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四史,太喜欢历史了pdf下载(二十四史读完什么水平)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1 13:45:12
中国“二十四史”,是指什么?
中国的“二十四史”实际上是中国古代不同朝代所写的史书的总称。因其二十四书,故称“二十四史”。按照各个历史记载的朝代顺序分别是《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0010 0000 :0010以上史书的作者、卷号、成书时间如下:1。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目前有130卷,完成于公元前93年;2.韩曙:由班固(东汉)著,目前有100卷,完成于公元83年;3.后汉:作者叶凡(南朝),目前有120卷,成书于公元445年;4.《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目前有65卷,完成于公元289年;5.《晋书》:作者方等(唐朝),现存130卷,成书于公元648年;6.宋书:由(梁)著,目前有100卷,完成于公元488年;7.《南齐书》:萧子贤(梁)著,目前有59卷,完成于公元514年;8.作者姚思廉(唐),现存56卷,成书于公元636年;9.作者姚思廉(唐),现存36卷,成书于公元636年;10.舒威:由魏寿(北齐)著,目前有114卷,完成于公元554年;11.北齐书:由李白药(唐)著,目前有50卷,完成于公元636年;12.周树:作者令狐德芬等(唐朝),目前有50卷,完成于公元636年;13.隋书:作者之等(唐朝)目前有85卷,完成于公元636年;14.《南史》:李延寿(唐)著,目前有80卷,完成于公元659年;15.北史:由李延寿(唐)著,目前有100卷,完成于公元659年;16.《旧唐书》:柳永等人(后晋)所作,目前有200卷,完成于公元945年;17.《新唐书》:欧阳修、宋齐(宋代)著,目前有225卷,完成于公元1060年;18.《旧五代史》:薛等著(宋代),目前有150卷,完成于公元974年;19.《新五代史》:由欧阳修(宋)著,目前有74卷,完成于公元1072年;20.《宋史》:作者等(元)目前有496卷,完成于公元1345年;21.辽史:作者等(元)目前有116卷,成书于公元1344年;22.金石:作者等(元)目前有135卷,完成于公元1344年;23.元史:作者宋濂,王福等。(明),共210卷,完成于公元1370年;24.明史:作者张,等。(清代),目前有332卷,完成于公元1739年;
中国的“二十四史”具体指哪些史书?
“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史上由历代王朝撰写,并由历代王朝列入正史的二十四部传记性史书的统称。《二十四史》编年史从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2550年)开始,到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结束,基本概括了中国古代朝代。生于汉武帝年间的司马迁《梁书》最终于清四年出版,间隔1800多年。共3213卷,约4000万字,均为以传记、列传体式撰写的统编史书。《陈书》定稿,乾隆皇帝向历代官方史书发出上谕,统称为《魏书》,编入史部《北齐书》。“二十四史”的概念也是逐渐形成的。三国时期,社会称为“三史”。这三部历史,总指东汉刘真编的《周书》 《隋书》和《南史》。叶凡《北史》出现后,取代《旧唐书》成为三大历史之一。唐代以前,司马迁的《新唐书》、班固的《旧五代史》、叶凡的《新五代史》常被统称为“三史”。后来又增加了陈寿的《宋史》,称为“四史”或“前四史”。唐朝正式修订了南北朝八史和《辽史》,与之前的四史合称为“十三史”《金史》,《元史》,《明史》,《史记》,《明史》,3360000,33600010-。《明史》,《二十四史》,《四库全书》,《史纪》,《汉书》和《东观汉记》。《十三史》是唐代对西汉以来编纂的十三部传记史书的统称。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增加了《后汉书》、《东观汉记》、《史记》、《汉书》,形成了“十七史”的理论。所以宋朝的文天祥曾经对元朝宰相博罗说:“十七史从何说起?”今天要学习宏词课程,不能讲了!" .明朝以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史记》加在一起称为“二十一史”。清朝乾隆初年,《汉书》出版,与前史合称“二十二史”。之后又增加了《后汉书》,成为“二十三史”。在编纂《三国志》的过程中,学者们从《晋书》中编纂了《宋书》,在乾隆皇帝敕令之后也被收入正史,统称为“敕令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制的《钦定二十四史》是古代最完整的大型刻本。五局合刻的二十四史(五百七十卷),很快就加了《南齐书》和《梁书》,被乾隆皇帝定为《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不包括清朝的历史。邻居赵尔勋编辑的《陈书》一书完成后,并入《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后来又加上近邻柯少文写的33,360,010-30,000,最后成了《二十六史》。”二十四史》被尊为“正史”。《魏书》说:“自天下有著述以来,皆是班固、马司马迁所撰,视为‘正史’。“所以有‘正史’之说。”二十四史》属于传记类史书,即以人物为中心,以有关人物的生平事迹为重点,历史事件附在人物传记上。纪的纪传体主要有纪、表、志、传四种:纪(或纪)记载历代皇帝在位时的国事;表”简要地列举了各种复杂的历史事实的大小;治”(或称“术”或“考”)项目
