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不属于中国十大名胜之一的是,中国十大必去旅游城市(中国最火十大景区排名)

摘要: 中国十大名胜是什么? 哪些地方是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01长城: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全国,六国。为了抵...

中国十大名胜是什么?

中国十大名胜是什么?

哪些地方是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01长城: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全国,六国。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他下令修建长城。在那个时代,伟大的工人建造了现在全世界人民都称赞的建筑。你可以想象这有多了不起。长城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等十五个省市。雄伟的长城不仅仅是一堵长长的墙。有传递信号的烽火台,有观察敌情的瞭望塔,有进攻的塔,这些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走在城墙上,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将军和士兵在巡逻。02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由来真。当你真正到了桂林,你就能明白这句话是一句至理名言。漓江的水大概是我这些年见过最清澈的水了。当水发生变化时,可以清楚地看到水下的石头。而且漓江的水很静,好像结冰了一样,我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虽然桂林的山不像其他名山那样高大雄伟,耸立在云雾中,但桂林的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姿态,就像百变的孙悟空,留下了形态各异的分身。03北京故宫:说起北京故宫这个老字号,我想大家都会很熟悉。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3354紫禁城。而且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就在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分为外院和内院。外院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故宫的中心是干青宫、交泰宫和坤宁宫。故宫博物院的建筑保存完好,到处都保留着仿古设计。里面还有很多古代皇家用品,富丽堂皇,引人入胜。杭州西湖:作为全国第一批景点,当然有它的吸引人之处。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从古至今,西湖都是王侯将相、帝王将相、黎族百姓、贫民百姓争相前往的地方。西湖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次促进国共合作的会议就是在西湖召开的,也就是著名的西湖会议。此外,西湖现在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所以它值得欣赏。05苏州园林:古语有云“江南园林天下第一,苏州园林江南第一”。苏州园林自古以来就广受赞誉。苏州园林从春秋时期就有了,是中国园林的代表和骄傲。园中鸟语花香,树木茂密葱郁,宛若人间仙境,回廊拱门。每经过一个地方,都好像是一个新的地方。苏州园林精致美丽。或许这就是它吸引很多人眼球的地方。

06 安徽黄山:黄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拥有了72座山峰。主峰莲花峰和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之所以被称为黄山,是因为传说黄帝轩辕在此地炼丹,所以就改名为了黄山。黄山著名景观有四绝三瀑,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人字瀑,九龙瀑和百丈泉。黄山,当得起五岳之首的称号。 07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南津关,延绵193千米。观赏长江三峡,可以坐船从重庆出发,沿途经过神女溪巫溪的时候,这一段风景是最美的。抬头看两岸山峰奇形怪状很是吸引人,让人不禁怀疑,这究竟是人工雕琢的还是天工开物。而且这一段的水特别绿,秋天红色枫叶印着绿水超级美,使人不忍离去。 08 日月潭:日月潭位于台湾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一半湖似一轮圆日子另一半湖如一弯月牙,而且,这里也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有些海外别一洞天的称号。在日月潭区内还有六大主题公园,处处都美似天堂。如果有一天想去旅游,千万别忘记日月潭。 09 承德避暑山庄:又是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由于此地在盛夏时节也很是清凉,所以成为了历代帝王的避暑之所。整个山庄,就像是中国地理面貌的缩影一般。如果来此一游,绝对会让你不虚此行。 10 秦始皇兵马俑:最后这一处地方,估计是最广为人知的地方了。作为一个一统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一笔的皇帝,他的陵墓里面,也有着许多骁勇善战的勇士,他们便是兵马俑。兵马俑虽然是用泥土做成,可是当你真正站在他们面前时,你会感觉你就像是面对这一个活人,他那威严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战栗。各种兵器人物活灵活现,古代匠人的智慧让人赞叹。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有哪些?可以具体说说么?

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兵马俑。1、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多千米,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2、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中国山水的代表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这里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态;漓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山多有洞,洞幽景奇;洞中怪石,鬼斧神工,琳琅满目,于是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四绝”。桂林的山水养育了桂林人民,桂林山水之灵气更是培育了一大批桂林山水画家。3、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1米,宽753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4、杭州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5、苏州园林苏州园林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现存文字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至明代建园之风尤盛,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苏州赢得了“园林之城”的称号。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这四座古典园林,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江南地区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响到整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带动民间建筑的设计、构思、布局、审美以及施工技术向其靠拢,体现了当时城市建设科学技术水平和艺术成就。6、安徽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精粹风景区154平方公里。黄山山脉东起绩溪县的大嶂山,西接黟县的羊栈岭,北起太平湖,南临徽州山区。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8米。黄山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之一,世界游览胜地。7、长江三峡长江三峡:中国长江上游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是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也是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8、台湾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的“天池”,湖周35公里,水域9平方公里多,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国少数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环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环潭一带地方古称水沙连,分属南投县鱼池乡,是高山族曹族人的聚居地。日月潭凭着“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成为宝岛诸胜之冠,驰名于五洲四海。9、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距离北京230公里。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10、西安秦兵马俑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陵墓的陪葬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在兵马俑一号坑址上建成的拱形展厅,设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向中外广大旅游者开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是哪几个?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①.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居于榜首 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列为第二 ③.“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 ④.标志着祖国悠久文化传统,显示着劳动人民在建筑上卓越成就的北京故宫 ⑤.曲径通幽,巧夺天工,使人叹为观止的苏州园林 ⑥.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于世的安徽黄山 ⑦.水险山雄、涛飞浪卷,令人驰魂夺魄的长江三峡 ⑧.湖光山色、风韵幽绝,象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宝岛台湾中部的日月潭 ⑨.集秀美雄浑的自然景观和别具神韵的寺宙宅院为一身的承德避暑山庄 ⑩.颇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