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种苗(天门冬的用途与用法)
- 电商
- 2022-04-07 21:06:02
种植天冬要怎么管理?
(1)耕作除草和插杆。种植芦笋的一个月内,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不能受干旱影响。如遇干旱,应经常浇水,以提高成活率,促进发芽和幼苗生长。出苗后要及时插入竹竿,使幼苗爬上竹竿向上生长,避免相互缠绕、扭结,以利于通风透光,便于田间管理。翻耕除草可根据杂草生长和土壤板结情况分多次进行,但要浅,以免损伤根系,影响根系生长。(2)追肥和培土。芦笋是一种耐肥植物。除了施足基肥外,还需要多次追肥。播种后幼苗长到4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米施1000公斤人畜粪便。长出一批新苗后,施肥3次。每667m ~ 2施粪肥、草木灰、钙、镁、磷等混合肥料1000 ~ 1500kg,施后培土。(3)遮光。芦笋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遮荫才能生长发育良好,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照强度差异和季节变化来调节种植区域的透光率。一般秋季地面透光率可达50% ~ 70%,夏季宜降至30% ~ 40%。(4)间作。芦笋在苗期和移栽种植后的第一、二年生长期可与粮食作物或其他药材套种。一般春季种植玉米、蔬菜或穿心莲,秋冬种植豆类等作物。(5)病虫害防治。主要受红蜘蛛影响。如果5-6月叶片受损,冬季清理花园,清除害虫源头。伤后初期喷洒0.2 ~ 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600 ~ 800倍的20%粉锈宁。
天门冬 怎么去养?
天门冬的原植物。)Merr .是百合科植物。别名:明日冬、小茱莉亚、明日冬、三百吧(见左图)。具有滋阴润肺、清热生津的作用。主治:百日咳、咽干、口渴、肺结核、咯血。所在地:四川、湖北、贵州、广西等省(区)、湖南、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生长习性】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忌高温。常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区。夏凉冬暖,年平均气温18-20的地区适宜生长。在强光条件下,幼苗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甚至枯萎。芦笋根发达,根深50厘米,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沙壤土(黑砂)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粘土不适合种植。种植时应适度遮荫或与树木、药材间作。【育种方法】用种子和分株育种。1.选地整地:在日照时间短的山谷中,选择地势平坦或绿树成荫的地方,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富含腐殖质的土地进行耕作。深挖土地,每亩施腐熟土杂肥2000-3000公斤作底肥,耙平后做宽130厘米的高畦。2.选种采种: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雌株很少。应加强对雌株的管理,多施磷钾肥,促进其开花结实,以获得更多的种子。每年9-10月,果实由绿转红时采收,室内发酵至微烂,放入水中,搓掉果肉,挑选籽粒饱满的种子进行种植。可以采摘播种,也可以在第二年春天播种。春播的种子要存放在潮湿的细沙中,不能干燥,否则会降低发芽率。3.播种:秋播在每年的9月初至10月初,发芽率高,但育苗时间长,管理非常耗费人力。3月下旬春播,育苗时间短,用工少。播种时,在栽好的苗床表面开一条深5-6厘米、宽(播种宽度)10厘米的水平沟,行距20厘米。将种子均匀地播种在沟里,间距为2-3厘米。亩产10-12公斤。播种后,先用堆肥或草木灰覆盖种子,然后用细土覆盖床面,用草覆盖床面保温保湿。4.分株繁殖:结合收割,将健壮的母株分成若干株,每株要有1-2个芽或2-3个小块茎作为幼苗,按26cm30cm的行距种植。【苗木管理】无论秋播还是春播,春天都会出苗。如遇春旱,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幼苗出土后,除去畦边的草,及时拔除杂草,松土。芦笋在苗期生长缓慢。