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大,党的十二大常委(几中全会是什么主题)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6 08:04:48
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区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全新命题。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二大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拨乱反正,逐步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使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出现了良好的局面。1982年9月,为了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的十二大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命题。他说:“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从长期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基本结论。”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新道路、新理论的准确概括。大会通过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了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十二大以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任务的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试点发展到全面铺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地区”的总体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十二大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1.1 .十二大的主要内容。审查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确定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2.审核通过《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3.选举产生了由210名中央委员和138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的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同时选举产生了由172人组成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由132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变革。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的战略目标。此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新局面。十二大首次提出了“小康”的战略目标,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小康”的战略目标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了本世纪末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党的十二大树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提出了新时期党的总任务和全面改革的纲领,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意义: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十一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新党章取消了十一大党章中仍然肯定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等“左”的错误,吸收了七大和八大党章的优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变革。它开始把中国纳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将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载史册。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