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十大元帅排名,开国十大将军排名(十大元帅谁打仗最厉害)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6 10:47:09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怎么排的
十将军十将军:朱德、彭、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许、聂、叶剑英十将军: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小、张、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中国十大元帅排名
第十元帅、第十将军军衔简介: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和粟裕被授予十级上将军衔。中国军队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就这样建立起来了。1.——元帅朱德(1886-1976)朱德,四川仪陇县人,无论从哪个方面考虑,他都是第一元帅,因为他在党史、军史上极其特殊的地位,也是今天人们对他误解最多的。朱德1886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的一个农家。青少年去田间劳动,在私立学校学习。20岁时,他们去成都考高等师范。毕业后,他们回到县城当体育老师。看到社会的黑暗和时局的动荡,他长途跋涉三个月来到昆明,由留日“三杰”之一的蔡锷资助,考入云南吴江会馆。讲堂里,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同盟会。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从少尉排长做起,在与袁赫、军阀的混战中,至少被提升为一个叫震川云南的旅长。当时的他与其他将领不同,对争权夺利深感厌倦,喜欢音乐,在国内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和学生,阅读《新青年》等杂志。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大洋月入数千美元的军事领域,外出求学。次年,朱德赴上海拜会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他再次见到陈独秀,并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位老将军想入党,这让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大吃一惊。虽然鼓励朱德追求进步,但他并不同意。1922年秋,朱德远航欧洲,赴德国学习战术,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在那里,他遇到了周恩来。次年,周恩来介绍他加入共产党。1925年,朱德进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一个军事训练班学习。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果打不赢就上山,让苏联教官大吃一惊。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与川军、滇军的旧关系,动员北伐,暗中做共产党的工作。1927年南昌起义期间,朱德率云南陆军教育团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他率领“铁军”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1928年4月,赴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立红四方面军并任军长,成为中国第一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1930年,朱德成为红军总司令,次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随后的几十年里,“总司令”成了朱德在党内的另一个称呼。红军长征时,他有时担负具体的作战指挥。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到太行山前。1940年回到延安后,由于年龄原因,他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大局,但在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却亲自指挥前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先后担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1955年荣获十佳元帅时获得第一名。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彭对的定性,有人说他老糊涂了。文革中指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赞成。1975年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其心如明镜。1976年7月,朱德逝世,享年90岁。毛泽东曾称他为“红色统帅”,并说:“朱茂,朱茂,我是你的头发!”2.——元帅彭(1898-1974)彭,湖南湘潭县人,军事史上仅次于朱德。他主持了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工作
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是倒数第二,排在第三位,因为他是政治局常委中除了朱德(原名林玉荣)之外的唯一成员。湖北省黄冈县。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过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兼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过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过辽沈、平金等重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与陈伯达、黄永胜、吴、叶群、李作鹏、邱等组成反革命集团。勾结江青反革命集团,蓄意诬陷、迫害党和国家领导人,阴谋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于1971年9月13日乘飞机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1973年,中共中央决定将其开除党籍。198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认定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4.——元帅刘伯承(1892-1986)刘伯承,四川开县人,第二野战军代表,军旅生涯仅次于朱德。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成就卓著,对中国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影响最大。白崇禧称他为“共产党一号”
号悍将”, 而毛泽东对他则别有看法。 授衔时刘伯承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 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 三是毛泽东不会将他对刘的看法公开化。 5、元帅——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 贺龙,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 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 他未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 军事造诣和战绩没有任何出色之处。 他创建红二军团时有很强的封建宗族色彩在十年间洪湖苏区仅能自保,谈不上发展。 后人往往将此归罪于夏曦洪湖肃反, 其实鄂豫皖苏区的肃反比洪湖苏区更为严重。 抗战时一二零师是八路军的三个师中力量最弱、战绩最小的, 长期担任预备队的角色。 贺龙解放战争时仅任晋绥军区司令这一兵团级的职务, 建国后任体委主任。 但如仅就表象认为贺龙一无是处也不客观, 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 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 成为毛泽东牵制林彪的首要人物, 六五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6、元帅——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 陈毅,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 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 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军事造诣有限。 抗战以来他指挥的较大战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要依赖粟裕。 但他在军中的资历和地位, 以及他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历史渊源, 而使得这三个派系的代表人物只能是他,不可能是粟裕。 7、元帅——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 罗荣桓,众所周知他是政工元帅, 代表着政工在军中的地位】 意味着中国军队所特有的中国特色。 在十大元帅中他的资历最浅,二七年入党, 从未担任过战略方面的最高职。 同时他又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元帅——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 徐向前,同贺龙类似, 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 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 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 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 最强的红四方面军。 但自从指挥西路军在河西走廊全军覆没后, 再不曾有过值得一提的战绩。 解放战争时他仅任兵团司令, 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攻克了太原。 】 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 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 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9、元帅——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 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尽管他曾在黄埔军校任职, 但实际也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 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同傅作义对峙三年 没有出色的战绩。 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红军时期他是红一军团政委; 抗战开始时他担任一一五师副师长; 平津战役又是东野与华野联合作战, 以至于北京军事博物馆的一位创作员曾经说过: “要想写好《聂传》,先得搞好《林传》。” 10、元帅——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 叶剑英,没有派系背景,没有实际战绩。 由于在十人中名列最后,容易诱发人们揣测。 实际上,因上述几个因素的制约, 除他之外找不出别人能平衡这个位置了。 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 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 “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 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 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 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 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 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 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 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他两度扮演了微妙的角色,二七年七月他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 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 三五年过草地时他的作为又导致了红军的公开分裂。 且不说他在以后的岁月中, 对粉碎“四人帮”和华、邓之争所起的微妙作用了。 至于他本人军事造诣与指挥能力如何,历史没给他机会证明 从十大元帅的各人背景看,哪一个都动不得, 十大将换谁上来都会引发新的不平衡。 再看看十大将的人选,派系平衡的因素减弱了, 而当时职务的因素加强了。
十大元帅排名?
