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推荐 > 十大排行榜 > 正文

高分叠合用催化剂国产十大品牌(雷尼镍催化剂)

摘要: 汽车三元催化剂的品牌有推荐吗?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三元催化器的前十大品牌分别是宝路士、金杰特、邢...

汽车三元催化剂的品牌有推荐吗?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三元催化器的前十大品牌分别是宝路士、金杰特、邢星/邢星、哈迪克、逸仙、汽车时代、云歌、奥莫纳利萨、豪华、路通达。看个人的用车需求。建议你在实体店买,不要在网上买。

国产蜂窝型脱硝催化剂的生产厂家哪些

河北景甜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固安县工业南区,占地50多亩,注册资金8000多万元。是河北省环保产业协会会员企业。其主要产品包括布袋除尘器、脉冲除尘器、静电除尘器、SCR缺货催化剂及各种除尘配件等。是集科研、设计、设备销售、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为一体的综合性环保高科技企业。公司理念:对应“节能、净省、环保”的国家战略。本着公司诚信、规范、科学、创新的理念!目前采用国际先进的除尘技术,为多家火电厂、钢厂、加工行业提供各种类型的设备,受到用户的信赖和好评。

国产蜂窝型脱硝催化剂的生产厂家哪些

闵恩泽事迹

个人简历和他的事迹,是你需要的吗?个人简介闵恩泽(1924年2月8日)。石化催化剂专家。成都人。1946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51年,他获得了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2008年1月8日,在2007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7年2月17日,闵恩泽院士被评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研究领域。主要从事石油炼制催化剂制造技术的研究。他是我国石油炼制催化剂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开拓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20世纪60年代初,参与并指导了移动床催化裂化微球硅铝催化剂、流化床催化裂化微球硅铝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固定床烯烃叠加硅藻土磷酸盐催化剂制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业化,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迫切需要。70年代指导研制成功Y-7低成本半合成分子筛催化剂,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成功开发了渣油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其重要活性组分,如超稳Y型分子筛、稀土Y型分子筛、钼镍磷加氢精制催化剂,使中国炼油催化剂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主持的“环境友好的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反应工程”项目推动了绿色化学研究在我国的广泛开展。“非晶态合金催化剂与磁稳定床反应过程的创新与集成”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世纪60年代,开发了捏合-浸渍新工艺生产硅藻土磷酸盐叠加催化剂。通过中型试验,提出了铂重整催化剂的设计依据。开发成功生产航空汽油急需的小球形硅铝催化剂;开发了用于重油加工的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以上催化剂均已投产。20世纪70-80年代,他领导了Mo-Ni-P加氢催化剂、一氧化碳助燃剂、半合成沸石裂化催化剂的研发,并全部投入生产应用。1980年后,指导新催化材料和新化学反应工程基础研究,其中新催化材料有:柱撑粘土、非晶态合金、负载型杂多酸、纳米分子筛等。新的化学反应项目包括:磁稳定床和悬浮催化蒸馏。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开发了磁稳定床己内酰胺加氢和烯烃与苯烷基化悬浮催化蒸馏等新工艺。近年进入绿色化学研究领域,担任国家“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型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反应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近年来,他还扩展到开发化纤单体己内酰胺的制造技术,并正在开发新工艺,取得了很大进展。新闻53年前,他在美国留学后回国。从此,他的一生与祖国炼油和催化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作为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8日,他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了一张鲜红的获奖证书。站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中央,他依然显得从容谦逊。他说,“这个成绩属于所有人。”年少气盛,如今白头偕老。这位83岁的老人就是——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化高级顾问

这些重大的创新和改变,有些几乎绕不过闵恩泽的名字。“非晶态合金催化剂与磁稳定床反应过程的创新与集成”,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唯一一等奖。此前,该奖项已连续6年空缺。这23个字,每次记者重复的时候,我都觉得有点别扭。好在对面的总设计师总是和蔼可亲的。自1925年以来,结晶阮内镍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趋于成熟,技术进步十分缓慢。把雷尼镍的科学知识基础从晶态变为非晶态,从搅拌釜变为磁场控制的磁稳定床,是原始创新,也是继承创新。这个创新给闵恩泽带来了很多启发。“最重要的是,我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这个创新的想法和理念完全是我们自己的,是我们20年的努力。这证明中国科技人员有能力

