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八大的历史意义,三个历史决议的具体内容(党的八大提出的总路线)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6 07:23:32
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道路上的光辉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一次大会。1.八大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八"分析了已经基本完成的三大改造和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巨大变化,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了。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要求建设先进的工业国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们对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的时候,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虽然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已经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降为次要矛盾了。因此,党的工作重点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以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党的工作重点的及时战略转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第二,‘八大’总结了‘七大’以来的经验,吸取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和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方案。为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八大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积累的经验。在生产方面,提出必须保持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比例关系,即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重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明确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发展的辩证关系。八大决议指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必须根据原料、资金和市场需要的可能,积极发展轻工业,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而忽视发展轻工业,只会削弱重工业。在发展速度上,中共八大提出了反对右倾保守主义、急躁冒进、均衡稳步发展的方针。即在充分分析我国丰富的人力物力、市场等方面的情况后,正确估计经济、财政、技术实力等方面的客观制约,估计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从而积极稳妥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八大也提出了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的问题。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认十大关系》经济管理体制,中央有过分集权的弊病,八大要求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权力,发挥两个积极性。党的八大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提出划分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权限,保证企业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和干部管理等方面有适当的自主权。再加上陈
因此,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加强党内的思想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发扬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决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宗派主义作斗争。同时,要发展党内民主生活,建立民主集中制。中共八大借鉴苏联经验,提出了反对个人崇拜、突出个人的任务。指出‘个人崇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必然会在我们党的生活中产生一些反应。’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执行中央反对个人突出、表扬个人的政策”,继续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八大在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正确的意见。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候,距离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只有七年时间。我们的经验不足,建设社会主义有些盲目性,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全面,思想准备不充分。因此,由于种种原因,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没有得到贯彻。但是,“八大”的辉煌成就在于:面对国内形势和任务作出的判断,同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经济建设方针,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成就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
中共八大的主要历史意义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开得很成功。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中国基本确立;我们还要为台湾省的解放、社会主义的彻底改造、剥削制度的最后消灭和反革命残余势力的继续消灭而斗争。但是,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现状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虽然阶级斗争仍然存在,人民民主专政应该加强,但是它的根本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大会坚持了1956年5月中共中央提出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方针。大会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共八大的重要意义
中共八大的意义: 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实质的提法,在理论上有不完全准确的地方,因为这个提法没有全面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同时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但是上述提法的着眼点,在于把中国生产力发展还很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突出出来,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 和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至1962年)的建议》. 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97人,候补中央委员73人.同时,根据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八大决定中央委员会增设副主席和常委,中央书记处增设总书记和候补书记,并加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书记、副书记. 八大制定的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很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许多新的设想还没有付诸实施,或者没有充分付诸实施,很快又发生反复.但是,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毕竟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中共八大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新党章。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次大会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确定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会分析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大会作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扩展资料中共七大以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而载入史册,而中共八大却没有再提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是因为毛泽东从1948年11月开始,在文件中坚持将“毛泽东思想”改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或者就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1954年12月,中央宣传部还专门发出通知:“毛泽东同志曾指示今后不要再用‘毛泽东思想’这个提法,以免引起重大误解。我们认为今后党内同志写文章做报告,应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办理。”但是,不提毛泽东思想,丝毫不影响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丝毫不影响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全国人民中的威望,已经空前地提高了。或许这也正是中共八大可以称之为毛泽东最为高兴的一次党代会的原因所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人民网--中共八大为什么没有再提毛泽东思想?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