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邓演达(毛东东)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3 06:22:58
廖仲恺的主要事迹
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动家,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廖从美国三藩市回到祖国后,甲午战争的惨败和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他集中精力寻求救国之路,并于1902年赴日本留学。我听了孙中山的革命演说,非常钦佩,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担任广东军政府总议员,还主管财政。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把广东的金融治理得井井有条。1921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总统。任财政部副部长,竭尽全力整理财政,筹措军费,支持孙中山出兵北伐。1922年6月,他被叛军陈耀明逮捕入狱。在被妻子何香凝解救后,他于8月被释放。此后,他代表孙中山与苏俄代表举行会谈。1924年孙中山逝世后,继承孙中山遗志,坚决实行“联俄、联共、扶农”三大政策。1925年8月,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右派勾结,密谋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暗杀他。延伸资料:1877年4月23日,廖出生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一个旅居美国的华工家庭。甲午战争后,我爱上了西学。1896年,就读于香港帝国理工学院。1897年,在叔父的安排下,他在广州与香港地产商、也是国民党左派的何岱的第九个女儿何香凝结婚。1905年,廖、何香凝帮助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先后加入。曾任辽联盟总部副会计师兼外事处处长、外事处副部长。1921年5月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代理科长,支持孙中山出兵讨桂和北伐。1922年,孙中山为了推翻军阀,统一全国,决定北伐。陈炯明公开兵变前夕,廖被囚禁于广州郊区石井兵工厂,后被何香凝解救。1923年1月4日,孙中山通电讨伐陈炯明,组成东西两军,16日攻克广州。陈炯明带着权力从香港退休。廖坚持不懈地推行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人密切合作,支持工农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的发展。中外反动势力视廖为眼中钉肉中刺,想置他于死地。1925年8月20日上午,廖和妻子何香凝乘车到党总部开会。在路上,他们遇到了陈秋林,然后一起坐车去了。他们不想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前被杀。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廖
廖仲恺的人物简介
1877年,廖出生在美国加州三藩市的一个中国移民工人家庭。1893年回到中国。1897年,他与同为左派的何香凝结婚。1902年,廖留学日本,先入读早稻田大学,后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1905年入团,任执行部外事处处长。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广东任广东巡抚。1913年,孙中山在日本逝世。1914年,廖任中国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后加入与孙中山一起反对袁世凯的护法运动。并在国民党刊物上发表歌颂十月革命的文章。1921年,孙中山赴广州任大总统,廖任财政部次长。之后,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廖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财政部长、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等职。1924年3月12日,蒋介石从奉化致信廖,承认对“国共合作”有意见,并将此信抄送全体常委,以补充其访俄报告。全文如下:“如果你想直接告诉你哥哥,那就是你对俄罗斯党的看法。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区分事实和学说。不能因为主义的可信度而忽略事实。在我哥看来,俄罗斯党一点诚意都没有。也就是说,兄弟对兄弟说话,俄罗斯人说话,只有三点可以相信。我把我弟弟托付给俄罗斯人,但我不能尽全力扫我弟弟的兴。佩服孙先生个人的不是俄共,而是国际共产党员。至于我们在俄国的党员,对于孙先生,除了诽谤和怀疑之外,没有别的。俄党唯一的对华政策就是把中共作为自己的正统,绝不相信我党能一直与之合作,以此希望我能成功。就其对华政策而言,满洲、蒙古、西藏各部都是其苏维埃的一员,但一开始就无意染指中国。那些不能自立,只求他人帮助,就能取得成功的人,绝不会有这个道理。人的程度,卑微自封,所以要别人为你做好事,奉若神明,世界才更美好更合理?他所谓的国际主义,世界革命家,无非是凯撒的帝国主义,只是改个名字,混淆视听而已。所谓的俄、英、法、美、日,在弟弟们看来,是利己害国,所以有五十步和百步之差。兄弟说中国代表总是不吉利。与张相比,离真相太远,无法下结论。原因是中国人只崇拜外来者,抹杀自己的个性。比如身在俄国的中共党员,却骂别人是美奴、英奴、日奴,不知道自己已经彻底成了俄奴。如果我哥还是不相信他说的话,不去理会,将来很可能就要年久失修了。中方派专人去俄罗斯需要半年时间,花费一万多元,不能不管,孩子的经历报告也没有考察价值。这个弟弟应该感到羞耻,失去所有的信用,失去自己的人格。他也应该自责。”1925年8月20日,廖在惠州会馆(现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有碑)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被暴徒暗杀。经调查,认为是国民党右派所为,胡有重大嫌疑。辽的遗体暂时放在的墓旁。1935年,廖的遗体被移至金陵中山陵旁。廖和他的妻子何香凝的墓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的天宝门。廖tr
党的挚友。擅长诗词、书法。1893年回国,1896年入香港皇仁书院学习。1903年1月赴日本留学,3月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政治科,同年结识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05年加入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副部长、会计长。1906年,翻译了一些早期社会主义学说,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发表。1907年春转入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辛亥革命后任广东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1912年5月升任军政府财政司司长。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后,与孙中山等流亡日本。1914年5月加入中华革命党(孙中山在原国民党基础上重组),1915年任中华革命党财政部副部长,继续为讨袁筹措军费。1917年9月任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财政次长、代理总长。1918年6月随孙中山到上海后,和朱执信创办《建设》杂志,宣传和研究革命理论。1921年5月,广东革命政府成立,任财政部次长。积极筹款支持孙中山的北伐计划,遭到反对北伐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囚禁,经夫人何香凝等人的积极营救获释。此后,全力辅佐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并极力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捍卫者。1924年1月任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国民党一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委、工人部长,并积极筹备建立黄埔军校,任党代表。11月任大本营参议、所有党军、各军官学校和讲武堂的党代表,兼任中央农民部长。在平定商团判乱、杨刘判乱、北伐、东征等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为巩固广东革命政权作出了巨大贡献。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任财政部长、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政府财政厅长。1925年8月20日,在设于惠州会馆的国民党中央党部(今越秀南路89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立有纪念碑),被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所指使的暴徒杀害,遗体先是暂厝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旁,1935年迁葬南京中山陵侧。
http://qy.lhjy.net/lhwz/student/zhyx/mgsq/200604/475.html
国民党元老廖仲恺儿子
廖承志(1908年9月25日-1983年6月10日),曾用名何柳华,广东惠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是民主革命的先驱廖仲恺、何香凝之子。1908年生于日本东京,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前多数时间在国统区工作,曾七次被逮捕,1949年后长期是中共海外统战工作的负责人。历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廖承志曾在工运、军事、统战、外事、中日友好以及港澳台等多个领域工作过,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人类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为呼吁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实现祖国大陆和台湾统一,廖承志1982年7月24日往台北发电报,致信蒋经国先生。 1983年6月1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母亲何香凝 姐姐廖梦醒 父亲廖仲恺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