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商 > 正文

化石标本类(发现螺类化石)

摘要: 我国古生物化石标本如何分级? 为加强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管理,正确鉴定古生物化石的科学价值,根据《古...

我国古生物化石标本如何分级?

为加强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管理,正确鉴定古生物化石的科学价值,根据《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全国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国家古生物化石分级标准(试行)》和《国家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并于2012年1月公布。根据生物进化和生物分类的重要性,古生物化石分为重点保护化石和如山保护化石。下列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数量较少的古生物化石应列为重点保护的已命名古生物脑洞化石属种的模式标本:化石3360;保存完整或相对完整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固体化石;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的大型或浓缩化石,以及蛋类和脚印等脊椎动物的遗迹;国土资源部认定的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化石。根据科学价值在研究生物种类起源与演化、生物分类和古环境演化中的重要性,以及保存完整程度和稀缺性,将特殊保护化石分为一级特殊保护化石、二级特殊保护化石和三级特殊保护化石。详见古生物化石分类表(表5-1)。

我国古生物化石标本如何分级?

化石标本有什么作用?

通俗地说,化石就是由生活在遥远过去的生物的遗骸或遗骸翻过来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生活着无数的生物,它们的尸体或者生命留下的痕迹,很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了。在随后的岁月里,这些生物遗骸中的有机物被完全分解,坚硬的部分,如贝壳、骨骼、枝叶等,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石化成了石头,但它们原有的形状和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结构)却保留了下来;同样,那些活物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存下来。我们把这些变成化石的生物遗骸和遗骸统称为化石。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可以逐步了解遥远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类别,推断亿万年来生物的起源、进化和发展过程,恢复漫长地质历史各个阶段的地球生态环境。

化石标本有什么作用?

化石的保存类型

根据其保存的特点,化石可分为四类:固体化石、压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1.物理化石是指以化石的形式保存下来的生物遗骸或其中的一部分。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因为密封、冷藏、干燥等条件。避免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化石的硬件和软件都没有改变,可以完整地保存下来。比如猛犸象(发现于1901年第四纪冰期的西伯利亚冻土中,生活在25000年前,骨骼完整,包括皮肤、毛发、血肉,甚至胃中的食物)(图1-2)。又如中国抚顺煤田古近系抚顺群(始新世至渐新世)琥珀中常见的保存完好的蚊子、蜜蜂、蜘蛛等昆虫化石(图1-1)。此外,干燥的气候导致生物失去水分,被保存为木乃伊。2.压铸化石是生物遗迹在基底或围岩中留下的各种印痕和重铸物。虽然它本身不是一个实体,但它能反映生物体的主要特征。根据其与围岩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四种:印痕是指生物死亡后,尸体下沉在松软细密的底层上留下的印痕。遗体已被销毁,不见踪影。常见的印象化石有植物叶片、动物触角、腔肠动物水母等。印象主要是指霉菌这种生物硬件(如贝壳等。)压在围岩上。可分为外模和内模。外模是五金外观的印象;内模是硬内表面的印模。化石能反映原始人的形态结构特征,但上面的纹饰与原始人的凹凸面相反。核化石含有整体的含义,可以反映生物形态、大小、纹饰等特征。核心分为内核和外核。有些生物是双壳类(图1-4)。软体在封闭的双壳类体内腐烂消失后留下的空间被淤泥填满,形成一个与原空间形状大小相同的完整实体,这就是内核。内核的表面也是内部模型。同样,如果壳内空间尚未填满,其空间田与原壳大小相同,再将此空间填满,原压在围岩上的外模就会印在填充物上,形成与原壳形状大小相同、成分均匀的整体,称为外核,或称复制品,即原壳的复制品。生物模具的外壳埋在沉积物中,沉积物已经形成了外模和内核,然后外壳被腐蚀,剩下的空间被其他物质填充,也就是变成了原来生物遗骸的铸型。与模具外核表面一致,类似未改变或改变的固体化石,但遗骸内部结构未保存,成分与原件完全不同。模具和外芯的区别在于后者不含内芯。图1-4化石压铸及其形成过程(据谭光碧等,1983)1-双壳类封闭壳瓣和软体;2-软件腐烂消失,外壳被埋没;3a-壳体内部的空间被填充;4a-外壳被腐蚀形成核心;3 B-壳层未填充,壳层被腐蚀,4 B-整个空间被填充形成外核(复制品);3c-型壳内部空间被填满,4c-型壳被腐蚀,缝隙被其他物质填满,形成铸模。3.遗迹化石留在岩层中的生物活动的痕迹和遗迹称为遗迹化石。化石遗存对于研究生物活动的方式和习性,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化石中脊椎动物的足迹最吸引人。从脚印可以推断出这种动物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中国发现了许多足迹化石,如陕西神木侏罗纪禽龙足迹(图1-5,1),是最大的足迹化石之一。无脊椎动物中蠕虫状动物的爬行轨迹,舌形贝类和蠕虫的洞穴,以及一些生物的觅食轨迹(图1-5,2)都是常见的遗迹化石。图1-5遗迹化石(acc