历史人物的排名,特别是并称人物的排名的确是有讲究的,也就是都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序的。那么,新中国成立之初授勋的“十大元帅”排名是怎样的呢? 我的回答是:这十大元帅的排名顺序就是1955年授勋时所定下的顺序,这个顺序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你知道吗?这个顺序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呢?请往下看—— 人物的排序一般有这些顺序,请从下面列顺序中选择一个来回答十大元帅排序的标准是什么。 一是时间顺序。比地方志书中的人物一般都是按照人物出生的时间或者逝世的时间作为顺序来排列。 二是拼音顺序。也就是按照人物姓名中的第一个字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来排列。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也就是26个字母的顺序。 三是笔画顺序。就是按照人物的姓氏笔画来排列。 四是职务顺序。在所有排列的人物中,如果这些人物都具有统一标准下的一定的职务,那么就按照他们职务的排列顺序来排列。 五是地位顺序。就是按照历史人物的影响力大小、历史贡献的多少来确定人物的地位,然后就此进行排序,比如唐代诗歌贡献度最大、地位最高的当属李白、杜甫、白居易,因此,文学史上都把他们作为首要人物来介绍。 六是习惯顺序。就是习惯性形成的顺序,或者是当初最早确立的顺序而一直沿用下来。 从以上这些情况来判断,“十大元帅”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按照人物当时所在的职务来排列的。 那么,他们在授衔时的职务是什么呢? “十大元帅”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朱德、林彪、贺龙、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叶剑英7位元帅直接或间接参加了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授衔时他们均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此外,他们担任的其他重要职务分别是:朱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彭德怀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林彪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伯承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部长;贺龙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罗荣桓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总干部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聂荣臻任国务院副总理;叶剑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 下面延伸几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看下去:一是“十大元帅”是什么时候评定并授勋的?二是当时授予的“大将”“上将”军衔的是哪些人?三是毛 泽 东、邓 小 平为什么没有被授勋?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十大元帅”是什么时候确定并授勋的? 具体时间是1955年9月。当时,首先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在9月27日这一天,在北京隆重召开了授勋会议,会议的名称是“共和国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以共和国元帅军衔及授予有功人员勋章典礼”。 第二个问题:当时授予的“大将”“上将”军衔的是哪些人? 当时除了“十大元帅”被授勋,也就是: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同时还授予“大将”军衔10名、“上将”军衔的55名、“中将”军衔的175名、“少将”军衔的有802名。 下面提供具体名单: 荣获大将军衔的有: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荣获上将军衔的有:王平、王震、王宏坤、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甘泗淇、叶飞、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杨勇、杨成武、杨至成、杨得志、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克农、李志民、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奇涵、陈明仁、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萧华、萧克、黄永胜、阎红彦、韩先楚、彭绍辉、董其武、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1956年1月授予王建安上将军衔。1958年授予李聚奎上将军衔。 第三个问题:毛 泽 东、邓 小 平为什么没有被授勋? 1955年1月14日、15日,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具体研究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人选问题。会议经过充分研究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授予现任军委主席和军委委员大元帅和元帅军衔。 当时,毛泽东任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为中央军委委员。按照军委座谈会确定的原则,如果大元帅授予毛泽东,元帅应授予11位军委委员。毛泽东已经明确表示不要大元帅,因此,最初拟定的元帅名单为11人,包括邓小平在内。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了军委提出的授衔名单。9月3日,报周恩来总理并刘少奇委员长审查,函稿明确提出: “中央已决定现任军委委员之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邓小平、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1位同志均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9月9日、11日,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讨论有关授予元帅军衔问题,最后确定了授予朱德等10人元帅军衔。邓小平不授元帅军衔。9月16日,国务院举行第18次全体会议,主持会议的陈云副总理解释说:有些同志曾长期在解放军中服务,现在转业了,没有授予军衔。授元帅的同志定为10位,也不是可以授予的都授。如邓小平同志,在革命战争中对建军和指挥作战都是有功的,也是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考虑可以授,但他现在的工作主要是中央秘书长,搞个元帅不好,他自己也认为还是不授予好。毛泽东无论从哪方面讲,都可以授予大元帅衔,但经中央和毛泽东本人考虑,还是不授予好,将来需要,什么时候授都可以。这样,授予朱德等10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就定了下来。 都明白了吗?点个赞吧!
新中国开国伟人排名?
这种排名根本无法排,就像十大元帅的排名,一直被争论,开国伟人的排名那就更难排了,只有毛主席的第一,不会有人有意见,周总理和朱德元帅的排名,谁敢排谁先谁后。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