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设备国产十大品牌(中国十大饲料品牌)
- 十大排行榜
- 2022-04-21 09:13:20
空气净化器排名十大品牌有哪些牌子?
空气污染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它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防治室内空气污染,建议使用空气净化器去除室内空气污染。选择口碑最好的空气净化器排名品牌很重要。双十一将至。下面分析一下空气净化器十大排名。1.空气净化器BENSHION被央视推荐上榜。我们应该相信品牌的力量!尊重ice空气净化器的优点:技术强,资质老,效果好。21世纪的今天,冰尊空气净化器、冰尊净水器、冰尊果蔬清洗机、冰尊扫地机器人、冰尊吸尘器、冰尊美容仪已经全面投放市场,堪称行业标杆。尊空气净化器采用五净化:1。负离子。高压电击产生氨负离子,中和并破坏空气中游离的带正电荷的灰尘、细菌和病毒。2.烧结活性炭。活性炭烧结去除甲醛、苯、TVOC等有害气体。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超强过滤甲醛、苯等放射性物质。3.抗菌HEPA过滤网。过滤可吸入肺部的过敏原,如PM2.5、二手烟、花粉、宠物毛发等。4.甲醛克星过滤器。高效去除H7N9、细菌、霉菌孢子、大于20 nm的细颗粒物等有害病毒。5.预过滤网。如头发、颗粒、灰尘和其他污垢,以预防呼吸道疾病。2.格力空气净化器格力空气净化器是格力智能家居布局的重要棋子。格力一直强调核心技术。由于空气净化器行业对于做空调的格力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所以格力目前的空气净化器产品在技术上还是需要提升的。目前,由无纺布喷熔材料制成的第四代HEPA滤芯广泛应用于格力的空气净化器产品中。3.欧蓝德空气净化器欧蓝德是空气净化器知名品牌。它研究空气净化技术几十年,掌握了大量净化空气污染的技术。目前,欧蓝德已经以全新的产品系列让消费者体验到良好的空气净化技术。4.UYD空气净化器UYD是一家专注于健康空气的创新企业。专注于健康空气这个品类,从技术研发、产品策划、生产制造、销售推广、售后服务,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拥有良好的产品生产线。5.霍尼韦尔空气净化器霍尼韦尔空气净化器的高效CPZ气味被瞬间吸收,享受洁净好空气。霍尼韦尔空气净化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型号有霍尼韦尔011空气净化器、霍尼韦尔加湿器、循环风机等11款产品。
山东海龙的总裁是谁?
裴凤建,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工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粘胶纤维领域技术专家,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桑麻纺织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得以上任何一个奖项都可以是一个人的终身荣誉,更何况还有这么高的荣誉额,太神奇了!他就是山东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裴凤建博士。温文尔雅的技术领袖,全能的企业领袖,集两种角色于一身,可谓是企业家中的学者,学者中的企业家。这恰恰是山东海龙的幸运。自主创新篇"s在旧世纪成功的标准往往是它在新世纪失败的原因。中国如果陶醉于今天的制造业大国地位,明天就不是领先的制造业大国了。独立自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创新是中国民族企业由弱变强的根本途径。创新对所有中国企业、政府机构甚至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和迫切的。放飞风筝放飞海龙提到著名的风筝之都潍坊,你一定会想到漫天飞舞的五彩风筝,但其实,潍坊的另一个骄傲,中国粘胶纤维行业的龙头企业————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腾飞。粘胶纤维是从天然木材、棉短绒等植物中提取的纤维素制成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市场上的高档服装和床上用品大多含有粘胶纤维。粘胶纤维产品性能优异,吸湿性好,染色性好,透气性好,这些合成纤维是无法比拟的。但与棉相比,粘胶纤维易纺易加工,易染色,更具悬垂性和柔软性,穿着舒适。同时,一些棉花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添加。其原料纤维素是可再生资源,还有棉短绒、木材、竹子、芦苇等。都可以作为提取纤维素的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合成纤维原料——-石油的储量有限,消耗率逐年上升。另外,从产品环保方面来说,粘胶纤维产品容易降解,废弃物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纤维素纤维的需求与日俱增,年均增长率达9%。良好的产业前景为山东龙创造了一个飞翔的世界。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龙头企业,山东海龙的成长之路曲折而艰辛。该公司于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潍坊最早的上市公司,也是国内粘胶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当时山东海龙只有2万吨棉浆生产能力,生产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但是,在裴凤建和全体海龙人的不懈努力下,今天,山东海龙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粘胶行业的领头羊,总资产达37.4亿元。其主导产品已从单一品种发展到粘胶短丝、粘胶长丝、棉浆、窗帘帆布、高模量低收缩涤纶工业丝、无纺布等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2002年至2006年,公司销售收入从5.8亿元增长到24.8亿元,利税也从1.3亿元增长到2.2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连续五年行业最高。连续多年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品牌地位不断提升。其中粘胶短丝、棉浆、涤纶帘子布、帆布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粘胶短丝、窗帘帆布为全国第一品牌。在2004-2007年中国化纤行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中,公司连续三次荣获“中国化纤行业十大竞争力”。
