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鉴定(瓷器的鉴定的几个方法)
- 电商
- 2022-07-02 17:38:41
瓷器的鉴别
中国陶瓷的历史就是一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古代文明的历史与陶瓷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老而自然的秦汉陶瓷,雄浑而奢华的唐代陶瓷,精致内敛而豪放的宋代陶瓷,色彩独特的元代陶瓷,绚丽多彩的明代陶瓷,繁荣昌盛的清代陶瓷,混杂着时代特征的民国陶瓷,是历史上最耀眼的光环。由于瓷器如玻璃等易碎,不易保存,且受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的影响,古代瓷器能完整流传下来,实属难得。所以升值空间很大。一件精美的清代青花瓷上万元很正常,越窑或汝窑的高古瓷价值上千万也不少见。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富裕,更多的投资者开始收藏瓷器,古瓷热持续火热。但是,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也看到了这一点,用逼真的高仿瓷器来骗取收藏者的血汗钱是可鄙的。如今的古玩市场,真货假货比比皆是,100个真品中有一个是高香的,应验了一句老话“古玩市场的水好深”!在这里,还是希望大家多多学习瓷器鉴定,理论和实践,打铁还需自身强,而不是被所谓的专家牵着鼻子走!我也跟随师父下乡收瓷(铲地)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我现在就分享给大家,主要是透露一下我这个职业不敢说的内幕,不法分子做老瓷的手段,以及如何鉴别真伪。1.化学老化。优先考虑传世仿制品的特点。传世品如果保护得好,就不会像盗墓出土的瓷器一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他们的釉有析晶的特点,釉温如玉,底胎细腻,内壁标有“鸡爪”。低档和中档仿制品因为节约成本,赚取更多利润,往往在釉面上使用高锰酸钾来制造效果。2006年,我在景德镇樊家井一家仿瓷店看到一个五十出头的师傅加工了一堆其他店的雍正粉彩碗,给了他一包烟做朋友。隐隐约约透露,他每加工一个,就能拿到150元的工资,一天能赚几百元。首先把化学药剂高锰酸钾倒在成品新瓷上。具体做法是在高锰酸钾溶液中混合少许红糖,搅拌均匀后涂遍全身、瓷底和脚环。要反复画。大约48小时后用干布擦拭干净。奇迹出现了,瓷体裸露的胎、裂、碎的部分都不同程度的呈现出古紫褐色。如果觉得效果不好,比如脚色太深,就用洗衣粉擦洗一下,再用细砂纸打磨一下,让轮胎略白,像糯米胎。高档的仿古瓷会用中药浸泡,做出老瓷效果,掌握这种技艺的大师很少。一般没有熟人介绍,你是不会帮陌生客户办理的。中药的配方是严格保密的,在他们店里可以看到很多瓶不同颜色的,但是标签都被撕掉了,以免泄露。用中药烹饪和陈化,会因对象不同而略有差异。比如为了做出粉彩瓷器的蚌光效果,中药里会加入一点酒精,而为了消除釉下彩瓷器的贼光,会加入一点氢氟酸(一小瓶氢氟酸可以用半年)。你会很好奇这个山寨本是在哪里卖的。其实樊家井街的顾客大多是外省的古玩店老板。他们每半个月来一次,不到一个小时就把包拿走了。现在物流发达,有些看好宝贝图片,赚钱,直接在微信送快递。过了几天,各大古玩街出现了仿制品!识别这种假货并不难。1.用.清洗瓷器
仿制品没有这种现象,因为人工用砂纸打磨时线条、方向、力度都是一样的。3.老瓷有自然脱釉现象。因胎釉结合不良或时间较长,可将剥釉周边再剥一次。方法是用什锦锉尖在嘴的边缘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但由于新瓷刚烧,剥离釉打出来,剥离釉周围胎釉的接缝还是比较紧密的。4.用小头针挤压釉面或有裂纹的气泡,用放大镜观察氧化程度。如果氧化是由内而外的自然,那就是正品。2.铁锈土。主要是出土瓷器的仿制品。原来的方法是先用牛皮把表面的光擦掉。这个过程最少持续一周,最多一个月。然后将瓷器放入茶叶加碱的水中,煮六个小时左右,去除表面的“贼光”。最后,用鞋油擦瓷器,然后埋在土里。瓷器表面会把土“吃”进瓷器里,老瓷器就完了。高明的师傅做法是用砂纸打磨新瓷釉面或表面。具体来说,就是将氢氟酸和水对半混合,用刷子均匀地刷在瓷器釉面上,用氢氟酸腐蚀釉面刷的方式从下往上刷。釉层厚的部分反复刷,薄的部分少刷。刷完半分钟左右,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时间长了釉面失去光泽。如果太亮,可以在表面涂点色拉油,会让它温润如玉。