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草,草书字帖(真正狂草书法作品欣赏)
- 十大排行榜
- 2022-02-28 22:36:05
什么是狂草???
狂草,最放纵的草书之一,特点是笔画连续,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不断点画,形成“书法”,在构图上与今草一脉相承。正如李志敏所言:“近池者,理当从物,从心得,从象悟,进而入草书之妙境。”[1]在中国古代书法理论中,无论是篆书、隶书、行书还是草书的论述,大部分的描写和描述都是基于自然山水或某种现象,读者只有依靠一种生活经验和体会才能欣赏和理解。引文1。最放纵的草书之一。笔画周而复始,字形变化很大。相传源于汉代张芝,传至唐代张旭、怀素。冯晴班《钝吟书要》:“虽狂如徐苏,咸也妙。古人醉时狂草,细看不丢笔,平日辛苦。”清《藏真自序帖跋》:苏书,奇纵变化,超古。是一种自我叙事,尤其是《野草的一生》。”李志敏《野草》作品2。乱写乱画。巴金《家》 25:“从倩如《野草》的字迹,可以知道她有多愤慨。”[2]3.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连续点画书写,形成“一笔本”,在构图上与今草一脉相承。《野草》的成就是唐代书法巅峰的又一表现。代表人物有张旭和怀徐,史称“草圣”。正如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的先驱李志敏所评价的:“张旭从‘孤芳自赏,飞沙走石’中体会到奇异的境界,从公孙大娘的舞剑中体会到超然物外,飞返苍穹的境界。正是因为他以自然为师,墨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才成为了野草大师。”【3】缘起书法真的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尤其是草书。作者往往充满激情,处于亢奋状态,读者从笔墨中隐约感受到某种情绪。其实这就是表现主义艺术的特点,《野草》诞生于唐代,当时的绘画基本属于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单凡的《水墨》和苗梅的《穆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得不由理智来完成。吴道子的表现主义绘画即使受限于事物的形态,也无法完全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书法中出现草书,可以用来充分表达情绪或情感。这恐怕是表现主义书法的主要原因。张旭张旭,著名狂人,唐开元天宝年间(713756)生于吴军(今江苏苏州),历史悠久,故世人亦称张长史。张旭一生嗜酒,性情豁达。他经常在喝醉的时候一边打电话一边狂走,一时冲动就把时间花掉了。据《画史》记载,他曾用发墨书写汉字,当时人们称他为“张典”。中国特会张旭的狂草千变万化,千奇百怪,变化多端。韩老师认为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一个是《癫狂》,写的一气呵成,始终如一,保持着一种气势,充满了“意味”和“对与错毫不怜惜”。二是“奇怪”和“不正常”。比如“周围飘着千万朵云”,捉摸不透,捉摸不透。第三个特点是“牛逼”。“牛逼”不是“讨好”或“奉承”。它摒弃了病态的美丽和精致,产生了一种被压在岩石顶端的感觉。“观者若看字,必感‘浩然之气’。张旭草书虽狂且草书,但不破规矩。他画的一点一滴,都有章法,因为他的楷书也有很高的成就。张旭传世作品不多,《肚痛帖》、《古诗四帖》可见一斑。怀素(725-785),潭州(今湖南长沙)人,幼时出家为僧。他比张旭晚二十多年,受张旭和颜真卿的影响。他小时候学过书
怪石奔流入秋溪,寒藤顾航歌。水边教,字字怕成龙。把他的书法和张旭的相比,我们可以看出后者的笔画较粗,而前者的笔画较细。所以怀素在《自叙帖》中有“避蛇而坐”“寒猿饮水摇枯藤”的诗句,用“避蛇而坐”比喻“枯藤”是相当恰当的。林散之野草《毛泽东词 清平乐 六盘山》部分怀素和张旭同样有名。后人称为“张典狂”或“酩酊大醉”。可以说是古典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还会写诗,与李白、杜甫、苏洵等诗人都有交往。善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服、器皿,人们称之为“醉僧”。他的草书出自张芝、张旭。唐代陆总经理《读书评》说:“怀素草书,借助几个开关,便可随意变化,宋代朱《续书断》怀素书,是奇品。点评:“壮士若拔剑,神色动人。“怀素从小就聪明好学。在《自叙帖》里他开门见山。他说:“怀素住在长沙,在那里是个年轻人,他喜欢在冥想之后的闲暇时间写作和写作。“他努力学习、努力实践的精神令人惊叹。因为买不起纸,怀素找来一块木板和一个圆盘,用白漆涂上。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在寺庙附近的一块荒地上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香蕉长大后,他摘下香蕉叶,铺在桌子上,写下帖子。因为怀素没日没夜地练字,老芭蕉叶都剥了,小叶舍不得摘,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干脆拿着笔墨站在芭蕉树前,给鲜叶写字,哪怕太阳照在他身上像煎一样;刺骨的北风让他的手和皮肤冻得皲裂,但他仍不理会,继续坚持练字。他不停地写了一个又一个地方。这就是著名的怀素香蕉书法练习。继张旭、怀素之后,历代都出现了草书,如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朱允明、清代的徐渭、王铎、傅山,近代的林散之、毛泽东、李志敏、于右任等。每个书法家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是飘逸之美,而李志敏是无边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相济,突出了“南林北梅”的双峰博弈。纵观20世纪的书坛,没有人比于右任、毛润之、林散之和李志敏更有名了。但是,于右任和林散之的草书属于草的范畴,还没有进入野草的境界。草书配草书虽然有草书的气势,但掺杂了更多的草书,不是纯草书。而李志敏则走“纯草”路线,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引碑入草的书风,填补了百年狂草史的空白。即使他在法律教学中使用的钢笔讲义都是用草书写的,他给朋友的小草书信件在任何地方都很突出。
