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排名,国民党高级将领排名图(国民党实权人物排名)
- 十大排行榜
- 2022-02-28 00:52:47
国民党高官权力排名
国民党高官的权力排名并不好。个人在不同时期党的军政中的地位是很不一样的。可以分为两大时代:北洋时代,北洋时代不统一的蒋时代,形式上统一的蒋时代。蒋时代的排名(这个前提不能丢)蒋时代可以分为:北伐、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汪精卫,这位曾经的抗战三杰,胡,蒋介石北伐后的混战都与这三个人有着莫大的关系!综合排名:我认为地位高的一定是军事实力强的,在中央担任要职的,在党内有地位的(明朝时期党是控制不了军队、政治和党的)1蒋介石就不用说了,2何军党一级上将,中央军有自己的亲信;被蒋提前重用,说黄埔军校总教官,第一军军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军政部长,安事变代总司令,足以见其地位。北平军分区代理主席与日本签订《溏沽协定》、《何梅协定》出卖国家主权,也能证明其地位和影响;抗战:四战区陆军总司令、参谋长、总司令胜利后,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投降,证明了自己的地位和影响,担任新桂军实际控制人,国防部长白崇禧一级上将;可以说,白崇禧在李宗仁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己的军队支撑的;白发抱怨:没有我,白崇禧就没有蒋介石,这个还是可以商量的;当时北伐副参谋长代理总参谋。北伐的主力是478军,这三支军队的将领多为保定军校。他能很好地协调。北伐实际上是新桂系推动的。在此期间,江命令他进攻浙沪(这本来是他的任务,这说明江更相信白的军事才能)。42遗嘱执行人,这次没有新桂系的支持,后面有没有蒋介石就不好说了。蒋介石下台后,指挥龙潭之战消灭孙,韩宁之战打败唐生智,从而确立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地位(从412龙潭之战到,无白无蒋,至今仍有道理)。第二次北伐北京,被称为北伐第一人。在与陈和胡的第一次混战中,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向蒋介石挑战,蒋介石被赶下台。抗战时期副参谋长、军训部长、桂林旅营主任,抗战胜利后晋升一级上将军衔(肯定抗日贡献,35年至45年,晋升两级一级上将之一,其余为追赠)。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战败,江白说:“民国十六年,我们精诚团结,才能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后来不幸被奸夫挑拨离间,以至于室友吵架。但卢沟桥事变后,我们又精诚合作,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收复了国土,为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今天共产党横行,国家形势极其危险,但只要我们能够同心同德,通力合作,还是有办法的。”3.陈诚将军,远征军司令,北伐时没什么影响力。他成长于剿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号称小蒋说军队一天不辞职就修不好(陈诚的话)。何白和何白并称为军中三巨头。去了台湾省之后,他更NB了。因为是姜的心腹,权力大,加分!4.李宗仁一级上将、副总裁;武汉里坡第七军军长
新桂系给共产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412南昌起义、湘江战役、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皖南事变,刘在大别山附近,所以老毛在国共和谈时说——李宗仁白崇禧及其桂系昨天很凶。今天,有些人就像笑面虎。5.一级上将阎锡山有自己的军力和地盘。2.第二次世界大战指挥官,行政长官,国防部长和中华民国的其他倒霉蛋。我觉得他们和李宗仁不相上下。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不喜欢出人头地。所以,他们在李宗仁后面。6.程潜是北洋时期成名的国民党元老,在整个蒋时代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只是不要失去自己的军队,不要有自己的地盘。以上人物的权利和影响力都是排名靠后的,这贯穿了整个江时代。7冯玉祥NB的影子在北洋时期很有影响力,但中原大战后,他失去了兵权,过早失势,减分,所以排名比李彦成还低,连前西北军将领都指挥不了抗日战争。
国民党的所有名将
著名的国民党抗日十大将领太多了:张自忠、李宗仁、杜、薛岳、魏、傅、张、王,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陈诚、顾朱仝、卫立煌、刘智、蒋鼎文,还有绰号“小诸葛”的广西著名将领白崇禧,毛主席的老师程潜,川军英雄刘向。还有郑洞国、廖耀湘、黄杰、胡琏、邱清泉、桂永清、周至柔、郭禅、胡宗南、唐、刘琨、李米、文强、邱维达、罗广文、宋瑞科等众多黄埔系名家。还有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著名军人,如:童、赵、郝、饶国华、王、李家钰、武士敏、刘贵武等。
