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列宁格勒保卫战

摘要: 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战役又称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俄文:l列宁格勒的攻城战是近代史上主要城...

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战役又称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俄文:l列宁格勒的攻城战是近代史上主要城市中持续时间最长、破坏力最强、死亡人数第二多的攻城战。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苏联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铁路和河运枢纽,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时,一再强调要攻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源地列宁格勒,并狂妄地叫嚣必须将这座城市“从地球的表面抹去”。战争初期,希特勒曾试图占领这座城市,但没有成功,随后进行了为期900天的围困。列宁格勒解放后的1月27日,被俄罗斯联邦政府定为“俄罗斯军人荣誉日”。

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保卫战的意义如何?

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空前的。既坚定了苏联人民的必胜信心,又打击了德军的嚣张气焰。还牵制了大量德军兵团,在其他战场形势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朱可夫为这次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确实功不可没。

求列宁格勒保卫战详解

圣彼得堡,这座被俄罗斯著名诗人普希金称为“欧洲之窗”的古都,始建于1703年5月,200多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十月革命的炮声从这里打响,人们称这座城市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1924年列宁逝世后,当时的苏联政府下令将列宁曾经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英雄城市命名为列宁格勒,以永远纪念这位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和导师。征服苏联、称霸欧洲的疯狂“巴巴罗萨”计划是希特勒蓄谋已久的阴谋。早在法国投降时,德国人就开始计划入侵苏联。1940年12月28日,希特勒发布第21号指令,正式确定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侵略计划。计划的目的是:在对英战争结束前,坦克、摩托化部队和航空兵部队进行“闪电”式的突然袭击,在苏联西部对苏军主力进行分割包围,然后进行战略纵深进攻,攻占列宁格勒、莫斯科和顿巴斯,向伏尔加河和阿斯特拉推进,在1941年冬季前结束战争。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德军集中了181个师、20个旅共550万人、4300辆坦克、47000多门火炮、4980架飞机和192艘舰艇,并将这些部队编成3个集团军群和3个独立集团军群,准备向3个战略方向进攻。计划的基本部署是:北方集团军群,由莱布元帅指挥29个师,下辖第16、18集团军群和第4坦克集群。它将在东普鲁士哥尼斯堡以东的列宁格勒大方向进攻,摧毁波罗的海沿岸的苏军,占领苏军港口,使苏军舰队失去基地。中央集团军群,下辖第四、第九集团军和坦克第二、第三军,下辖50个师2个旅。在博克元帅的指挥下,它突袭了波兰华沙的布列斯特和明特克,围歼了白俄罗斯的苏军,然后矛头直指莫斯科。南部集团军群,下辖罗马尼亚第六、第十七、第十一军,第三、第四军,第一坦克集群和一个匈牙利快速军,共57个师13个旅。在隆德旅泰特元帅的指挥下,从波兰赫尔姆进攻基辅,攻占基辅南部的第聂伯河渡口,歼灭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苏军,随后进攻顿巴斯。德国的挪威军、芬兰的东南军和芬兰的卡累利阿军,共21个师3个旅,在挪威和芬兰展开,配合北方军攻占列宁格勒。为了一举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任命曾经指挥德军突破法国马奇诺防线的元帅冯莱布为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莱布指挥70万人,装备1200架飞机、1500辆坦克和12000门大炮,命令莱布按照“巴巴罗萨”计划规定的日期,在1941年7月21日前拿下列宁格勒。希特勒甚至狂妄地宣称,他不仅要去列宁格勒宫广场视察军队,还要在列宁格勒饭店举行盛大的“朱杰”宴会。希特勒为什么如此重视列宁格勒?本来希特勒统帅部认为夺取苏联这个重工业中心和海港有特殊意义。占领涅瓦河畔的这座城市,可以掌握整个波罗的海的主动权,控制十条铁路线,特别是连接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与苏联其他经济区的十月铁路线,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在政治和军事上,占领列宁格勒,与芬兰军队联手,可以进一步巩固法西斯联盟,迫使其他摇摆不定的国家加入反苏战争。同时,为了保证进攻莫斯科的必要兵力,可以把用来攻占列宁格勒的第四坦克集群的所有坦克和机械化兵团都调出来。苏联缺乏足够的警惕。“巴巴罗萨”计划制定后,德国法西斯战略性地玩弄“海狮骗局”来麻痹苏联。希特勒曾说“进攻俄国将是历史上最大的骗局”。

