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菲,乃若愚(安贤洙)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4 23:32:55
程菲个人资料
姓名:程菲性别:女生日:1988年5月29日民族:汉族:湖北黄石身高:1.54米体重:42公斤教育背景:初中个人爱好:看书听歌项目:体操优势项目:跳马、自由体操程菲是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中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一员。运动经历:【编辑本段】1995年进入武汉市业余体校练体操,教练是荆轲;1997年进入武汉体育学院,师从赵汉华;侯傅生于1999年加入湖北省队,他的教练是毛燕玲和李玉民。2001年加入国家队,教练是和刘。1995年进入湖北黄石业余体校练体操;1997年进入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校;1999年进入湖北省队;2001年进入国家队。程飞跳马“绝技”,全称是“毽子后手翻180度再直翻540度才接”。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人用过这个动作,体操难度表中也没有记录。程飞拥有绝对的“知识产权”。已获国际体育联合会批准,命名为程飞条。2008年北京奥运会,程菲带领女队夺得团体金牌,这是奥运历史上中国女子体操的第一枚团体金牌。自墨尔本以来,程菲在三次世锦赛和一次世界杯决赛中获得了六次世界冠军,成为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父母:【编辑本段】程飞的父亲程立高是一名普通工人,月薪在500元左右,母亲是下岗女工。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是如何培养出一个“体操皇后”的?45岁的程立高是湖北黄石港的一名普通调度员。1987年与东风轮胎厂黄石分厂女工徐春香结婚,次年5月生下女儿程飞。程飞出生后不久,由于严重营养不良,经常生病住院,这让程立高夫妇很担心。程飞最后长到2岁的时候,还是面黄肌瘦,身材比同龄的孩子矮很多。程立高不得不担心女儿的健康。程飞4岁上幼儿园的时候,程立高把女儿送到体操队学习。没想到,程飞一学就上瘾了。教练很高兴,对程立高说:“小程飞是体操的料!”当听说女儿有体操天赋时,程立高喜出望外。听了又听,程立高对体操知识的了解逐渐增多,能够对程飞的动作提出一些建议。如果他买不起体操器械,他就在家里的屋顶上挂一个杠铃,杠铃代表单杠。两个杠铃是双杠;用粉笔在地上画两条线,就成了程飞的平衡木。艰难往事[编辑此段]童年家境贫寒,曾经靠母亲缝制手套来贴补家用。1988年5月29日,程飞出生于湖北黄石。她的父亲是黄石港一名普通的调度员,月薪只有500元。她的母亲是东风轮胎厂黄石分厂的女工,但已下岗多年。她曾经不得不缝制手套来补贴家用。可以说,她家的日子过得很拮据。当时程飞走上体操的原因也很简单。小时候,程飞很活跃。程爸爸希望她能从事体育运动,经常带着幼师程飞去业余体校。一天,他在一所体校遇到了他的小学同学金科。金科是体校的男体操教练,他的妻子是女体操教练。于是,程飞的体操之路也就自然而然的开始了。曾经在铁锅盖上训练,曾经决定练体操,程菲选择了成功不失败的人生,因为她知道在体操上出人头地是这个贫穷家庭唯一的出路。虽然条件并不富裕,但程爸爸尽可能为程飞提供了最好的条件。他练武,凭着自己的一点底子,在家给程飞练武。买不起体操器材,程爸爸就地取材,把杠铃挂在自家的房梁上,挂一个当单杠,挂两个当双杠,就成了高低杠。
而程飞却带着这种从小坚定的信念,从黄石体校转到湖北省队,再转到国家队。现在他站在世锦赛和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在很多教练看来,程飞没有突出的身体优势,只有比别人多一些毅力和努力。主要成绩:【编辑此段】2003年日本少年体操跳马冠军,2003年亚洲体操锦标赛团体冠军,跳马冠军,自由体操冠军,2004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平衡木冠军,自由体操冠军,2005年根特体操世界杯女子跳马季军;2005年十运会女子体操跳马冠军、女子全能亚军、女子自由操亚军;2005年东亚运动会体操女子自由体操冠军;2005年墨尔本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跳马冠军(中国女子跳马第一个世界冠军)。2006年丹麦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2006年丹麦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冠军,2006年丹麦第3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自由体操冠军,2007年斯洛文尼亚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自由体操、跳马、团体冠军。2007年世界杯体操赛斯洛文尼亚女子自由体操冠军。2007年世界杯体操赛斯洛文尼亚女子平衡木冠军。2007年斯图加特第4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跳马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跳马季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平衡木季军荣获2006年央视体育年度人物最佳女运动员奖。
