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就对文学和中外历史感兴趣。他的家人也非常重视绘画艺术。很小的时候,他就读于杭州艺术学院。他早期的作品都是西化的,也就是所谓的具象时期。最后,他去了巴黎,那里是他开始绘画的地方。在巴黎,他摆脱了具象绘画风格,将主观表象分解,使客观形式以简单的形式出现。1958年云的作品之后,他的绘画开始没有标题,六七十年代的作品开始摆脱一切束缚,自由标榜自己的画风,以各种创新的组合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和感受。80后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注入了更多的温暖与轻松,当年的激情与对立渐渐汇成云朵或水汽。人们也发现了他的变化。如果说文字是他们创作的里程碑,那么色彩的运用就是拓展艺术家的绘画语言。他曾说:“我不怕死,也不怕老。只要能拿起画笔,我就不怕。我只是希望自己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一部作品,比上一部更好更自由。
中国当代十大画家有哪些?
中国当代十大画家:国际艺术圈评选2009年中国当代十大画家。他们有资格成为在艺术上有重大创新并在国际上受到尊重和赞赏的画家。十大画家分别是吴冠中、欧浩年、陈丹青、和刘。没有排名。1.吴冠中,别名涂,1999。1942年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公费出国留学获全国绘画第一名。1947年,他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1950年,他留学归来,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3年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1956年,他在北京艺术学院任教。1964年,他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派到河北农村工作。1973年调回北京,参与酒店画创作。197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主办“吴冠中作品展”。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举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其“法国文学艺术最高荣誉”。1992年,大英博物馆打破只陈列古代文物的惯例,首次为在世画家吴冠中举办“20世纪吴冠中——位中国画家”展览,隆重收藏吴冠中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1993年,法国巴黎塞内西奥博物馆举办“走向世界——吴冠中油画水墨速写展”,并授予他“巴黎金质奖章”。1994年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1999年,文化部主办了吴冠中艺术博览会
是法兰西学院成立近二百年来第一位亚洲人获得这一职位。 吴冠中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多次在中国美术馆和全国十余个主要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在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伯明翰博物馆、堪萨斯大学艺术馆、纽约州圣约翰博物馆及底特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巴黎市立塞纽奇博物馆等举办画展。已出版个人画集50余种、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生命的风景》、《吴冠中文集》等十余种,曾写《桥之美》。 2. 赵无极 赵无极1921年生于北平一书香世家。其家族渊源久远,族谱可直溯宋朝皇燕王。赵无极自小即天资聪颖、对文学、中外历史极感兴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父亲和叔父,对绘画艺术都十分重视。他的父亲常不厌其烦地从美学及技巧的观点向子女解释一幅作品的伪劣,他的叔父则经常从巴黎带回一些仿制名画的明信片送给赵无极。在一个知识份子家庭中,大家都对绘画艺术倍感兴趣与好奇,他便是在这种环境下激发起成为画家的抱负。1935年14岁时,他入杭州美专就读,六年之中,由素描石膏像、素描模特儿到画油画,其中也学习国画临摹、画法理论及西洋艺术等课程。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马蒂斯、毕加索为师,画风比较接近西方印象派。也就是人们所谓的“ 具象”时期。 1941年,赵无极举行首次个展,但他不满意明清以降的传统中国画。他盼望有一种更令他满意的训练。于是他在1948年与第一任妻子谢景兰前往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他结识了许多画家,如拉吉、哈同、布兰姆等人,与当时的巴黎塞尔努奇美术馆长艾利塞夫熟悉,与诗人米修结为莫逆,而他与第三任妻子梵思娃也在巴黎结识。 他的绘画在巴黎获得全面开展,1949年5月即在克滋画廊举办首次个展。他一面作画、一面思索,西方绘画发亦已达到一个必须突破的关口,于是他由克利的画中得到启示,一跃而入抽象的世界。 他继续探索绘画的可能性,而在中国水墨的渲染方式及空间观念中得到认识,将他的绘画带到另一个阶段。之后,他的画以色彩和空间分配,领着观者进入一个似无形又有形的无限世界。 赵无极从塞尚、毕卡索过渡到克利,此时艺术也从架构一个完整的世界过渡到随机创作的阶段。至此,观众已无法直接从视觉形象来定义作品的内涵,1952年的作品“静物”,即是此类转型作品的典范。画面中随意置放一些乾树枝及杂物,造型奇特且充满荒凉、神秘的气氛。对艺术家而言,静物是色彩与符号,在一定光线下,配上各种冷暖色调的合,他摆脱了具象画风,从分解主观的外表,使客观的形体以简单的形式出现。 1958年的作品“云”之后,赵无极的作品不再有标题,他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 他六七十年代的作品,逐渐摆脱一切法则,恣意地挥洒他的自由,以各种创新组合的方式去表达内在的需求与感受。