为此,纳粹千方百计用伪装和欺骗的手段迷惑苏联。希特勒沿着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集结了大量的渡海登陆舰和装备。海岸上有很多假火箭;军队经常进行登陆演习;甚至把大量德军转移到苏联边境,据说是为了进攻英国,来东方休息调整。战前,希特勒一反常态,不再在宣传上攻击苏联,把斗争的重点放在英国。这样,在“海狮计划”的掩护下,德军早已在苏联边境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工作要求在1941年5月15日前完成。1939年3月,斯大林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开始了。

始的形势,明确指出德、意、日结盟的侵略性,以及西方国家企图“祸水东引”,怂恿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危险性,号召苏联人民必须从各方面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斯大林为了赢得更多的时间作战争准备,先后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与土耳其签订互相保持中立条约。1939年9月至1940年8月,又通过军事、政治、外交途径,将西部国界线向西推移。并认为国界线的西移将使德军东犯必须从更西的几百上千千米开始。苏联还在经济上和兵员上都作了充分准备,加快了农业和工业发展速度,并有一大批军事工厂开工生产,在兵员上,1939年颁布了《普通义务兵法》,延长服役期。在战略计划和兵力部署上,为对付德军的侵略,苏军总参谋部作了详尽部署。在战争爆发前,苏联为加强战备和西部边境防线,战争爆发时,苏军在西部边境总共有149个师的兵力。但苏联最高当局对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时间和规模却严重估计不足,苏联西部边界地区的工事也未完成,苏军对敌人的突然袭击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也缺乏组织和实施战略退却的训练,缺乏对付敌人集群坦克的有力措施,造成了苏军在战争初期的严重失利。  希特勒大兵压境  1941年6月22日拂晓,一千多架机翼上涂有纳粹标志的飞机闪电般地闯入苏联领空,对苏联腹地的机场、军事指挥部和交通中心泻下瀑布般的弹雨。紧接着,七千多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同时对准早已瞄好的目标开火。一时之间,苏联西部边境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了。  其中,莱布统率下的北方集团军群,6月22日在大量航空兵的支援下,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向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起进攻。战斗一打响,德军就轻而易举渡过涅瓦河这一水上天堑,向苏联腹地长驱直入。  在北方战线上,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第五十六摩托化军,在开战后的24小时内就深入苏联境内40千米。6月25日,德军坦克部队推进到离陶格夫匹尔斯只有70千米的乌提那。6月26日,德军装甲集团的先头部队离维尔纽斯和列宁格勒之间的主要铁路中心陶格夫匹尔斯几乎不到8千米的路程了。至此为止,在短短的4天内,德军装甲部队就翻山越岭、攻城略地,向苏联腹地推进达300千米。  7月1日,随着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首都里加的失守,7月4日,德军又突破奥斯特洛夫-普斯科夫防区内的防线。7月9日,防守普斯科夫的苏军在经过一场血战后不得不放弃该城,退往诺夫哥罗德。于是,希特勒法西斯的铁蹄终于在闯入俄罗斯大地之后踏上了列宁格勒州的地界。  就在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全力推进的时候,部署在列宁格勒北面芬兰一侧的两个芬兰集团军,为了配合德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也于6月底分别在彼德罗扎沃茨克和维堡方向,对苏军北方方面军发起猛烈的进攻,企图从北、东两个方向与德军一起完成对列宁格勒的合围。在这种情况下,进展顺利的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赫普纳上将得意忘形地宣称,现在只要一举突破卢加河,他就拿到了打开通往列宁格勒大门的钥匙。  兵临列宁格勒城下  就在列宁格勒面临三面受敌的危急时刻,苏军统帅部于7月10日任命伏罗希洛夫元帅为西北方向指挥部最高军事负责人,日丹诺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政委 ,并责成他们两人统一指挥西北方面军和北方方面军的作战行动。  与此同时,指挥部紧急动员百万列宁格勒居民夜以继日地沿着卢加河畔,构筑一条以卢加城为中心,南起希姆斯克,经卢加,北到金吉谢普全长约300千米的卢加防线,并在这条防线上部署了由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组成的卢加作战集群。