地质学院古生物教研室,1980)1—禽龙足迹化石(×0.1);2—蠕虫觅食迹(右图是左图的局部放大);3—鱼粪化石(产于贵州桐梓,白垩系,约×0.78);4—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的石器遗迹化石还包括动物的排泄物或卵(蛋化石)。各种动物的粪团、粪粒还可形成粪化石。鱼粪化石(属于粪团化石中的一种)比较常见,如贵州桐梓青杠哨白垩系中找到的鱼粪化石(图1-5,3)。鉴定粪化石可以根据形态、大小、物质成分进行,如螺旋状的粪化石就可能是具有螺旋瓣肠道的鱼类排泄物。爬行类和鸟类的蛋化石比较常见。我国白垩纪地层中的恐龙蛋化石是世界著名的,在山东莱阳地区以及广东南雄均发现成窝垒叠起来的恐龙蛋化石。我国黄土高原第四纪的土质地层里也常发现完整的鸵鸟蛋化石。自从人类出现以后,古代人类的劳动工具、文化遗迹等可归属于化石,但须指出这是指旧石器时代的遗物。例如,北京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石器(图1-5,4)和骨器等。而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一般属于文物考古的范畴。4.化学化石地史时期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虽然遭受破坏未能保存为化石,但分解后的有机成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仍可残留在岩层中。这些物质仍具有一定的有机化学分子结构,虽然常规方法不易识别,但借助于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和分析仪器,仍能把它们从岩层中分离或鉴别出来,进行有效的研究。目前,人们已从岩层中分离出多糖、核苷酸、嘧啶、烃类和各种氨基酸。这些重大进步,推动了当代分子古生物学、古生物化学和生物成矿作用等新兴学科的迅速发展,对探索生命起源,阐明生物发展历史,以及对生物成因的矿产的探查和研究都有重要意义。5.化石的采集野外采集化石时,应结合地质勘查工作进行,一般应选择地质构造简单和较为完善的地质剖面,按岩层生成顺序自下而上进行。在详细记录每一岩层的岩性、产状、接触关系、厚度及一些特殊的无机因素标志(波痕、干裂、雨痕等)的同时,逐层采集化石并按层序编录,指出化石在剖面中的位置。化石在岩层中的分布不均匀,有时集中在个别层位,甚或不大的透镜体中,要细心观察以免遗漏重要的化石层位。采集时各门类化石均应尽量采集,数量要多,包括完整的化石、特征明显的碎片以及外模和内核等标本。在采集时还应注意各类化石的数量比例、分布状况(均匀或集中)、保存程度、排列方位、生活遗迹等资料。每一化石标本均应附有标签,记录编号、产地层位等,并妥善包装运回室内。

化石的保存类型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