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将,三国杀基友版图片(三国势力分布图)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2 03:12:58
三国演义中武将排名
1.吕布,并州五原县九原人,三国第一猛将。起初,他是丁原的义子。因为丁原反对董卓,吕布一度打败董卓,但后来被苏俪用赤兔马、党画戟、财物收买丁原投奔董卓,与董卓结为父子,被张飞称为第三姓的奴才。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吕布在虎牢关前与刘备、关羽、张飞作战,后在家门口失败。王允先后用丢西姆的故事诱惑董卓和吕布,用连环计让吕布杀了董卓。后来被李珏郭汜打败,退守长安。陈宫、张淼等人攻占濮阳,曹操攻打徐州陶谦。被曹操击败后,依附徐州的刘备,在刘备与袁术交战时,夺取了徐州。最后刘备和曹操联合攻打吕布,吕布在一次兵变大败中被部下抓住。他向刘备求情,未能被杀。2.赵云一出现,就和河北名将文丑作战,救了公孙瓒。他曾经与许多著名的三国作战,但他很少在冲锋中被击败。他在长坂坡救阿斗的时候,一连杀了五十多个有名的曹操士兵。智取贵阳,显示了他非凡的机智和卓越的谋略。诸葛亮向周瑜进贡的时候,因为赵云带着剑随行,吴国就没人敢动诸葛亮。却说救黄时,魏将张合、大惊,不敢接应。刘备死后,曹魏五路侵蜀,赵云镇守阳平关,一将万人不能逼之。他在七十多岁的时候,还是西凉将军韩德蜀汉的先锋,被作者称为“有匹夫之勇”。3.关羽高大威猛,武艺不凡。一出场就和刘备张飞桃园结义。造武器后,参加了镇压黄巾起义的战争。后来虽然跟着刘备到处跑,但还是能杀敌,大显神威。十八镇诸侯乞董卓时,温酒斩华雄,三营战吕布。为徐州之败做准备,大概发生了三件事:降韩于曹操,为曹操解白马之围,斩阎良,惩文丑。知刘备落后,独骑千里,五关斩六将。刘备登基后,关羽率先攻下襄阳,驱七军,斩首庞德,逃出紫禁城。樊城之战,被毒箭反刺,刮骨疗毒。后来梦露穿白衣渡江攻打荆州,黄旭趁机攻占盐城。关羽腹背受敌,兵败麦城,后被杀。4.典韦用两把铁戟,重80斤。我曾经为朋友的死报仇,提着仇人的人头穿过闹市,上百人不敢靠近。奉命去物色人才的夏侯惇,因为他把老虎赶过了小溪,认为他是个天才,就把他推荐给曹操,曹操称他为“古鄂来”,因为他一只手就能把旗杆举到倒下。后来,曹操为了替父报仇,以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攻打徐州。与曹操、吕布作战时,被困濮阳西寨。典韦用十余支短戟刺杀了敌人。一戟落马,无假发。还用两把铁戟赶跑了吕布的四将。此后,曹的陈宫之计被围困在濮阳城内,典韦想尽办法保护曹免遭濮阳城的焚毁。张绣投降曹操后不久,又因曹操侵犯其舅母而反叛曹操。部将胡车儿请典韦喝酒,把他灌醉,偷了他的双戟。张绣起兵,典韦孤军奋战在曹操的辕门前。他最终寡不敌众,背部中枪,失血过多而死。死了很久,没人敢从前门进。5.当马超十七岁出现的时候,他把吕布的董卓部,王方和李蒙,在长安连杀带抢的赶走了。曹操引诱马腾,马超为父报仇,加入了
蜀汉王朝建立后,马超镇守西平关,使蜀第五路军羌兵不战而退。诸葛亮率军平定南方叛乱时,马超代替魏延镇守汉中,诸葛亮在南方回京后死去。
三国时期的武将大全?