字狂草格局。[4]林散之林散之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的新天地。林散之的草书瘦劲圆涩,璀璨华滋,偏正相依,飘逸天成。[5]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6]与季羡林、金克木并称“北大三支笔”的老一辈书法家陈玉龙说:当代书家如沙孟海、林散之、李志敏等人的作品,飘然出尘,云海滃郁,都十分朦胧,让人浮想连联翩。[7]李志敏李志敏先生(1925—1994)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法学泰斗。早年求学武昌艺专,后常年授业北京大学。精通英、法、德、俄四国外语,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工诗文,擅绘画,篆隶楷行草皆能,尤精魏碑和狂草,其狂草填补了20世纪中国狂草史空白。同时,书法理论研究贡献颇巨,著有三春堂《书论》和《草论》。[8]李志敏的思维里有着明确的取舍原则和强烈的求变思路,即集中将碑的最本质笔法和雄强之风貌,从根本上植入草书特别是狂草实践之中,同时,他又敢于果断舍弃一些固有的技法原则和要求,结字高古,取法汉魏,用笔大胆,点画简省,结体奇异险峻,使他的草书书风兼具“流放姿纵”和“苍茫雄浑”的神韵。[9]在20世纪书坛,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是具有代表性和学术研究价值的书法大家。与其他书家相比,他开创的引碑入草的新路填补了20世纪狂草史空白,而且因其精通英、法、德、俄四国语言,推动了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传播。[10]李志敏信札书法于右任于右任先生1879年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是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家。在他的笔下,将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 创立了“标准草书”。[11]而当代书法大家、北京大学教授李志敏推崇于右任“雄强深厚”的草书,堪称当代巨擘,但他不赞成于先生搞标准草书。依他之见,书法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应多彩多姿,不必强求划一。品读古今作品,也“最忌偏于一好而排斥众美”。[12]罗树人“草仙”罗树人,原名罗振荣,1970年生于广东阳江,1991年毕业于暨南大学金融系。与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国画大师,“梅花大王”关山月先生为同乡。阳江人流行两句话“一花一草一世界,拈花惹草两大师”,拈花大师为有“梅花大王”之称的关山月,“惹草”大师则正是“草仙”罗树人。共20张罗树人作品高占全高占全狂草书法形意同源,一挥而就,得意得气,浑然天成,其字中风生水起。在笔力、布局、章法、 虚实、平衡、矛盾、对称、个性、行气、正邪
狂草是什么
狂草,指书法的其中一种。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这个是造句。
狂草是字怎么写
1)【的】草书的几种写法 【的】字的方正字迹-邢体草书简体写法 【的】字的钟齐流江硬笔草体写法 【的】字的金梅毛草书写法 【的】字的书体坊米芾体写法 【的】字的方正大草简体写法 2)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
狂草书法
狂草,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在今草的基础上将点画连绵书写,形成“一笔书”,在章法上与今草一脉相承。草书在唐代出现了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狂草亦称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如唐朝张旭《千文断碑》、《古诗四道》,怀素僧《自叙帖》等等,,张旭史称“草圣”,孙过庭《书谱》字字区别,不相连接,而笔意活泼、秀媚。“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清朝冯班《钝印书要》谈学草书法云:小草学献之、大草学羲之,狂草学张旭不如学怀素。怀素的草字容易辨认,字迹清瘦见形,字字相连处亦落笔清晰易临。张旭字形变化繁多,常一笔数字,隔行之间气势不断,不易辨认,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到张旭草书以“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而有动于心,必于草书挥毫发之”,故学张旭难。作品欣赏:
下一篇:金载沅,柳秀荣(朴河宣和柳秀荣)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