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将军省,中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中国出皇帝省份排名)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6 23:07:25
十大将军都是哪些省的
新中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都出自于哪些省
有了新中国,就有了十个元帅,十个将军。十大元帅是朱德、彭、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许、聂、叶剑英。这十位将军是苏羽、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小、张、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从分布来看,前十名元帅来自五个省份,分别是四川、湖南、湖北、山西和广东。其中四川最多,有4个帅;湖南次之,有三名元帅。这两个省份占了前十名元帅的十分之七,其他的是湖北、山西、广东。具体来看,四位来自四川的十佳元帅分别是朱德(四川仪陇)排名第一,刘伯承(四川开县)排名第四,陈毅(四川乐至)排名第六,聂(四川江津)排名第九。三位来自湖南的十佳元帅分别是排名第二的彭(湖南湘潭)、排名第五的贺龙(湖南桑植县)和排名第七的罗荣桓(湖南衡山县)。此外,湖北、山西、广东各有一名元帅,分别是第二名林彪(湖北黄冈)、第八名向倩(山西五台)、第十名叶剑英(广东梅县)。也就是说,四川和湖南是十大元帅贡献最大的省份。从排名顺序来看,前七名元帅中有六名来自这两个省份,其他三个少数民族省份除一名外排名第二,还有两名元帅排名靠后。与十大元帅类似,湖南也是将军最多的省份。十大将中有六位来自湖南,超过将军的一半;另外两个在湖北,一个在广东,一个在四川。从排名来看,湖南的6将是苏羽(湖南会同)排第1,黄克诚(湖南永兴)、陈赓(湖南湘乡)、谭政(湖南湘乡)、小(湖南长沙)第3、4、5、6,许光达(湖南长沙)第10。湖北的2将分别是第二名徐海东(湖北黄陂县)和第九名王树生(湖北麻城);剩下的广东文昌的张和四川南充的罗瑞卿分别排在第7和第8位。从十大元帅和十大元帅的未来来看,湖南是全国将军最多的省份,20位将军中有8位是湖南人,将近一半。也许是因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是湖南人,毛泽东特别偏爱他的湖南老乡?其实情感因素不太可能,因为一个帅将军的成功取决于战争的成就。四川虽然是帅帅数量最多的省份,但帅帅总数比湖南少,有5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一。一直很帅的湖北和广东都有自己的将军,湖北比广东多一个将军。山西是唯一一个帅而不帅的省份。帅将的另一大特点是产生帅将的省份高度集中。中国只有以上五省出了帅帅,其他很多省份都没出帅帅。可见,湖南、四川等省是中国近代军事家的摇篮,具有军事天赋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才能。第三个特点是,在产生帅帅的省份中,除山西、广东外,其他帅帅近90%来自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南、湖北。这也说明,在19、20世纪,中国的战争中心已经悄然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新年快乐,满意领养。
中国十大将军?他们出生地?
【十将军】苏羽、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小广金、张毅、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人。——将军粟裕(1907-1984),湖南会同县人,军事造诣和成就首屈一指,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他长期作为陈毅的副手指挥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短期担任总参谋长,但被授予该职时并不在这个重要的位置上。八年来,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对外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将华野内部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这一计划明确地公布了,徐、谭震林、领导的山东兵团三个月来一直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称。正是因为粟裕自己的反对,这个计划才被取消。2.——将军徐海东(1900-1970)徐海东,湖北黄陂县人,陕北代表人物。他的将军军衔是派系平衡的典型例子。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还有一支独立的最早到达陕北的长征军队,即红15军。徐海东是这支部队幸存的指挥官。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5军后,徐海东担任这支部队的团长。正如斯诺的《西行漫记》中所提到的,蒋介石称徐海东为“对文明的极大危害”。由于他在战争中肺部严重受伤,他在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就不能工作,一直在康复中,直到他在70年去世。陕北代表人物刘志丹被杀,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的最高人物,一直为人正直善良,与人为善。3.——将军黄克诚(1902—1986)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第四野战军代表。4.——将军陈赓(1903—1961)陈赓,湖南湘乡县人,第二野战军代表。李达,第二野战军参谋长,31年宁都起义后才加入红军。尽管他有很高的军事造诣,却没有资格作为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人物。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成就都是中等,名气很大,是黄埔军校第一届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在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他去了台湾,只剩下陈赓。5.——将军谭政(1902-1988)谭政,湖南湘乡县人,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罗荣桓元帅的情况一致。他是一般政治工作的代表,也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点。6.——将军萧(1903—1989)萧,湖南长沙人,第四野战军另一代表人物。海军司令的职位是他获得上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将军中,只有他在苏联学习过海军业务。7.——将军张(1892-1974)张,广东文昌县人,是第三野战军除粟裕外的又一代表人物。他是最老的将军,也是唯一一个参加过护国求元2的。广西百色起义时他洪仁。
七军军长,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又与此时主持军委的彭德怀水火不容,加上他当时训练总监察部副部长兼陆军训练部部长的职务较低,故而没得到大将的位置。授予许光达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于,中国当时在借助苏联建立自己的装甲兵,为了对等谈判,中国的装甲兵司令应与苏军的军衔相同。作为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也就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大将军衔,在各兵种的主官当中成了特例。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