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金庸武侠,武侠作家排名和代表作品(金庸小说十大未解之谜)

摘要: 金庸武侠大排名 灰僧(扫地僧):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厉害的武侠人物,“飞雪射白鹿,笑傲群雄倚云”的故事,连...

金庸武侠大排名

灰僧(扫地僧):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厉害的武侠人物,“飞雪射白鹿,笑傲群雄倚云”的故事,连同一本《越女剑》的金庸十五大武侠小说,塑造了一个极其丰富、广泛、生动的艺术世界,塑造了一大批令人过目难忘、栩栩如生的艺术人物:冯晓。看过金庸小说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些闪亮动人的名字。武侠是金庸小说的基础和重点,小说中人物的武功当然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读完金庸百万字的武侠小说,读者心有余悸,往往一个疑问会自然而然浮现出来。问题是,金庸这么多角色中,谁的武功应该排第一,最厉害?这样一个自然而简单的问题,乍一看,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金庸的十五部小说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朝代,时间地点完全不同。所以每部小说里的人物都没有一个合适的参照系来比较,所以要真正挑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第一高手,确实有一些人是被别人逼的。俗话说,文无第二,武无第一。看来第一高手的理论只能是悬念了。然而,等一下。对于发烧的黄金粉丝来说,以上似是而非的讨论绝对不能令人满意。这么有趣又新鲜的问题,绝对不能就这样放在一边。就算没办法,至少也要找出一些微妙的论据来强词夺理。所以,我们来试试吧。金庸小说发生的时候,离我们最近的书应该是《鹿鼎记》,《书剑恩仇录》,《碧血剑》。这三部书的年代背景都是明末清初,武学的层次和水平也差不多。其中《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金庸的出手不凡,单是这本书就已经宣告了大师的诞生。《书剑恩仇录》的镜头,展现了金庸非凡的崇高境界。它从一开始就不同于“江湖恩仇”的普通武侠小说,聚焦于“谁主江山”、书剑冲突、江湖与江山对抗、英雄史诗、历史爱恨、眼花缭乱等坦荡话题。难怪金庸武侠小说的首席评论家都推荐这个金庸处女“光芒四射”。不过这本书毕竟是金庸的实验作品,还没有完全上映。他的武侠招式的描写也隐约带有旧武侠小说描写的痕迹,简直与日后《射雕英雄传》之类的作品相去甚远。所以这本书并不被认为是金庸小说中最好的武侠。比《书剑恩仇录》稍微远一点的是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鹿鼎记》的背景是明朝盛世康熙年间。据我们说,这只是200多年以来,有许多历史遗迹,轶事,传闻,和许多历史文物进行审查。所以即使是《鹿鼎记》的艺术化、夸张化的小说也要留有余地。细想一下,《鹿鼎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最后一部小说,实际上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武侠小说最少的一部。就连金庸自己也在《鹿鼎记》的后记中承认:“《鹿鼎记》不太像武侠小说,更像是历史小说。”既然这本书里没有武功,当然这本书里人物的武功也比较差。即使是书中的第一个英雄陈近南,也没有任何魔法技能。然而,一把来自韦小宝的火药枪让各种绝世武功黯然失色。从这个角度来说,《鹿鼎记》是金庸小说中人物最好的武功。再往前,金庸写的第二本小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应该在:000旁边。金庸的书里,很注重艺术手法的创新,所以文采腔重,人物武功描写不是很有重点。

