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栏架有哪些品牌(跨栏栏架图片)
- 十大排行榜
- 2022-06-02 02:00:58
比赛用跨栏架和训练用跨栏架有什么不同
没多大区别。高度上比较标准,材质上也有不同。
背越式跳高的全程动作要领
(一)助跑助跑的技术要点起跑采用直线助跑,双肩下垂,用脚掌前侧着地,跑动灵活;提高重心,步伐均匀,持续加速;进入弧线跑时,外摆腿向地面弹起。为了克服离心加速度,上身要稍微向弧线内侧倾斜。前脚掌沿弧线落地,身体重心向内超出足迹线。助跑的速度要快,特别是助跑的最后两步,髋关节要大幅度提前。行走时,上半身要保持垂直姿势,主动后摆,充分后推,起跳腿要快速伸展,髋关节自然前移。助跑时两臂要用力前后摆动,弧线跑时外臂摆动幅度要大于内臂。(2)起跳起跳的目的是将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迅速改变为垂直向上运动,使身体充分向上升起,为过杆做准备。起跳可分为三个阶段:起跳腿的着地、缓冲和蹬地,摆动腿与手臂的协调。为了加快起跳速度,起跳腿要大幅度、平稳地落在脚掌外侧,并从脚跟快速向脚掌前侧滚动。此时,由于髋关节积极快速的向前运动和快速的弧线助跑,身体向后向内倾斜。在起跳的缓冲阶段,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膝盖弯曲的幅度也要减小,以保持水平速度。在这个阶段,当身体由倾斜变为垂直,直到身体重心移至起跳腿顶部时,起跳腿的三个关节应充分而迅速地推直,躯干应在离地前几乎垂直地站立在起跑脚上。此时起跳腿的蹬地方向应在身体重心的外侧,从而产生过杆所必需的旋转冲力。摆动腿放在起跳腿前面时,要向内转,小腿和脚要微微外展。这种积极的动作有助于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线上,并围绕纵轴转动。此时,头部应转向横杆以示补偿。(3)过杆和落地过杆是充分利用起跳获得的飞行时间来改变身体的姿态,缩短身体重心与横杆的距离,利用身体的屈、伸、旋转来越过横杆。过杠时,立即屈臀收腹,下颌快速引胸。与此同时,你的腿会被抬高,你的小腿会被积极向上抛。需要注意的是,落地前,收腹抬腿,背部先着地,或者肩部先着地,然后做一个后滚翻。为了控制跳跃方向,头部不要后仰。席子落地过程中要注意‘视觉监督’,眼睛要时刻盯着横杆的方向。学习方法(1)学习并掌握起跳技术站立,单手抓支撑,前起跳腿,后摆腿,摆腿至另一侧肩前上方,充分蹬伸起跳腿。要求摆动双腿,屈膝,叠膝,扣膝,加速摆动至最高点,配合另一侧手臂上的摆动,同时移腰移肩,臀部向前扭。走跳练习站立,起跳腿在后,摆动腿在前,起跳腿向前踏放脚,摆动腿主动向前摆动。要求沿直径15~20米的圆圈行走,起跳腿要主动上前一步,把脚放下,在摆动腿和手臂的有力配合下,快速完成起跳腿。弧线助跑起跳练习在练习2的基础上,采用一步、两步、三步转四分之一纵跳,双脚着地。要求蹬踏与摆动协调,动作快速有力,有明确的助跑节奏,并使最后两步与起跳相一致,实现上身由内向外的垂直发力感
用力起跳后,两臂要向上摆动,臀部挺直,挺胸,与肩同向后沉,使两小腿放松下垂。感受一下后拱在空中的肌肉感。落地前,两小腿正面向上抛,动作自然放松。这个练习刚开始不需要横杆,熟练后可以用橡皮筋和横杆。另外,为了增加高度,可以站在低跳箱或者起跳板上。3.在练习2的基础上,可以用弧线助跑来做背越式跳高。先一步助跑,然后三步、五步助跑都可以。弧线助跑起跳的最后两步应与过杆技术有机地联系起来。刚开始练习的时候,重点是起跳和起跳的正确结合。初学者可以在起跳点放置跳板,增加飞行高度。另外,你还可以增加垫子的高度。技术上要求使接近点准确;起飞并完全向上“旋转”;过杠时,身体伸出成‘桥’,大致越过横杆;头、肩、背、小腿依次过横杆后,肩、背领垫。(3)学习和掌握整个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1.整个助跑和测量方法(以左脚起跳为例)。台阶测量方法3360首先确定分支点。起跳点的位置一般离近侧跳的立柱1m左右(或横杆长度的四分之一),离横杆投射点50 ~ 90cm。从起跳点开始,沿横杆平行方向自然向前走5步,然后右转成直角,自然向前走6步为标志。从这一点跳到起点,半径5米左右画一个弧,即最后4步的助跑弧;从标记点向前走7个自然步画出起点,设定为直行5步的距离。总共跑8步。等半径测量法3360接近距离为9~13步。起点距离横杆约15~20米,起点距离内跳高架向外延长线约3~5米。助跑弧的半径取决于助跑的速度。速度越快,半径越大。初学者的变化范围大致在6~8米。根据横杆的高度,起跳点和横杆之间的距离向外移动。2.课程助跑练习方法。弯道跑练习3360。这个练习可以是沿着田径场的曲线加速跑步。然后缩小半径,沿着直径10-15m的圆跑。要求向内倾斜,平稳向前,注意摆臂的幅度。直线跑切入弧形跑线。套路:在直线加速5到7步后可以转为弧线跑。过渡要自然连贯,节奏要逐渐加快。整个助跑起跳练习:采用7至9步的助跑距离,即直线3至5步,弧线4至5步。需要快速助跑,结
