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国产十大品牌(中国铁矿石生产企业排名)
- 十大排行榜
- 2022-05-28 16:16:54
中国钢材十大品牌有哪些
中国十大钢铁品牌如下:1。宝钢: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有独资公司,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联合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2。鞍钢:鞍钢集团公司,荣获中国名牌、大型上市公司、中国十大钢铁品牌、国内知名钢铁冶炼生产企业等称号。3.首钢:创建于1919年,是中国名牌产品,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中国企业500强,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首钢集团公司。4.WISCO:创建于1955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著名商标,十大钢铁品牌,大型上市集团公司,武钢(集团)公司。5.沙钢: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企业500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6。Tisco太钢:TISCO是集铁矿开采、钢材生产、加工、配送、贸易为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水平最高、品种规格最全的不锈钢企业,年产钢1000万吨(含不锈钢300万吨),连续5年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7.济钢:1958年,中国十大钢铁品牌,中国企业500强,山东省著名商标,大型钢铁上市公司,山东钢铁济钢集团有限公司8。河北钢铁: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集团之一,世界500强企业,由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共同组建。9.本溪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05年,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型钢铁企业之一,世界500强企业,本溪钢铁(集团)有限公司10。马鞍山钢铁公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著名品牌,中国特大型钢铁合资企业之一,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
张钢莱钢哪个好
LZ OK,莱钢莱芜莱芜钢铁有限公司是山东省的吗?如果有,请让我介绍一下莱钢莱钢,成立于1970年1月。经过39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年产钢1300多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2005年进入中国钢铁十强,排名第六。2007年,在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排名第31位。截至2008年底,总资产643亿元,职工3.9万人,其中钢铁职工2万人,控股莱钢、路引投资等14家上市公司和齐鲁证券等子公司,参与10家二级改制单位。莱钢是中国最大最全的H型钢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齿轮钢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钢铁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型钢、带钢、棒材、优质钢等。其中热轧H型钢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齿轮钢、轴承钢荣获“全国冶金产品实物质量金杯奖”;螺纹钢荣获“山东省免检产品”称号。非钢产业的主要产品有:铁矿开采、钢结构建筑、房地产、粉末冶金、水泥、耐火材料、交通物流、化工产品等。莱钢是中国冶金行业首批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企业。莱钢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产品售后服务企业、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再就业先进企业、全国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山东省优秀管理创新企业、山东省AAA级信用企业等荣誉称号。2005年,莱钢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二。世纪之交的“十五”以来的发展莱钢在新世纪初确定了尽快做强做大的发展战略,加快了配套转型和结构调整。一是立足填地,深挖内部潜力,莱钢牢牢把握了市场机遇,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党的十六大后,莱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实践提高企业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制定实施了《莱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纲要》元,搭建了“科学莱钢”、“数字莱钢”、“生态莱钢”、“人文莱钢”的基本框架,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及时调整“十五”计划,加快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2005年实现年产钢1000万吨,进入中国钢铁十强行列。“十五”期间,集团钢、铁、木材产量分别由2000年的214万吨、170万吨、196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033万吨、765万吨、1049万吨;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利润分别从2000年的60亿元、5亿元、2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391亿元、32亿元、16亿元。“十一五”后的2006年和2007年,莱钢积极实施阶段性战略转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投入大产出,向现有的1000万吨钢铁要效益。在钢产量小幅增长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7年生产钢材1170万吨,生铁1079万吨,坯料1125万吨。销售收入586亿元,利税总额96.7亿元,利润总额56.7亿元。与2005年相比,钢产量仅增加130多万吨,销售收入增加190亿元,利润增加40亿元。截至目前,已淘汰3座25t电炉、4座128m3高炉、2座4.3m焦炉和部分轧钢生产线,工艺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吨钢年综合能耗663.78千克;每吨钢水消耗为3.43吨
目前,11家单位完成了主辅分离改革,公安和中小学教育系统顺利交接;成立了集团理事会,建立了以产权为纽带的新型管控模式。集团运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三。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面对市场竞争逐步升级的严峻形势,莱钢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内部调整为主。