《碧血剑》和《碧血剑》中的人物是有首尾关系的,比如《鹿鼎记》中的九难老师,也就是阿九,《鹿鼎记》和《碧血剑》。如果把金庸小说的时间顺序倒过来,大概是这样的《碧血剑》(清朝),《鹿鼎记》(清朝),《碧血剑》(清朝),《鹿鼎记》(明朝),010。《书剑恩仇录》(明初),《碧血剑》(元明),《飞狐外传》(南宋),《雪山飞狐》(南宋),《鸳鸯刀》(北宋)。即《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所以很难确定日期。《越女剑》有墨家的学说,和《连城诀》差不多,大概也算是同岁吧。要选取金庸小说中最好的武侠,《侠客行》,《白马啸西风》。因为是中篇小说,分量不够,显然他们的武功可以忽略。《笑傲江湖》和《笑傲江湖》系列的重量也比不上《倚天屠龙记》三部曲,所以真的要重点关注《越女剑》三部曲,010-:010和:010。我们前面说过,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武功,离我们最近的,是最差的。就金庸小说整体而言,这个规律非常明显。时间离我们越远,小说里的武功似乎就越高。似乎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的武功逐渐失传,鲁迅小说里颇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比如失传武功,南宋冯晓《白马啸西风》年的十八降龙掌,各种招数,威力无比,惊天地泣鬼神。但是《侠客行》年,十八降龙掌传到洪七公那里,已经输了好几招了。好在洪七公天资聪颖,凭着自己的个人聪明,把失传的招数补了回来,保住了。从另一件事也可以看出,一代武将不如一代武将。比如《雪山》,《射雕英雄传》,有大师的招数,有大师的王者气息。他们是赤手空拳,不带武器的,比如、段誉、伊登的一阳指、欧阳锋的蛙功、黄的指弹魔术、周的手。虽然洪七公中有狗棍,欧阳锋中有蛇棍,黄中有玉骁,显然他们几乎不用这些武器,但这与、段誉、

虚竹相比毕竟又逊了一筹。  《射雕英雄传》之后的《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中,杨过拿起了玄铁剑、张无忌也有了倚天屠龙刀,再到《笑傲江湖》的令狐冲,离开了剑已经如同废人,他们和萧峰、段誉、虚竹相比,其武功境界的高下已不言而喻。  按以上的这些分析来看,《天龙八部》显然是金庸武功境界最高的一部书。  试拿《天龙八部》和其他小说中的武功略作一对比。  年代离我们最近的《书剑恩仇录》中,剑术第一的是“追风快剑”无尘道长,但看其对无尘道长武功的描写,他的剑法与《天龙八部》中排名第一百九十二名的一开篇走过场的人物无量剑东宗掌门人左子穆差不了多少。  《书剑恩仇录》写无尘和乾隆的御前侍卫“一苇渡江”褚圆比剑:  全身衣服已被无尘割成碎片,七零八落,不成模样,头上又是热辣辣地,一摸头脸,辫子、头发、眉毛均被剃得干干净净,又惊又羞,忽然间裤子又向下溜去,原来裤带也给割断了。  无尘的剑术随心所欲,似乎很是高明,再看《天龙八部》中左子穆的表现:  左子穆踏上两步,长剑倏地递出,这时那貂儿又已奔到龚光杰脸上,左子穆挺剑向貂儿刺去。貂儿身子一扭,早已奔到了龚光杰后颈,左子穆的剑尖及于徒儿眼皮而止。这一剑虽没刺到貂儿,旁观众人无不叹服,只须剑尖多递得半寸,龚光杰这只眼睛便是毁了。双清寻思:“左师兄剑术了得,非我所及,单是这招‘金针渡劫’,我怎能有这等造诣?”  左子穆的表现,也并不比无尘差多少。  另外,在《书剑恩仇录》中,点穴是非常厉害的武功,而在《天龙八部》中,点穴是一个小丫头阿朱都会的粗浅入门功夫。  《笑傲江湖》中,任我行的吸星大法,使众人谈之色变,论其渊源可和《天龙八部》中星宿派丁春秋的吸星大法相提并论,比之段誉所学的逍遥派的北冥神功,前者为臣,后者为君。  《笑傲江湖》中首推独孤九剑最有创意,但此种武功只有花架子,全无内力阴阳相济,最多和古龙“那一剑快的已超过了速度的极限”的境界相仿,这样的剑术不要说和《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六脉神剑相提并论,恐怕连《天龙八部》中“剑神”卓不凡的剑芒也比不过。  《倚天屠龙记》中,明教镇教之宝,也是张无忌的拿手绝活“乾坤大挪移”,随便哪个读者一看,便知这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家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变种,张无忌的“乾坤大挪移”最多和慕容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差不多,遇到萧峰,当然只有束手无策了。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的武功厉害,但怎么也不会比张三丰高,张三丰再厉害,其实也不过得到了他的师父觉远和尚的几分真传,所以《倚天屠龙记》中觉远和尚的武功,应该说是《倚天屠龙记》中第一。  我们来看看觉远和尚和昆仑山何足道相斗一场戏:  何足道不答,俯身拾起一块尖角石子,突然在寺前的青石板上纵一道、横一道的画了起来,顷刻之间,画成了纵横各一十九道的一张大棋盘。经纬线笔直,犹如用界尺界成一般,每一道线都是深入石板半寸有余。这石板乃以少室山的青石铺成,坚硬如铁,数百年人来人往,亦无多少磨耗,他随手以一块尖石挥划,竟然深陷盈寸,这份内功实是世间罕有,只听他笑道:“比剑嫌霸道,琴音无法比拼。