奏性强,步点固高。注意体会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尽量保持"旋起"动作至高垫顶上。 完整技术练习:在熟练掌握全程助跑与起跳节奏的基础上,先做较低高度过杆练习,熟练后逐渐提高横杆的高度。在完整技术练习中,要做到最后4至5步助跑的足迹落在弧线上,起跳脚的着地点要正,起跳力方向要正。起跳结束时,身体由倾斜转入直立姿势向上腾起。过杆时,后引双肩、挺髋、小腿放松下垂,完成好"桥"的动作。助跑身体重心移动要稳,过杆后肩背落垫要平稳。 三 、练习提示 (一)注意事项 1.重点掌握杆上动作,练习时要注意控制杆上挺髋成"桥"型的时机,使之有足够的延续时间,防止"坐"着过杆。 2.学习过杆技术要多采取各种辅助练习。注意设备的安全性能及加强保护措施。 3.重点抓好助跑与起跳的有机结合。 4.应通过对助跑丈量方法的学习,掌握由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并确定助跑点。 (二)错误动作纠正 1.助跑节奏紊乱,助跑与起跳结合不好 产生原因:助跑步点不准确,拉大步,捣小步或没有沿助跑弧线落脚。 纠正方法:改进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技术,调整适合自身特点的助跑步点,按画好的每步标志反复进行练习;跳越跨栏架的练习,采用栏间跑3、5、7步培养节奏感和目测距离的能力。 2. 跳向前冲力太大而跳不起来 产生原因:助跑过快失去控制,自身的腿部支撑力量不够;最后放腿太慢,不能及时完成起跳动作;助跑最后两步与起跳的转换技术没有掌握好。 纠正方法:多做短、中程助跑起跳的结合练习,改进起跳脚快速着地,摆动腿和摆臂的有力上摆、提肩、拔腰技术,提高助跑结合起跳的速度。另外,可多做弧线助跑结合起跳后身体落在高垫上的练习,强调身体从内倾迅速转成垂直和正确完成起跳后再做过杆动作。 3. 跳时制动大,减弱水平速度,做过杆动作时,身体压杆 产生原因:倒数第二步身体重心下降太多,身体内倾不够;起跳前身体后仰过大,起跳脚落地不够积极,前伸太远。 纠正方法:多做弧线助跑起跳的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跳后用头触高物,强调起跳要积极,上体要正直。 4."坐"着过杆,臀部及大腿碰落横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身体重心没跟上,髋关节变屈,起跳效果差,腾空高度不够;心理上怕摔,不敢用肩背落垫;小腿太紧张,没有挺髋就过早收腹举腿。 纠正方法:利用跳板或跳箱,做立定背越式跞高,注意延长挺髋时间;逐渐啬高度,克服害怕心理,用肩背落垫。 5.斜交叉过杆 产生原因:起跳时摆动腿内扣向异侧肩方向用力摆的动作做得不够,使身体绕纵轴转体不够。 纠正方法:结合摆臂动作多做原地蹬摆起跳模仿练习;弧线助跑起跞触高物转体90゜。短程助跑起跳过杆练习,在垫上画出落垫点,使肩背朝落垫点着垫。 6.杆上动作僵直 产生原因:起跳腾空后,两膝紧张绷直,背弓动作不自然,空中身体感觉能力较差。 纠正方法:加强柔韧性、灵敏和协调性的练习,提高动作和放松能力。在山羊或跳箱上做仰卧背弓、顺势屈小腿举小腿练习,立定背越式跳越橡皮筋练习,体会倒肩、抬臀、挺髋,屈小腿过杆后小腿自然上甩,肩背落垫的动作。可以中短距离助跑起跳过杆练习。降低横杆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横杆,消除心理害怕因素。 海绵包应厚、软,符合厚度、宽度与长度要求。有背越式跳高海绵垫卖。同时,注意落地区的设施,如海绵坑的布置,及沙坑的松软都要保证十分安全。练习,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步点。扩展资料跳高的基本信息跳高,田径运动跳跃项目之一。