强”,成为国内同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创新是企业之魂
2005年,对于国内化纤行业来说是残酷的一年。粘胶纤维市场曾经因新进入者的无序竞争导致价格下滑,累及行业整体利润。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山东海龙盈利能力在业内一路领先。是什么让山东海龙在竞争残酷的化纤行业中挺立潮头?其中究竟有什么“诀窍”?
逄奉建的回答坚定而简洁:“自主创新”
不错,这一切成绩的取得,正是源于逄奉建一向倡导的创新精神。正因为此,山东海龙才会不断在内部管理、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新的超越,进而确立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和行业内的领先地位,企业综合实力由2001年的第五位跃居目前的粘胶行业首位。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已经成为企业首席执行官普遍关心的问题。埃森哲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球83%的高层管理人员深信本企业今后的发展“将更多地依赖创新”。
较长时期以来,我国依赖大量资源环境投入换来了高速增长,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创新和技术能力不足成为中国企业的软肋,现在全国企业用于研发的费用平均不到销售收入的0.7%,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占3‰。很多企业实际上是生产能力的巨人、技术能力的矮人,在市场上受制于人,这是建立在沙滩上的经济。中国企业能否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这是中国经济实质性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中国能够坚定地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企业并不多,能够自行研制出世界领先技术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而山东海龙却做到了。在科技研发方面,山东海龙从不吝惜投入,公司2004~2006年科技开发经费投入均占其销售收入的3%以上,远高于国内企业的平均水平,科技的高投入为山东海龙结出了累累硕果,居世界领先水平的阻燃、抗菌系列新产品相继问世并实现产业化生产,还有20余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储备中,山东海龙已迈上基于技术创新优势上的持续发展之路。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2004年,公司承担完成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年产2万吨粘胶短纤维工艺与设备研究”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其升级项目“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二十多年来纺织界荣获的国家最高大奖,更是山东海龙坚持自主创新的最好诠释。
“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于一体,首创及研发了11项新技术、12种新型装备,研制成功的生产线达到单线产能世界第一,分别比国内老线和国外先进生产线提高35000吨和15000吨,并用研发的节能降耗新技术使能源资源消耗成为最低。自动化控制水平最高,单位产量用工由国内平均660人下降到115人。产品质量也明显提高,最早实现了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的柔性化生产,项目工艺技术和设备可替代进口,并在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推广率达到40%以上。然而,万吨投资额仅为引进线的1/3,不仅结束了国内粘胶纤维工艺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的历史,大大降低了项目投资,而且使已推广企业的能源资源消耗、污染大幅度减少,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逄奉建认为,项目的成功研发不仅使山东海龙确立了行业的龙头地位,而且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使我国一举成为世界粘胶纤维生产第一大国和强国,山东海龙也向着世界级化纤领先企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际上,逄奉建不断向新产品领域拓展的脚步从未停止。作为国家“863”项目阻燃纤维开发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保健性粘胶纤维开发及产业化工程”的负责人,他主持完成了包括阻燃粘胶纤维、甲壳素与纤维素共混抗菌纤维、高湿模量纤维等数量众多的新产品的开发,其中四项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两项产品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逄奉建的领导下,山东海龙科研开发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已建成国内唯一的、最完备的新产品中试生产线。截止目前,公司已承担省部级技术创新课题13项,共拥有专利68项,储备(3~5年)的新产品有高湿模量粘胶短纤维、保健型粘胶短纤维、阻燃纤维等27个品种。公司新产品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已成为山东海龙未来盈利增长的主力。