主创新。”  在他的简历上,记者看到一条清晰的创新轨迹:1960年,他捧出质量优于国外产品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1981年,他研究开发成功半合成分子筛裂化催化剂;1995年起,他担任“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项目主持人……  问及创新的感受,他毫不犹豫地告诉记者:“思考催化剂的问题是快乐的;当想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时,也是快乐的;当课题最终取得成功时,那更是快乐的。”  如今,这位80多岁的长者,其关注点早已放到绿色化学领域。采访中,他和记者提及最多的是“如何把绿色化学扩展到开发生物柴油和生物质化学品新领域”。他指出:“生物柴油是替代石油柴油的清洁燃料之一。而要使其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还要配套开发高附加值的生物化学品。目前,世界各国生物柴油的发展步伐快得不得了,我们必须抓紧。”  “我们不仅要急起直追,而且要争取技术领先权易于我手。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永远超不过人家。”他说。  ◇ “又辣又爱”  每当北京有一家新的川菜馆开张,闵恩泽都忍不住要立刻赶去。他喜欢吃川菜,尤其喜爱“麻辣烫”。他还诙谐地用“麻辣烫”来比喻创新的体会:“创新好似吃‘麻辣烫’,又辣又爱。坚持下去,终获成果!”  “又辣又爱”道尽创新苦与乐,“坚持下去”折射人生尽执着。就在老人的讲述中,记者的思维又一次在时空中穿梭,由近及远,由远及近。  边学习、边实践、边革新,1960年,闵恩泽等开发成功独特的混捏—浸渍法制备磷酸硅藻土催化剂,生产出合格的磷酸硅藻土叠合催化剂,其耐水性超过进口催化剂,且价格便宜。这背后是他们近5年的努力。  1964年5月,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正式投产。投产期间,他也亲自到现场主持制定试生产方案和操作规程,甚至食宿都在现场。这背后,是他们4年的坚持。  “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这更是一个集体为之探索20年的成果,既没有现成的模式,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闵恩泽感慨:“中间的曲折坎坷实在太多了。但坚持到底,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午后的冬阳照进他的书房,也落在他的身上,让人的心情感到格外灿烂、温暖。  这是来自他最亲的人的评价——  同是中科院院士的夫人陆婉珍这样评价,他能取得一些成绩,并不是他比别人聪明,只不过是他一辈子都在不停地钻研这件事。女儿说:“他的脑子比较单纯,一天到晚就在想他那个催化剂的事。”  而他自己,则笑呵呵地对记者说:“就像《西游记》一样,取经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就很执着,碰到再多困难,也没有动摇他取经的决心,最后终于到了西天,取得真经。”  ◇责任驱动  当记者问他:“您一生都在不断追求创新,其中最大的驱动力是什么?”他回答:“责任。”在他看来,一个人做的事,能够和国家强盛、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1948年,他在美国第一次看到催化裂化装置,看到那黑褐色的原油神奇地变成清亮透明的汽油,当时他除了惊奇,只有感慨:中国何时能建成这样的装置?  但让他未料到的是,12年后他却在研究这套装置的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而当时,国外对这种催化剂的制造技术严密封锁。  1964年,他研制出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当时我国面临的情况是,国外不再向我们提供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没有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就不能生产航空汽油,我们的战鹰面临飞不上蓝天的危急局面。  他不仅把一生的兴趣都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责任”也体现在他工作生活的一点一滴。  时至今日,学生宗保宁仍记得做博士论文时的一件事。当他的论文一遍遍地被退回,他忍不住赌气地说:“不写了,我和您的写作风格不一样。”闵恩泽说:“不是风格不一样,是水平不一样。”严师出高徒。如今,宗保宁已是中国石油化工科学院副总工程师。  因为“责任”,闵恩泽的心中自有论文达标的杠。因为“责任”,他记得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孩子的生日。也因为“责任”,他生平最讨厌说话不算数、不讲信用的人。  这些年,他一直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他告诉记者说:“我真希望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催化领域的攀登者。这个责任很重。”因为他认识到,“做科研,不仅要有信念、有方法,还要发挥优势各尽所能,要讲团队精神团结协作。”  雄关险道,今又从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闵恩泽继续用他的智慧、执着和爱国情怀,在催化领域里燃情未来。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