程菲的全部资料
2006年10月21日晚,在丹麦奥尔胡斯举行的2006年体操世界锦标赛落下帷幕。继女子团体和女子跳马之后,程菲在女子自由体操比赛中夺冠,成为本届世锦赛中国队的又一个三冠王。程飞的父亲是普通工人,月薪在500元,母亲是下岗女工。这样一个普通的家庭是如何培养出一个“体操皇后”的?45岁的程立高是湖北黄石港的一名普通调度员。1987年,
他与东风轮胎厂黄石分厂的女工徐春香结为夫妻,次年5月生下女儿程菲。程菲出生后不久就因营养严重不良,时常生病住院,令程立高夫妇操心不已。 程菲好不容易长到2岁时,仍然面黄肌瘦,身材也比同龄的孩子矮一大截。程立高不得不为女儿的身体担扰了。程菲4岁上幼儿园时,程立高就把女儿送到体操队学习。没想到,程菲竟然一学就上瘾了。教练看了非常高兴,对程立高说:“小程菲是块练体操的料!” 听说女儿有体操天赋,程立高心里不由乐开了花。耳濡目染,程立高对体操知识的了解渐渐多了起来,竟然能对程菲的动作指点一二。买不起体操器械,他就因陋就简,在家中的屋梁上吊上杠子,一根杠子代表单杠;两根杠子,就是双杠;用粉笔在地上画上两条线,就成了程菲的平衡木。 一天早晨,程立高在上班途中看见江滩上有一位老人在练剑。老人的一招一式都恰到好处,略懂武术的他不由得看呆了,想为老人鼓掌。这时,江中的浪花发出“哗哗”的响声,老人收式兀立,面对浪花微笑。他突然灵感大发,这浪花的“哗哗”声多么像长江送给老人的掌声啊!老人不是正在接受长江的喝彩么……由此,他想到了女儿,若能启发女儿的想象力,以浪花作掌声,不断地给她以鼓励,她不就会对训练感兴趣了吗? 第二天早上,程立高把程菲哄到江滩边上,为她自制了单双杠和平衡木,让她抓紧练习。小程菲发现来晨练的人很多,便拉开架式练起来。晨练的人见这孩子练得好,纷纷给她掌声鼓励,她的积极性高涨起来。程立高又抓住机会,问女儿江水的“哗哗”声像不像刚才的掌声。程菲说像,程立高又及时用拟人的手法启动她的想象力,要她以后把长江当观众、浪花作掌声,每练完一段后就听一听这浪花拍打的声响。小程菲感觉很好玩,训练的劲头更足了。 经过一段时间“浪花作掌声”的奇特训练方法,小程菲进步很快。1996年,程菲在武汉举办的湖北省少儿体操丙级女子四项全能比赛中获得了冠军。程立高兴奋的同时,又观察到武汉体育学院的学生在甲级组比赛中的整体水平不错,他决心把女儿也送到这所学校接受更专业的训练。 糯米团子当奖励 然而,当程立高夫妇到武汉体育学院打听各种学习费用时,才得知每月学费就得700多元,加上各种生活开销,一个月要1000多元,而他们夫妻俩每月的工资加起来,不吃不喝也只有几百元。为了给女儿攒足学费,程立高夫妇时常一整夜坐在编织机旁为一家私营手套厂赶货。一个星期后,当他们把织好的成品交到厂里时,却因质量不过关要求全部返工。夫妇俩只得又强打精神把织好的手套一只只拆了重织。他们住的那套不足40平方米的旧房里,既没空调也没暖气,一到冬天,整个房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晚上编织手套时,他们如同坐在冰窖里,双手、双腿冻得麻木僵直。 由于干这种活需要人长期弯腰,用手臂不停地来回推拉机器,程立高夫妇都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和腰肌劳损,他们每天晚上要工作到十一二点钟,才强迫自己上床休息。躺在被窝里,腰痛得伸不直,只好蜷缩着打一会儿盹,第二天一早就起床去上班。 即便生活如此辛苦,但他们仍然舍不得花一分钱为自己改善伙食。惟有女儿回家时,他们才会弄点好吃的。每到周末,程立高都会从黄石乘长途汽车去武汉看望女儿,为了节约费用,他总是自备干粮,外面的天气再热,他也舍不得在车上买一瓶矿泉水喝,但对女儿却十分大方,他知道女儿喜欢吃水果,每次去时都不忘提一大袋苹果。女儿学校的伙食差,他每次去时都会到外面的餐馆买一碗鸡汤给她喝。 无论程立高将女儿照顾得多么的无微不至,但每天接受如此枯燥、单调的训练,小小年纪的程菲还是有些受不了。专业训练的强度不断加大,程菲经常是一身伤。特别是训练高低杠,她手掌磨起了血泡,手臂、膝盖等处都摔得乌青,这让程立高夫妻十分心痛,而他们给孩子最高的奖励,就是到街上买几串程菲最爱吃的一元三串的糯米团子。 1997年寒假,程立高接女儿回家时,程菲一进家门就伸出满是血泡的手对母亲央求道:“妈妈,我再也不想练习体操了,我还是学习文化课吧。”看着女儿小小年纪就受这么多苦,做父母的也感到于心不忍,但如果就此放弃,就意味着以前的付出将前功尽弃。 