1.曹魏:张辽、黄旭、张合、于禁、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元、曹仁、曹洪、储旭、典韦、张炎、曹秀、曹真、曹纯、文聘、毛杰、陆谦、郭嘉、荀攸、于迅、程羽。2.刘舒: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马岱、关兴、关平、关索、张苞、张绍、李延、闫妍、吴懿、乌兰、李丰、法正、诸葛亮、刘封、吴班、胡班、向宠、蒋琬等等。3.孙武: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凌统、韩当、周瑜、鲁肃、梦露、鲁迅、丁奉、徐盛、陈武、潘璋、蒋钦、周泰、朱治、吴京、孙敬、孙毅、顾雍、于凡、张昭等等。基本信息三国(220-280年)是中国历史上汉之后、晋之前的一个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有三个主要的政权:曹魏,蜀汉和吴栋。20年间,汉朝丞相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正式结束。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9年,东晋孙定都叶,国号“吴”,史称东吴。90年,汉朝中央集权崩溃,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到了208年的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和刘的联军打败。从此确立了三国鼎立的雏形。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蜀汉的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带兵北伐曹魏,但都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魏末的实权逐渐被司马懿掌控。公元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了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066年2月8日,魏国大臣司马燕逼迫魏元帝退位,开国国号“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结束,晋朝时代开始。80年,金灭东吴,统一全国。至此,三国归金。
三国时期出名的武将
毛批《三国》有24个三国名将,排名:——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吴张飞(关羽、马超、张飞)、黄太和两个夏侯(黄忠、储旭、孙策、夏侯惇、夏)以及两个徐庞干(。三国名将邓艾姜维二十四人。刘备生卒年:161-223
(63岁) [幽州]涿郡涿县 容貌 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官至蜀帝 谥曰昭烈关羽 字:云长 生卒:162-219 (58) 籍贯 [并州]河东解县 [今山西运城]张飞 字:翼德 生卒:166-221 (55) 籍贯 [幽州]涿郡涿县 [今河北涿州]赵云 字:子龙 生卒:168-229(62岁) 籍贯 [冀州]常山真定 [今河北正定]诸葛亮 字:孔明 生卒:181-234(54岁) 籍贯 [徐州]琅邪阳都 容貌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官至 丞相 领司隶校尉益州牧 录尚书事 谥曰:忠武侯陆逊 183-张昭 170 内政人才梁习 一面之全才他的并州号称无人能败黄忠 字:汉升 148-220(73岁) 籍贯 [荆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后将军 谥曰刚侯马超 字:孟起 生卒:176-222(47岁) 籍贯 [司州]扶风茂陵 官至 骠骑将军 牦乡侯 谥曰威侯姜维 字:伯约 生卒:202-264(63岁) 籍贯 [凉州]天水冀县 容貌 儒雅英俊 官至 凉州刺史 大将军魏延 字:文长 生卒:?