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科威特的首都,贝宁的首都(乌克兰首都)

摘要: 科威特的首都 国名:科威特国独立日:6月19日(1961年),国庆日:2月25日(1950年,第11任埃米尔登基日),国旗:呈...

科威特的首都

国名:科威特国独立日:6月19日(1961年),国庆日:2月25日(1950年,第11任埃米尔登基日),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为2: 1。靠近旗杆的一边是黑色的梯形,右边由上至下由绿、白、红等宽条纹组成。黑色象征战胜敌人,绿色代表绿洲,白色代表纯洁,红色象征为祖国流血。还有一种说法是黑色象征战场,红色象征未来。国徽:圆形。一只白色的猎鹰展开翅膀,与海水、蓝天、白云和在海上航行的帆船形成一个圆圈,象征着历史上的科威特。猎鹰的胸部是盾形的国旗图案,圆圈上部用阿拉伯语写着“科威特”。国家元首:贾比尔艾哈迈德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1977年12月31日就职,是第13任埃米尔。自然:面积17818平方公里。它位于亚洲西部波斯湾的西北海岸,西部和北部与伊拉克接壤,南部与沙特阿拉伯接壤,东部与波斯湾接壤。海岸线长213公里。东北部为冲积平原,其余为荒漠平原,其间点缀着一些丘陵。地势西高东低。江湖有水无常。地下水资源丰富,但淡水匮乏。还有布比延、法拉卡等10多个岛屿。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人口:224万(2001年)。其中科威特人口85万,占总人口的38%。外籍人员139万人,占比62%。侨民主要是巴勒斯坦人、埃及人,其余是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和其他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广泛使用。伊斯兰教为国教,9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约70%为逊尼派,30%为什叶派。首都:科威特城,人口38万(2000年)。简史:公元7世纪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710年,居住在阿拉伯半岛内芝的Aneza部落成员Sabah家族移居科威特。1756年,它获得主权并建立了科威特酋长国。1822年,英国总督从巴士拉迁至科威特。1871年,唐珂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899年,英国强迫科签署《英科密约》,英国成为科的宗主国。1939年,唐珂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54年,以谢赫阿卜杜拉萨巴赫为首的最高委员会成立。1960年从英国人手中接过司法权和货币管理权。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1990年8月2日被伊拉克军队侵吞,导致海湾战争。1991年3月6日,海湾战争结束,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和其他政府官员返回科威特。政治:科威特是世袭君主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所有与外国签署的法律、条约和协议只有在埃米尔批准后才能生效。中国禁止一切政党活动。重要的内阁职位由皇室成员担任。科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是国教,其教义是立法的基础,而埃米尔必须由谢赫穆巴拉克萨巴赫的后裔继承。立法权由埃米尔和议会行使,埃米尔有权解散议会和推迟会期;行政权由埃米尔、首相和内阁大臣行使;司法权由法院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以埃米尔的名义行使;王储的任命由埃米尔提名,议会通过;埃米尔任免首相,根据首相的提名任免内阁大臣。国民议会是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和通过国家法律法规;监督国家财政的执行;行使各种政治权力。议会由全国选举产生的50名议员和现任内阁部长组成,每届任期4年。政府由王储、首相和内阁大臣组成,负责执行国家的内外政策,对埃米尔负责。经济: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968亿桶,占世界的10.8%

它是科威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民经济的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出口收入的95%。非石油生产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其中农业和渔业0.4%,制造业13.3%,电力和水0.1%,建筑业2.7%,批发和零售业6.3%,餐饮和酒店业0.8%,交通运输仓储和通信业4.6%,金融业4%,保险业0.2%,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7.3%)。近年来,政府在集中发展石油和石化工业的同时,强调发展多种经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不断增加外国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开采、冶炼和石油化工行业。目前,我行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出口配额为200万桶/日,实际日产量为220万桶。日炼油能力86万桶。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是位于科威特东南部的Big Burgan油田。达贝尔干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第二大油田。科威特约有14,182公顷可耕地和156公顷无土壤耕地。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但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最高仅为1.1%。主要生产蔬菜,农牧业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对虾、石斑鱼、黄花鱼。对外贸易在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出口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和化工产品,石油出口占总出口的95%。进口货物包括机械、运输设备、工业产品、谷物和食品等。出版:中国有7种日报,其中有5种阿拉伯文版《舆论报》、《政治报》、《火炬报》、《祖国报》和《新闻报》;有两个英文版本《科威特时报》和《阿拉伯时报》。杂志有56种,大部分是私人的。科威特通讯社,国家通讯社,成立于1956年10月。自1980年以来,它在国外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发表文章。科威特广播电台成立于1951年,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广播。科威特电视台成立于1962年12月。它在四个频道播放阿拉伯语和英语节目。埃及卫星电视节目也通过卫星接收站转播。外交: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政策,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所有国家发展关系。

系。强调应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间的争端,致力于维护科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将维持对伊拉克制裁、寻求国际社会同情和保护作为其外交工作重点。与美等西方国家关系密切,并有美军驻扎。积极维护阿拉伯国家团结,努力加强同伊斯兰国家的联系,强调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里的协调与合作,共同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主张与“大马士革宣言”国在地区安全方面进行协调。在国际事务中,科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反对侵略扩张,认为联合国应为维护世界的安全与和平发挥作用。主张解决第三世界债务问题。科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议会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与中国关系:1971年3月22日,科威特与中国建交。

科威特的首都

科威特首都是哪个城市?