记录各项典章制度;“传”(或曰“列传”)集中描摹历史人物生平;《史记》和《新五代史》中又多出一种“世家”,系纪和传的结合体。四种体例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共同展现出一幅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不同时期的合称最初《史纪》、《汉书》、《东观汉记》合称“三史”,而在范晔的《后汉书》出现之后,就取代了《东观汉记》成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前四史”加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合称“十三史”。“十三史”加上《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合称“十七史”。“十七史”加上《宋史》《辽史》《金史》和《元史》合称“二十一史”。“二十一史”加上《明史》合称“二十二史”。“二十二史”加上《旧唐书》合称“二十三史”。“二十三史”加上《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至此,“二十四史”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二十四史你不知道的知识,哪本正史最不可信,最好的毫无争议很多人只闻二十四史,当然具体哪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有哪些?二十四史一共多少本?二十四史哪些值得读?读二十四史有什么?用 二十四史之首是什么?资治通鉴是二十四史吗?二十四史一、二十四史中私人编纂的比政府主导编纂的要多。二十四史中《宋史》及以后的正史才是当时的政府主导的,前面的二十史几乎都是私人编纂的。像前四史等。二、二十四史中最好也是最公正的也是私人编纂的二十四史写得最好和最公正是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这前四史都是私人编写的,《史记》的作者太史公司马迁虽然是史官,但《史记》的编写却跟官府没关系。《汉书》的作者班固更只是一介平民。《后汉书》的作者宋晔虽是太守,但他写书的时候,是因为自己政治上不得志,才静下心来写书,陈寿编写的《三国志》也一样,《三国志》原本是以《魏书》、《吴书》、《蜀书》分开流传的,直到宋朝才三合一为《三国志》。三、二十四史中写得最好的跟最差的史记《史记》是二十四史编写最好的,这个应无争议,编写最差的是关于晋朝的《晋书》,《晋书》虽然是唐太宗下令编写的,但是此书的评价却是二十四史中最差的,主查原因是当时的编写者采用的史料有相当一部分是小说家言,甚至于采信了不少神话传说,所以很多史学家说他辞藻虽然不错,但写实性不行。四 、二十四史作者中有一位女性,可能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汉书班固写《汉书》时,中途被征召去攻打匈奴,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他跟随的主将窦宪却因为功高擅权,使得班固也受到牵连,死于狱中,但他的《汉书》却还没有完成,他的妹妹班昭接着编写,所以《汉书》的作者其实是班固兄妹。五:二十四史中政治偏见最厉害是《明史》明史《明史》是清政府组织编写的,先后编写过二次,第一次因清政府要编写《清世祖实录》而停摆,1679年重新开始编写,直到1739年才完成,《明史》虽然有很多优点,参考的史料也很多,但众所周知,清朝的文字管得很严,再加上清政府为了突出自己的合法,所以《明史》带有很多偏见,失真的地方较多,鞑子的无耻显而易见。从明朝末代秦王的乌龙事件,《明史》的不实处。六、二十四史中编写时间最长和最短的元史《明史》自1769年开始编写,共花了九十多年,远超于其它史书编写的时间,在他以前,其它史书,最长的也就五六十年。《元史》是二十四史中编写时间最短的,《元史》虽然也有过二次编写,但是两次编写的时间总和也不到一年,后一次编写几乎是重新来,仅仅花了一百五十一天,比第一次还短,因此,《元史》也受到史学家的诟病。七、二十四史的卷数最多的和最少的二十四史有超过二百卷的有五史,分别是《明史》三百三十二卷,《元史》二百一十卷,《宋史》四百九十六卷,《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旧唐书》二百卷,大部分都超过一百卷,最少的《陈书》只有三十六卷,最多的自然是《宋史》。八、正史中最多的朝代是汉朝和唐代后汉书关于汉朝的专门正史有《汉书》和《后汉书》,其实《史记》也有部分,《汉书》和《史记》中汉朝的部分有重合,主要是汉武帝及以前的时间。《汉书》记载的是西汉,《后汉书》记载的是东汉。唐朝是唯一有两本正史(断代史)记录的朝代,分别是后晋石敬唐命当时的宰相赵莹主导编写的《唐书》,后来因为《新唐书》的出现,所以改称为《旧唐书》,《旧唐书》的作者很多,以吴兢、韦述编写的内容最好。《新唐书》是宋仁宗命人编纂的,参与的人员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其他的作者还有宋祁、范镇、吕夏卿、王畴、宋敏求、刘羲叟等人,不过主要的编写者是欧阳修。九、记载年限最长的和最短的宋史二十四史中记载的时间最短的是《南齐书》,南齐书主要是记载南北朝时期南朝齐国的历史,自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建南齐始到齐和帝萧宝融亡国而终,共二十三年,作者是齐高帝的孙子萧子显,萧子显是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一个以皇室身份编写本朝历史的。最长的是《宋史》,《宋史》包括北宋、南宋两朝,共三百一十九年。十、哪本书曾经也是正史 后来被挤掉了二十四史除了每个朝代会增加一史以外,其实还有一本也曾经入过正史,就是关于汉朝的《东观汉记》,《东观汉记》其实是《后汉书》一本最重要的参考书,但是《后汉书》后来居上,挤掉了《东观汉记》成为官方承认的正史。十一、最悲催的正史三国志二十四史中最悲催的应该是《三国志》,因为民间谈三国时期的事马上就会想到《三国演义》,甚至于民间的不少历史爱好者,也会把《三国演义》当成三国时期的正史,小说的知名度远超正史。十二、其它知识资治通鉴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虽然没有入选二十四史,但比大部分的二十四史都有名。20世纪,中国对二十四史进行了校准,主要是因为现代的阅读习惯跟古代不一样,需要对二十四史加上标点符号,先后参与的史学家有几十位,历时二十年。最后,二十四史(习惯说法)体量巨大,总共3229卷,约4700万字,而且因为以文言写就,所以实际意义在现在看来远不止这些字数。