-234 籍贯 [荆州]义阳郡 [今河南桐柏]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前军师 征西大将军 南郑侯马谡 字:幼常 生卒:190-228(39岁) 籍贯 [荆州]襄阳宜城 官至 越希太守曹操 字:孟德 生卒:155-220(66岁) 籍贯 [兖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 官至 魏王 丞相 谥曰武曹彰 字:子文 生卒:?-223 籍贯 [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 容貌 须黄 官至 任城王 谥曰威司马懿 字:仲达 生卒:179-251(73岁) 籍贯 [司州]河内温县 [今河南温县] 容貌 狼顾鹰视 官至 太傅 谥曰文宣张辽 字:文远 生卒:169-222(54岁) 籍贯 [并州]雁门马邑 官至 前将军 晋阳侯 谥曰刚夏侯敦 字:元让 生卒:157-220(64
三国时期武将排名(前五)
首先说明:看提问者的意思是要评价武将的武力还是素质(个人武力、智谋、带兵能力等等)。 就武力而言,民间俗语: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颜良文丑和许褚,老将黄忠在后头。 关于黄忠。我个人认为不能完全以年龄的问题来推理。说60和关羽打平,20多就可以天下无敌,这样不准确。因为武术界的俗语:拳怕少壮,棍怕老郎!赤手空拳比的是体力、耐力和抗击打能力,但兵器比的是技巧和经验。比如魏国名将张合,后期表现更加优秀。这个问题也和武将的武功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典韦和许褚是比较明显的力量型,云哥是技术型。以黄老将军的射箭本领来看,应该是偏重于技术型的,所以老年人体力的减弱对他的影响应该不如关羽的厉害。 我个人认为:一档:吕布。早期吕布第一的地位几乎没有争议,近年来对吕布第一的争议也多了起来。但各种质疑的依据,也主要是说吕布的这个第一不是那么绝对,并没有哪个武将真正意义上能够撼动吕布的第一位置。 吕布的第一有以下依据:1)吕布拥有数个对超一流武将的可类比优势战例,但一个可类比的劣势战例也没有。应该说剩余超一流武将中也有对其他超一流武将的优势战例,但他们也同时有劣势战例,唯独吕布只有可类比优势战例而无劣势战例。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住,优于马超、张飞对于禁的战例;夏侯惇对吕布遮拦不住,优于夏侯惇对关羽的战例;吕布对公孙瓒的战例优于文丑。2)作者给吕布安排的对手独一无二,显示了吕布独特的地位。关张唯一的一次联手就是对吕布,而且还战不倒,让许褚典韦等六将群殴的也是吕布。3)对吕布的评价也是极高,“吕布英勇无敌”,“吕布非一人可胜”等。其他人能够将吕布比下去的只能通过有无比较,比如关羽有斩颜良诛文丑,赵云有长板坡等,并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对比优势,这些武将争第二尚不保险,没法来争第一。 第二档:张、关、赵、马 第一章:张飞VS关羽 间接战例比较方面,主要是通过纪灵比较,张飞10回合杀死纪灵,关羽与纪灵交战三十回合纪灵大叫少歇。关羽与张飞的差距在三点,其一是关羽尚未击败纪灵,由于此后纪灵有明显的怯战表现,估计离击败已经不远了,这个差距较小;其二是十回合与三十回合的差距,我向来认为回合数的差距属于量变,所以这个差距也不大;其三是杀死与击败之间的差距,这个差距属于质变,我认为差距算是比较大的。 其他的间接比较方面还有许褚和徐晃,关羽有一个杀退许褚加徐晃的战例,另有一个右臂少力时战平徐晃,张飞有赤壁对许褚加徐晃加张辽的一个战例,都有其他因素干扰,此外张飞对许褚还有两个战例,一个是新野许褚面对张飞不敢恋战,一个是汉水许褚醉酒被张飞刺中肩膀。