又称急行跳高。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腾空过杆与落地等动作组成,以其最后成功地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计算成绩并以此判定名次。过竿技术有跨越式、剪式(亦称“东方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运动最初起源于英国,是从体操项目中派生出来的。1864年,英国首先将跳高列入田赛比赛项目,英国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简单的跳高姿势)跳过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于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开始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剪式跳高起源于美国。跳高运动在19世纪60年代在欧美地区开始普及,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列为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助跑使人体产生向前的速度,增加起跳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和加快起跳动作。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距离长,速度快,动作自然。其他姿势一般都采用直线助跑,距离短,速度较慢,身体重心低。起跳是人体在助跑后,迅速转变运动方向向上腾起,为过杆做好准备。背越式、跨越式、剪式跳高起跳时,起跳腿是在远离横杆一侧起跳。俯卧式和滚式跳高时,起跳腿是在近于横杆一侧起跳。背越式为曲腿摆动,其他姿势一般为直腿摆动。背越式过杆时,身体由侧对横杆转向背对横杆,然后以手臂、头、肩顺序过杆;髋部在杆上充分伸展成背卧和反弓姿势。身体过杆后,收腹举腿,用背部落在海绵包上。俯卧式过杆时,摆动腿先摆过杆,身体在杆上沿纵轴翻转成俯卧姿势,随即转头潜肩,起跳腿后伸外翻,最后落地。过杆动作分为“平翻式”和“潜入式”两种。背越式、俯卧式姿势因过杆时人体重心离杆较低,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较优越的过杆方式。而背越式又较俯卧式易于掌握。跳高作为一种游戏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古代日尔曼人中曾盛行过跳跃横排马匹的比赛,非洲的图西人还曾有过利用厚木头的跳板或石头踏跳进行的跳高游戏。跳高作为比赛项目始于爱尔兰和苏格兰。1800年,跳高以列为苏格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19世纪60年代以后跳高在欧洲和美洲开始普及。在这以后,随着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跳高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跳高跳高在世界各地流行很广,也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跳高姿势,最流行的是背越式。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并以背先着垫的跳高方法叫背越式跳高。1896年第1届奥运会和1928年第9届奥运会,分别将男子和女子跳高列入比赛。最年轻的奥运会跳高冠军是联邦德国的女运动员迈法特,她1972年16岁时夺得奥运会跳高冠军,成绩是1.92米。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男运动员是古巴的索托马约尔,他在1993年跳过2.45米,女运动员是保加利亚的科斯塔迪诺娃,她在1987年跳过2.09米。跳高的技术特点多数专家和教练员认为背越式与俯卧式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先进,主要是根据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来决定他采用什么姿势合适。