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商 > 正文

苗族服装(贵州苗族服装)

摘要: 苗族服饰简介 苗族服饰在苗语中被称为“瓯前”,主要包括童装、便装和盛装。‘古装’在苗语里叫‘欧倩嘎...

苗族服饰简介

苗族服饰在苗语中被称为“瓯前”,主要包括童装、便装和盛装。‘古装’在苗语里叫‘欧倩嘎吉Xi’,也就是‘手牵桃’在苗语里叫‘银装’,前后都有百褶裙和腰身。苗族服饰是中国各民族服饰中最绚丽的一种,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湘西方言苗族地区和黔东苗族地区偏爱银饰,黔南部分地区偏爱贝饰,而湘西方言地区苗族服饰则较少银饰。银饰、苗绣和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征。黔东南苗族男女都是便装朴素。男士夹克一般分为三类:左搭夹克、双搭夹克和左搭长衫,其中双搭夹克最常见。穿上通常宽且足的大脚裤。一般女性休闲上衣都是胸前的右开衩上衣和圆领十字上衣,下装都是各种百褶裤和西裤。扩展材料:1。复杂的苗族服饰可以分为几类:湘西式,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州和湘、黔、川、鄂四省交界地区。男女扎发髻的古老习俗已经消失了。今天,我穿着一件圆领的短外套和大裙子。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男装多为蓝色土布衣服和裤子,包括绿色手帕。女式横领上衣和百褶裙是基本款式,绿色土布是材质。贵州中南部,流行于贵州中南部及黔桂滇边境。女人的上衣往往披着披肩,背等。下面是蓝色百褶裙和蜡染裙。海南型,盛行于海南省。女装多为右翻领绿色布衣袍,蜡染布筒裙,很少有花饰。2.苗族服饰的特点: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意象,在表达思想、识别种族、支系、语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影像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戴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了以单线为图案轮廓的中国传统线描或近线描造型技法。从制作技艺来看,服饰发展史上的编织、缝制、拼接、裁剪这五种造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都有实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的陈列馆。从色彩上看,他们善于选择各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努力追求艳丽色彩的丰富和富有感,一般为红、黑、白、黄、蓝。从构图上看,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服装整体感的要求。从正式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古装和便装。参考:百度百科-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简介

苗族的服饰是什么?

苗族服饰是:一般来说,苗族服饰保留了中国民间传统的织、绣、挑、染等技法,往往在使用其他技法的同时使用一种主要技法,或中间选绣,或染色中间取绣,或织绣结合,使这些花卉繁花似锦,色彩斑斓,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形象为基础,在表达思想、识别种族、分支、语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影像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了以单线为图案轮廓的中国传统线描或近线描造型技法。从制作技艺来看,服饰发展史上的编织、缝制、拼接、裁剪这五种造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都有实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的陈列馆。从色彩上看,他们善于选择各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努力追求艳丽色彩的丰富和富有感,一般为红、黑、白、黄、蓝。从构图上看,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服装整体感的要求。从正式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古装和便装。艺术价值:苗族服饰经历了种麻、收麻、演麻、纺纱、漂白、织布,到刺绣、蜡染、剪裁等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最终成为一套精美的服饰,无不体现了苗族妇女的勤劳与耐心。苗族妇女的抽象刺绣和蜡染图案反映和展示了她们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表达了她们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一个苗族姑娘把她亲手绣的花丝带送给她的爱人时,她不需要更多的华丽的语言来表达她对爱人的忠诚。她所要说的一切都被刺绣的飘带包含在其中,从而真正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情感境界。苗族是一个富有感情的民族,其精湛的刺绣和蜡染技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苗族的服饰是什么?