总体来说关张在这两人身上基本相当,许褚身上关羽略胜,但徐晃身上,张飞略胜。 综合评定,由于在纪灵身上较明显的差距,张飞优于关羽。 有无战例比较。关羽的优势战例有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战例,都是非常出色的,但战平庞德、战平黄忠的战例则低于平均期望值。张飞方面的优势战例有战平吕布、面对曹营八将的围剿从容脱身,擒严颜等,而与张合的几次交锋均未能抓住机会击败张合则是张飞的劣势战例。因此在有无战例比较方面,关羽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结论是张飞比关羽强。 第二章 张飞VS马超 张飞与马超有直接交手的记录,就是二百余回合平手。得出的结论是两人实力非常接近,那么究竟谁高一些呢?有些网友去分析具体战斗细节认为马超或张飞稍占优,但也较难得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在我看来,这种细微的差别很难影响到胜负,比如认为马超体力吃亏,但在战斗中并没有看到马超受体力影响的描写,我不太主张在这种细微之处争辩,因为很难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所以我认为这场平局对于分出两人的高下价值不大。 张飞与马超有间接比较战例有四个:张郃、许褚、于禁、夏侯渊。 首先是张郃,这个是马超占优不多说了。其次是许褚,这个是张飞占优,马超与许褚的战例基本说上明了马超想在正常单挑中击败许褚很困难,张飞面对许褚三次都占上风,虽然其中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但作者用三次战例有强化张飞对许褚优势的意思,张飞对许褚的优势非常,所以此处张飞表现优于马超。接着是于禁,马超是八九回合击败于禁,张飞是交手数回合之后刘备支援打败了于禁军,这个是马超占优,马超的战例是实打实的击败了,张飞的回合数虽然少于马超,但毕竟是刘备夹击才击败于禁,马超的战例效果更明显;最后是夏侯渊,马超交手了一阵撇了夏侯渊,直取曹操。张飞是在汝南奋力杀退夏侯渊,这里是张飞占优,马超撇了夏侯渊,夏侯渊无法阻拦,但毕竟不是直接击败,张飞杀退夏侯渊的回合数不祥,此处是两军作战,但根据前后文分析张飞军明显处于劣势,张飞最后杀退夏侯渊还是只能依靠他的个人武勇。 后两个战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不够明显,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张郃和许褚这两个战例比较。张飞和马超也是各占了半边便宜,当然这个便宜的差距相对来说有些大,已经不便于用互相平衡的眼光来分析了。所以分析的重点在于哪一个不成立的可能性更大。在许褚方面,通过马超与许褚的交锋,基本得出了马超难以击败许褚的结论,通过张飞与许褚的多次交锋,张飞隐然已经成了许褚的克星,虽然每次都有各种因素,但次数多了,印象也就强化了,恐怕难以相信许褚正常单挑面对张飞也能支持如此之久。在张合方面,马超击败张郃是实实在在的,张飞面对张郃多次,没有一次干净地击败张郃,这属于给了机会没抓住,所以是劣势,但此处的重点是描写张飞智取瓦口,突出的是张飞的智力,通过分析可知如果张飞在这里过于依仗他的武力反而会对他的计谋产生不利影响。比如第一次张飞如果直接干净地击败张郃,后面张郃还会不会与张飞纠缠四五十回合,以致让魏延和雷铜袭寨得手?我还是倾向于在张郃这个方面不成立的可能性大,即作者在此处的描写并非强调张飞不如马超,而是要强调张飞的智力。而如果作者要强调马超比张飞强,在许褚这个点上,马超与许褚的战例受历史影响不便调整,但张飞对许褚的战例则比较好调整。 虽说我认为张郃这个点间接比较结论不成立的可能性更大,但还是先判断在间接比较方面两人打成平手。 最后是有无战例的比较,这方面马超和张飞差距就比较大了。首先是曹洪,先是面对曹洪的缠斗马超四五十回合拿不下,而在下面再次强化了一下印象,马超面对曹洪选择的是紧守不出,马超与吴兰迎战曹彰也是马超的弱点,“马超士卒,蓄锐日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可当。