企业文化篇
众所周知,思想是立企之魂,文化是兴企之本。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山东海龙董事长逄奉建对此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强做大、百年海龙”离不开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方面,文化是一个企业组织自然形成的、没有写进制度的行为规范;另一方面文化还可以先有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行为并形成自觉氛围,再由制度简化出来还原而成,文化是管理制度的补充。所以,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是一个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图强、和信致远”
“二十年前,在一片荒凉的土地上,海龙人用自己最朴素的感情、最踏实的干劲,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工厂。二十年后,我们满怀欣喜地迎来了山东海龙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这是逄奉建在海龙企业文化读本《走向卓越》中的开篇语。这句话的背后,贯穿着他对企业管理特别是如何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潜心研究。在逄奉建看来,一个企业的成功,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短暂的成功只能说明一时。精熟世界著名企业发展史的他,在开启“百年海龙”战略构想的同时,更注重实践,事实上,自从他2002年走上山东海龙董事长的位置后,在继续主导企业技术研发的同时,尤其注重加强对企业管理的研究。于是,如何打造出适合并支撑山东海龙发展的企业文化成为他思考的重点。
20年的磨炼,海龙人已经形成“创新图强、和信致远”的企业核心理念。以“创”求“新”,以“为”求“强”,以“和信”求“远大”的信念,足以体现山东海龙对创新、和谐、诚信以及持续健康发展的终极追求。
对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创新体制的不断优化是体现海龙企业文化的极好印证。逄奉建非常重视对科研人员的培养,目前共有工程技术人员1240余人,具有高中级职称人数占技术开发总人数的60%,大部分已经成为研发环节的中坚力量。合理的激励创新机制又大大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热情,“在海龙,因为一个发明,甚至是一条有用的信息,都可以得到奖励,科研人员在这里有尽情发挥的舞台。”一位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如是说。
上下同心百年海龙
七个工业园区、六大系列百余个品种、遍布国内外的营销网络———山东海龙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扎实努力、锐意创新的海龙人。二十年间,他们几乎靠自我积累,创造了诸多科技创新成果,也创造着山东海龙不断超越自己的奇迹。
2007年,山东海龙开始实施西部投资发展战略,与新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合资建设年产10万吨棉浆粕工程、年产8万吨粘胶短纤维工程。其中,年产5万吨棉浆粕项目,是上述两大工程中的首期工程。为了使该项目早日开车投产,由公司派出的项目经理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来到新疆阿拉尔棉浆粕项目工程现场,面对重重困难,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更加燃起了海龙人那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斗志,在项目现场的海龙人团结一心,日夜奋战,经过40多天的不懈努力,动力、制浆、抄浆车间逐步完成了设备单机、联动试车。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山东海龙成功地迈出向西部进军的第一步。
身为董事长,逄奉建多次到新疆慰问项目人员,看到了一幕幕感人场景,他被深深地感动着。他说:“新疆园区项目的建设,充分展现了海龙人的风采,证明了海龙文化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能说明海龙的干部员工队伍不愧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能经受住各种艰苦考验的优秀团队,这些正是实现百年海龙的根本所在。”
孕育于浓郁的齐鲁文化之中,汲取着现代文明的营养。“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发端于思考;再先进的思想,如果不付诸行动就毫无意义!优秀的海龙文化,既是我们对海龙长期发展过程的理性思考,又是凝聚人心、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逄奉建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诚信铸就永恒
2007年9月11日,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山东海龙的粘胶短纤维、涤纶工业长丝双双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是山东海龙实施名牌战略、打造诚信形象的成功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诚信不仅意味着产品品牌,还是一个企业品牌的体现。
“信赖源于品质,服务成就卓越”的品牌理念,引导着山东海龙不断优化提高工艺设备技术水平,改进产品内在质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着力打造自主品牌。目前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合一’体系认证。同时,在“丝缕关切,携手共赢”的销售理念下,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堪称国内同行业一流,信誉度和客户认可度较高。
