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科学家,中国十大著名科学家(中国十大杰出工程师)
- 十大排行榜
- 2022-02-27 22:10:54
中国著名现代科学家的贡献
1.邓是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两弹”之父。他隐姓埋名工作了28年,任劳任怨,为中国核武器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表彰他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2.著名数学家华是我国享誉世界的数学家,是我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典型群、自安全函数论等方面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一生研究成果突出,写了10多本书,发表了200多篇论文。他一生大力推广和普及“最优化方法”和“统筹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古生物学家、层理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地震预报新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对我国倡导跨学科研究影响深远。他为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4.著名物理学家周裴原是我国著名的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力学和理论物理的奠基人之一。5.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的奠基人和奠基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中国两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重水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使中国的反应堆物理、反应堆工程技术、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迅速发展。6.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旗手,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的领军人物。——可以算是20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为新中国航天事业跃居世界前列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7.数学家苏,人,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和教育家。曾任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主任、教务长,复旦大学教授、校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与数学系委员。他是国内第一个研究“K展空间”的专家,在辐射微分集方面,在国际数学界有着无可争辩的地位。其研究成果“船体放样工程”和“曲面法船体线型制作程序”分别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K展空间的几何与射影曲线》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8.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是中国实验核物理、宇宙线和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在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背景下,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传统(即算法思想),转而研究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彻底改变了这一领域的面貌。这是国际自动推理领域的一个创举,被称为“吴方法”。10.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赵忠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核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先驱,中国核工业的开拓者之一。赵忠尧发展了中国的真空技术、高电压技术和离子源技术,奠定了加速器和核物理研究的基础。并带出了一批青年才俊,为中国的核物理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1.竺可桢竺可桢,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现代地理和气象的奠基人。竺可桢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质系、气象研究所和第一个气象台站,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12.毛一生,著名桥梁专家,是我国著名的桥梁科学家、土木工程师、工程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中国现代桥梁工程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桥梁事业的开拓者。13.袁隆平,著名农业科学家,中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奠基人,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作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现代科学家的名字
什么样的科学家多?1.钱学森(1911.12.11 ~今)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浙江杭州人,生于上海,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对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其重要的实施计划。1958年4月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带头人,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苦家庭。(也有人说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奠基人。李四光最大的贡献是建立了地质力学,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和矿产分布规律。
新华夏构造体系的特点,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说明中国的陆地一定有石油。从理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3.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4.钱三强(1913~1992):原名钱秉穹,浙江湖州人.导师是居里夫人的女儿、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居里及其丈夫约里奥·居里.从新中国建立起,钱三强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业的开创。他在中国科学院担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长、所长,并于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1958年,他参加了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的建设,并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包括他的夫人),他还将邓稼先等优秀人才推荐到研制核武器的队伍中。
中国现代科学家及成就
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妇产科专家。 2、张钰哲(1902——1983),著名天文学家。 3、侯德榜(1890——1974),著名化学家。 4、丁颖(1888——1964),著名农业科学家、水稻专家。 5、熊庆来(1893——1969),云南弥勒人。他定义的无穷极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极”(也称熊氏定理)。 6、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1956年,在世界上第一次分离出沙眼病毒,被世界微生物界称为“汤氏病毒”。 7、张孝骞(1897——1987),湖南长沙人。 8、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长子。他所撰写的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获“全美最优秀出版物”称号。 9、钱学森(1911——)中国现代科学家。 10、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 11、竺可桢(1890——1974年),我国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2、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出生于金坛金城镇,是世界著名数学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13、邓稼先 14、钱伟长,1913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 15、钱三强,191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 16、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17、苏步青是中国现代数学家。 ===
中国近代科学家
1、华罗庚华罗庚(1910.11.12—1985.6.12),汉族,籍贯江苏金坛,祖籍江苏省丹阳。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 2、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他开创并领导着整体微分几何、纤维丛微分几何、“陈示性类”等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享有“微分几何之父”的美誉,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沃尔夫奖”和“邵逸夫奖”等多项极高科学殊。3、邓昌黎1926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福州,1946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1951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博士,曾任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加速器理论组组长、加速器部主任,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加速器理论组组长、加速器部副主任、加速器部高级计划系主任、物理系主任、特别计划室主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物理系兼任教授。4、余青松中国现代天文学家,1897年9月4日出生于福建厦门,1978年10月30日病逝于美国马里兰州。曾经获得土木建筑学士学位、天文学硕士学位、天文学博士学位。曾经担任厦门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美国马里兰州胡德学院教授兼该院威廉斯天文台台长等职务。5、王绶琯我国天文学家。福建福州人。1943年在重庆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1945年赴英国留学,1950年改攻天文,入伦敦大学天文台进行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开创中国的射电天文学观测研究并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推进。中国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对提高中国时号精度、推动天体测量学发展也作出了重要贡献。负责成功地研制出多种射电天文设备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家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