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望镜(什么是潜望式镜头)
- 电商
- 2022-06-28 00:22:16
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潜望镜利用两块镜子使物光反射两次,转向眼睛。潜望镜之所以能从下方看到顶部,原因很清楚,因为两个平面镜相互平行,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场景被平面镜反射和成像两次,这样就可以从下面看到上面的场景。潜艇在水下航行观察海平面和空气状况的唯一方法是使用潜望镜。大多数潜艇装备有两个潜望镜——一个攻击潜望镜和一个观察潜望镜。前者用于发现和瞄准水上目标,后者主要用于观察海空情况和航行观察。潜艇浮出水面前,舰长必须指挥潜艇在潜望镜深度用潜望镜对海平面进行360度观察,以便尽早发现可能的敌情。只有在确认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潜艇才会浮出水面。使用加长潜望镜有两个明显的问题。1.最重要的是振动问题。当潜望镜完全升起时,细长的潜望镜桅杆会影响潜艇的正常航行,造成横向不稳定。当潜艇速度超过6节时,潜望镜桅杆会带来极大的震动,使其完全无法使用。后来在潜艇上加装了桅杆支架,并对潜望镜顶部的形状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以减少水波阻力。震动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2.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潜望镜镜头产生的雾。由于潜艇内部空气潮湿,潜望镜的镜片经常会产生雾气,所以潜望镜在设计制造时必须尽可能防水密封。但潜艇受到深弹攻击时,容易破坏潜望镜的密封结构,导致起雾。观察潜望镜有一个可以随潜望镜升降杆移动的座椅和踏板,主要用于潜艇上浮前的海空观察和航向确认。而攻击潜望镜是没有的,主要用于敌方观察、目标测距和攻击方位角计算。同时,观测望远镜在夜间观测能力上更胜一筹。来源:百度百科-潜望镜
潜望镜的原理是什么
潜望镜(Periscope)是指从海面下或从低洼的坑道中伸出海面,窥探海面或地面活动的装置。它的结构和普通的地面望远镜一样,只是增加了两个反射镜,使物光反射两次,转向眼睛。潜望镜常用于潜艇、隧道、坦克中观察敌情。军用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或从低洼的坑道中伸出海面,窥探海面或地面活动的装置。它的结构和普通的地面望远镜一样,只是增加了两个反射镜,使物光反射两次,转向眼睛。潜望镜常用于潜艇、隧道、坦克中观察敌情。潜艇在水下航行时观察海平面和空气状况的唯一方法是使用潜望镜。大多数潜艇装备有两个潜望镜——一个攻击潜望镜和一个观察潜望镜。前者用于发现和瞄准水上目标,后者主要用于观察海空情况和航行观察。潜艇浮出水面前,舰长必须指挥潜艇在潜望镜深度用潜望镜对海平面进行360度观察,以便尽早发现可能的敌情。只有在确认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潜艇才会浮出水面。有缺陷的潜望镜的主要部件是一根长钢管桅杆,可以升到控制塔外5米的高度。两端安装棱镜和透镜,可以将潜望镜的视野放大到1倍到6倍。使用潜望镜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振动。当潜望镜完全升起时,细长的潜望镜桅杆会影响潜艇的正常航行,造成横向不稳定。当潜艇速度超过6节时,潜望镜桅杆会带来极大的震动,使其完全无法使用。后来在潜艇上加装了桅杆支架,并对潜望镜顶部的形状进行了重新设计和改进,以减少水波阻力。震动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潜望镜镜头产生的雾。由于潜艇内部空气潮湿,潜望镜的镜片经常会产生雾气,所以潜望镜在设计制造时必须尽可能防水密封。但潜艇受到深弹攻击时,容易破坏潜望镜的密封结构,导致起雾。观察潜望镜有一个可以随潜望镜升降杆移动的座椅和踏板,主要用于潜艇上浮前的海空观察和航向确认。而攻击潜望镜是没有的,主要用于敌方观察、目标测距和攻击方位角计算。同时,观测望远镜在夜间观测能力上更胜一筹。
