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人物传记书籍推荐(中国十大名人传记)

摘要: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名人如下:1。军事谋略鼻祖,军事始祖3354鲁商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公元前1017年)...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名人如下:1。军事谋略鼻祖,军事始祖3354鲁商姜子牙(约公元前1156年-公元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生于商代末期、周初。姜氏,鲁氏,名尚,大名子牙,或虎牙,别名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被封于鲁,故以鲁为名,又称鲁商。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河附近的盘溪捕鱼。他遇到了渴求人才的周文王。他被封为“太师”(武官的称呼),称“太公王”,俗称“太公王”,被周武王尊称为“学父”。姜子牙,齐国开国者,周文王商人,王武周珂的主谋,最高军事统帅和西周王朝的缔造者,齐国文化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古代影响深远的杰出军事家、军事家、政治家。周初,姜子牙被任命为齐国国君。他治国有方,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他的遗产还在,这就为后来齐桓公的“九王子,一君天下成五霸之首”奠定了基础。2.春秋第一霸的主谋——关中关中(公元前725- 645年),被包推荐为齐国大臣(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他全面改革内外政策,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和策略,并被任命为齐恒公大臣,尊他为“管仲”。执政四十年,根据情况设置各级官员,选拔秀才,奖勤罚懒,征收赋税,统一铸币管理,制定捕鱼煮盐办法。“尊王拒洋”的外交策略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有“士为贵”之说。他在位三年,统治齐国,成为“五霸之首”。3.巧计成霸业,商家成财主。3354范蠡范蠡(l),字邵伯,汉族,春秋时生于三胡邑(今河南栾川县)。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实业家。后人尊称为“商圣”。他出身贫寒,但博览群书。齐以后,父子二人专心种田,结果产量几十万。人们一起闻他们的圣贤,使他们看起来很像。范蠡辞官后迁居陶笛(今山东肥城胡屯镇陶山),有启寺,本名“陶公有启寺”,俗称西有寺,始建于宋代,范蠡墓旁。)它拥有巨额的商业资金,被称为“陶朱公”。在此期间,他三次经商致富,三次家财散尽。他是中国儒商的鼻祖。天下之誉:“忠义为国;用智慧保护自己;经商致富,名扬天下。”4.细数秦朝的成败3354年李立思(约前280-208年),秦朝宰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千古同居。李斯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秦朝统一后,李斯参与制定秦朝的法律,完善了秦朝的制度。他力主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李四立下大功,却杀了韩非,韩非后来被赵高杀死。5.——协助刘邦建立西汉的军事家张亮张亮(约公元前250-186),河南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他劝刘邦在鸿门宴上低声下气,保存实力,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好让刘邦脱身。后来以杰出的智谋,在楚汉战争中辅佐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又帮助吕后扶持刘英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有卫青、王羲之、文天祥、诸葛亮、黄道婆等。1.卫青是西汉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任命他为傅将军,又任命他为平侯大臣。卫青第一次远征是突袭龙城,拉开了汉匈战争走向胜利的序幕。他七战七胜,收复和硕、河套地区,打败可汗,为开发北境立下了汗马功劳。2.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素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了基于老庄哲学的朴素朴,又表现了基于儒家中庸思想的和谐。代表作《史记留侯世家》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和他的儿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3.文天祥宋理宗保祐进士。致丞相,信国公。临安危难之时,在家乡集结起义军,被忠诚的反对派元兵入侵。不幸的是,他被抓获。在监狱里,他以不屈的精神被大义凛然地杀死了。他晚年的诗歌体现了他坚定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感染力极强。4.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隐居在襄阳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后,邀请诸葛亮,联合曹,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军。形成三国之势。曾发明了木牛、灯等。并改造了弩,称之为诸葛亮连弩,可射十箭。一生至死不渝的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5.黄道婆,黄道婆,出身贫寒。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迁居崖州(今海南岛)。她们以道观为家,在黎族姐妹中工作生活,向黎族人学习如何使用制棉工具,编织崖州被。由于先进纺织技术的传授和先进纺织工具的推广,为百姓所推崇。在清朝,他被尊为布业之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1.武则天(624-705年12月16日),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至705年在位),也是最年长(67岁)、最长寿(82岁)的皇帝之一,与吕后一起被称为汉代的“吕武”。武则天是荆州刺史武士彟的二女儿。十四岁进入后宫,是唐太宗的才人,被封为“武媚”。唐高宗被封为昭仪时,是后来的皇后,尊称“天后”,与皇帝并称“双圣”。高宗死后,作为唐中宗

、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2、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3、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族乞颜部人。大蒙古国可汗,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前后,成为蒙古乞颜部可汗,一步步统一蒙古诸部。开禧二年(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尊号“成吉思汗”(Genghis Khan),颁布了《成吉思汗法典》。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征服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地区。宝庆三年(1227年),兴兵征伐西夏,途中去世,秘密安葬。4、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蒙古人称他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西藏方面尊称为“文殊皇帝”。顺治帝第三子,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执政初期,国内国际形势非常严峻。面对严峻局势,他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5、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则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孛儿只斤·铁木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玄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1、文天祥——抗元名臣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2、张自忠——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3、戚继光——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4、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5、岳飞——抗金名将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自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