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不愿学俯卧式,原因之一是背越式技术比俯卧式简单, 比较容易掌握, 而且各种类型的运动员都可以跳。即使运动员的腿不很长,或者摆动腿的柔韧性较差,只要腿部力量大,有一定的爆发力,便能用“背越式”跳过很高的高度。美国运动员F.雅各布斯身高1.73米,用背越式跳过2.32米,超过身高59厘米。但是苏联运动员В.亚申科创造2.34米的室外跳高世界纪录和2.35米的室内跳高纪录,1976年奥运会冠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女跳高运动员R.阿克曼在1977年成为第1个达到2米的女运动员,并获得冠军称号,他们却都是跳俯卧式的。虽然采用俯卧式的运动员越来越少,但是这种姿势所达到的成绩是很高的。俯卧式技术可分为 3个部分:助跑、起跳、过竿与落地。运动员助跑的角度一般为30°~50°。大部分运动员助跑距离比背越式短,常用6~9步直线助跑。为了更好地准备起跳,运动员在助跑最后4步降低身体重心,同时用脚跟落地,步长较大,步频比背越式慢。助跑的倒数第 2步和“迈步”是俯卧式跳高助跑中的关键,运动员在倒数第 2步身体重心降到最低的位置,迈步时特别强调向前送骨盆,髋关节向前的速度明显地超过胸部向前的速度。迈步时骨盆超过胸部是俯卧式技术的一个特点。俯卧式跳高在迈步时靠近横竿的是起跳腿。起跳时要注意直腿摆动(也有少数运动员弯腿摆动),两臂向上摆起,全身向上挺,起跳方向应朝向横竿中央。起跳后运动员做越过横竿动作,身体与横竿平行,同时上体向起跳腿方向转体。过竿时, 全身沿身体纵轴旋转,同时起跳腿向胸部收腿,但大腿不能太靠近胸部,小腿收成90°时立即翻腿,大腿应向外侧翻转,因此髋关节需要很好的柔韧性。在一般情况下,运动员容易在这时碰掉横竿。全身越过横竿后,准备落地,落地时可单手撑地,也可双手撑地,或手和摆动腿同时落地,继而全身侧身着地。俯卧式跳高运动员也有采用弧线助跑的,利用弧线助跑的圆周运动惯性作用更快过竿。但是有人认为直线助跑更好,因为:①步点可以跑得很准;②更易发挥速度。俯卧式跳高对力量、专项力量、大肌肉力量比背越式要求更高。由于运动员过竿是全身同时过竿,因此起跳时摆动腿的摆动动作比背越式大得多,过竿时间比背越式短,所以俯卧式跳法对于速度素质稍差而力量、柔韧性、爆发力好的运动员较为合适。背越式技术也可分为 4个部分: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背越式助跑距离长 9~12步, 有的甚至更长,先跑直线,最后4~5步跑弧线,要求运动员速度快,跑得自然,类似短跑运动员的跑法。助跑最后4步不降低身体重心,在倒数第2步时才采用脚跟着地。迈步时也要向前送髋,但幅度要比俯卧式小,类似跳远运动员起跳的动作。起跳与俯卧式不同,跳背越式的运动员要充分地发挥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时要发挥起跳爆发力,摆动腿弯腿摆动。一般说来,起跳点的距离要离横竿远些,从起跳点到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也要远些。背越式起跳最大的特点是必须做旋转动作。起跳腿是离横竿远的腿,起跳时摆动腿向上向外摆,以使运动员向助跑开始方向做旋转动作。起跳后,转为背向横竿。背越式的过竿动作与俯卧式不同,运动员身体横在竿上,身体各部分依次过竿。过竿时挺腹,全身在竿上处于弧形状态,头部、肩部、胸部在竿后急剧下压,当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大腿向下并挺胸挺腹,以便顺利越过横竿。运动员臀部过竿后,开始落地。为避免小腿打落横竿,运动员收腹、低头、使大腿很快离开横竿,小腿向上伸直。落地的顺序:肩部—两臂—背部—腰部。值得提出的是背越式助跑的跑法,目前有的运动员直到最后一步时身体重心仍较高,这适合于体重轻,速度、弹跳力好,送髋、迈步速度快,体型较瘦的运动员。如意大利女子跳高运动员S.西梅奥妮,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D.斯通斯等。另一种助跑方式与俯卧式助跑近似,在助跑的最后4~5步明显地降低身体重心,跑动时步幅大,频率不如上述方式快,这适合于一般力量大、速度不特别快的运动员,如波兰男子跳高运动员J.