然后涂上泥水,泥水渗入破损的釉面,达到出土的效果。顶级大师在釉面缩水的地方、轮胎外露的地方和希望土壤生锈的地方涂上少量强力胶,撒上黄泥。黄泥用的是古墓的土,加了少量的老石灰。也可以在瓷器的某些部位钉上一些钉子,撒上一些盐。一个星期后,瓷器表面的锈迹用刀刮不掉,盐酸也很难洗掉。然后在瓷器底部扔一些甜甜的食物残渣来吸引昆虫,形成蜘蛛网,撒上蟑螂屎,盖上灰尘。最重要的工序是戳破气泡,用尖刀戳破釉面上的大气泡。一般来说,器物底部都有较厚的釉层,以达到以旧换新的效果!这类瓷器的鉴定主要包括:1。看火,新瓷的火叫贼光,因为釉面耀眼。老瓷的光是瓷器内部发出的暖光,看起来很美。牛皮磨砂的瓷器虽然没有火,但是看起来暗淡无光。所以只要耐心细心就不难分辨真假!2.看棕色眼睛(泡泡眼)。制胎后,古人用釉浆(应时、长石、滑石,研磨加水)一层一层地刷,制成釉。限于当时的工艺水平,釉浆中有砂石等杂质,釉中含有空气。着火时,空气受热后爆裂形成微小气泡,气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破裂。鉴定的时候一定要入门!近泡眼是人为老化还是自然老化造成的?
行成!自然老化的泡眼无规律可循。一定有毛边,大小不一。但新瓷上的则不同,那只是一个人工做旧程序!3.用手持显微镜观察老瓷釉面,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高仿瓷器,显微镜下会出现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注意 这小孔跟棕眼定义不一样。 三. 移花接木(接老底和加彩)。通俗讲接底就是用有官窑底款的旧瓷片,接上个新瓷器。这一招也是迎合收藏家鉴定瓷器时喜欢看瓷器底足,完整的老瓷不好找,但破瓷碎瓷就好找。找到好点的老瓷下半部,最好是底部有款的官窑瓷,然后去景德镇进货低廉的做旧瓷器,用它的瓶身和老瓷在强力胶咬粘,然后小心补彩修整,变成无缝对接。为使釉面色泽统一看上去自然无破绽,加喷强硬度的胶漆在釉上,形成透明润泽的油膜,就做成观感很逼真的老瓷。加彩是用清代的白瓷器,画上粉彩或者珐琅彩,这种瓷器釉面明显比胎新,还要配合化学做旧才完美! 鉴定手法主要为:1.因为一般是真碗底接假花瓶,因为碗底多,花瓶贵。真古董碗的底足薄,花瓶的底足厚。如果是白胎的话,放大镜下可以看出有拼接的痕迹。但颜色釉的接底,很难看出来有拼接,只能细心观察釉面和瓶里面找出破绽。2.一件瓷器,胎、釉、形、画上都是整体细腻自然,比如纹饰,因为是接老底,所以瓶身的纹饰上应该是大气自然而神韵,而不是一条纹饰纹到一半突然不见,对不上,非常不协调,这一点就可以断定是新瓷。3.看窑变,有些老瓷器底部有火石红现象,明代比较明显,有些已经形成胎红和裂纹,老瓷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小裂纹。4.看底款。老瓷器有的有款,有的没款,有款的也不一定是老瓷器,新仿的也有款,重要问题是鉴别是不是做旧瓷器,老瓷器底部有使用过的摩擦痕,新瓷器没有使用痕迹。要看款的新旧程度,要分辨底部是不是用酱油烧色做旧。 四。老釉新胎:21世纪初景德镇陆续出土了一些古代的釉料,仿制者会利用老的釉水去装饰新胎,方法为:在剥釉时最好是在瓷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小心翼翼的把釉和胎分离,一个老师傅手法熟练的话,一天可以剥5个花瓶瓷器。然后在用烧制好无釉的胎,用强力胶水跟老釉无缝拼接。 鉴定这种瓷器方法也不少:1.观察釉面与胎面的结合紧密程度,用胶水粘和会有破绽。新胎泥质都是机械研磨,比较细腻,程粉状。而老胎都是人工和制,有颗粒状。新胎比较扎手。老胎有细腻的手感。2.碗,盘,碟,杯等瓷器在日常应用之中跟油和水接触较多。在洗刷中都会行成磨蹭也会产一层自然的包浆,所以观察瓷器整体包浆,是否出现一两个地方无包浆现象,则鉴定为做旧品。 五,整体翻旧。这种达到以假乱真的高仿虽成本高,但是没有深厚鉴定功夫的收藏家是很难发现它的破绽。传闻景德镇有这技术的大师,年薪都是几百万,平常很少出山,一年只做几件瓷器,不反复做同一款瓷器。因为要答应客户市场上不会出现两件一摸一样瓷器。做法很讲究,比如做一件明朝永乐青花瓷,首先去博物馆参考或翻阅古籍,按照一定比例用3D打印技术复原大概瓷器模样。然后从原料到工艺,每一个环节都用明朝永乐时代的。泥用明代相近的,陈腐地下最少3年,不能用球磨机,要脚踩泥。釉和色料都用过去的配方,装匣钵,必须柴窑烧,也有的将老的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矿石原料,做坯烧胎。这些都是按照当时永乐工匠的烧制手法,所以这些大师对古代瓷器历史演变和工匠烧制的技术了如指掌,专研度不亚于专家。这种高超技术做出来的瓷器任凭专家有多丰富阅历还是科学仪器都检测不出个所以然,自然送拍到拍卖行不在话下。 