每年施肥2-3次,每次每亩人畜粪便1000-1500公斤或尿素5-10公斤。每次施肥前土壤轻松,培育1-2年即可移栽。芦笋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通过分株繁殖,即分根繁殖。冬末春初,挖芦笋块根,选择头芽粗壮、无病虫害的根作种子。每个根头上应留有一定量的根,并摊开存放在室内通风处。【种植】选地整地:选择自然遮荫的疏林平坦缓坡地进行种植。冬天翻30多厘米。种植前要把耙翻一遍,把土碾碎整平。边框宽度应为60-120cm,高度应为20cm。在畦内按40cm 30cm的行距开洞,每个洞施粪肥和草木灰2-3kg,与土壤拌匀种植。适时种植:芦笋应在3月发芽前种植。对于种子幼苗,每株应有2-3个块根(块根太少或没有,留在苗圃里再种一个
出苗后及时剪去竹竿或木杆,使幼苗向上攀援生长,避免相互缠绕、扭结,以利于通风透光和田间管理。翻耕除草一般在4-5月份第一次,之后根据杂草生长情况和土壤板结程度决定是否翻耕。耕作需要松土并彻底根除杂草。耕作要浅,以免伤根,影响根系生长。2.追肥:芦笋是一种耐肥植物,需要多次施足基肥和追肥。第一次追肥大约在种植后40天。苗长志
40厘米以上时进行。过早施肥容易导致根头切口感染病菌,影响成活。一般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公斤。以后每长出一批新苗追肥3次,即初长芽尖时施第一次,促进早发芽,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公斤;苗出土而未长叶时施第二次,促进块根生长;叶长出以后施第三次,以促进第二批新芽早长出。后两次施厩肥、草木灰或草皮灰加钙镁磷肥,结合培土。施肥时不要让肥料接触根部,应在畦边或行间开穴开沟施下,施后覆土。一般在3~4月份和6~7月份各追施人畜粪水1次,9~10月份追施1次土杂肥。以后每年在萌芽前每亩追施厩肥2 000—2 500千克,其余两次与第一年同。 3.搭架:当茎蔓长至45厘米左右时,立支架或支柱,让藤蔓缠绕其上生长,防止倒伏。林间种植,入秋后至初冬,进行疏枝,使内透光达50%以上;夏季光照强,天门冬所需光照少,适当加大荫蔽度。在空旷地种植,应插树枝遮荫。春秋季宜稀,地内透光度50%—60%;夏季宜密,地内透光30%—40%。 【病虫防治】 主要受红蜘蛛为害。5—6月份为害叶部,可采取冬季清园,消除虫源。受害初期喷0.2~0.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20%三氯杀螨砜600~800倍液。 【采收加工】 1、采收 一般种植需3年才能采收。在当年10月至第二年3月萌芽前,选择晴天,先把插杆拔除,割除茎蔓,然后挖开根四周土壤,小心地把块根取出,抖去泥土,摘下大个的加工作药用,小个的块根带根头留下作种用。 2、加工 摘下块根,剪去须根,用清水洗去泥沙,放入沸水锅内煮10—15分钟,取出剥皮,剥皮时要用手和利刀一次内外两层将皮剥除干净。用清水漂洗外层粘胶质,稍晾干表面水,放入硫磺柜(炉)内熏12小时,使其色泽明亮,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最好日晒夜熏磺,中午太阳光照强,晒时宜用竹帘盖上,防止变色。晒干的天门冬宜装入竹筐内,置通风阴凉干燥处。 3、商品规格 每亩可产干货300—450公斤。干货呈纺锤形,去净外皮,断面角质状,中央有白色中柱。气微,味甜微苦。无杂质,无虫蛀、霉变。一等品: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半透明,有糖质;断面黄白色,中部直径1—2厘米,无破皮。二等品:表面黄白或淡棕色,间有纵沟纹,半透明,有糖质;断面黄白,中部直径0·8厘米以上,间有未剥净的硬皮,但不超过5%。三等品: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糖质;断面红棕色,中部直径0·5厘米以上,有未去净硬皮,但不超过15%。
麦冬的详细介
【生物学特性】 麦冬又名沿阶草、书带草,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须根较粗壮,根的顶端或中部常膨大成为纺锤状肉质小块。 麦冬根。叶丛生于基部,狭线形,长10—30厘米,宽因品种不同粗细有异。花茎常低于叶丛,稍弯垂,花淡紫色总状花序,花期5—9月。果蓝色。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 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白,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繁殖与栽培】 一般采用分株法繁殖,于4月上旬将母株挖起,切开块根后分植。