大和尚既然高兴,咱们便来下一局棋如何?”  他这手划石为局的惊人绝技一露,天鸣、无色、无相以及心禅堂七老无不面面相觑,心下骇然。天鸣方丈知道此人这般浑雄的内力寺中无一人及得,他心地光风霁月,正要开口认输,忽听得铁链拖地之声,叮当而来。  只见觉远挑着一对大铁桶走到跟前,后面随着一个长身少年。觉远左手扶着铁扁担,右手单掌向天鸣行礼,说道:“谨奉老方丈呼召。”天鸣道:“这位何居士有话要跟你说。”觉远回过身来,一看何足道,却不相识,说道:“小僧觉远,居士有何吩咐?”  何足道画好棋局,棋兴勃发,说道:“这句话慢慢再说不迟。哪一位大和尚先跟在下对弈一局?”他倒不是有意炫示功夫,只是生平对琴剑棋都是爱到发痴,兴之所到,连天塌下来都是置之度外,既想到弈棋,便只求有人对局,早忘了比试武功之事。天鸣禅师道:“何居士划石为局,如此神功,老衲生平未见,敝寺僧众甘拜下风。”  觉远听了天鸣之言,再看了看石板上的大棋局,才知此人竟是来寺显示武功,当下挑着那担大铁桶,吸了一口气,将毕生所练功力都下沉双腿,在那棋局的界线上一步步的走了过去。只见他脚上铁链拖过,石板上便现出一条五寸来宽的印痕,何足道所划的界线登时抹去。众僧一见,忍不住大声喝彩。天鸣、无色、无相等更是惊喜交集,哪想得到这个痴痴呆呆的老僧竟有这等深厚内功,和他同居一寺数十年,却没瞧出半点端倪。天鸣等自知一人内力再强,欲在石极上踏出印痕,也绝无可能,只因觉远挑了一对大铁桶,桶中装满了水,总共何止四百余斤之重,这几百斤巨力从他肩头传到脚上的铁链,向前拖曳,便如一把大凿子在石板上敲凿一般,这才能铲去何足道所划的界线,倘若觉远空身而行,那便万万不能了。但虽有力可借,终究也是罕见的神功。何足道不待他铲完纵横一共三十八的界线,大声喝道:“大和尚,你好深厚的内功,在下可不及你!”觉远铲到此时,丹田中真气虽愈来愈盛,但两腿终是血肉之物,早已大感酸痛,听他这么一喝,当即止步,微笑吟道:“一枰袖手将置之,何暇为渠分黑白?”  类似的场面在《天龙八部》中也可以找到印证:  段延庆早听云中鹤详细说过,自己的得意徒儿谭青如何在聚贤庄上害人不成,反为萧峰所杀,这时听说眼前这汉子便是杀徒之人,心下又是愤怒,又是疑惧,伸出铁棒,在地下青石板上写道:“阁下和我何仇。既杀吾徒,又来坏我大事。”  但听得嗤嗤响声不绝,竟如是在沙中写字一般,十六个字每一笔都深入石里。他的腹语术和上乘内功相结合,能迷人心魄,乱人神智,乃是一项极厉害的邪术。只是这门功夫纯以心力克制对方,倘若敌人的内力修为胜过自己,那便反受其害。他既知谭青的死法,又见了萧峰相救段正淳的身手,便不敢贸然以腹语术和他说话。  萧峰见他写完,一言不发,走上前去伸脚在地下擦了几擦,登时将石板上这十六个字擦得干干净净。一个以铁棒在石板上写字已是极难,另一个却伸足便即擦去字迹,这足底的功夫,比之棒头内力聚于一点,更是艰难得多。两个人一个写,一个擦,一片青石板铺成的湖畔小径,竟显得便如沙滩一般。  看萧峰和觉远和尚相比,同样的场面,同样的事情,觉远和尚累得半死,萧峰却是举重若轻。  综上所述,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真正武功出神入化、高妙绝伦的,非《天龙八部》莫属,要评选金庸武侠小说武功之最,也非在《天龙八部》中寻找不可。  《天龙八部》中谁的武功最厉害呢?  “南乔峰,北慕容”,萧峰是真正的大英雄,但他的武功却不是最高的,别的不说,萧峰对段誉的六脉神剑推崇有加,自知自己的降龙十八掌不敌六脉神剑,段誉的武学造化当在萧峰和虚竹之上。  段誉的武功在《天龙八部》中也不是最高,萧峰和慕容复厉害,但二人之父萧远山和慕容博比他俩更厉害许多。  萧远山和慕容复是《天龙八部》中武功最厉害人物吗?也不是,且看少林寺灰衣扫地人,轻描淡写,同时制服萧远山和慕容博,分解因缘,指点迷津,终使萧远山和慕容博放下屠刀,立地在佛。  玄生、玄灭只觉一股柔和的力道在手臂下轻轻一托,身不由己的便站将起来,却没见那老僧伸手指袖,都是惊异不止,心想这般潜运神功,心到力至,莫非这位老僧竟是菩萨化身,否则怎能有如此广大神通、无边佛法?  ……  慕容复气往上冲,喝道:“那我便接萧兄的高招。”萧峰更不搭话,呼的一掌,一招降龙十八掌中的“见龙在田”,向慕容复猛击过去。……那老僧双手合十,说道:“阿弥陀佛,佛门善地,两位施主不可妄动无明。”  他双掌只这么一合,便似有一股力道化成一堵无形高墙,挡在萧峰和慕容复之间。萧峰排山倒海的掌力撞在这堵墙上,登时无影无踪,消于无形。  ……  慕容博初时见那老僧走近,也不在意,待见他伸掌拍向自己天灵盖,左手忙上抬相格,又恐对方武功太过厉害,一抬手后,身子跟着向后飘出。他姑苏慕容氏家传武学,本已非同小可,再钻研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后,更是如虎添翼,这一抬头,一飘身,看似平平无奇,却是一掌挡尽天下诸般攻招,一退闪去世间任何追击。