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工(生物化工考研学校排名)
- 电商
- 2022-06-20 01:07:04
生物化工是干什么的?
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食物、健康和环境问题的课题。生物化学是由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它研究涉及生物体或生物活性物质过程中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它是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的重要分支和重点发展的二级学科,在生物技术产业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化工发展3360生物技术行业投资利润率高达17.6%,是信息行业的两倍。近十年来,全球生物技术产业产值每三年增长五倍。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国的生化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生物化工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与传统化学工业相比,发展生物化工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家非常重视生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生化技术方面。我国‘863’和‘973’计划已将生物技术列入重点资助领域,生物化学产业化步伐加快,生物化学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向君分析,未来化学领域20%-30%的化学过程将被生物技术过程取代,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生物化学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化学产业。生化涉及的领域很广,很多生化公司各有专长,为了商业利益的合作也很活跃。此外,在从事传统行业的厂商的参与下,由于技术和生产原因,与从事生化开发生产的企业合作频繁。这些都使得生化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延伸资料:生物化工以实验研究为主,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它融合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工程技术的理论,通过工程研究、工艺设计和操作优化与控制,实现生物过程的目标产物。因此,它在生物技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学科也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能源、食品、健康、环境等重大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生物化学学科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标志是抗生素的深层发酵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转基因技术、生物催化与转化技术、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新型生物反应器和新型生物分离技术的成功开发与研究,使该学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科体系逐步完善。20世纪后期,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迅速崛起,为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
生物化工包含哪几个方面?
生物化学是研究和解决涉及生物系统的化学生产或化学工艺的技术和工程问题的科学,也是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相结合形成的科学。其技术本质是用生物活性酶作为催化剂,替代传统化学工业中使用的一般化学催化剂。酶催化剂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效率高、选择性强、三废少、可再生资源以及能够合成复杂有机化合物等优点,因此可以借助酶或微生物合成大吨位有机溶剂、氨基酸、精细化工产品、医药产品和生物农药等多种有机化合物。它不仅可以生成化学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也可以生成传统方法极难合成的复杂化合物,还可以选择性地生成具有旋光性的立体结构产物。生化也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生物化学是由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它研究涉及生物体或生物活性物质过程中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它是一级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的重要分支,是重点发展的两个学科,在生物技术产业化中起着关键作用。生物能源一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源。它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居第四位,在整个能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专家估计,生物质能有可能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到下世纪中叶,新技术生产的各类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40%以上。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建设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迫在眉睫。因此,选择替代能源势在必行。
生物化工是什么
生物化学工程(081703)生物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级学科的主要二级学科之一,是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运用化学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开发和工程化生物技术实验结果的学科。广泛服务于医药工业、食品工业、农药工业、环境生态保护、化学工业等领域。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经济潜力。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学化工的基础理论和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具有生物制品和分离生物转化技术的理论研究,解决与化学工程和环境有关的工艺和技术问题,开发和研究生物化学工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二。主要研究方向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组合化学有机合成技术2。应用和环境微生物3。生物制药4。生物质转化技术。生物反应器6。生物产品分离与技术。学制与学分。全日制博士学位3年,总学分17学分。学位课程9学分,非学位课程 4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在学位类别中:公共学位
课为5学分,基础理论课(工程数学课)≥2学分;专业基础课≥2学分;在非学位课中:公共选修课(必选一门第二外国语)≥2学分,专业选修课≥2学分。半脱产博士研究生经申请批准其学习年限可延长半年至一年。详见《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及其有关要求》。 四、课程设置 公共课程和必修环节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性质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时间 授课教师 专业基础课 b46zj01 微生物化学 60 3 春(2) b46zj02 现代分子生物学 60 3 春(2) 杜翠红 b46zj03 高级生物化学 60 3 秋(1) b46zj04 生物反应工程 60 3 春(2) b46zj05 环境化学 60 3 春(2) b46zx06 生物分离工程 40 2 春(2) b46zx07 高等应用生物技术 40 2 春(2) b46zx08 现代仪器分析 40 2 春(2) b46zx09 发酵工程 40 2 春(2) B46zx10 生物化学工艺 40 2 春(2) 专业选修课 b46zx01 纳米化学 40 2 春(2) b46zx02 酶工程 40 2 春(2) 杜翠红 b46zx03 催化剂工程 40 2 春(2) b46zx04 高等有机化学 40 2 春(2) 黄伟 b46zx05 环境生物工程 40 2 春(2) b46zx06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40 2 秋(1) 李忠 五、综合考核 博士研究生在第二学期末进行综合考核,具体按《太原理工大学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执行。 六、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的内完成,文献阅读量在50~100篇或更多,外文文献应占到阅读量的50%及以上。具体按《太原理工大学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博士生选题后1年左右,应在系、所学术会议上作论文阶段进展报告,汇报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具体按《太原理工大学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预答辩、论文答辩及发表论文要求 博士生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后,经导师审核认为符合要求,由主管领导和导师组织有关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预答辩。博士生根据预答辩中提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按《太原理工大学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博士生在答辩前还应达到规定的论文发表要求,具体按本学科发表论文的规定和《太原理工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执行。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