国民党军统将军排列
国民党军统首领戴笠及其接班人毛仁凤,平时说起“太平洋十三起义军”及其指挥的“十人团”,都是戴笠的浙江同乡。实际上,戴笠和毛仁凤真正的亲信有14个。外人称他们为“十四亲信”,内部称他们为“江山之兵”(戴笠、毛仁凤
都是浙江江山县人)。这14个人对戴、毛唯命是听,对蒋介石绝对服从。 “十四亲信”中,“戴系”的有四个:戴春榜,字云林,戴笠胞弟。戴春榜少年时在同族戴三和南货店当学徒,出师后在万信顺货栈当伙计;戴笠得势后保他进中央军校高教班受训,毕业后当了两年甘肃省景泰县县长,狠刮了点钱;戴笠命他回家乡经营祠堂和修建乌山塘别墅,后任忠义救国军少将参谋、军统局少将专员,解放前逃台未成,潜逃到江西广丰县隐藏;1949年被逮捕枪决。 戴藏宜,戴笠之子,谱名善武,上海大同大学肄业,当过小学校长;1940年加入军统,曾奉戴笠命杀害共产党员华春荣;1944年当选为江山县参议员,兼县银行董事长、军统局少将专员、忠义救国军少将参议、江山雨农中学校长;戴笠坠机身死之后,他调任京沪杭铁路警备处处长;1950年被捕,次年被枪决。 戴夏民,戴笠堂弟,留学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回国后任南京鼓楼医院主治医师,后任军统局四一医院少将院长;1952年被判刑,1957年释放,1973年病死。 张冠夫,是戴笠表妹王秋莲的丈夫,原是上海商务印书馆职员;曾长期接济戴笠,戴笠得势后追随戴笠左右,是戴笠联络站成员,一般人以“军统元老”称之;上海“八一三”抗战以后,任苏浙行动委员会交通通讯组长,后升任军统局五处(管经济)少将处长;解放前逃台。 属于“毛系”的十个人也都是浙江江山县人:毛森,原名善森,1932年入浙江警官学校二期,毕业后加入军统改名毛森;曾任福建省会警察局长,后任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总队长、军统杭州站站长、上海特别站站长;抗日时期在杭州搞地下工作,曾两次被日本宪兵逮捕;脱险归来后很受戴笠宠信,升任中美合作所东南地区指挥部指挥官,专为美军提供日军作战情报,曾获美国政府勋章;抗战胜利后,任第三方面军第二处处长、衢州绥靖公署二处处长、浙江省保安处处长、上海市警察局局长,解放前夕任厦门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去台湾后与蒋经国发生矛盾,离台去香港,晚年定居美国。 毛万里,毛人凤的胞弟,1932年加入复兴社特务处,抗日期间任军统局北平区区长、上海区区长,在敌占区从事地下工作;后任东南办事处主任,兼第三战区执法队队长;抗战胜利后去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军统局浙江站站长、浙赣铁路局警备处处长;逃台后任内湖训练班主任兼任中美联合办公室主任,死于台北。 毛钟书,其母蓝莲梅系戴笠母亲蓝月喜的侄女;参加军统后,一直在戴笠左右,任军统局秘书;后奉命去长沙监视程潜,破坏起义;逃台后任保密局香港区区长,后升任国防部情报局第三副局长;他既是毛人凤的本家,又与戴笠是亲戚,是个具有双重关系的人物。 姜绍谟,字次烈,北京大学毕业;1922年经国民党议员冯自由介绍加入国民党,任北京特别市党部筹备委员,后任执委兼组织部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参议、浙江省防军政治部主任;“清党”时共产党员姜东白被捕,姜绍谟劝他投降不成,就将其押赴上海龙华枪决;姜后任浙江丽水行署行政署督察专员、教育部总务司长、司法院简会秘书;1938年加入军统,历任渝特区少将区长、江山雨农中学校长、军统局设计委员;1949年逃去台湾,任“立法委员”、中美文化经济合作协会理事,1981年病死于台北。 姜毅英,女,1932年考入浙江省警官学校,毕业后被戴笠挑选在军统局专门从事收发报和译电训练工作;后任厦门站特别电务员,因侦知日军即将南进的重要情报,升为少将,成为军统局内唯一的女将军;历任局本部四处电台台长,其夫叶文熙亦系军统头目,后来离婚;去台北后兼任雨农小学校长。 王蒲臣,与戴笠是小学时同学,曾先后任江山、武义县教育局长,加入军统后曾为戴笠办理机要,后任南昌和贵阳办事处主任;1940年入成都军分校高教班受训,毕业后任局本部外事秘书、重庆中美合作所全能情报人员训练班少将副主任,以后调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长;1949年逃台。 刘方雄,1935年加入军统,任香港站秘书、站长、后调任上海市政府调查处处长、保密局上海站站长;全国解放后,以长城皮件公司总经理身份为掩护,复任香港站站长。 吴海龙,1938年任军统局鹰潭办事处少将主任、浙赣铁路局警务处处长,兼浙江站站长,1950年潜回江山时被逮捕枪决。 何芝园,东南大学毕业,原在国民党政府铁道部任职,加入军统后,另任局本部机要室主任、二处股长、科长、处长;1945年任成都行辕调查科少将科长,在江山县当选为“国大代表”;随保密局逃台后,任国防部情报设计委员兼宪政研究会委员。 周念行,戴笠小学同班同学,1915年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系,归国后参加北伐,曾任湖北黄陂县县长;1934年收编湘西陈渠珍部,到庐山见蒋介石,由戴笠介绍加入军统,任南昌行营调查科秘书,后任保密局少将秘书,逃台后移居美国。
找国民党各将领名单
在南京总统府小文员宋文澜,墓地在白崇禧隔壁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