整,对外强调适应。调整,就是把工作重点从追求产量规模,真正调整到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做强上来。适应,就是准确把握国家、社会及行业转型的新形势,从生产导向型转向市场用户导向型;从产品制造转到产品创造上来。转型的实质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转型的目的是贴近市场、抢占市场、增强竞争力,为莱钢长远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十一五”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是,“突出结构调整,着力自主创新,打造钢铁精品,做出莱钢特色,建设一流强企”。具体说就是围绕建筑和机械制造行业,打造自身优势,突出做特色、出精品、创一流,逐步发展成为高端钢铁产品的领先优势企业,成为在企业规模、竞争能力和投资回报等方面都表现卓越的钢铁强企。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实施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优化工艺产品结构,努力打造H型钢、板带、优钢等知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尽快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继续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深入推进产销研一体化运作,尽快建成市场导向型企业。二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双高”产品比例。不断完善做强莱钢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同时斥资3亿余元建设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大幅度提高莱钢的自主创新能力。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围绕完善“四大功能”(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内部废弃物消化功能、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功能);依靠“四个支撑(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艺优化、政策支持)”;建立“四个循环(铁素资源回收利用、二次能源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四个提高(经济效益、产品水平、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水平)”,努力把莱钢建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环境友好型、持续发展型的一流钢铁强企。四是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为实施ERP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莱钢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鞍钢在国内同行业中的地位?感谢回答
鞍钢的前身是鞍山制铁所。 1948 年鞍山钢铁公司成立,翌年 7 月 9 日在废墟上开工,迅速恢复了生产,并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现总占地面积 176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 129.19 平方公里。 集团公司拥有 6 座大型铁矿山、 4 个选矿厂、 1 个炼铁总厂、 2 个炼钢厂、 13 个轧钢厂和焦化、耐火、机械、动力、运输、建设、综合利用等辅助配套单位,以及技术中心、设计研究院、自动化公司等科研、设计单位。生铁、钢、钢材的综合能力均在 1000 万吨以上。 建国以来,鞍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 年至 2004 年,鞍钢共生产钢 3.21 亿吨、生铁 3.16 亿吨、钢材 2.22 亿吨。上缴利税 835 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对鞍钢投资的 15.4 倍,并向全国冶金行业输送技术人才 5 万余人。 鞍钢目前能够生产 700 多个品种、 25000 多个规格的钢材产品。全面通过 IS09002 质量体系认证,船用钢通过 9 国船级社认证,石油管通过 API 认证。 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鞍钢采用环保新工艺、新技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境治理,厂区上空呈现一片蓝天。建成了日处理能力 22 万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每天可回收利用循环水 16.8 万吨。 加强了矿山排岩场和尾矿坝的生态恢复治理,目前已完成矿山复 垦面积 155 公顷,植树 60 万株。厂区绿化面积达到 34.2 %。钢铁主体通过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 OSHMS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钢材产品按国际和国际先进水平标准组织生产有了可靠保证。 1995 年以来,鞍钢按照“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形成母子公司体制框架,现代企业制度初步建立。不断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成立了鞍钢集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创建了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其股票在香港和深圳上市。不断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老企业技术改造新路子,主体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从热轧板、冷轧板到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的完整产品系列。鞍钢成为国内能够生产轿车面板的少数钢铁企业之一和全球最大的集装箱钢板供货企业。 建精品基地,创世界品牌,是鞍钢人在市场经济的锤炼中形成的坚定的经营理念和不懈的追求。到 2006 年,形成以汽车板、家电板、集装箱板、管线钢、冷轧硅钢等为主导产品的 1600 万吨钢精品板材基地;到 2010 年前,使鞍钢整体规模达到 2000 万吨钢以上,成为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进入世界 500 强。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鞍钢正以全新的姿态创造新的辉煌。首钢比鞍钢早,面积也要大。一、首钢发展历史概况首钢始建于1919年,解放前30年累计产铁28.6万吨。解放后首钢获得了新生,1958年建起了我国第一座测吹转炉,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建成了我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揭开了我国炼钢生产新的一页。1978年钢产量达到179万吨,成为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获得了巨大发展。从1979年开始,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放权让利"的改革。首钢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从1981年到1995年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承包制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有力地促进了首钢的发展。首钢相继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技术改造,二号高炉综合采用37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成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通过购买国外二手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建设了第二炼钢厂、第三炼钢厂、第二线材厂、第三线材厂、中厚板厂、3万立方米制氧机、自备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使首钢生产规模迅速扩大,1994年首钢钢产量达到824万吨,列当年全国第一位;同时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多种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1979年到2003年,首钢集团累计向国家上交利税费358亿元;资产总额从21.45亿元增加到626亿元,增长28.1倍;销售收入从15.55亿元增加到479亿元,增长29.8倍。2003年首钢集团实现利润10.3亿元,社会贡献总额82.5亿元,工业增加值70亿元;集团在职职工13.51万人。公司介绍
下一篇:铁矿有哪些品牌(女包品牌)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