守势之严密飘逸,直可说至矣尽矣,蔑以加矣。阁中诸人个个都是武学高手,一见他使出这两招来,都暗喝一声彩,即令萧远山父子,都不禁钦佩。  岂知那老僧一掌轻轻拍落,波的一声响,正好击在慕容博脑门正中的“百会穴”上,慕容博的一格一退,竟没半点效用。“百会穴”是人身最要紧的所在,即是给全然不会武功之人碰上了,也有受伤之虞,那老僧一击而中,慕容博全身一震,登时气绝,向后便倒。  慕容复大惊,抢上扶住,叫道:“爹爹,爹爹!”但见父亲嘴眼俱闭,鼻孔中已无出气,忙伸手到他心口一摸,心跳亦已停止。慕容复悲怒交集,万想不到这个满口慈悲佛法的老僧居然会下此毒手,叫道:“你……你……你这老贼秃!”将父亲的尸身往柱上一靠,飞身纵起,双掌齐出,向那老僧猛击过去。  那老僧不闻不见,全不理睬。慕容复双掌推到那老僧身前两尺之处,突然间又如撞上了一堵无形气墙,更似撞进了一张渔网之中,掌力虽猛,却是无可施力,被那气墙反弹出来,撞在一座书架之上。本来他来势既猛,反弹之力也必十分凌厉,但他掌力似被那无形气墙尽数化去,然后将他轻轻推开,是以他背脊撞上书架,书架固不倒塌,连架旧堆满的经书也没落下一册。  ……  萧远山全没想到抵御,眼见那老僧的右掌正要碰到他脑门,那老僧突然大喝一声,右掌改向萧峰击去。  萧峰双掌之力正要他左掌相持,突见他右掌转而袭击自己,当即抽出左掌抵挡,同时叫道:“爹爹,快走,快走!”不料那老僧右掌这一招中途变向,纯真虚招,只是要引开萧峰双掌中的一掌之力,以减轻推向自身的力道。萧峰左掌一回,那老僧的右掌立即圈转,波的一声轻响,已击中了萧远山的顶门。  灰衣僧不管对付慕容复、慕容博,还是对付萧远山、萧峰,都不费吹灰之力,所以论武功境界,少林寺无名灰衣扫地人,才是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最高之人。  十大高人上榜人物中,灰衣僧排名第一。

金庸武侠大排名

金庸的武侠小说有哪些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第一部小说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金庸武侠

第1-2册:  《书剑恩仇录》----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锋芒之作。  创作年代:1955年  历史背景:清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四年  公元1753年--1759年  首发连载杂志:新晚报  第3-4册:  《碧血剑》(附录:袁崇焕评传)  创作年代:1956年  历史背景:崇祯六年--崇祯十七年或顺治元年  公元1633年--1644年  首发连载杂志:香港商报  第5-8册:  《射雕英雄传》(附录:成吉思汗家族、关于“全真教”)----《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并称“射雕三步曲”,有前后联系但不是系列,思想各异(分别是儒侠、道侠、佛侠),是“侠之大者”的诠释作。此为“射雕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  创作年代:1957—1959年  历史背景:南宋宁宗庆元五年--嘉定十四年  公元1199年--1221年  首发连载杂志:香港商报  第9-12册:  《神雕侠侣》----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二部曲。  创作年代:1959—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理宗绍定五年或六年--开庆元年  公元1232年或1233年--1259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13册:  《雪山飞狐》——《雪山飞狐》《飞狐外传》是金庸现实主义最强的小说  创作年代:1959年  历史背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五  首发连载杂志:新晚报  《鸳鸯刀》----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清中前期  约公元1644年--1796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白马啸西风》----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清初顺治年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14-15册: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前传  