也可播种育苗,于10月果熟时收下即播,约50天左右可出苗,出苗率通常达80%。 l一2年培育成大苗后即可用作地被栽培。播种苗长势好,整齐繁茂。 麦冬抗性强,既可生长在阳光下,也可在阴处生长,在阴湿处生长叶面有光泽。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但亦能耐瘠薄的土壤。在种植早期应增施肥料,可加快其生长,尽早覆盖地面。 【特色与用途】 麦冬类植物,四季常绿,生态适应性广,阴处阳地均能生长良好,繁殖又容易,是理想的观叶地面覆盖植物。 【英文名】 RADIX OPHIOPOGONIS 【别名】麦门冬、沿阶草[编辑本段]医学类 【处方名】 ---------------------------- 麦门冬、麦冬、杭麦冬、浙麦冬、寸冬、寸麦冬、炙麦冬、朱麦冬、朱寸冬、辰麦冬、辰寸冬、鲜麦冬、朱砂拌麦门冬等 处方中写麦门冬、麦冬、寸冬指生麦冬。为原药材去杂质,洗净晒干入药者。 炙麦冬为净麦冬用文火炒至微黄入药者。减缓寒凉,养阴而不腻胃。 朱麦冬又名朱寸冬、辰麦冬、辰寸冬。为净麦冬喷水少许微润,将朱砂细粉撒布均匀,使朱砂粉与麦冬粘连一块而入药者。偏于镇惊安神。 鲜麦冬为其鲜品洗净入药者。 ---------------------------- 【商品名】 ---------------------------- 浙麦冬:又名杭麦冬、笕麦冬。为产于浙江杭州笕桥一带者,后泛指产于浙江者。品质最优,为地道药材。主产于浙江余姚、杭州、慈溪、萧山等地。 川麦冬:主产于四川绵阳地区,销全国并有出口。 连心麦冬:不抽去心者。 去心麦冬:为抽去心者。 均以个大、肥壮、半透明、质柔、色黄白、有香气、嚼之发粘、干燥无须根者为佳。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根。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 【制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轧扁,干燥。 【性状】本品呈纺锤形,两端略尖,长1.5~3cm,直径0.3~0.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 1列,根被为3~5列木化细胞。皮层宽广,散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有的针晶直径至10μm; 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有通道细胞,外侧为 1列石细胞,其内壁及侧壁增厚,纹孔细密。中柱较小,韧皮部束16~22个,各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以及内侧的木化细胞连结成环层。髓小,薄壁细胞类圆形。 (2) 取本品的薄片,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显浅蓝色荧光。 【中药配伍】 ---------------------------- 1、配元参, 一清一滋,金水相生,养阴润肺,生津止渴,用治小儿阴伤咳嗽,不食,苔花剥者有效。2、配半夏,止咳降逆,生津益胃之功悉具,宜于肺胃阴伤,气火上炎,咳吐涎沫咽干而渴等症。3、配五味子,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止。功能养阴敛汗,用治阴虚汗多,心悸,肺虚久咳,少痰或痰粘不爽等。4、配沙参,肺胃同治,具有清肺凉胃,养阴生津之良好效用,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等症。 5、配粳米,适用于热病之后,或慢性病中出现的胃中气阴两伤证,具有较缓和的清补作用。 6、配乌梅,酸甘化阴,生津止渴效力显著,外感所致的肺胃津伤渴甚或内伤而见的胃热津伤消渴,均可选用。又乌梅能涩肠固脱而止利,合麦冬救阴以润燥,对于久泻久利,大肠津脱,虚火上炎之喜唾,喉干难忍,引饮无度者,尤为适合。 ---------------------------- 【药性说明】 ---------------------------- 本品甘寒清润,善清心肺之热而养阴除烦,兼可清润胃肠而止渴润燥。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 ---------------------------- 【功效】 ---------------------------- 1.养阴清热 治疗阴虚内热或热病病伤津、心烦口渴。 2.