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潜艇综合成像系统基本上由八种成像系统组成。下面按照机载和非机载成像系统的顺序介绍八种成像系统的技术状况和特点。潜望镜成像系统现代潜艇潜望镜发明于20世纪初。德国海军在1906年建造第一艘潜艇时,就已经使用了相当完善的光学潜望镜,由物镜、图像转换系统和目镜组成。当时的潜望镜潜力5 ~ 7m,观测距离很近,视野狭窄,成像质量差,夜间无法使用。传统潜望镜的主要功能包括观察水面上的舰船,观察空中的飞机,估计被攻击目标的距离,向火控系统提供其位置和距离,在淹没状态下实施地标导航或天文导航。现代潜望镜制造商应用微光夜视、红外热成像、激光测距、计算机、自动控制、隐身等光电技术的最新成果,研制出新一代光电潜望镜。以2003年德国最新研制的SERO 400潜望镜为例。主要技术性能包括:俯仰范围-15 ~ 60度,1.5倍、6倍和12倍放大倍数,视线高精度双目稳定,潜望镜入瞳直径21 mm,潜望镜力约12米。它可以
。潜望镜系统的串行接口可供不同的作战系统控制台实现遥控操作。该潜望镜系统在昼光和夜间条件下部有相当好的观察效果,能有效监视海面和海空、收集导航数据、搜索和识别各种海上目标,观察到的图像可以录像供回放。美国海军最近开发的全景潜望镜也值得关注。它是早期全景潜望镜技术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重新应用,技术的前景还在验证中。此外,国外对潜望镜的模块化设计相当重视而且已广泛采用。无需改动潜望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就可以方便地根据需要替换陈旧的传感器,提升潜望镜的性能。现代光电潜望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可能再有很大提高。传统的穿透式潜望镜的固有弊端已十分明显:最主要的缺陷是潜望镜必须穿透潜艇壳体,镜管直径越大对潜艇耐压性的影响就越大;其二,潜望镜目镜头的转动直径一般为0 6米,在原本有限的艇内占据较太空间,对潜艇指挥舱的布置十分不利,其三,潜望镜只适合一人操作观察,无法实现多人同时观察,不利于作战信息资源的共享。尽管存在上进缺陷,但光电潜望镜在现在和将来依然是各国海军潜艇最普遍使用的成像观察装置。图4:光电桅杆系统1976年,美国科尔摩根公司正式提出最初的光电桅杆原理供海军评审。80年代,非穿透光电桅杆的开发计划正式启动。如今,光电桅杆已从概念、原理样机发展成为工程型号。美、英、法三国海军在新型核动力潜艇上淘汰了传统的穿透武潜望镜,都将配备光电桅杆。选标志着潜艇光电桅杆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和可靠的水平。光电桅杆和常规潜望镜的最大差别在于,光电桅杆是“非穿透桅杆”。它由光电桅杆观察头、非穿透桅杆和艇内操控台三部分组成。美国“弗吉尼亚”级潜艇上的光电桅杆系统是AN/BVS-1成像系统,它除了现有潜望镜系统的功能外,还能提供电子情报收集、监视和目标打击等功能。光电桅杆与传统的穿透式潜望镜相比有诸多优点:如光电桅杆不穿透耐压艇壳,直接布置在指挥舱的合适位置,不但提高了潜艇耐压强度,也方便了指挥舱的布置;光电桅杆的观察头部装有多种光电探测传感器、电子战和通讯天线等装置;艇外情况可通过电视和红外摄像机摄取,然后传输到艇内,显示在操控台监视器及大屏幕上。光电桅杆正在逐步取代穿透式潜望镜,成为潜艇作战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技术复杂、价格昂贵等原因,目前只有少数潜艇使用了一根光电桅杆,例如俄罗斯“德尔塔Ⅲ”和“德尔塔Ⅳ”级导弹核潜艇装备有一根“砖雨”光电桅杆。只有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使用了两根光电桅杆。虽然英国“机敏”级和法国“胜利”级攻击核潜艇也装备有两根光电桅杆,但它们尚未下水,服役仍需时日。目前较为普遍的是一根光电桅杆和一根潜望镜配合使用,如美、英、德、法、俄、日、埃及等国的部分潜通气管摄像机监视系统潜艇通气管技术是德国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发明的。60年代开始研究在通气管状态下如何使用潜望观察装置,使通气管能够一管多用。当时的首选方案是在通气管上加装潜望镜,如德国蔡司公司NavS潜望镜就可以加装在潜艇通气管上。近几年对潜艇通气管上加装观察通讯装置更为关注。在德国IKL公司2004年9月申请的美国专利“潜艇的通气管装置”中,详细叙述了如何在通气管上配置潜望镜、雷达及通讯天线,主要涉及电子成像技术和雷达预警技术。通气管摄像机监视系统把潜艇光电桅杆技术应用到了通气管装置上,使潜艇在通气管状态下工作的同时,又能保持警戒观察、通讯和雷达预警,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从技术层面看,如果已经掌握了光电桅杆技术,那么在通气管上实现它的技术难度不会很大。