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1 10:36:38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事件有哪些?
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主要有:苏丹红鸭蛋、孔雀绿鱼虾、三聚氰胺奶粉和牛奶、甲醛奶糖、黄瓜花、爆炸西瓜、地沟油、染色辣椒、墨汁石蜡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用牛肉酱把猪肉变成牛肉)、河南南阳毒韭菜、青岛福尔马林浸泡小银鱼、染色馒头、沈阳毒豆芽、宜昌毒生姜、合肥染色饼、 北京多家影院爆米花桶含荧光增白剂,海南毒豆,陕西榆林学校牛奶中毒,广东中山查获的1325公斤“墨汁粉条”,重庆一公司采购生产冰淇淋的26吨三聚氰胺奶粉,广州市场“染色紫菜”,台湾省塑化剂有毒食品,面包到期回收销售,漂白大米,面粉增白剂,下水道小龙虾,双氧水鸡爪,养鳗鱼的避孕药, 激素染色草莓、大肠杆菌超标、含敌敌畏的农药残留、含苯甲酸的香辣海带防腐剂、超标至少144倍的毒竹笋等。 信息: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谣言:打蜡蛇果:蛇果表面全是蜡,可用打火机点燃。文章还配了一张图,图中一个所谓的“消费者”一手拿着一个红色的蛇果,一手拿着一把刀放在蛇果的表面,而蛇果的表皮上覆盖着一层白色的蜡状物质。文章还这样告诫读者:“记得吃苹果要削皮,不然你的胃里会得到一口蜡而不是营养!”谣言:这是2012年的一个“老”谣言。苹果涂上可食用的水果蜡,是水果保鲜的常用方法。不仅国外进口的蛇果会打蜡,本地不产的,需要长途运输的也会打蜡。据悉,这种蜡是从螃蟹、贝壳等甲壳类动物中提取的,对人体无害。其主要作用是保鲜,防止苹果在长途运输和长期储存过程中腐烂变质。“胭脂虫”染色饮料:这个谣言最早出现在2012年,最近又在这篇文章里“被老饭重新炒了一遍”。本文声称星巴克咖啡店被炸,碾碎的“胭脂虫”尸体被用作添加颜料,对其草莓味星冰乐进行染色。文章还把星巴克的饮料和胭脂虫尸体的图片放在一起,让人猜测。谣言:星巴克确实用了一段时间胭脂红,被指出后改用番茄红素,但星巴克停止使用这种天然色素并不是因为它的安全性。胭脂虫红色素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无毒副作用的纯天然动物色素,也是我国认可的食品添加剂。但由于国内产量稀少,这种产品主要依赖进口,所以相对较贵,每公斤价格在2600元左右。“毒饮料”果橙:“果橙出事了”。看到这种标题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文中提到,可口可乐公司承认其果橙饮料中含有美国禁用农药多菌灵。虽然浓度没有超标,但专家指出,多菌灵可引起脑瘫和肝肿瘤。甚至原文还搬出了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香港中文大学等行政部门和高校的名称来吸引公众关注。谣言:这还是一个“老”谣言。可口可乐向FDA报告,其产品果粒橙的原料中检测出多菌灵,该产品产自巴西。经过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环保局的评估,确认使用巴西橙汁生产的饮料是安全的。欧盟和巴西允许使用多菌灵,橙汁原料就在这两个地方生产。欧盟限量200ppb,检出浓度35ppb,对人体完全无害。在中国,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结果显示,多菌灵是“未检出”的,因此消费者无需担心市场上的果橙产品。兰州“砒霜”拉面:“兰州拉面”在本文中也没能逃脱“被黑”的命运,一旦“黑”就是黑。文章说:“所有的兰州拉面都在用拉面剂
其中“灰”指的是彭灰,可以使拉面光滑、黄黄、筋道。后来工艺改为拉面剂,即净化彭灰,排除有害物质。目前兰州市场使用的是兰州大学、交通大学及相关企业研发的和面剂,已经通过相关安全认证。黄瓜的“避孕”:“绝育黄瓜:吃了避孕药后会绝育”,意思是市面上卖的顶花黄瓜都是抹了避孕药和雌激素的黄瓜,人吃了会有不孕不育甚至绝育等可怕后果。谣言:这个“古老”的谣言可以追溯到2011年。人们常说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动物激素,对菜用黄瓜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黄瓜中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发育,具有激素作用,避孕药中也含有激素。经过不实传播,有黄瓜用避孕药的传言。警惕这些重回江湖——人民网的老谣言
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一个关乎千千数百万人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然而,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令人担忧。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有数据描述:“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只有23%采用国际标准。第二,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法国、德国80%以上的农产品都采用了国际标准。”对于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话:中国在食品方面完成了科普:我们从大米中知道了石蜡;我们从火腿肠知道敌敌畏;我们从咸鸭蛋和辣椒酱中知道苏丹红;我们知道福尔马林来自火锅;我们知道硫酸铜来自真菌;最近我们从奶粉中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为了消灭害虫,大量使用剧毒甚至高毒农药,导致蔬菜、水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有的人为了增产,盲目使用违禁激素;有人为了提高猪的瘦肉率,竟然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为了增白面粉和粉条,有人敢掺有毒化学物质“挂白疙瘩”;为了骗钱,有人用稻草沤水掺色素和盐当酱油卖;一些人为了赚取高额利润,将含有黄曲霉素的发霉陈米打磨,打蜡后作为新米出售,食品安全问题堪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再次发生