润肺止咳 治疗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气逆。 ---------------------------- 【用途】 ---------------------------- 1,清心除烦:适于内热扰心之证。 a.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 b.热伤气阴,心烦口渴,汗出体倦者。 c.心阴不足,心烦不眠,舌红少苔者。 2,养阴润肺:主治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劳热咳血等证。 3,益胃生津:善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纳呆不饥等证。此外,还可用治阴虚肠燥,大便秘结者。 ---------------------------- 【功能主治】 ----------------------------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2~4钱; 6~12g。或入丸、散。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 ---------------------------- 【临床应用】 ---------------------------- 治疗百日咳:麦冬、天冬各20g,鲜竹叶10g,百合15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78页)。 1.阴虚燥咳、咯血等:麦冬、天冬、川贝各9g,沙参、生地各15g,水煎服。 2.热病心烦不安:麦冬、栀子、竹叶各9g,生地15g,莲子心6g,水煎服。 3.糖尿病:党参、麦冬、知母各9g,竹叶、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获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4.萎缩性胃炎:党参、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g,乌梅、知母、甘草各6g,水煎服。 5.阴虚内热、津少口渴:麦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 【注意事项】 ---------------------------- 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①《本草经集注》:“地黄、车前为之使。恶款冬、苦瓠。畏苦参、青蘘。”②《药性论》:“恶苦YAO。畏木耳。”③《纲目》:“气弱胃寒者必不可饵。” 1、麦冬临床使用安全性好,动物亚急性毒性实验证明该药毒性很小。 2、有报道服用麦冬引起过敏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烦躁、全身红斑、瘙痒。 3、麦冬性寒质润,滋阴润燥作用较好,适用于有阴虚内热、干咳津亏之象的病证,不宜用于脾虚运化失职引起的水湿、寒湿、痰浊及气虚明显的病证。临床将麦冬当作补品补益虚损应注意辨证,用之不当会生湿生痰,出现痰多口淡、胃口欠佳等不良反应。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来源考证】 ---------------------------- 出自《神农本草经》①《吴普本草》:“麦门冬,生山谷肥地,叶如韭,肥泽丛主,采无时。实青黄。”②《别录》:“麦门冬,叶如韭,冬夏长生,生函谷川谷及堤坂肥土石间久废处。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干。”③陶弘景:“函谷即秦关,而麦门冬异于羊韭之名矣,处处有,以四月采。冬月作实如青珠,根似穬麦,故谓麦门冬,以肥大者为好。”④ 《本草拾遗》:“麦门冬,出江宁,小润;出新安,大白。其大者苗如鹿葱,小者如韭菜。大小有四种,功用相似,其子圆碧。”⑤《本草图经》:“麦门冬,今所在有之。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雕,根黄白色,有须根,作连珠形,四月开淡红花,如红蓼花,实碧而圆如珠。”⑥《纲目》:“麦门冬,古人惟用野生者,后世所用多是种莳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于黑壤肥沙地栽之,每年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粪及芸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洗晒收之。