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氯甲苯国产十大品牌(对氯苯甲醛)
- 十大排行榜
- 2022-04-16 09:26:18
对氯甲苯执行什么样的标准
有机溶剂的危害及相关控制标准有机溶剂可按物理化学特性、毒性特性或化学结构进行分类。化学结构相似的有机溶剂具有相似的毒性。比如卤代烃多为肝毒,而带有醛基的有机溶剂一般有刺激作用。有机溶剂的基本化学结构是脂肪烃(如己烷)、脂环烃(如环己烷)、芳香烃(如苯、苯乙烯)。在此基础上,它们与不同的化学取代基结合形成不同的有机溶剂。取代基可以是醇(如甲醇和异丙醇)、卤素(如三氯乙烷)、酮(如丙酮和甲基异丁基酮)、脂族二醇(如乙二醇)、酯(如甲酸甲酯和乙酸甲酯)、醚(如乙醚和乙醚)。此外,有机溶剂包括石油馏出物(如溶剂汽油和煤焦油溶剂油)和可混溶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亚砜)。工业生产中常见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二氯乙烷和四氯化碳。有机溶剂具有各种毒性作用。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都是一级皮肤刺激物,对皮肤、呼吸道黏膜、结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疾病和全身麻醉的非特异性抑制。有些有机溶剂可特异性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肺、心脏、肝脏、肾脏、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造成特殊损伤,有的甚至具有致癌或潜在致癌作用。如氯乙烯在动物实验中可引起DNA烷基化,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有致突变作用,可引起大鼠、小鼠乳腺癌、肝癌等癌症,职业暴露人群可导致肝血管肉瘤;苯可引起大鼠和小鼠的乳腺癌、皮肤癌和口腔癌,并引起人类的染色体畸变和白血病。这两种化学物质已被IARC认定为对人类致癌的一类化学物质。我国职业卫生领域对有机溶剂的研究起步较早。50年代初,开展了对苯等有机溶剂的研究。同期参照前苏联劳动卫生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于1956年颁布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在当时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对降低生产场所有机溶剂的污染水平,预防或控制有机溶剂对工人的危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后,职业健康研究领域对有机溶剂的研究,无论是有机溶剂的种类还是研究的数量,都大大增加。通过对原职业卫生标准实施情况的分析评价和有机溶剂毒性机理研究的深入,再次修订了有机溶剂卫生标准。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详细规定了有机溶剂在车间的浓度,有机溶剂的部分工作场所控制标准见表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297-1996)部分新污染源有机溶剂气体排放标准见表2。见附表:
对氯甲苯
因为卤原子直接连在苯环上,它们之间存在电子效应,所以卤原子的活性很低。一般会发生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可以发生你说的卤原子取代反应,这也是卤代苯化合物的典型性质。然而,它需要催化剂和高温,氨解和碱解都可以发生。但是,你的推理过程有一点问题。水解,醇解,氨解只能发生在一般卤代烷上,哈哈。
对氯甲苯的制备方法
它是由对甲苯胺经重氮化和取代制得的。将对甲苯胺和盐酸加入反应釜中,搅拌加热,在60下溶解,冷却至15以下,滴加亚硝酸钠溶液。达到终点后,继续搅拌0.5h,加入氯化亚铜盐酸溶液,在室温下搅拌3h。然后升温至60保温0.5h,冷却至室温,静置分层,弃去酸水层,水洗至中性,过滤,得到对氯甲苯。反应中使用的氯化亚铜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硫酸铜和氯化钠加入水中,搅拌加热至40溶解,加入液碱和焦亚硫酸钠溶液,沉淀,静置分层,分离上层废液,将沉淀物用水洗涤,加入盐酸溶解,得到氯化亚铜盐酸溶液。原材料消耗定额:对甲苯(95%)897公斤/吨,亚硝酸钠533公斤/吨,盐酸2435公斤/吨。通过甲苯的芳环氯化制备。制备方法如下。重氮化法:将工业盐酸和对甲苯胺加入反应釜中,将釜内温度降至0,使对甲苯胺生成盐酸盐。搅拌后加入亚硝酸钠溶液,使其发生重氮化反应,温度保持在0 ~ 5约30分钟。重氮化反应完成后,加入到搅拌的氯化亚铜溶液中,逐渐升温至室温,室温下搅拌2.5 ~ 3小时,然后升温至60,反应物逐渐分解为氮气和对氯甲苯,然后用水蒸气蒸馏,收集对氯甲苯和水的混合物,分层,有机层用酸洗涤,然后用水洗涤,干燥,蒸馏,收集158 ~ 162的馏分为对氯甲苯,收率约70% ~ 79%。直接氯化法中用盐干燥脱水的甲苯通过计量罐计量进入甲苯氯化反应器,计量后的氯气从反应器底部通入。甲苯和氯气在一定温度下以氯化铁为催化剂进行苯环氯化,生成一氯甲苯氯化物溶液。用氮气从氯化溶液中除去残余气体和氯化氢,然后通过粗蒸得到对氯甲苯和邻氯甲苯的混合物。对与邻的比例随催化剂和反应条件而不同。
而不同,一般对、邻比为55∶45。对氯甲苯和邻氯甲苯的分离可用精馏法、分子筛吸附法、精馏结晶联合法等。精馏结晶联合法,能耗较低,得到的对氯甲苯和邻氯甲苯含量均较高,如采用降膜冷冻结晶法,对氯甲苯的含量可达99%以上。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