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为什么在我国家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中国发展的历史来说,长期以来,我国食品生产的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 同时,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与法制建设正在完善中,技术、法律和管理跟不上,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性居高不下,人们的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现。 2、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来说, 一是现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这是国内国外企业存在大量不诚信的现象的主因。政府之前没发现是因为监管力量不均衡造成的,而监管不到位,就不会给企业提供诚信的土壤。二是目前中国经济体制面临转型,过去粗放不完善的经营模式,迟早会遭遇滑铁卢,企业早一点觉醒和发现问题,可为品牌再造达成好的基础。 3、从中国产业和企业发展现状来说,食品产业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程度不高,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质量安全管理能力较低,是食品安全处于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重要原因。 从当前情况看,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意愿、举措还没能传递到基层农场、工厂、市场和监管层。在各地,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受制于薄弱的产业基础依然散乱,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难以计数,而在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监管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人手不够,资金短缺,监管乏力。再加上GDP至上的惯性思维,一些地方为了带动税收、拉动就业,纵容食品生产企业违规经营,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助长了企业逃避监管的侥幸心理,使一些小隐患积累成大问题。 4、从管理来说, 食品安全的监管和奖惩机制的不健全无疑也是造成食品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农业部、质检局、工商局、卫生部等监管部门的多头管理和分工不明确、协调不力等让投机分子有机可乘。而食品监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贪污、受贿等问题也助长了不法商家的气焰。不健全的法制和相关规定也为不法商家提供了机会。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和执法不严等原因,大量的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处在法律监督的“盲区”。同时,检测标准的缺失。 5 、科技水平仍相对落后, 食品行业标准相对滞后。 6、 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助推了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生产的确是个良心活。 投毒式的生产加工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生产无处不在,你很难设想每个食品生产加工点都存在一个监管者,不可能食品的整个流通链都安插了监管者。每一个生产步骤都是经过人一项项完成的,他们应该受到良心和道德的审视,才会使这条罪恶的链条中断。诚信的严重缺失和道德的严重滑坡才是食品问题的本源。重建基本信用,特别是生产商的道德准则,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食品安全才有望得到切实保障。 那该如何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呢,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出路又在哪?我认为应从一些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管理理念与模式。 从传统的“危机管理模式”转向“风险管理模式”,不是发生危机后才处理,而是在问题之前预测到风险,提前做好法律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实现“管理前移”,将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 2.规范食品产业链,降低各种税费。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8月29日在该市政府常务上会称,“从经济学理论来看,凡是大面积出现的问题,一般不是道德性问题;凡是反复出现的问题,一定是在机制体制出了问题;凡是这种问题怎么治也不见效的时候,很可能与生产力有关系。” 所以说,从"改变管理体制、转变生产方式、降低成本费用"三个方面着手,研究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 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监管工作要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重点规范管理好直接影响民生的几大食品问题,以点带面,推进整个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6.强化食品技术体系建设。 7.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8.强化食品安全的宣传与教育工作。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导致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一:。在中国,之所以出现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与法律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是有关系的。当企业违法时,中国法律对其的处罚是: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这种标准的处罚丝毫不能威慑到企业。二是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纵观以往发生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不难发现,有关部门总是在放“马后炮”,当“事后诸葛亮”。虽然事故发生后,各级有关部门都行动迅速,查禁措施也十分得力,但如果缺乏有效的事前监管,总是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才突击行动,这种“闻灾方重视,亡羊才补牢”的监管价值何在? 造成食品不安全的因素还有食品开发商利欲熏心及监管部门失察失管是两大主要原因。公民在国家的食品安全中没有位置,食品的安全就没有保障。对于政府监管而言,最重要也是目前最应该改善的地方就是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和执法,这是应对第四类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1.强化对食品安全检测监督结果的定期公开制度。2.在各部门综合协调监管的基础上推进监管的专业化。3.强化执法检查,提倡制度刚性化。
面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面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从生活做起,具体如下: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