曹兵败走。曹彰正遇吴兰,两个交锋,不数合,曹彰一戟刺吴兰于马下。三军混战。操收兵于斜谷界口扎住。”,很有虎头蛇尾的意思,从前面交待来看,仿佛马超要立功了,谁知最后是混战一场,吴兰还被杀死了,感觉此处出彩的是曹彰,而马超则较失望。马超当然还有一些优势战例,比如杀死李通、力敌五将等,但总体来说,亮点并不是算特别突出。 张飞的亮点相对就多了,战吕布一百回合独此一人,面对曹营八将的围剿从容脱身也是独此一家,刺死纪灵、生擒严颜等等,把与张合的战例拿开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张飞的瑕疵几乎没有了,在多数战例中,我们会看到,张飞基本达到了期望值的较高层次,很难要求张飞更进一步。此处张飞优势明显。 结论,张飞比马超强。 第三章:张飞VS赵云 张飞与赵云的间接比较主要有下列武将:许褚、张郃、徐晃。 赵云对许褚有两个战例,都在汝南,第一个是三十回合平手,第二个是突围的时候,“许褚追至,与赵云力战。背后于禁、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应该说与马超对许褚的战例相比,赵云的战例还不能形成赵云无法击败许褚的结论,因为连吕布也是与许褚二十回合平手,要求赵云三十回合对许褚取胜不大现实,赵云这个战例属于平均期望值。第二个战例的情况就很复杂了,变化很多,但从结果来看,此后赵云出现在营救刘备的战场上,并杀死高览、击败张郃,而许褚、于禁、李典三人则再没有提到了,从结果反推可知,三将对赵云的战斗目的没有达到,赵云的战斗目的基本达到了,赵云的表现超出了平均期望值。因此在许褚这个点上,赵云的表现要好于马超,但与张飞对许褚的明显优势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赵云与张郃有四个战例,由于张飞也与张郃有四个战例,直接比较会非常复杂,因此本人简化了一下,张飞、赵云均跟马超比较,比较的结果是赵云与马超在张郃这个点上基本相当,马超略胜一点(其分析见赵马比较章节),因此,参照第二章的分析,赵云与张飞在张郃这个点上,赵云也是具有明显的优势。 张飞、赵云面对徐晃都是取胜战例,徐晃也都是与他人合力,在这个点上,两人并无明显差别。综合分析,在许褚这个点上,张飞占优,在张合这个点上,赵云占优,综合考虑,后者的优势更大一些,在间接比较这个层面上,赵云略占上风。 有无比较方面,张飞还是战平吕布、面对曹营八将围剿、杀死纪灵、生擒严颜等战例。赵云的优势战例有杀死鞠义、高览、长板坡等,劣势战例主要是五十回合与文丑战平。 至于赵云对周仓的战例,我认为算不上什么劣势战例,这里重点分析一下:原文:仓曰:“某未至卧牛山之前,先有一将单骑而来,与裴元绍交锋,只一合,刺死裴元绍,尽数招降人伴,占住山寨。仓到彼招诱人伴时,止有这几个过来,余者俱惧怕,不敢擅离。仓不忿,与那将交战,被他连胜数次,身中三枪。因此来报主公。” 一般来说,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山贼没有什么组织严密性和忠诚度,目标不过是为了活命和混碗饭吃,遵循的是强者为王规则,谁厉害就跟谁。所以赵云要夺取山寨,首先要杀掉裴元绍立威,杀了裴元绍之后,山贼也就归顺了,跟鲁智深和杨志夺取二龙山的情况类似。所以当周仓去招降时,山贼无疑是遵循谁强跟谁的原则,对老领导周仓的忠诚度显然先不能考虑了。赵云并未对周仓的招降举动采取什么措施,比如出击迎战周仓之类,说明赵云根本不怕周仓的招降。 文中交待是周仓主动向赵云挑战,这点很重要,对于周仓来说,赵云是一个大障碍,需打败之,但对于赵云来说,显然周仓已经成了过去时,不再重要了。两人交战还不只一次,而周仓也中了三枪,我们可以想像一下,周仓向赵云挑战,赵云刺中周仓,周仓再次挑战赵云,赵云再次刺中周仓。通常来说,两武将交锋,被对方的长兵器击中,即使是受伤也极可能失去战斗力,如吕布击伤武安国,张飞刺中许褚,曹洪砍翻何曼,受创程度都是很高的,之所以是受伤而不是战死主要在于未击中要害部位。