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 十大排行榜
- 2022-03-01 10:22:16
关于共产党的历史简介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首先在上海成立。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正式成立。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李达、陈望道、余秀松等。陈独秀担任书记。早期上海党组织成立后,实际上成为各地党建活动的联络中心,在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团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在和大部分沿海岛屿取得全面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打败中华民国国军,迫使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彭、金马,并于1949年在北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以来,他一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和统一战线,在中国大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关于中国共产党(CPC)名称由来的信息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CPC)。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文章中,把“我们党”称为“社会党”,后来改名为“共产党”。“中国共产党(CPC)”这个名称是由蔡和森首先提出的。1920年8月13日和9月16日,他在留法勤工俭学时,在给毛泽东的两封信中,详细论述了共产党,提出:“第一,要组织中国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宣传者、先锋队和战争部。”他在考察西欧共产党特别是俄罗斯共产党的基础上,提出了建党的具体步骤,包括“明目张胆地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大约在这个时候,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和张申府也通过书信讨论了党的名称,决定用“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名称。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1919—1927)中国共产党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目标;采取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所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把中国工人运动推向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新的面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为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连同国民党内的先进人物,在北伐战争中起了关键作用。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速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革命失败了。(1927-1937)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了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打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王明在党内犯下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党再次遭受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党由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常顽强的毅力战胜了敌人的围攻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1937-1945)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救国纲领,提出了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后,发动民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的敌后军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浴血奋战,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战争(1945-1949)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改运动,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在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首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破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被傅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医治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进行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基本完成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中国的剥削阶级,
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方面是内部危机日益严重、正在走向衰落的清帝国;另一方面是有三百年殖民地经验的西方国,它们获得新的扩张动力,并对古老的中国虎视眈眈——中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整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当时中国与西方的交往是从贸易开始的,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工业品的输人有着顽强的抵抗力,再加上清廷在外贸政策上的严格限制,因此英国的工业品在中国不能获得广泛的销路。这样,在中英贸易中就形成了中国出超,英国入超的局面,而且这种逆差越来越大。这是英国资产阶级所不能容忍的。英国人决心改变这一局面。鸦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输进中国的。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进程,中国社会的发展逐渐脱开原有的轨道,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3、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至1919年,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所以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于它带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并由资产阶级领导。19世纪20年代,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这种局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当中包括地主阶级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结果怎么样?——都失败了。孙中山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呼喊。面对这样的境遇,中国人不禁要问:“路在何方”。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震醒了中国的苦难弟兄,带来了一剂治理中国的良药——马克思主义。与此同时,一个新的政党即将诞生,这个党就是中国共产党,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她将带领着这个国家重新站起来,并实现新的崛起。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
一是探索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道路。“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航向,漫漫的神州长夜显露出希望的曙光。二是找到了“枪杆了里面出政权”的真理。认真吸取蒋介石反动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教训,先后领导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并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依托,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是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播撒革命火种。带领红军进行举世瞩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终于胜利到达陕北。正如毛主席所评价的那样:“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四是坚持独立自主,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在日本全面入侵,民族危亡的关健时刻,坚持独立自主的正确方针,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处理西安事变,提出了持久战等正确主张,带领人民终于赢得了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 五是埋葬蒋家王朝,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光明与黑暗,先进与落后,民主与愚昧的搏斗中,带领全国人民经过三年的奋战,终于埋葬了蒋家王朝,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半封建半殖民地,受外国列强欺压凌辱的历史。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并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六是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带领全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正确思想,在一穷二白的图纸上,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提升了经济、政治、国防等综合国力。 七是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完整和尊严。在国力并不强盛的情况下,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三次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没丢过一寸土地,捍卫了国家的统一、完整和尊严。没有屈服于苏联的压力,把自己绑在苏联的战车上,使社会主义中国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严峻情况下,经受住了考验。 八是修正错误,拨乱反正,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勇敢面对和纠正自身在文革等历史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作出了《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确评价毛主席的功过是非,确立了毛主席思想的指导地位,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左”的干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使国家发展步入了正常的轨道。 九是发展创新党建理论,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目标;确立了马列主义、毛主席思想、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恢复和完善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从而,使党的建设理论日趋完善和成熟,党的执政水平不断提升,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福于人民。为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使人民早日分享“普惠”的阳光。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