程立高想,女儿10岁了,主攻体操已有5年,如果半途而废,再去学习文化课,很难在同龄的孩子中出类拔萃,况且,练习体操跟学文化课一样,如果她学到一半厌学了还是半途而废怎么办?看来必须让女儿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经受磨炼和挫折,只有努力奋斗,将来才能获得成功。 晚饭后,程立高故意躺在沙发上,让女儿替自己按摩。程菲很快发现父亲的后背贴满了膏药,还有大大小小的做针灸时留下的伤痕,不由惊奇地问父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程立高长长叹了口气,说:“我和你母亲为了不使你中途辍学,每日每夜编织手套,早就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还有腰肌劳损等毛病,为了省下看病的钱,我们只得把火罐用酒精烧热,自己做针灸。我们从不把这些苦诉给你听,就是想让你能安心地在那里学习。没想到,你受了点皮肉之苦就要回家,不肯再练习了,你身上的皮外伤与我们内心的疼痛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听完父亲说的话,程菲不由得泪下滂沱,父母为了她成才,付出了这么多艰辛,自己怎么可以轻言放弃呢…… 机会终于垂青这个苦孩子。 1999年8月,程菲作为黄石队的代表参加湖北省十运会,在五项体操比赛中获得四项冠军。时任国家队领队的钱奎教练恰巧在现场观摩,看到她出色的表现后,当即问省体工队的领导:“这么好的体操苗子,你们为什么不吸收为队员,为国家培养人才?”正是这句话,引起了省体工队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久,程菲就被破格录取为湖北省队的队员。进入省体工队后,程菲更加刻苦,在多次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001年国家队冬训时,她又顺利地进入国家队。 短信传亲情 程菲成了国家队体操运动员,做父母的自然高兴,但父母与女儿之间的距离却拉得更远了,相互间的思念也更深长。程菲在国家队有一定的工资,但程立高夫妇还是每月给女儿寄去300元钱,作为她在训练之后的营养补给和电话通信方面的费用。 然而,2002年,程菲的母亲徐春香所在单位停产了,她那仅有的300多元工资也泡汤了,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全靠程立高500元的工资。 程立高傍徨了:妻子下岗的事要不要告诉女儿?每月300元营养费电话费还给不给呢?如果给,仅剩的200元钱还够他们夫妻俩生活吗?程立高夫妇含泪商讨了一晚上,最后还是决定不将徐春香失业的事告诉女儿,每月照常汇寄给女儿300元钱,因为他们怕女儿知道妈妈下岗的事后会着急、分心,影响她的训练。 2004年,程菲在全国锦标赛夺得自由体操和平衡木两块金牌,一时间全国哗然,都认定她将会成为中国女子体操队的一匹黑马。 得知女儿屡屡获胜的消息,程立高担心女儿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就时常在电话中告诫女儿,父女俩长期在电话里一聊就是几十分钟,这无形中增加了好几倍的电话费,怎么办?这时从未使用过手机的程立高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亲情手机的广告:买一送一,且不收月租费,发送短信每条仅0.1元。 发送短信每条0.1元,每天发送一条,一个月也才3元,发送100条也才10元,这不比电话费便宜多了吗?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发,不影响女儿的正常训练和工作。程立高与妻子商量后当日便借钱买回了手机,并同时拆掉了要交月租费的家庭固定电话。拿到两部手机之后,程立高当即将其中的一部手机寄给了北京的女儿。当程菲收到父亲从千里之外寄来的崭新手机时,还收到了父亲发来的第一句短信祝福:“菲菲,好好努力,无论成败,你在我们心中永远都是最棒的!” 2004年8月,程菲在雅典奥运会的体操比赛中不慎落败,仅获第4名,她当晚痛哭了一场,给父亲发短信:“就差一步,我就能拿到奥运奖牌了。哪怕只是一枚铜牌也行啊!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第4名,就差一步……”参考资料: http://www.jtbst.com/Article.asp?ID=614
程菲怎么了?
陈菲实力很强,曾经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完成一个史无前例的动作,国际体操联合会将其命名为程菲跳。今年21岁了,由于年龄也许就会退役,今天在比赛完了的幕后,她对记者表示<太想拿下那两枚金牌了>,这说明在比赛的过程中由于太过心急了,越想做高难度的动作,压力大,失误也就大,结果功亏一篑,可惜啊!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