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高被引科学家,2019高被引科学家中国名单(201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摘要: 什么是高被引科学家? 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被纳入数据库后,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搜索和引用这篇论文来获取...

什么是高被引科学家?

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被纳入数据库后,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搜索和引用这篇论文来获取信息。这些被引用的文章称为被引用文献,被引用文献的作者称为被引用科学家。如果这些科学家的论文被多次引用,即经常被频繁引用,则被称为“高被引科学家”。汤森路透公司开发的“高被引科学家”数据库,用于统计科学家的被引频次,方便学术交流。

什么是高被引科学家?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有用吗

榜单制作者从Scopus中筛选出中国大陆机构论文的作者,并统计了他们在不同学科中的分布情况。拥有33,360,010-30,000,33,360,010-30,000等期刊2200余种,特别关注语言认知过程和儿童阅读发展方向。研究领域是认知心理学。制作人得到了一份1651位在38个领域具有世界最大影响力的中国学者的名单。然后,他根据相应的名次,筛选出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各学科发表的论文总被引次数最高的作者名单。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就职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copus和ScienceDirect等在线服务也是其产品。非中国大陆机构的作者被排除在当前工作单位之外。现就职于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遗传与分子生物学师,根据论文引用数入选。朱彤环境科学。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慢性病分子流行病学领域。心理学舒华。神经科学蒲慕明。Scopus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计算机科学的徐泽水。其中,以下9个基础学科的榜单排名第一(排名不分先后),重点是胶体纳米晶材料。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模糊数学与优化算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大气化学反应动力学,已被5000多家出版社收藏,即使用Scopus数据库。他的研究兴趣是纺织数学。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生化,21000期刊,信息融合。高级认知功能的环路基础研究。和张,物理学和天文学,引用超过5500万次。著名纳米材料科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排行榜。化学彭笑刚。专注于石墨烯中相对论效应对电子的影响等实验凝聚态物理方向,现就职于复旦大学物理系,按总人数2000人计算了各学科的名额分配,用生化手段研究肿瘤发生和凋亡的分子机制。现就职于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从未发表过世界第一的1%被引用论文。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域加权引用影响力小于1的作者,爱思唯尔出版集团发布“2014年中国被引用最多的中国研究人员”榜单,现就职于浙江大学化学系。爱思唯尔集团专注于前沿技术和医疗信息。研究兴趣包括决策分析。沈,医学生,现就职于四川大学商学院:数学、纺织力学何继欢等。他目前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大气环境与人类健康等研究所工作。

世界顶尖科学家榜单出炉,美国2650人,英国514人,中国有多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相信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众所周知,近代中国在国际上长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这与闭关锁国导致的科技落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随着与世界的逐渐融合,各种人才也逐渐诞生。到现在为止,社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事实上,最近发布的世界顶级科学家名单已经为人们揭示了答案。全球最权威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Clarivate Analytics自21世纪以来,每年都会向全球提供一份“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所谓“高被引科学家”是指科学家发表论文并被纳入数据库后,其他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搜索获得信息并引用论文,被引用的文章被称为“被引用文献”,在柯睿维安公司的努力下,他们将通过先进的算法列出这些人的名册,以及他们的国籍和机构。在这份2020年的榜单中,按照2009年至19年11年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超过6167人,涵盖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排名前20的国家院校主要分布在欧美和东亚国家,其中英国以514人排名第三。与前几年相比,美国仍以2650人位居第一,占总数的44%。中国怎么样?这个结果同样令人满意。mainland China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达到770人,排名第二,超过了第三名英国、第四名德国(345人)和第五名澳洲。在高被引科学家所在的机构中,美国哈佛大学以188人排名第一,中国科学院以124人排名第二,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至于清华大学,以55人排名第九。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国内高校首次进入前十榜单。这个榜单可以看作是顶尖科学家的较量。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在稳步崛起。早在2014年,国内科学家仅有134人入选,排名第四。到2014年,有249名研究人员入选,排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列第三。到2019年,中国的排名已经超过

了英国,除此之外,和第一名美国的差距也在逐渐减小。虽然美国依然是榜首,但是占比从2019年的44%下降到了今年的41.5%,而国内从去年的10.2%上升到了2020年的12.1%。相比之下,另外一个亚洲科学强国日本,呈现出了低迷态势,2014年日本排名第五,然而在2015年下降到第八,2018年被挤出前10(13),这也让日本感觉到了压力,他们如今正在制定“第6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从2021年开始实行新的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客观来说,这一份榜单,并不能算作是最顶尖科学家的测量器,但是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基础软实力,也希望国内,有着更多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在elsevier中怎么查询全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吗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 (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1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ESI对全球所有高校及科研的SCIE、SSCI库中近11年的论文数据进行统计,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ESI针对22个专业领域,通过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论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和前沿论文等6大指标,从各个角度对国家/地区科研水平、学术声誉、科学家学术影响力以及期刊学术水平进行全面衡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学术和大学的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学术评价首席专家、我国科学计量学专家、中国民航大学党亚茹教授指出,ESI给出的国家、和科学家引文排位中,由于采用了对每一位作者的贡献都给以统计的方法,即一篇n个作者//国家合作的论文,将被统计n次,因此能很好地表现出每位学者对国家、的学术贡献程度,是体现国家/地区、国际学术声誉的重要标志。2012年1月,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率先将我国大学进入世界1%的“ESI论文总被引频次”作为反映大学“学术声誉”指标纳入中国大学评价中,引导大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并根据200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的ESI论文统计结果推出“2012中国大学ESI论文排行榜”,作为评价大学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声誉的重要标志。北京大学高居2012中国大学ESI论文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居前三。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