逄奉建认为,诚信、共赢、永续发展应是海龙品牌的真正内涵,既体现在公司的产品品牌也体现在企业品牌上。对一个企业来说,首先要树立好产品品牌、创造效益,才有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一点,山东海龙无愧于行业领军地位,除了追求自身合理的经济效益外,还维护行业正常的发展,实现相关利益者的共赢。“诚信作为山东海龙的立身之本、行动之源,赢得了股东、员工、客户以及社会的信任,同时为打造百年海龙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源’”。
随着企业间的竞争由简单的商品竞争、质量竞争进入到品牌竞争阶段,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已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战略目标,诚信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山东海龙主导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海龙”牌已成为粘胶纤维行业第一品牌。
未来发展篇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处于现代市场环境条件下的企业,其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长远的观点,要把经营战略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指出,没有战略的企业就像在险恶天气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有可能迷失方向。
积极优化产业布局
谈到行业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实际上,粘胶产品从来没有供过于求的时候,一直产销基本平衡或是供不应求,行业库存很少,因此不具备周期性的特性。”逄奉建说,“经过市场调研,反复论证,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要横向拓宽产品域,纵向拉长产业链,不仅要向全国一流企业迈进,争做化纤行业的龙头老大,还要打造百年海龙,向着世界旗舰企业的目标奋斗。”
在此框架下,向上拓展原料供应并进一步强化原料供应优势、向下与下游各厂商合作,成为山东海龙刻不容缓的选择。因此,新疆棉浆粕项目的启动以及首期项目的顺利投产,显示了逄奉建决策的远见卓识。公司已于今年7月与新农开发签订了合作经营年产10万吨棉浆粕项目,其中一期5万吨棉浆粕项目在今年9月份投产,二期5万吨棉浆粕项目将于明年10月份投产。至此,山东海龙共拥有山东境内的汶上、蒙阴和新疆南疆三个棉浆粕生产基地,意味着山东海龙在中国两大棉短绒基地———山东和新疆完成了自己的原料布局,这对提升盈利能力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面对业内普遍遭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困扰,逄奉建自信从容,他说:“为了平抑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山东海龙从纵向适度拉长了产业链,横向进行了相关产业和资源类业务的投资。一方面,以粘胶纤维产品为主体,适当拉长前后产业链,保证棉浆粕原料自给率;另一方面,开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纤维产品,并与下游纱线、纺织品、服装厂商合作,合作使用“海龙”品牌纤维定牌进行精深产品加工,并以高端市场和出口为主,争取获取粘胶纤维前后每个环节的利润,抵御产业链单一的风险。”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继续巩固粘纤行业龙头地位的同时,山东海龙更将眼光投向了粘纤的差异化和功能化发展。逄奉建认为,这是山东海龙产品升级的主攻方向,更是公司以差别化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加强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差别化纤维的比例,以高附加值的产品取得未来利润的增长是企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逄奉建说,“公司未来的利润目标是80/20规划,即80%的利润来自20%的高端产品业务。”
谈到差别化纤维及未来发展趋势,逄奉建如数家珍:“差别化纤维一词来源于日本,它是指对常规品种化纤有所创新或具有某一特性的化学纤维。以改进织物服用性能为主,主要用于服装和装饰织物。采用这种纤维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工序,且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增加纺织新产品。”
他认为,由于差别化纤维的毛利平均在40%以上,利润贡献率远高于普通产品。若本次增发募集资金到位,随着3万吨差别化纤维生产线的顺利投产,差别化纤维产能扩大将使公司的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美国已颁布相关的法律,规定公共场所的装饰材料、床上用品及幼儿、老人服务等必须使用阻燃材料,2007年7月1日已正式开始实施,山东海龙的阻燃型纤维市场空间将因此进一步打开。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追求舒适、高档、保健、自然成为新时尚,人们对衣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差别化、功能化的化纤服用产品具有很大的需求空间。根据相关预测,今后几年中国化纤需求量仍将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在中华大地上,山东海龙产业园分布山东、新疆两个省份七个地区,如同朵朵盛开的金花,见证着海龙的成长,见证着中国企业在自主创新之路上的奋勇搏击,见证着走向国际梦想的实现。
潜龙在天,遨游四海。“到2010年,山东海龙主导产品粘胶短纤和棉浆粕产能将分别达到25万吨。除了量的扩张,实现质的提升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纤龙头企业始终是山东海龙的孜孜追求。”对此,逄奉建已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
中国纺织业产品别怎么分? 有哪几种?