其主要任务就是阻滞德军前进,以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在列宁格勒附近周围再构筑第二、第三条防线,也就是为列宁格勒争取尽可能多的准备时间。  1941年8月15日下午6时,德军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突破苏军第一道防线。当德军在卢加防线发起全线进攻时,列宁格勒北面的芬兰军队也以3个师的兵力向列宁格勒围了过来。列宁格勒的局势紧张起来。  8月21日,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22日,德第十六集团军在曼施坦因第五十六摩托化军的增援下,不仅解除了几乎被苏军围歼的危险,而且还向前推进到旧鲁萨东南的洛瓦提河畔。8月25日,苏第三十四集团军终因力量悬殊而不得不撤出洛瓦提河沿岸。8月底,德军在卢加防线前遭受重大损失后进至距列宁格勒城南仅20千米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8月底,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东南方向的托斯纳、姆加等地,妄图从东面包围列宁格勒,沿涅瓦河左岸向拉多加湖推进。  9月8日,德军到达拉多加湖南岸,占领了什利谢尔堡,从陆上封锁了列宁格勒。9月16日,位于列宁格勒以南18千米,当年曾是老沙皇避暑胜地的普希金落入德军之手;17日,列宁格勒一条电车线路的终点站亚历山大罗夫卡失守。这时,德军离列宁格勒市中心的皇宫广场仅有14千米,德军的大炮已经能够直接轰击列宁格勒市区了。真可说是名副其实的“兵临城下”了。从此,苏联红军开始了长达900天的保卫列宁格勒的英勇战斗。  拉多加湖“生命之路”  1941年9月8日,德军占领什利谢尔堡,这就完全切断了列宁格勒与苏联各地联系的所有交通线,城内与苏联内地的铁路交通完全被切断。拉多加湖也只剩中间一段仅宽100米的水域不在敌人火力射程内,这是被围的列宁格勒唯一从外界取得粮食和一切必需品的水上生命线。  9月9日上午9时30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开始向列宁格勒发动全线进攻。希特勒命令他的法西斯军队,用封锁和不停的空袭和炮击,把列宁格勒夷为平地,并要将这座城市从地球上抹掉。哈尔德建议用饥饿配合德军进攻。  9月和10月,德军对列宁格勒进行了猛烈的空袭,仅10月4日这一天,德军就持续空袭9个多小时。应该说,希特勒的这一着棋是很毒辣的,特别是11月8日德军占领了提赫文后,从苏联内地向列宁格勒运送粮食的运输线完全被切断,它使300万列宁格勒军民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饥饿大灾难之中。  11月下旬,拉多加湖开始封冻,水上运输暂停,这使列宁格勒的粮食供应更趋紧张。9月到11月,居民的面包定量先后降低5次,11月20日降至最低限量:高温车间工人每人每天375克,一般工人和技术人员250克,职员和儿童仅125克。在这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死神随时随地都会夺走人的生命,列宁格勒城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因饥饿而丧生。正在生产的工人饿死在机床旁,指挥交通的民警饿死在岗亭里,正在抢救危重病人的医生饿死在手术台前,年老体弱的居民饿死在购粮途中……对于自己一手造成的“杰作”,希特勒得意忘形地狂叫:“列宁格勒不久将会出现人吃人!”  形势异常危急!但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没有屈服,西北方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和军事委员日丹诺夫向300万列宁格勒军民发出紧急动员令:“列宁格勒面临着危险,法西斯匪军正向我们光荣的城市--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逼近。我们的神圣职责是: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挡住敌人前进的道路!”为了突破敌人的封锁,列宁格勒军民不惜一切代价迅速采取果断措施,组织冰上运输。  11月18日清晨,拉多加湖面上刮起了期待已久的西北风,天气寒冷刺骨,至黄昏时分,气温骤然下降了12摄氏度。11月20日,湖面冰层的厚度已达到180毫米。这时,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认为: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他们决定立即用马拉雪橇在筑路勘探队员冒着生命危险以标杆标明走向的冰道上开始试验性运输,把堆放在湖东岸列德涅沃转运站的大量粮食和其他急需物资迅速运往西岸的鲍利索瓦-格里瓦车站和拉多加湖车站。  11月21日,修筑在离拉多加湖南岸12千米至13千米的地方,也就是在什利谢尔堡德军炮火射程内的第一条冰上汽车运输干线,经过列宁格勒军民的忘我劳动,终于胜利通车了。第二天晚上,由60辆大卡车组成的第一列车队载着运往列宁格勒的货物从拉多加湖东岸的卡鲍纳出发,经冰上公路驶往西岸的奥西诺维茨。  