正所谓魔高一丈道高一尺,对这种高仿瓷器也要专门的鉴定手法:1. 嘉庆以前的瓷器,由于瓷土的关系,经过自然老化,非常掂手(即重量大)。嘉庆以后包括现在的新瓷,基本是胎质疏松,也有胎厚,但上手后感觉轻飘飘的。所以建议大家有空时去老城区建筑工地上捡旧瓷碎片,或者购买明清青花旧瓷片观察研究,熟悉那如脂似玉的胎骨,晶莹剔透的釉水,流畅的线条,回味无穷的青花色和画面上浓郁的生活气息。2.看釉.大约从战国开始进入汉代,古匠便在陶器上挂釉。西周至唐多为石灰釉,而后发展为石灰碱釉。唐时釉中加入昂贵的玉粉,后来又在玉粉的基础上,加入玛瑙粉等稀有原料。于是自从瓷器上釉发展到民国,每个年份的瓷器上手抚摸,手感都不一样的用手摸,摸多了,自然领悟出老瓷器的特点。看釉的另一个方法,传世品就观传世痕迹。只要传世的一定有传世痕,也就是包浆和自然磨损。盗墓出土之类,则一定有土沁。因为入过土的,在瓷器面上必有入土痕迹(不涉及釉下,而是指釉面被地下土质中的酸与碱包裹之痕)。这种痕迹,见水以后便在器表有显现,细如粉剂的尘沫状,为灰白,有涩手之感。3.看纹。纹包括绘、刻、划、印、堆、贴、塑、镂空、镶嵌等纹刻。瓷器的绘画、装饰、纹饰反映和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特征,风土人情,君王嗜好,工艺水准等,掌握这些知识,就不会把定窑划、印花与耀州地刻花混为一谈;也不会将元的贴花和吉州的印花分不开,所以了解纹饰很重要。4.辨其声。用手指弹器皿,一只手悬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只手用手指轻弹瓷器边缘。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将听到如钟声一般悠远悦耳的声音,而且余音袅袅,回旋声将持续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这些知识都是在本人师傅教诲下和日积夜累实践总结而来,非常实用。当你拥有一件真品老瓷,滋润细媚有细纹的它能让人仿佛置身当时古代气氛中,这就是古瓷奥秘的地方。
鉴定新老瓷器的绝招有哪些?
1、釉面手感鉴定法。凡是新的瓷器,无论如何做旧,手感都是涩滞粘重的,跟用手摸玻璃的感觉差不多,如果用手快速搓动釉面甚至会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2、用100倍以上的放大镜看釉面里的气泡,新瓷器由于是用电或天然气直接烧制,升温很快,而且温度恒定持久,温度起伏波动不大,所以釉内气泡都如痱子一般细小致密,而且没有任何老化衰变的迹象可寻谈大;扩展资料不同历史年代瓷器釉光变化识读纳扮表述:1、现代新烧制的瓷器:釉面新亮,表光放射出来的光束长度、明亮耀眼强度、游离的程度。2、民国至清末时期的瓷器:釉面初见熟旧,表光放射、明洞侍灶亮耀眼游离等程度都微见减弱。3、南宋瓷器。4、唐代晚、中期瓷器。5、东汉时期瓷器等。
如何鉴别瓷器的真假
一、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明清瓷器在制作上比较追求工艺和程序,像胎土的处理上,一般会经过人工淘洗,烧制出来的胎质也会显得尤为干净。由于时间的沉淀,这些个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二、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古瓷器在制作时都会经过人工调泥,经人工和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反观现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唯空制,烧昌枯制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当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三、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扩展资料:瓷器的保养方法: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2、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3、瓶、罐、 尊耐山洞等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 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