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商 > 正文

地质勘探和地震仪器(现在测量地震用什么仪器)

摘要: 地震仪和地震勘探工作方法 地震仪是获取地震记录不可缺少的工具。当人工激发产生的反射波或折射波到达地...

地震仪和地震勘探工作方法

地震仪是获取地震记录不可缺少的工具。当人工激发产生的反射波或折射波到达地面时,地面产生的微弱振动被检波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缆送入放大器放大,再由记录仪记录下来。地震检波器、放大器和记录器的组合称为地震道。地震仪有很多通道(比如6、12、24、48甚至更多)。如图5-3-1所示,国产DZQ48/24/12浅层地震仪共有48台,主要用于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浅层勘探等问题。图5-3-1 DZQ48/24/12浅层地震仪(重庆地质仪器厂)地震勘探可分为四个阶段:沈璐燃烧线普查、区域普查、区域详查、构造详查。每个阶段的地质任务不同,测网密度或测线炮点距离也不同。主测线应尽可能垂直于预测构造的走向,测线间距以不遗漏次级构造为原则。火炮噪声模式点和探测器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称为观测系统。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常用反射法。所谓多次覆盖,是指对地下界面上的每个反射点进行重复观测。图5-3-2显示了四次覆盖。O1,O2,是炮点,相邻炮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相邻探测器点之间距离的三倍。24条地震道接收到每个炮点。该图示出了从O1到O4的四次激发期间共反射点A到F的位置和相应的检测点。可以看出,第一炮的19通道、第二炮的13通道、第三炮的7通道和第四炮的1通道有一个共同的反射点A。其他共反射点道集见表5-3-1。折射法通常采用交会时距曲线的观测系统。如图5-3-3所示,O1和O2激发时得到时距曲线S1和S2,分别反映界面的BD和CA剖面(在图5-3-3中,折射波和直达波相交前的折射波时距曲线一般不用于解释,因为它比直达波晚到达地面,初至难以识别),BC剖面为重复覆盖剖面。使用交换时间(在相遇折射剖面的公共点的旅行时间)。从爆炸点A到探测点B的地对地时间等于从爆炸点B到探测点A的地对地时间,两条时距曲线可以解释,会提高解释的可靠性。表5-3-1四次覆盖共反射点叠加道表图5-3-2单面拍摄四次覆盖观测系统图5-3-3时距曲线观测系统满足

地震仪和地震勘探工作方法

地质灾害勘察都用到哪些仪器?

不同的地质灾害需要不同的调查仪器。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害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塌陷、岩爆、隧道突水、泥浆突出、瓦斯突出、煤层自燃、黄土崩塌、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沼泽化、土壤盐渍化、地震、火山和地热灾害等。地质灾害调查一般采用野外踏勘,辅以无创仪器。如表面波仪和声学仪,我们可以大致确定1。滑坡面和前缘的位置;2.地裂缝的位置和宽度;3.地面下沉;湿陷性黄土主要依靠室内固结试验来确定湿陷系数等参数。砂土液化的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里应该都有。再先进,也没有`基本靠两条腿的指南针卷尺。

地质灾害勘察都用到哪些仪器?

地震仪和地震勘探仪器的区别和联系

个人理解:地震仪通常是指一种声誉灵敏的仪器,用于监测青芝大地的自然地震,而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