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 -------------------------------------------------------------------------------- CHina-arab.com 科威特城(Kuwait City)是科威特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港口;也是波斯湾海上贸易的国际通道。位于波斯湾西岸,风光明媚、绚丽多姿,是阿拉伯半岛一颗明珠。年最高气温55℃,最低8℃。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38万,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其中70%以上属逊尼派。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马其顿王的舰队东征后由印度洋经波斯湾回国,在现在科威特城的西岸建筑了一些小城堡,这就是最初的科威特。18世纪中叶,科威特城从一个荒凉的村庄发展成有各种船只往来的海港。1938年科威特发现石油,1946年开始开采。日益繁荣的石油经济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首都科威特城也得以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科威特城已初步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成立了科威特国,并正式将科威特城定为首都。但伊拉克萨达姆政府对科威特独立不予承认,坚持认为科威特是伊拉克领土的一部分。为此1991年爆发了“海湾战争”,最终美国领导的盟军打败了伊拉克,并且在科威特和周围六个阿拉伯国家获得了合法的驻军基地。 萨斯饭店是世界最大最豪华的木船饭店,为科威特标志性建筑之一 市内到处都是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高楼大厦,以国家元首办公的剑宫、法蒂玛清真寺、议会大厦、新闻大楼、电报大楼最为著名。造型美观奇特的贮水箱和贮水塔是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设施,也是其他城市难以见到的景色。几乎每家的屋顶上都有或方或圆的贮水箱;全市有几十座贮水塔。科威特城最雄伟的是科威特大塔。大塔由3座造型各异的塔组成,高耸在市区东部岬角顶端的海滩上。右边的主塔高187米,直径32米,由上下相距40米的两座球型建筑串成,分别象征地球和月球。下方的大球除容纳100万加仑水外,还有一个可容纳500人的餐厅和一个花园。花园内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世界各地的名花在这里争奇斗艳。 科威特人都是虔诚的穆斯林,在科威特由一个渔民镇发展为一座现代化石油城之后,清真寺也随着摩天大楼如同雨后春笋般兴建起来。最大一座寺是科威特城大寺(The Grand Mosque of Kuwait City),位于市中心,建于1994年,装饰精致豪华,可容纳万人礼拜,附属的女子礼拜殿容纳千人。大殿圆顶高43米,有144个采光的窗户,室内72根柱子,21扇大门,外表用大理石和彩色瓷砖,饰以优美的阿拉伯文书法经文,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经过六年精细雕琢而建成。两个对称的宣礼塔高72米,塔身是叙利亚大理石镶嵌,顶上是黄铜覆盖。大殿的前后左右都是庭院。庭院四周是宽敞的男女净身室、讲经堂、会议厅、教学区和图书馆;大寺的墙外是停车场。科威特城大清真寺被各国来访的客人评为阿拉伯世界的最新伊斯兰艺术杰作。 科威特城工业有石油化工、化肥、建筑材料、肥皂、海水淡化、电力、食品加工和饮料等。其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现代化港口,建造深水码头和船坞,成为阿拉伯半岛东岸最主要的深水港。输出石油、皮革、羊毛、珍珠等,输入水泥、纺织品、汽车、大米等。有国际机场。设有科威特大学。

科威特的首都啊

问:科威特的首都是叫什么名? 答: 科威特 Kuwait City 科威特首都和重要港口,全国政治经济中心。濒临波斯湾。面积约46平方千米。建于18世纪初,为内陆的游牧民族定居波斯湾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活动主要从事海运和渔业,18世纪末人口仅1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迅速腾飞。1952年开始建现代化都市,1957年人口超过20万,1986年超过70万。已发展成为行政、商业和金融中心。银行、行政大楼、豪华住宅及办公楼、现代化大饭店等高楼大厦比比皆是,金融设施位于中东地区国家的前列。工业有石油化工、化肥、建筑材料、肥皂、海水淡化、电力、食品加工和饮料等。60年代开始兴建现代化港口,建造深水码头和船坞,成为阿拉伯半岛东岸最主要的深水港。输出石油、皮革、羊毛、珍珠等,输入水泥、纺织品、汽车、大米等。有国际机场。已步入现代化的国际化都市之列。设有科威特大学。建有许多具有阿拉伯民族建筑风格和造型美观的水塔。

科威特是哪个国家的?要详细地址!

科威特国是一个位于西亚地区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部的君主立宪国。科威特全国面积17818平方公里(包括阿拉伯半岛的东北角及其附近的布比延、费莱凯等岛屿),该国首都科威特城与该国名称同名。科威特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波斯湾西北岸,西、北与伊拉克为邻,南部与沙特阿拉伯交界,东濒波斯湾,同伊朗隔海相望。水域面积5625平方公里。扩展资料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城前4世纪,古希腊马其顿王的舰队东征后由印度洋经波斯湾回国,在现在科威特城的西岸建筑了一些小城堡,这就是最初的科威特。18世纪中叶,科威特城从一个荒凉的村庄发展成有各种船只往来的海港。1938年科威特发现石油,1946年开始开采。日益繁荣的石油经济使国家面貌焕然一新,首都科威特城也得以迅速发展,20世纪50年代科威特城已初步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成立了科威特国,并正式将科威特城定为首都。但伊拉克萨达姆政府对科威特独立不予承认,坚持认为科威特是伊拉克领土的一部分。为此1991年爆发了“海湾战争”,最终美国领导的盟军打败了伊拉克,并且在科威特和周围六个阿拉伯国家获得了合法的驻军基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威特百度百科-科威特城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