该技术已引起了潜艇界人士的重视。图5:围壳及壳体部分的摄像机电视系统这是电视摄像机系统在潜艇上的特殊应用。主要用于对己艇的外部环境和各种发射状况进行检查和监视,也可为潜艇在冰层下活动提供光学导航。电视摄像机系统在潜艇壳体上的应用至少有30年的历史,具体应用多见于英国,俄罗斯及北欧等国海军潜艇。英国潜艇围壳上配置的水下电视摄像机系统,是专为潜艇在冰层或水下活动的需要而研制的。它可以提供安全的水下导航,是潜艇上浮时的重要辅助装置。一般就导航系统而言。在潜艇围壳上应配置两台水下电视摄像机,一台置于向上观察的位置,另一台置于前视位置并与水平方向成40度角。这种布置方式十分有利于潜艇在上浮或前进机动时获得最好质量的图像。英国酉姆拉德公司的OE-0285型摄像机已装备英国的潜艇。它是一种增强的硅靶摄像机,它能在有云的星光条件下依靠微弱光线观察各种目标。当潜艇在北冰洋地区活动时,OE-0285摄像机是潜艇通过冰层上浮时的重要辅助设备。图6:虚拟潜望镜系统这是美国海军正在研究的潜艇水下摄像机系统。虽然称之为“虚拟”潜望镜,但与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虚拟现实”截然不同,也不同于围壳上的摄像机系统。虚拟潜望镜就是一种完全从水下潜没的潜艇平台上透过水面进行观察的光学传感器,包括潜艇水下摄像机、处理器和图像显示器。所谓“虚拟”,是指图像显示器能把摄像机看到的海面上部半球形视场内的不完整图像重现为一幅完整的图像。虚拟潜望镜与潜艇传感器系统构成一体,可减少潜艇指挥员使用常规潜望镜的次数,提高潜艇的隐身性。虚拟潜望镜技术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潜艇与水面舰船碰撞的概率。潜艇上浮到潜望深度前,必须确认上浮区内没有行驶的船舶。从潜望深度到水下约150英尺(46米)的“过渡区”,是潜艇水下活动的不安全区。在这个尴尬的区域内,潜艇因为所处位置“太深”而看不见上方是否有正在航行的舰船,又因为距离航行舰船下方“太浅”而不能安全地通过。但是,这个过渡区可能包含了最佳水声搜索深度,也是最好的规避深度,是潜艇在浅水区安全活动的最理想深度区域。如果潜艇丧失了这个过渡区,其活动能力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潜艇采用虚拟潜望镜技术观察周围情况,就能在这个过渡区内安全地活动了。虚拟潜望镜的光学原理与普通潜望镜不同。普通潜望镜是在海上某个位置接收光线;虚拟潜望镜则是利用水下的一个或几个向上观察的摄像机,接收来自空间并穿透海面的光线。虚拟潜望镜项目运用对微弱折射光重构的成像技术,开发一个能探测水面目标的水下摄像机系统(包括软件系统)。虚拟潜望镜不只是一项特殊的成像技术,而且完全适合于潜艇特种作战部队的应用。该技术正处于实验阶段。图7:光电浮标系统美国早在80年代初已申请了光电浮标技术的专利。90年代,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卡塞特的船舶成像系统公司开始了潜艇用光电浮标的设计与研究。该公司与美国防先期研究计划局签订了100万美元的研究合同,设计并制造从潜艇发射的摄像机浮标系统(BCD)。BCD使用CCD传感器,并通过光纤和电缆与潜艇保持连接。CCD传感器由潜艇控制其稳定和监视方向,在水面上获取目标图像数据,再转换成光纤信号传送到潜艇上。获取的信息用图像增强算法软件进行处理。潜艇用光电浮标可以进行隐身处理以提高隐蔽性,如伪装成冰块或海上漂浮物。如果能降低成本,光电浮标可设计成一次性的。还有人建议研制多传感器光电浮标系统。图8:无人机系统潜艇无人机的开发解决了潜望镜和光电桅杆潜望高度低、不能远距离观察的问题。潜艇可以在潜没状态下获得无人机从空中摄取的图像,从而提高了隐蔽性。与潜艇有关的无人机技术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当时的无人机是从鱼雷管发射的,现在已能从潜艇桅杆内向外发射无人机。例如,美国科尔摩根公司研制成功的无人机发射装置装在潜艇桅杆内,一次可装4架无人机。美国海军已经把无人机技术应用在“弗吉尼亚”级和“俄亥俄”级攻击核潜艇上。无人机可以通过军用卫星把探测到的信息传输给发射潜艇,或转发到其他潜艇、水面舰船以及陆上的作战指挥中心,并与水下运载器等多种系统构成综合的信息网络。
上一篇:平板仪(电子水平尺什么牌子的好)
下一篇:校枪仪(准直器)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