其子亦可种,但成迟尔。浙中来者甚良,其叶似韭而多纵文,且坚韧为异。”⑦《增订伪药条辨》:“按麦门冬,出杭州笕桥者,色白有神,体软性糯,细长皮光洁,心细味甜为最佳。安徽宁国、七宝,浙江余姚出者,名花园子,肥短体重,心粗,色白带黄,略次,近时市用,以此种最多。四川出者,色呆白短实,质重性粳,亦次。湖南衡州、耒阳县等处亦出,名采阳子,中匀,形似川子,亦不道地。大者曰提青,中者曰青提,小者曰苏大、曰超级大等名目,以枝头分大小耳。”[编辑本段]麦冬植物学 [编辑本段](一)概述 别名麦门冬。 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Ophitopogin japonicum (Thunb.)Ker.-Gawl.)冬以块根入药。性味功能:甘、微苦、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咳嗽、肺结核。主产于四川、浙江。治阶草除东北外,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麦冬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地。[编辑本段](二)植物特性 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成丛生长,高30厘米左右。叶丛生,细长,深绿色,形如韭菜。花茎自叶丛中生出,花小,淡紫色,形成总状花序。果为浆果,圆球形,成熟后为深绿色或黑蓝色。根茎短,有多数须根,在须根的中部或尖端常膨大成纺锤形的肉质块根,即药用的麦冬。 (三)生长特性 喜温暖和湿润气候,四川、浙江两省麦冬主产区年平均气温都在16~17℃之间,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稍耐寒,冬季-10℃的低温植株不会受冻害,但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影响块根生长,在常年气温较低的山区或华北地区,虽亦能生长良好,但块根较小而少。宜稍荫蔽,在强烈阳光下,叶片发黄,对生长发育不利。但过于荫蔽,易引起地上部分徒长,对生长发育也不利。干旱和涝洼积水对麦冬生长发育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宜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上和沙质壤土,过沙和过黏的土壤,均不适于栽培麦冬。忌连作,需隔3~4年才能再种。[编辑本段](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前作为大头菜、白菜、棉花、萝卜、苕子等,前作收获后将土地耕翻23~26厘米以上,通常要求犁3遍,耕4遍,使土壤疏松细碎,以利根系生长。然后整平地面,作畦130-160厘米宽,沟宽33厘米左右。整地时施基肥,每公顷用于粪37500-45000千克。 2.繁殖方法 用分株繁殖。每一母株可分种苗1~4株。 (1)种苗的准备 各地麦冬栽培品种较多,据调查了解发展的四川遂宁麦冬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各地可选用优良品种。麦冬收获时,将割去块根的苗,选健壮者留作种用。用刀切去根状茎下部和须根,保留上部茎节部分以叶片不散开为准,其横切面呈现白色放射状花纹(俗称菊花心),根状茎不宜保留过长,否则裁后会发生两重茎节(俗称高脚苗),生长的块根较少,产量低。根状茎切除后,将合格的苗子整理齐,用稻草捆成捆,以备栽植。浙江认为叶片过长,会消耗种苗水分,操作也不方便,因此,将上部叶片截除,只留5-6厘米长,根全部切除。 普通收获1公顷麦冬,可供3~4公顷地作种苗。种苗准备好后,应随即栽植,若不能立即栽植,应将种苗捆好把下部在水中浸湿,并用少许泥土包围,每日喷少许水,可保留数日。 (2)栽植 四川麦冬适宜的栽植时期在4月间,浙江则在5~6月初栽植。四川麦冬栽植时,先按行距10~13厘米开沟,深5~6厘米左右,在沟内每隔6-8厘米,放种苗2~4株,垂直放于沟中,然后将土填满浅沟,用扁锄推压或用脚踩,将种苗两侧的覆土压紧。裁后立即灌透水一次,每公顷约需种苗10500千克。浙江麦冬栽种,先用种刀切开土壤开沟,二年收获的行珠距20厘米*16厘米,3年收获的,行株距26~33厘米*20~23厘米,每穴栽苗8~9株,同一丛苗基部要整齐,垂直入土,然后将上压实,深约4厘米左右。 3.间作 在麦冬主产区,广大药农习惯在麦冬地里间作,不仅能增加收入,而且有利于麦冬生长,进行间作可以减少烈日直射。