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中国农业品牌(最畅销的农产品有哪些)
- 十大排行榜
- 2022-01-25 00:45:12
如何创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我觉得要想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首先要把产品【定位】。产品有四个层次,依次向外拓展:核心产品、实物产品、延伸产品和心理产品。作为品牌产品,我觉得“心理产品”很重要。你的产品在顾客心理上是什么样的?【定位】:你产品的特点、卖点、购买点。名称、标识、声明和宣传。品牌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时间的积累,客户的口碑等等。
有哪些比较好的特色农产品的品牌?
选择名人代言,优先选择有实力的影视演员,比如葛优。生活中总有这样的经历。有的人有气质有魅力,有的人相信他说的一切!在选择广告演员时,更重要的是以此为标准。详情可以咨询卖星星的小毛驴。他知道。
除了“褚橙”,中国还有哪些比较成功的农产品品牌化的案例?
褚橙走的是情感路线,褚石坚的传奇故事打动了想创业的年轻一代。加上质量真的很好,所以2015年可以在网上卖。五常大米、阳澄湖大闸蟹、普洱茶也很成功。理由是:第一质量真的很优秀。以产品质量来讲,客户体验好,自然形成良好口碑,由于用户推荐,客户群体越来越大。其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主办方推出了一些节庆活动来推广本土品牌,起到了很好的拓展作用。第三,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这些农产品的市场传播。其实楚橙真的讲了一个故事。中国类似的农产品数不胜数,尤其是云南。如果我有一定的知名度,那么任何一个农产品都可以成为故事,比如昭通苹果,如果章凤仪被命名,它就可以成为“张果”,比如云南野生蘑菇如果黄晓明被命名,它就可以成为“黄蘑菇”等等,唯一的区别就是故事。
我国品牌农产品有哪些
中国品牌农产品中国法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排名第一。中国有哪些合法的农产品质量认证机构?2003年,中国成立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心下设的种植业产品、畜牧业产品、渔业产品三个分中心是法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机构,负责全国各类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其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所属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渔业产品认证分中心负责渔业产品的具体认证工作。其次,中国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中国的流通,大部分农产品交易市场都是在农产品集贸市场的基础上自发形成的。这种自发形成的交易市场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销售活动往往由散户进行,容易进出。销售的产品没有统一的规格限制,产品采购一般由散户自己进行,严重影响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运营效率。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由于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自发性,难以形成集体收购和经营,难以形成农产品集体合作生产,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生产效率明显下降。在农产品采购方面,国内从田间到厨房的环节太多了。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至少有四个环节。农民负责生产农产品并卖给农业经纪人。农业经纪人将购买的农产品批发给商贩,商贩再卖给农贸市场或超市,最后卖给居民消费。这种复杂的流通模式延长了农产品的流通时间,增加了鲜活农产品的损耗,而且随着近期油价的上涨,各个环节的新增损耗也增加了,使得各个环节的价格至少上涨了5%到10%,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推高了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价格竞争力。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冷链物流产业大会在上海开幕。首届大会《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旨在为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建立统一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记者从《规划》了解到,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占40%。近年来,我国鲜活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每年约有4亿吨鲜活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重逐步提升。目前,我国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库暑假率分别达到15%、30%、40%,冷链物流规模快速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后损耗十分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的流通腐败率分别达到20%-30%、12%和15%,仅果蔬一项,年损耗超过千亿元。在欧美发达国家,果蔬的流通腐烂率一般只有5%-6%。也就是说,物流公司也运输10吨蔬菜,在欧美只会“浪费”几百公斤,而在中国会“蒸发”2-3吨。随着物流的消耗,零售终端的成本自然会上涨,居民要承担的蔬菜价格自然会上涨。流通中的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目前,一种在天头只卖1元钱的蔬菜,最多能卖3元钱
在上海浦东新区,一家扁豆生产合作社以每斤1.1元的价格向菜农收购扁豆,在批发市场,成交价格为每斤1.4元。在崇明,合作社向菜农购买的一斤白菜价格是0.5元。经过批发市场和菜贩,零售价超过1.5元。浦东新区扁豆运输商表示,每斤0.3元差价中,0.05元是企业毛利,0.25元是物流、人工等费用。重庆的蔬菜批发商也强调,物流环节涨价很大一部分是为了抵消农业生产。
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 专家建议降低流通损耗是关键 “这些在运输途中的无谓损失,间接导致农产品零售终端售价高昂,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农民增产不增收,也渐失种植、养殖的积极性。” 在冷链产业大会上,不少与会代表都表示,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切实降低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腐损率,可为城市居民减轻来自“菜篮子”的压力。 上海市商务委市场体系建设处刘敏处长表示,流通环节中最大的成本就是物流,政府的长远措施、职责是搭好台、培育好市场,从社会范围降低物流成本。“上海在平抑菜价方面已采取不少措施,下周还会出台一些具体举措。” 郑州思念食品公司副总裁秦鹏更是大胆预言,如果蔬菜、肉类在运输中间的损耗能降下来,目前城镇居民菜价还有一成左右的降价空间。 第三,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实例,万全品牌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万全县食品加工业呈现出规模大、标准高、辐射广的产业化发展态势,形成了大农产品加工企业“龙头”带动,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星罗棋布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县已发展起农产品加工企业210多家,其中“禾久”、“康希”等30多个品牌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日、韩、美、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小食品成就大品牌。该县借助农业资源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突出抓好“鲜食玉米”和“燕麦加工”两个龙头项目,积极为各类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服务。按照“农场+工厂”、以销定产的集约化经营模式,促进中绿(河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玉米深加工和蔬菜保鲜出口项目,辐射万全、沽源等6县区数千农户,产品全部出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地。“康希”牌燕麦片、“万绿田园”牌燕麦粉、燕麦米等七种燕麦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获得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占到全县燕麦产品销售总量的1/3多。 标准化串起产业链。农企龙头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实施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的号召,提出了“标准化提升产业化”的口号,强化措施,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以《万全县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标准》等标准的制定为契机,该县“龙头”农企大力发展 “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组织+入股农户”等经营模式,把农民、土地、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许多龙头企业也开始自觉采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全县有100多个农产品进行了标准登记,有9家企业获得了自营出口权,全县食品年出口额达700多万美元。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