苗族穿什么衣服

苗族服饰苗族服饰款式多样,色彩斑斓。《后汉书》有五个流。Xi:今天,湘西是贵州、四川和湖北的交界处,所以它以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一句著名的诗“五溪衣天”。苗族妇女的服饰有一百多种款式,堪称中国民族服饰之最。有几十种典型的传统“服饰”,比如只插在发髻里的头饰。苗族妇女一般穿窄袖大领,上身双排扣短衣,下身百褶裙。裙子要么足够长,优雅多彩,要么短于膝盖,婀娜动人。休闲装的话,一般是头上围一条围巾,上身穿一件大裙子的短衫,下身穿一条裤子,有绣花边,有绣花腰,还有一些精致的银饰。苗族的服饰比较朴素。他们的上衣大多是双排扣夹克或右排扣礼服。他们肩上披着用几何图案编织的羊毛毡,头上裹着青色包头,小腿裹着绑腿。扩展资料:中国苗族的分布居住在湘鄂黔渝交界的武陵山及其相邻的黔东南的苗岭和月亮山、黔南的大和马骁山、广西的大庙山、滇黔川渝的乌蒙山等地这些省份包括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湖北、四川和海南。居住在这八个省的苗族人数达8653417人,占苗族人口的96.73%。苗族人口过百万的省份有3个,其中贵州有苗族4299954人,占苗族人口的48.07%,占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32.24%,占全省人口的12.2%,是仅次于汉族的第二大民族。湖南苗族是苗族人口第二大省。

占苗族人口的21.48%,占湖南少数民族人口的29.97%,占全省人口的3.04%,为仅次于汉族、土家族的第三大人口。云南为苗族人口第三大省份,云南苗族占苗族人口的11.67%,占云南少数民族人口的7.37%,占全省人口的2.46%,次于汉、彝、白、壮、哈尼、傣的第七大人口。重庆是苗族人口第四大省级行政区,集中居住于东南部的秀山、黔江、酉阳、彭水四县,重庆的苗族大多与土家族杂居,占重庆少数民族的46%。随着工作就业带来的迁徙流动,广东、浙江与江苏3省有196,270苗族人,占苗族的2.19%,这类人口以杂居为主。其余1.07%的苗族人散居于其余20个省份(含现役军人)。中国有135个世居苗族人口过1万的县市区,其中有58个苗族人口超过5万,24个苗族人口超过10万,5个苗族人口超过20万,(贵州)凯里、(重庆)彭水、(湖南)麻阳为苗族聚居最集中的3个县市,松桃、沅陵、花垣、凤凰、绥宁5县聚居的苗族占苗族人口比例均超过2%。宗教和文化苗族人多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其信仰系统极为复杂,每族不同。苗族的宗教一个特点是具有大量繁杂的宗教仪式、神秘主义、密仪、密轨、传说、太阳历法、咒语、草药。可以说人类早期曾经有过的各种神秘宗教仪式,在苗族的传统风俗里基本占全了。而在苗族自身的文化里,这些宗教仪轨只是为敬祖、驱鬼、拜天、婚嫁等淳朴的生活目的服务。苗族风俗不仅繁复,并且可以在艰难生存条件下自成体系,维护族内生活秩序的习惯法非常完备,各种生活矛盾的解决方案都可以在苗族习惯法里找到。并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可以口舌相传,长期维持一个小规模族群的稳定,这也是他们长期隐居山林而能保持风俗的原因。同时为了维护这些风俗并做到世代传承,是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的,譬如一身苗族姑娘的服饰费用就相当昂贵,更不用说那些耗费的宗教仪式了,它们对苗族这样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存手段的部族帮助并不多。这些特点,也使得苗族至今成为最贫穷的几个少数民族之一,但是它居然能存在下来而不解体,且人口数量还是不少,类似的瑶族和畲族的情况就远不如苗族。如果不是得到持续的外部经济支持,那苗族的风俗系统则是非常完美的,这也很难解释它们是自然形成的。19世纪无数欧洲人进入苗疆,对苗族的风俗发生了极大兴趣,进行大力研究。苗族的信仰里除了有善神,也有很多恶灵的存在,很多传说中都包括世仇与委屈的情节,将恐惧与仇恨的力量潜在地埋在心底。尽管是以美好的传说故事形式,但它一旦有触发点就会起作用。同时,苗族宗教密仪的精神控制力量也都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还包括大量草药学。所以保护苗族的传统风俗的意义非常之大,对揭示早期宗教的作用就是一个博物馆。

苗族穿什么衣服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