创作年代:1960—1961年  历史背景:清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四年  首发连载杂志:武侠与历史  第16-19册:  《倚天屠龙记》----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创作年代:1961年  历史背景:南宋末--元末明初  公元1262--1263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20册:  《连城诀》——强烈批判社会私欲、贪婪、无情的一面,同时也从屈指可数的几位善良人物身上表现友谊、爱情、济人、宽容。  创作年代:1963年  历史背景:明前中期根据当时府县设置,还有宝藏年代推算  首发连载杂志:东南亚周刊  第21-25册:  《天龙八部》——倪匡曾代写其中约五万字,后修订了大部分。该篇是金庸哲学、内涵、人性、情节等的巅峰之作,亦是对“人”、“谐”、“侠”的统一性巨著。  创作年代:1963—1966年  历史背景:北宋哲宗元佑五年--元佑九年或绍圣元年  公元1090年--1094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26-27册:  《侠客行》——小说主人公无明确名字,以“石破天”代称。该篇对人生寓言性与舐犊之情描写最甚,亲情性最强。  创作年代:1965年  历史背景:清初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越女剑》(附录:三十三剑客图)----《越女剑》写于《鹿鼎记》连载中途短篇小说,因此金庸最后一部小说是《鹿鼎记》而非《越女剑》。出版时附在《侠客行》之后。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是金庸历史感最强的小说。  创作年代:1970年  历史背景: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时期  约公元前473年--前463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28-31册:  《笑傲江湖》——折射政治斗争,同时也表露对斗争的哀叹。  创作年代:1967年  历史背景:明朝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第32-36册:  《鹿鼎记》(附录:康熙朝的机密奏折)----封笔之作金庸巅峰之作,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创立“反武侠”情节,武侠史首次以诙谐、反讽、批判观写作的巨著,代表了金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创作年代:1969—1972年  历史背景:清康熙八年--康熙二十六年  公元1669年--1687年  首发连载杂志:明报  附:其中《白马啸西风》《连城诀》《侠客行》《笑傲江湖》在小说中没有指出明确年代(表示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候),这几部小说年代是从一些细节推断的

金庸武侠电视剧大全

有:《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笑傲江湖》1、《天龙八部》《天龙八部》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从1963年开始创作,历时4年完成。前后共有三版,并在2005年第三版中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小说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其故事之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之众多、历史背景之广泛、武侠战役之庞大、想象力之丰富当属“金书”之最。书名出于佛经,有“世间众生”的意思,寓意象征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与超脱。全书主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是一部写尽人性、悲剧色彩浓厚的史诗巨著。