只有周泰、典韦这种被士兵击伤的情况下或被弓箭射中的情况下才可以继续保持战斗力。所以当看到周仓数次受伤依然活蹦乱跳时,我认为赵云很可能是有意识的行为,并不想要周仓的命,让其知难而退就可以了。赵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1、周仓的招降举动没有效果,赵云一点后顾之忧也没有,可以和周仓随便玩;2、赵云越是这么打,手下喽罗的信心愈加倒向赵云,赵云如果杀死周仓,喽罗难免有兔死狐悲的心思,实战既显示了强大的武力,又显示自己非好杀之辈,只会使喽罗更加拜服。如果赵云真的是一心要彻底打垮周仓,那么通常刺中周仓后正常应该追杀之,周仓就不会有再次挑战的机会了。 综观赵云的战例,杀了很多将领,但真正有分量的单挑其实并不太多,这也是赵云的一个缺陷之一 五、赵云与张飞的比较难度相对大了一些,不象前两项那么清晰,赵云在间接比较中占据优势,但在其他方面确是张飞占优势,最后我还是把张飞排在赵云的前面。 关羽VS赵云 这两人一向是武评中的焦点人物,也是争议性最大的两人,原因之一是他们游离于吕布-张飞-马超-许褚-典韦这个系统之外,原因之二是他们的很多战例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可比性相对差了点。 间接比较方面,主要例子是文丑、许褚、徐晃、黄忠、朱然。 关羽战文丑,文丑战不三合心怯而走、关羽追斩之。赵云战文丑,少年赵云与文丑交锋五六十回合平手。关羽占据当然的优势。关羽战许褚是奋力杀退徐晃和许褚,赵云对许褚是两个战例,第三章已经提过了,关羽还是占优。 关羽对徐晃除了上面例子外,还有就是樊城时右臂少力的关羽被徐晃八十回合战平,这是关羽的劣势战例,相比赵云对徐晃获得全胜,其中一次徐晃还不敢迎击,所以在徐晃身上,赵云占优。 关羽战黄忠先是百回合平手,关羽有斩杀黄忠的机会,但缘于黄忠马失前蹄,否则关羽的拖刀计对付黄忠也不一定就能成功,而黄忠射中关羽也有其他因素干扰,如果不是黄忠先前有意放水,关羽也不见得会大胆追击。赵云对黄忠则是汉水之时,张合、徐晃围困多时无功,赵云出现后,两将不交锋就直接跑掉,赵云对黄忠的优势明显。 关羽对朱然,朱然直接就跑了,赵云对朱然,不一合刺死,赵云占据战例上的优势,不过朱然根本没给关羽交手的机会,关羽这里亏得有些冤枉。 综合考虑,在间接比较方面关羽的优势更明显,更大。 有无战例比较方面,关羽有斩华雄、斩颜良的优势战例,但也有拿不下纪灵、庞德这样的战绩,赵云有杀鞠义、杀高览、败张合、长板坡等战例,没什么劣势战例。相比赵云为优势。 评论及其他,关羽有被称神人的称谓,赵云也在曹营威名颇高,两人分别保卫刘备和诸葛亮去东吴,威慑力都很强,难分高下。 所以最后我也很难把关羽位列赵云之上,两人就并列吧。 关羽VS马超 关羽与马超可比的间接战例有许褚和黄忠。关羽杀退许褚和徐晃的战例无疑比马超战许褚平手的战例要好。 诸葛亮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马超)。”直接排斥黄忠,意思是黄忠对马超不可敌,黄忠不如马超,当然由于有张赵的存在,诸葛亮完全没必要提及黄忠,毕竟提名一个完全没有取胜希望最多战平对手的黄忠没什么意义。不过再已知黄忠能与关羽大战三天的情况下,如果是换关羽寇关,诸葛亮还会不会丝毫不提及黄忠呢。所以以黄忠为参照物,马超对关羽还是有些许优势的。需要指出的是,我认为不可敌不能理解为不可抵挡,作为旁观者首先是评定两武将的强弱,其次才是预测两武将的战斗结果,无疑前者的判断是容易的,后者的判断难一些。所以可敌意味着占优,有取胜和平手两种结果,不可敌意味着劣势,有失败和平手两种结果。 综合评定在间接比较方面,关羽优于马超。 有无战例比较。马超主要有杀死李通、击败张合、于禁、力战五将这样的优势战例,也有面对曹洪、曹彰这样的劣势战例;关羽主要有斩颜良、诛文丑、斩华雄等优势战例,劣势战例主要是与庞德战平、右臂少力时与徐晃战平、未能击败纪灵等,两人的有无战例比较方面大体相当。 评论及其他,曹操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称关羽“神人”,关羽略胜。