四川产区夏、秋两季一般多套种两季玉米(每6行麦冬套种一行玉米),冬季间种大蒜等。 4.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麦冬植株矮小,如不经常除草,则杂草滋生,妨碍麦冬的生长。裁后半月就应除草一次,5~10月杂草容易滋生,每月需除草1~2次,入冬以后,杂草少,可减少除草次数,除草时结合进行锄松表上。 (2)追肥 麦冬的生长期较长,需肥较多,除施足基肥外,还应根据麦冬的生长情况,及时追肥。一般追肥3次以上,第一次在7月中旬。每公顷施猪粪尿30000~37500千克,腐熟饼肥750~1500千克。第二次在8月上旬,每公顷施猪粪尿37500~45000千克,腐熟饼肥750~1500千克,草木灰1500-2250千克。第三次在11月初,每公顷施猪粪尿30000~37500千克,腐熟饼肥750干克。追肥时氮肥不宜过多,以免引起地上部分徒长。浙江产区,除基肥外,栽植时在穴中施些过磷酸钙,混拌在土中,以提高产量。裁后半月麦冬返青时,每公顷施11250千克清水类,过磷酸钙112.5千克,7月份每公顷再施人粪尿18750千克,加过磷酸钙195千克。春秋两季是块根膨大和根茎伸长增多时期,同时分率旺盛,此时应重施磷、钾肥,故于每年3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追肥,先浅松表土,每公顷施过磷酸钙或腐熟饼肥750~1500千克,再施人粪尿18750~22500千克,在11月每公顷再施草木灰2250~3000千克,以利植株的生长与越冬。 (3)灌溉 麦冬宜稍湿润的土壤环境,需水分较多,除栽植后应及时灌水浸润田土,促进幼苗迅速发出新报外,5月上旬,天气旱热,土壤水分蒸发快,亦应及时灌水,如遇冬春干旱,则应在2月上旬前灌水1~2次,以促进根块生长。[编辑本段]5.病虫害及其防治 (1)黑斑病 病原菌是真菌中一种半知菌,发病初期叶尖变黄并向下蔓延,产生青、白不同颜色的水浸状病斑,后期叶片全部变黄枯死。 防治方法:①选用无病种苗,栽前用1:1:用倍波尔多液,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苗5分钟。②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积水。③大田发病期可割去病叶,喷1:1:10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4天1次,连续3~4次。 (2)根结线虫病 病原是圆形动物门线虫纲的一种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瘿瘤,使结麦冬的须根缩短,到后期根表面变粗糙,开裂,呈红褐色。剖开膨大部分,可见大量乳白色发亮的球状物,即为其雌性成虫。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可水旱轮作,避免与烤烟、紫云英、豆角、芋头、红薯、瓜类、罗汉果、白术、丹参、颠茄等作物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②选用无病种苗,剪净老根。③选用抗病品种,如大叶麦冬、沿阶草、四川遂宁麦冬。④土壤处理,可以防治。 (3)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参见人参病虫害及其防治部分。[编辑本段](五)采收加工 四川麦冬栽种后,第二年4月即可收获。选晴天,用锄或犁耕翻23-26厘米,将麦冬全株翻出土面,然后抖落根部泥土,用刀切下块根和须根,分别放入箩筐中,置于流水中,用脚踩淘洗,洗净泥沙,运回加工。浙江麦冬则在栽后第三年或第四年收获,方法同四川麦冬产区相似。 四川麦冬的加工,是将洗净的根放在晒席上或晒场上暴晒,晒干水汽后,用双手轻搓(不要搓破表皮),搓后又晒,晒后又搓,反复5~6次,直到除去须根为止。等到干燥后,用筛子或风车除去折断的须根和杂质,选出块根即可出售。一般每公顷产干货1500~2250千克,而近年来采用遂宁麦冬品种栽培,每公顷产可达3000~3750千克。 浙江麦冬加工,是将洗净的块根放在晒具上晾晒3-5天后,须根由软到硬逐渐干燥,放箩筐内闷放2-3天,然后再翻晒3~5天,此时要一堆一堆晒,且需经常翻动,以利于燥均匀。此后再闷3~4天,再晒3~5天,这样连续反复3~4次,块根干燥度达70%,即可剪去须根再晒至干燥。在天气不好时,采用40~50℃微火烘干,先烘15~20小时后,拿下来放几天再烘至干燥。 干燥的麦冬用木箱或麻袋包装贮运。宜放干燥处,防潮湿和虫蛀。
上一篇:led庭院灯价格(led景观灯)
下一篇:铝合金箱(铝合金空心管)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