2、《射雕英雄传》《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最初连载于1957~1959年的《香港商报》,后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的第一部。《射雕英雄传》以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至成吉思汗逝世(1227年)这段历史为背景,反映了南宋抵抗金国与蒙古两大强敌的斗争,充满爱国的民族主义情愫。该小说历史背景突出,场景纷繁,气势宏伟,具有鲜明的“英雄史诗”风格;在人物创造与情节安排上,它打破了传统武侠小说一味传奇,将人物作为情节附庸的模式,坚持以创造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为中心,坚持人物统帅故事。按照人物性格的发展需要及其内在可能性、必然性来设置情节,从而使这部小说达到了事虽奇人却真的妙境。3、《神雕侠侣》《神雕侠侣》是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1959—1961年连载于香港《明报》,共四十回,是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小说的主脉写的是“叛国贼”杨康之遗孤杨过与其师小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杨过从小师从小龙女于古墓之中苦练武功,师徒二人情深义重,却无奈于江湖阴鸷险恶、金兵铁蹄来犯使得有情之人难成眷属。历经一番坎坷与磨难的考验,杨过冲破封建礼教之禁锢,最终与小龙女由师徒变为“侠侣”。同时,在这段磨难经历中,杨过也消除了对郭靖、黄蓉夫妇的误会,在家仇与国难间作出抉择,成为真正的“侠之大者”。金庸在该作品中将武功与性格结合起来写。在武功中写个性,成功地塑造了多种鲜活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性格鲜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4、《倚天屠龙记》《倚天屠龙记》是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于1961—1962年的香港《明报》,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倚天屠龙记》以安徽农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为背景,以张无忌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江湖上的各帮各派、各种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兴衰和江湖道义、恩仇平行交叉起来。该书表达了作者既反对异族侵略,也反对本民族暴政的思想。《倚天屠龙记》把《明报》自《神雕侠侣》以来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把读者的眼光和注意力吸引和固定在了《明报》上。5、《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于1967年开始创作并连载于《明报》,1969年完成。小说以通过叙述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的经历,反映了武林各派争霸夺权的历程。小说没有设置时代背景,“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其所折射中国人独特的政治斗争,同时也表露对斗争的哀叹,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波谲云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可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笑傲江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倚天屠龙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雕侠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射雕英雄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龙八部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