赵无极在其80年代以后的作品,随著年龄及阅历的增长,注入了较多的温情与灵逸。激情与对立则逐渐溶进云彩或水气中,1986年的重要作品“向马蒂斯致敬”,人们可以发现他的改变,他较注重画面的调和,色彩更为流畅。如果说文字符号是他们创作的里程碑,则色彩的运用则扩张了艺术家的绘画语言。 一直到今天,年届80多的赵无极仍孜孜不倦地创作,他曾说:“我不怕老去,也不怕死亡,只要我还能拿画笔、涂颜料,我就一无所惧,我只希望能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手上的画,要比上一幅更大胆、更自由。” 3. 丁绍光 (1939.10—)生于陕西,祖籍山西运城。是以中国现代重彩画之神韵领世界画坛之风骚的艺术家。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2-1980年,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同年出版《丁绍光西双版纳白描写生集》。1980年7月,赴美定居。自1986—1996年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展400次以上,作品收藏遍及五十个国家及地区。各国报刊、电视、广播、书刊杂志专题介绍上千余次。1990年在日本世界艺术博览会上,被选入自十四世纪以来百名艺术大师排行榜,名列第二十九位,是唯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1993-1995年,连续三年被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1993年,联合国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人权之光》限量出版画,纪念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1994年,联合国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母性》限量版画,纪念国际家庭年。1995年,联合国向全球发行丁绍光作品《宗教与和平》限量版画。联合国邮政局向全球发行丁绍光的作品《西双版纳》和《催眠曲》、《和平,平等,进步》、《文化与教育》六幅作品的邮票,以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首日封和邮票在日内瓦万国宫博物馆永久珍藏。联合国连续三年撰文向世界一百六十个国家介绍丁绍光的艺术与生活。1995年,联合国在艺术与集邮项目总结报告中提名表彰了联合国成立五十年来二十九位当代艺术大师,丁绍光是其中唯一的亚洲艺术家。1998年他第四次受邀创作《美丽的梦》以纪念联合国人权宣言发表五十周年。由联合国世界联合会向全球发行限量丝网版画,联合国邮政总局发行首日封。2001年再次受联合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委任创作《童年》,并向全球发行限量丝网版画为联合国少年儿童基金会义卖。 丁绍光现任中外十余所大学名誉和客座教授,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美国世界美术家联盟首任主席。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颁发给丁绍光几十个奖状,包括荣誉市民,金钥匙,命名丁绍光日等。1996年,经中国文化部批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丁绍光奖全国美术大展》。中国、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台湾、香港分别出版丁绍光画集。1995年日本NHK出版社出版的《丁绍光作品集》获世界文化交流金奖。 4. 范曾 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7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半年后转入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分配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随沈从文编绘中国历代服饰资料,并临摹优秀绘画作品多件。1978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1984年调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任系主任。曾捐款4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该系。 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灵道歌啸图》等藏于日本冈山范曾美术馆,《八仙图》等藏于中国美术馆,《秋声赋》等藏于美国伯明翰博物馆。出版有《鲁迅小说插图集》、《范曾书画集》、《范曾画集》、《范曾吟草》、《范曾书画集》、《范曾怀抱》、《范曾自述》等。1979年他首访日本,被日本誉为“近代中国十大画家之一”。1982年获日中文化交流功劳纪念杯,1986年获日中艺术交流特别贡献金奖。 5. 欧豪年 欧豪年 出生于广东茂名,一九七0年定居台湾。当今台湾画坛第一人。欧豪年十七岁师从岭南画派巨擘赵少昂,力学精研,卓然自成大家,其绘画题材兼善画花鸟、山水、人物、畜兽,对书法与诗文亦多有研究,艺术成就多元而丰富。二十岁左右即参加东南亚巡回展,往后数十年不断应邀在海外各地展出,备受国际艺坛之肯定与推崇,并于一九九三年荣膺法国国家美术学会巴黎大宫博物馆双年展特奖。 6. 黄永玉 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土家族人。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黄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其代
中国十大画家是哪十个
中国的十大画家_时永华。时永华近照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