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李四光是什么家,李四光是什么族(钱学森是科学家还是工程师)

摘要: 李四光是什么家? 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人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

李四光是什么家?

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人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中公人,原名李,1889年10月26日生于湖北黄冈县(今湖北省(又名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地学和地质学的奠基人。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从小就读于父亲李卓厚所教的私塾。14岁那年,他告别父母,只身前往武昌,报考了一所高等小学。在填写申请表时,他把姓名一栏错当成了年龄一栏,写下了“十四”字,然后把“十”字改成了“李”,并在后面加了“光”字,从此成名为“李四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山东大学院长、地质矿产系主任。1952年,应李四光邀请,回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04年,李四光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派到日本留学。在日本,他接受了带有中国民族主义色彩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最年轻的成员,以“驱逐满人,恢复中华”为己任。孙中山称赞李四光的志气:“你这么年轻,就需要革命,这很好,很有志气。”还送给他八个字:“好好学习,报效国家。”1910年,李四光留学日本后回国。武昌起义后,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财政部委员,后被选为工业部部长。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遭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定回国为他工作。途中,为了了解十月革命后的俄罗斯,我还特意经过了莫斯科。自1920年以来,李四光一直是北京大学地质系的教授和系主任。1928年赴南京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并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他带领学生和科研人员常年在野外旅行,跋山涉水,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多次去欧美讲学,参加学术会议,考察地质构造。1928年7月,国民政府决定成立国立武汉大学。国民政府大学(教育部)校长蔡元培任命李四光为武汉大学筹建委员会主任委员,并选定武汉大学新校区(武汉大学内还有李四光塑像)。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身在国外的李四光应邀担任政协委员。得到消息后,他立即做好了回国的准备。这时,伦敦的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他,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接到密令,要求他公开声明拒绝接受CPPCC议员的职务,否则将被拘留。李四光果断决定,只身离开伦敦前往法国。两个星期后,李夫人的徐树斌收到了李四光的一封信,说他已经到达瑞士和德国边境的巴塞尔。这对夫妇在巴塞尔买了一张从意大利到香港的船票,并于1949年12月秘密回国。回到新中国怀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地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科学技术联合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战斗在科研和国家建设的第一线,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1年8月,中国长春地质学院、山东大学地质矿产系、东北工业大学地质物理系合并为东北地质学院(后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质系),以李四光为首任

李四光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早年的一位好学生,这也是他一生地质研究的光辉写照。崎岖的武陵路上,你可以从我身边游过。群峰再隐,环抱响水头。忽风云变色,金碧辉煌。李四光最大的贡献是建立了地质力学,从力学的角度研究地壳运动的现象,探索地质运动和矿产分布的规律,探索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特征,分析中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土地上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了中国有良好的储油条件。在认真听取汇报后,毛泽东和周恩来支持他的观点,并根据他的建议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调查。1956年,他亲自主持石油普查和勘探。他在短时间内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勘探部门先后发现周年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型油田,使滚动石油在国家建设急需能源时问世。这样,不仅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李四光独创的地质力学理论也得到了最有力的证明。

李四光是什么家?

李四光什么家?

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以李四光为代表的中国地质学家,运用地质力学原理,总结世界石油勘探经验,分析中国地质条件,提出新见解。李四光明确指出:“找油的关键不是海相或陆相,而是有无生油和储油的条件,以及对构造规律的正确认识”。他把有利的生油条件总结为:(1)要有宽阔的低洼区,曾被浅海或大湖水长期淹没;(2)在这些低洼地区周围,曾经有大量的生物繁殖,同时,水中也应该有大量的微生物繁殖;(3)需要有适宜的气候为大量生物繁殖创造条件;(4)需要有大量从陆地输入到浅海或大湖的泥沙,迅速掩埋大量从陆地运来的有机物和繁殖速度极快、死亡极快的微生物在水中,不让它们腐烂成气体。

体向空中扩散而消失。只要具备了这些条件,不管是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不管是海相、陆相,都可以形成石油。不过这样形成的石油是分散地混杂在泥、沙之中,是没有工业价值的,又必须经过一个天然的程序--地壳运动,把那些分散的点点滴滴的石油集中起来,形成储油构造,才有工业价值。因此,他提出先找生油区,后找油田,在油区确定之后,找油的主要矛盾是找储油构造。李四光在理论上的创见,驱散了“中国贫油论”的迷雾,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中国绝不是一个贫油的国家,从东海到塔里木盆地,从南海到松辽平原,在我国辽阔的疆域之内,有蕴藏石油的良好地质条件 1955年,根据李四光的意见,在西北、西南、华北地区开展石油普查的同时,对松辽平原也进行了战略侦察,于1958年4月17日在吉林省前郭旗一个钻井中首次发现油沙,并在盆地中部发现一个巨大的“长垣”构造。1959年国庆前夕,石油部在松基三井,地质部在扶27井,先后获得工业油流,在我国东部找油终于取得了重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仅用4年时间就发现了大庆油田。李四光的科学预见得到了证实。随后接二连三的发现,迎来了我国石油工业的高速度发展,宣告了“中国贫油论”的彻底破产,再一次证实了李四光理论的正确。

李四光和陶行知是什么家?

李四光是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陶行知是教育家、思想家。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什么家?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