在这里着重讨论诸葛亮的两段话,该评论不仅涉及马超和关羽还涉及张飞、赵云,可以说是评论关张赵马优劣最直接的话语。 原文:孔明曰:“须是张、赵二将,方可与敌。”玄德曰:“子龙引兵在外未回。翼德已在此,可急遣之。”孔明曰:“主公且勿言,容亮激之。”却说张飞闻马超攻关,大叫而入曰:“辞了哥哥,便去战马超也!”孔明佯作不闻,对玄德曰:“今马超侵犯关隘,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取关云长来,方可与敌。”张飞曰:“军师何故小觑吾!吾曾独拒曹操百万之兵,岂愁马超一匹夫乎!”孔明曰:“翼德拒水断桥,此因曹操不知虚实耳;若知虚实,将军岂得无事?今马超之勇,天下皆知,渭桥六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几乎丧命,非等闲之比。云长且未必可胜。” 原文:平拜罢,呈上书信曰:“父亲知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教就禀伯父此事。”玄德大惊曰:“若云长入蜀,与孟起比试,势不两立。”孔明曰:“无妨。亮自作书回之。”玄德只恐云长性急,便教孔明写了书,发付关平星夜回荆州。平回至荆州,云长问曰:“我欲与马孟起比试,汝曾说否?”平答曰:“军师有书在此。”云长拆开视之。其书曰:“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荆州,不为不重;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 先说第一段,焦点在于诸葛亮拿出关羽来激将是否能说明关羽在张飞之上,我认为是不能的。激将本身就是采用一些夸大性的词语激怒他人,如果摆的是事实,那么激将的效果反而会差很多。比如曹操说关羽无人能敌,曹将心里想,是啊,确实这样,无法起到激将的作用。诸葛亮后来采用的激将中提到,“张郃乃魏之名将,非等闲可及。除非翼德,无人可当”,明显就有这种意思。因为张飞刚刚击败张郃,拿张飞举例别人没法反驳,而自己要想证明比张郃强,最好的办法就是出战,正中诸葛亮的下怀。同样,诸葛亮拿关羽来激张飞也有这个效果,关羽不在军中,张飞无法反驳,关羽是张飞的兄长,张飞也不会去驳关羽的面子,张飞要证明自己只能找马超出气。 我们知道第二段的描写首先来源于历史,历史上关羽对马超位列高位不满,演义改成了要比试武艺,意思完全变了,所以只能根据演义推断。从这句话的直意,当然是关羽高高在上,马超和张飞并列。但考虑到诸葛亮的目的是阻止关羽入川,只有抬高关羽才能达到目的,所以此句的可信度也是比较低的。 为什么关羽会提出和马超较量呢,张马大战为一场长时间的平局,那么给众人的印象只会得出马超和张飞相当的看法,那么关羽的不服也是针对于此,即认为马超不该与张飞并列。既然仅仅是一场平局,为什么关羽还会不服气呢,这个缘由还得怪关羽自己。关羽曾在曹营众将面前直言张飞比自己强,正是由于此言铺垫,张飞得以在长板桥上喝退曹操大军,成就张飞的显赫战例,此事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在旁人看来,一方面是张飞和马超相当,另一方面是关羽不如张飞,两种传言加在一起,不是就得出关羽也不如马超的结论了?在关羽看来结义弟弟高于自己就认了,但被马超压倒就没面子了,所以要来比试证明一番,只要关羽能够战平马超,那么对己不利的传言自然不能成立了。诸葛亮也很会理解关羽的心思,还是把张飞与马超并列(这点没法否认),但却把关羽抬在张马之上,实际上直接否定了前面关羽自认不如张飞的话语,关羽于是满意了。 云长看毕,自绰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将书遍示宾客,遂无入川之意。关羽为什么要遍示宾客呢?说明他已经听到一些传言了,关羽要驳斥传言而已。这两段话对于关羽都是有利的言论,但经分析之后,对关羽压倒其他三将的帮助并不明显。 五、结论:关羽主要在许褚身上对马超优势明显,马超难以在别的方面挽回,关羽高于马超。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