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伟人故事,20个简短的名人故事(中国杰出人物事迹简短100字)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7 05:26:40
中国伟人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有很多伟人,但中国现代也有很多伟人。他们用鲜血和身体为我们建设了一个新中国,比如邓稼先。一、走进“原子弹门”1958年,邓稼先第一次踏入中国核武器发展的殿堂时,眼前什么都没有。除去20多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手里只有3本书。这些都是他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财富。那一年,34岁的他肩负起共和国核工业的重担。邓稼先和那群年轻人很和谐。虽然他是一个拥有外国博士头衔的领导人,但他没有架子。年轻人亲切地称他为“老邓”。他每天都组织这群年轻人集体学习——3本核领域的《圣经》俄文原著。这三本书分别是科兰特的《超音带与冲击波》,泽尔多维奇的《爆震物理》,戴维森的《中子输运原理》。其中33,360,010-30,000可以算是中国的孤品,是钱三强教授访苏期间千方百计得到的。此外,邓稼先绞尽脑汁寻找这两本书。这三本书打开了他们的思路,让他们了解了原子弹结构最深处的秘密,成为打开他们核武库的三把钥匙。说到攻关,不容易啊!这些人,除了邓稼先,都没有学过核物理。由于三本书都是俄文原版再版,大家只能边翻译边学,有时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准确破译一句话。邓稼先除了带领大家学习,还要讲课。他给年轻人讲核物理和流体力学。冬天他经常出汗,因为他上课说话的时候太认真太投入了。第二,自主研发50代的“老大哥”,表面上支持和帮助中国发展核武器,实际上并没有动真格。那个被派到中国的苏联专家,对核理论一句真话也没透露,整天命令研究所的同志修路,盖房子,砌墙。偶尔在期待他最后一节课的时候,说一些和科学无关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我气得邓稼先和同事们骂他“哑巴和尚不念经”。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停止向中国提供原子武器技术援助,撤走专家。导致200多项重大工程合同无效,给中国核工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念经的和尚早在暑假就买了一卡车布回苏联了。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他们将1959年6月缩写为“596”,作为正在研制的原子弹的代号。在那些最艰难的日子里,是党和人民给了邓稼先等人勇气和决心。聂荣臻元帅来到这里,感慨地说:“靠别人是靠不住的,靠自己也是靠不住的。党只能依靠自己的科学家。”党的信任和关怀给了他们无穷的力量。按邓稼先的话说:“与美苏相比,我们远远落后了。但是,我们只有一个条件:“所有年轻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正是本着这种精神,邓稼先组织大家刻苦攻关,突破了原子武器研制中的一个又一个重大课题,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邓稼先等人靠什么取得了巨大的科研成就?靠的精神就是为国争光,为国奋斗的中国精神。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科技刚刚起步,不仅信息匮乏,设备也很陈旧。邓稼先他们用的电脑是乌拉尔的,每秒才100次,还是手动的。算除法,分几步。如果你要处方,你得去查。一道很大的微积分题往往要一个月才能出结果。冬天来了,房间里冷,手冻肿了,按键别扭,手摇无力。大家只能利用休息锻炼时间跑到附近的邮局暖手。没有足够的设备,他们把人分成三类,他们整日整夜地数着,画着。众所周知,巨大的蘑菇云就是这样升起的。
三、见证原子弹诞生的一代人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西部的罗布泊地区闪着炽光,天崩地裂般轰鸣,一团蘑菇卷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红色的火球,带着邓稼先等人的希望,带着他们的汗水和泪水,升上了天空。全世界的人此刻都在说:“太好了,中国人!”从1958年开始,邓稼先每天来去匆匆,看望戴岳,没有人知道他在干什么,包括他的母亲和爱人。他们只知道他很忙,忙到周日经常改变旅行计划,忙到晚上没胃口睡不着觉。第四,没有人能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的牺牲。邓稼先在罗布泊准备和同龄人一起庆祝时,突然接到母亲病重的消息,立即飞回北京。六年来,多少个日日夜夜,邓稼先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忙得顾不上家人。许鹿希贤惠妻子的房间里一片寂静,(北京医学院著名教授)承担起家庭生活中的一切。不管她有多忙,生活有多苦,她都不抱怨,哪怕是老邓不在家,婆婆病重的时候。因为她知道佳贤的事业有多伟大,有多重要。5.国家的骄傲来到医院,却看到老母亲从昏迷中醒来。看到久违的爱情,妈妈的眼里又添了几分光芒。老人用颤抖的双手,把红色的字母《爆震物理》捧在胸前,轻声问:“佳贤,你能不能告诉妈妈,这是妈妈唯一的愿望……”豆大的泪珠从邓稼先的脸上滑落。他急忙上前,跪在母亲面前抽泣道:“妈妈,我们成功了!”母亲听了儿子的话,微微点了点头。这一刻,她已经得到了完美的答案。老人的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她闭上眼睛,平静地走了。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老人感到自豪和满足。
中国革命伟人的故事
1.向倩在大别山,向倩率领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长征时,向倩带领红军多次翻过雪山,三次穿越草原,吃过野菜,啃过皮带。1944年7月,许因胸膜炎住进和平医院。他病得很重,还发高烧,因此不能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最熟悉的解放山西战役,就是在人重病的时候打的。1946年11月,许在大病初愈之前,给中共中央写了一份报告,要求去太行前线。任命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向倩生病了