一、苏浙沪纺织业的突出特点 苏浙沪的纺织业发展势头之猛,改造升级步伐之快,使我们深受震动,颇受启发。概括起来讲,苏浙沪的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大,分布趋于集中。江苏省作为门类齐全的纤维大盛面料大盛服装大省,服装年产量、销售额、利润都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作为纺织行业的生产大省和市场大省,有43家企业进入行业“双百强”,支撑着中国印染业的“半壁江山”;化纤产量占全国26%,印染布占全国50%,生丝及丝织品分别占46%、53%,针织品占20%,服装占15%。上海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海派服饰的发源地,拥有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服装设计学院、上海服装科技信息中心等众多的服装教育及研究机构,在全国纺织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聚酯聚合能力为1264万吨/年,苏浙沪占全国总能力的65.2%。近年来,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集群现象日益凸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牌的全国32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36个特色城(镇),苏浙沪地区占了很大比例。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唐朝时即已“日出万丈布”,如今被形象地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绍兴县;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杭州萧山区;领带产量占国内80%、全球30%的浙江嵊州市;家纺布艺产品年销量达50亿元的余杭区;一个衬衫产品售出15亿元的诸暨市枫桥。这些市县、城镇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解决群众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引外来资本、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链条长,专业市场发达。苏浙沪地区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较长的纺织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品丰富多样。纺织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市场网络化。如绍兴市纺织业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主要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尝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尝装饰布市尝大唐袜业市尝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尝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其中,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面料市场的“晴雨表”,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设备改造步伐快,技术装备水平高。近年来,苏浙沪十分重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设备明显增加,并成为全国喷水织机最集中的地区。化纤行业,多数采用的是涤纶长丝和聚酯国产嫁接装备。织造行业,多数为进口纺机、织机,主要来自比利时、日本和意大利等世界三大纺机先进国家,无梭化程度高,部分企业如纵横集团、越隆纺织、南方集团等甚至高达100%,居全国领先地位;江苏吴江的盛泽、南马两个乡镇拥有无梭织机4万台,比绍兴县的织机多三分之一,拥有千台织机的企业不在少数。印染行业,生产装备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装行业,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管理技术,立体熨烫包装,吊挂式生产流水线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大促进了产业升级。 (四)名牌产品多,知名度高。苏浙沪纺织业的上、中、下游产品知名度高,部分产品是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江苏省437个著名商标中,纺织业商标有72个,占16.5%;27个驰名商标,纺织业产品有红豆、虎豹、波司登、AB、阳光、梦兰、雅鹿等7个,占26%;“波司登”羽绒服连续9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2003年“波司登”的品牌价值达36.18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服装品牌。江苏是中国的面料基地之一,“阳光”、“黑牡丹”、“太平洋”等一批面料品牌支撑起了“江苏面料”的天空,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企业生产的超薄色织府绸、牛仔布及色织布在国内独领风骚。浙江省首次推出的十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纺织服装独占七席——湖州织里的中国童装、宁波鄞州的中国服装、嵊州的中国领带、诸暨大唐的中国袜业、海宁的中国皮革、义乌大陈的中国衬衫、义乌的中国袜业等七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上海以发展国际时尚品牌服装(饰)博览会等会展经济为动力,把服装业全面推向时尚化、品牌化、国际化,加快发展步伐。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苏浙沪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纺织业进一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分析其成功之处,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树立超前理念,营造先声夺人、先人一步的优势。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效益好,主要根源在于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理念超前、敢于创新。一是思想解放早,行动快。如绍兴人“嗅觉”灵敏,“钻空子”意识敏锐,“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时代,绍兴就发展乡镇集体企业;80年代中后期,绍兴人把当时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商品流通不畅当成机遇,兴办了轻纺市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绍兴投入400多亿元,引进先进无梭织机3万台,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无梭化”革命;我国加入WTO前后,绍兴人又瞄上外贸出口,使出口交货值五年翻了近四番。苏浙沪的纺织企业营销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