就是这条后来昼夜通行的冰上公路,在1941年冬季前后,列宁格勒处于饥饿围困最艰难的期间,连接了拉多加湖东西两岸的运输线,成了列宁格勒赖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因而被列宁格勒军民誉为他们的“生命之路”。就这样,传奇般的拉多加湖“生命之路”,终于使列宁格勒军民战胜了饥饿的威胁,从而彻底挫败了希特勒妄图困死列宁格勒人的罪恶计划。  “火花”战役复仇  兵临城下的德军,在苏军的顽强抗击下,已成了强弩之末。英雄的列宁格勒军民没有被希特勒的封锁、轰炸所吓倒,也没有因饥饿而屈服。他们在苏共的领导下,一致奋起,同德国法西斯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他们在全城加强了各种防御措施。  英雄的列宁格勒人民是决不会坐以待毙的。自从1941年9月德军兵临城下之后,尽管希特勒能够从望远镜里看见城里圣伊萨克斯教堂的穹形屋顶和海军部大厦的尖顶,但德军却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经过战斗炮火洗礼的列宁格勒军民,警惕地盯着德军前沿阵地,时刻准备击退敌人的进攻。  1943年1月12日清晨,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在约900架飞机支援下,开始向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突出部实施相向突击。18日,2000多门火炮和迫击炮就一齐发出了震天的怒吼,打破了严冬的沉寂,向着敌人的阵地喷吐了万丈怒火。两路苏军在第五和第一工人新村地域会合,一部兵力收复施吕瑟尔堡,并沿拉多加湖南岸打通一条11千米宽的走廊。随后,用17个昼夜在此抢修铁路、公路各一条,初步恢复了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改善了己方态势。  这就是为了突破德军围困,苏军所实施“火花”战役复仇的怒吼。  1943年1月18日夜晚,当列宁格勒人从莫斯科电台播送的最后新闻节目中突然听到播音员以激动的声调大声宣告:“封锁线突破了!”“列宁格勒解围了!”这一期待已久的胜利喜讯使人们顿时热泪盈眶,奔走相告,甚至不顾外面正在下着的鹅毛大雪,一个个都兴奋得像孩子一般跑出屋外。“红军会师了!”“乌拉!列宁格勒!”“乌拉!斯大林!”的欢呼声响彻云霄。每一幢房子外面都被挂上镰刀锤子旗。第二天清晨,整个列宁格勒城到处都闪耀着迎风招展的红旗,显得格外夺目。  最后的胜利  继“火花”战役突破德军围困之后,苏军在取得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第聂伯河会战胜利后,至1944年初已具备在西北方向实施进攻、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封锁的有利条件。1月,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实施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解放列宁格勒州大部、加里宁州一部�尔后转入防御。1月14日,列宁格勒人民盼望已久的大反攻开始了。经过二周的激烈作战,苏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在祝捷大会上庄严宣布:“列宁格勒城现在已经从敌人的包围中,从敌人的野蛮炮击中获得了彻底解放。”列宁格勒人民终于取得了保卫战的重大胜利。  历时长达900天之久的列宁格勒保卫战,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虽然在保卫战中因冻饿致死和战死的军民近百万人,但是这场保卫战不仅坚定了苏联人民抵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鼓舞了他们的胜利信心,而且还消耗了法西斯德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把敌人兵力雄厚的北方集团军群始终紧紧地拖在西北战场上,从而为苏军取得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地的辉煌胜利,为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特别是在被围困期间列宁格勒军民所建树的英雄业绩,更是动人心弦,感人肺腑。甚至就连英国的《旗帜晚报》也发出这样的称颂:“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抗。”会战中,苏军建立全纵深整体防御,诸军兵种密切协同,军民密切配合,集中指挥与机断行事相结合,通过空中和湖上保障不间断的补给�以及以相向突击突破封锁等�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为大规模城市保卫战提供了宝贵经验。

列宁格勒保卫战爆发

这个原因有很多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推进速度过慢导致苏联可怕的冬天到来,在苏联,一旦冬天到来,不论是谁进攻都准完蛋- -b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