中国的二十四史分别是?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 “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 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于汉武帝 征和三年。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汉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负责管理皇家图书和收集史料, 研究天文历法。司马谈打算编写一部通史,愿望没有实现就死去了。临死的时侯, 嘱咐司马迁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后来跟着董仲舒、孔安国 学过《公羊春秋》、《古文尚书》。汉武帝元朔三年,司马迁二十岁,满怀求知的 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通过对历史遗迹和西汉 建国前后的史实的实地调查,司马迁开阔了胸襟,增长了知识,为后来编写《史记 》作了很好的准备。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 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李陵率兵随李广利出 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向司马迁询问对李陵的看法,于是,司马迁说,李陵投 降,是因为众寡不敌,又没有救兵,责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汉武帝认为司马迁有意 替李陵回护开脱,贬责汉武帝的爱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于是,把司马迁投进监 狱,处以腐刑。三年后他被赦出狱,更加发奋写作《史记》。大约在征和二年,基 本上完成了编撰工作。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杨恽才把这部五十二万多字的 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 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 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 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武帝本纪》、 《礼书》、《乐书》、《律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 世家》、《龟策列传》、《傅靳列传》。后人大多数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 》残缺是确凿无疑的。今本《史记》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 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 曰“就是他的补作。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 《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 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 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 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 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在中国浩如烟海、多种体裁的史书中,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居于各种史书的首位。到清朝乾隆年代编辑《四库全书总目》时,以纪传体史书记述的内容为正统历史,并诏定《史记》至《明史》二十四种史书为「正史」;自此以后,「正史」便成为《二十四史》的专有名称。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后世通常所说的“二十六史”。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 01 史记 汉·司马迁 130 02 汉书 汉· 班固 100 03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 120 04 三国志 晋·陈寿 65 0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0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0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0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0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征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25 清史稿 赵尔巽 529
中国“二十四史”是指什么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