弗晓瓦和中国女运动员郑达真。跳高的背越训练背越式跳高的训练有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及恢复训练四方面。身体训练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身体训练水平的发展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基础,是大负荷训练的物质保证,是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身体训练有以下内容:速度训练有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一般速度30—6m反复跑、100—150m,反复跑、30—60m追逐跑;专项速度有弧线跑30m计时,全程助跑计时,后四步助跑计时,下坡跑接弧线跑20m,下坡跑度弧线跑20m,,快速摆臂摆腿的模仿练习,快速起跳练习。弹跳训练有自然弹跳力和专项弹跳力两种。前者的方法有各种行进间跳跃!跨步跳、单足跳20—30m,计时、四步助跑五级跳";后者有带助跑4—5步的跳跃,计时30—60m,跳跃及各种跳深、跳栏架、跳台阶、综合跳等。力量训练有一般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两种。前者的训练方法有助木举腿、高抬腿走、实心球练习等;后者的训练方法有负重弓箭走、负重蹬台阶4cm,负重半蹲起、及利用其他器械练后群肌、小肌群力量。协调性训练有各种体操技巧练习,各种绕栏、跨栏跑,各种球类运动等均能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和协调能力。技术训练跳高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掌握合理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潜力,取得好成绩。技术训练在教学和训练中反复进行,技术训练中应包括学习掌握跳高的基本技术和一些主要环节的动作,但应侧重于进一步改进技术细节,不断完善整个技术的节秦,提高技术水平。在训练中应采用简化的练习和专门辅助手段,各个技术环节分别练习,逐一改进,并进行大量的完整技术练习,进一步增强肌肉感觉和体会技术动作。只有不断地在突破某些技术环节的基础上,再进行完整的技术训练才能提高运动成绩。在技术训练时,更强调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在技术细节上有所创新,如:对弹跳力好的运动员要求多练跳跃,发挥自己的长处;对有一定基础的运动员强调大强度,时间短而有效的训练方法。心理训练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比赛成绩。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心理训练有感知觉训练、表象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意志训练、自信心培养五种。恢复训练在训练中不仅要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还必须因人而异地运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心理训练水平,逐渐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恢复训练随着运动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秀运动员的负荷越来越大,故恢复过程也显得十分重要。主要的恢复训练方法有:教育学手段与方法,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心理恢复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应对恢复训练的水平进行必要的测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跳高
{ANSWER3}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