出征,率先指挥三纵队攻占运城,歼国民党军1万余人,后又攻克临汾。但是山西全境尚有阎锡山和国民党军20多万人。徐向前此时手下的部队不足6万人,而且经两次攻坚战伤亡较大,供给也困难,此时,阎锡山坐镇太原,指挥着13万大军,要在太原以南同蒲路至灵石一线,与徐向前指挥的6万人决战。为打赢这一仗,病中的徐向前坐着担架指挥三路大军。采取包抄、围攻灵活机动的战术在汾河东岸,把号称精锐的“亲训师”大部歼灭。部队在他的指挥下,苦战、巧战,历时30天,歼敌10万余人,俘山西省保安司令兼山西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以下将官14名,解放县城14座。2、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去“东山”前,留给父亲的一首诗。1910年初秋的一天,毛泽东挑着简单的行李,怀着从未有过的激动心情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养育他17年的韶山冲,心中豪情万丈。临行前,他挥笔改写了日本人的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本里。就这样,毛泽东踏上了“东山”之路,也踏上了实现志向之路。3、孙中山12岁的孙中山,跟着妈妈,第一次乘船漂洋过海,到了檀香山生活。在檀香山当时住着有当地的土著人和移居来的白人、黑人,语言和对话也是五花八门,有华语、英语,还有听不懂的当地人所讲地方语,孙中山从没有拘束感,他求知好学,努力的学习语言和别人交往,在和别人的接触交谈中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孙先生从小就很懂事,像所有穷孩子一样,自懂事起就开始分担家务劳动,他为了能帮家管好店里的事务,勤苦好学,居然学会了珠算和记帐的办法,也写得一手好字。当他的哥哥孙眉见他小小年纪就学会记帐就鼓励他做生意时,但他却缠住孙眉说要去读书而不想做生意,哥哥奇怪地询问原因,孙中山坚定地说“我要读书,救国救民!”从此以后,孙中山就向目标前进,奋发图强,成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4、陈毅陈毅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有一次,他正在看书时,妈妈端来一盘饼和一碗芝麻酱,叫他蘸着吃。陈毅的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因为每天都要用,所以墨盒经常是开着的。陈毅一边看书,一边吃饼,不知不觉中,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还挺香的。妈妈走进屋里,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起来:“你再吃什么?”这时,陈毅才发现自己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得拉他去漱口。陈毅笑着说:“没关系!吃点墨水好啊!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了呢!”5、杨靖宇杨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古城乡李湾村一个农民家庭里,幼时在村私塾就读,191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有一件事情让老师记忆犹新。有一天,杨靖宇在学校学习(学习情况已无从考证),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大叫,原来是老张被几个兵痞打。于是他们就出来围观。忽然,有一个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声:“你们太欺负人了!”于是,所有的学生都跟着嚷道。一个兵痞圣气凌凌地说:“怎么拉?他得罪我们了,就该挨!”于是,那个高个子男孩一挥手,说:“上。”几十个学生就连打带赶地把他们赶出了学校,救了老张一命。那个高个子男孩就是杨靖宇。那几个兵痞不甘心,觉得太丢脸。于是第二天,他们又叫来更多的兵痞,气势汹汹地来到学校。一进学校,就嚷着要找昨天那个高个子男孩。校长急了,就一个劲地道歉。兵痞不听。在这时,杨靖宇爬到房子上,拿着火柴,对兵痞说:“知道这是什么么?是洋火!你们不走,我就把房子烧了。”校长也赶忙说:“诶,我们也管不住他。你们还是走吧,这孩子,你们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会烧。房子烧了,你们头也不会饶你们。快走吧。”于是,兵痞们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中国伟人10故事
林肯 的故事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关于中国伟人的故事
1、班昭班昭是东汉的大才女,文章赋颂无所不能,受皇帝征召入宫,教授皇后及诸嫔妃宫女诵读经史,宫中尊之为师;接替父(班彪)兄(班固)续写《汉书》,《二十四史》唯一的女性编纂者。班昭成长为这样杰出女性的原因,历史上虽然少有提及,但是,其父兄的家教可想而知。到了晚年的时候,她早已经功成名就,就利用空闲,创作了《女诫》,教育自己的几个女儿。班昭说:“男能自谋矣,吾不复为忧也。但伤诸女方当适人,而不渐训诲,不闻妇礼,惧失容它门,取耻宗族。”意思是说,儿子已自立,不用她操心了,唯独几个尚未出嫁的姑娘,如果不加以训导教诲,不教她们做人妻的规矩,恐怕会在人家有失礼仪,辱没门风。班昭写完《女诫》,不仅亲自给女儿们讲解,还让每人都亲手来抄写了一遍,督促她们牢记在心,希望她们都能够自我勉励。班昭的《女诫》丝毫不逊于蔡邕的《女训》,她几乎论及了女孩子修行的各个方面,提出女子”四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一位杰出的母亲对女儿眷眷的心。后来,班昭的几个女儿都学有所成,而且在个人修养上多位时人称道。2、瞿秋白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来一起主持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开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参加了“左联”的领导工作,反击国民党文化的“围剿”,系统向中国读者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普列汉诺人关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翻译了苏联的许多著名文学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还兼任苏维埃大学校长。同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传部长。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被捕,6月18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3、邓亚萍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4、抗日女英雄赵一曼1935年,赵一曼在掩护战友撤退时受伤被俘,日军对其进行了残酷的拷问但半个字都没有问出来。后来因为赵一曼伤势过重被送往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负责看守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被赵一曼的精神所感动,帮助她逃出医院,可惜却在赶往抗日游击区的路上被日军赶上,再次落入魔爪。后来日军多次拷问依然无法得到任何信息,恼怒之下将赵一曼公开处决,她牺牲时,年仅31岁。5、冰心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她的译作如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