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电商 > 正文

外国机床(北一机床)

摘要: 国内外有哪些著名的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品牌 国内外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知名品牌有:1。国外:德国Indykes,...

国内外有哪些著名的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品牌

国内外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知名品牌有:1。国外:德国Indykes,德马吉森精机,日德合资,奥库玛,彪马,尼古拉斯,多思,捷克,太多了。2.国内:桂林机床、云南机床、北京第二机床厂、北京第三机床厂、天津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青海第一机床厂、常州机床厂、纵横国际(原南通机床)、大河机床厂、宝鸡机床厂、桂林第二机床厂、万家机床有限公司、天津德联机床服务有限公司等。扩展资料:CNC机床是计算机数控机床的简称,是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数控车床和车削中心是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该机床配有多工位刀架或电动刀架,加工工艺性能范围广,可加工直线圆柱、斜圆柱、圆弧及各种螺纹、沟槽、蜗杆等复杂工件。具有直线插补、圆弧插补等多种补偿功能,在复杂零件的批量生产中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果。控制系统可以用控制代码或其他符号指令对程序进行逻辑处理,解码,用编码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操作后,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动作,按照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加工零件。参考:百度百科-数控机床

国内外有哪些著名的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品牌

国外知名数控机床公司有哪些?

国外有很多著名的数控机床公司,如德国的DMG、德国的Stama,其中有日本的丰田机器、美国的MAG、意大利的Fidia。

国外知名数控机床公司有哪些?

国外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综述(重点是国外的)

数控机床现状目前中国的机床工业工厂有很多人。2000年,机床制造企业约358家(20.6万人),机床制造企业191家(6.5万人),合计549家(27.1万人)。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约150台,数控成形机床约30台,占厂商总数的1/3。2001年金工机床产量19.2万台,数控金工机床17521台,约占9%。总体来看,数控机床产量保持增长,2001年是1991年的3.6倍;进口量快速增长,达到29次,出口量有所增长,但数量较少,达到4.8次;数控机床消费量增长迅速,达到7.9倍。产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金额上看,2001年进口数控机床17679台,14.1亿美元,出口数控机床2509台,4400万美元。进口额是出口额的32倍。大入口小出口。我国数控机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是第一阶段,从1979年开始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对数控机床的特点和发展条件缺乏了解。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件不到位的情况下,三起三落,最后因性能不佳而停止,无法用于生产。主要问题是盲目性和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二阶段,先后从日本、德国、美国、西班牙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瑞士、匈牙利、奥地利、韩国和台湾省等11个国家(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解决了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渐发展起来。近20年来,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培养了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大大提高了设计、制造和使用水平,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利用国外先进的元器件和数控系统,可以设计制造高速、高性能的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和创新能力较差。到目前为止,很多重要的功能部件、自动刀具、数控系统都依赖国外的技术支持,无法自主研发。基本上都处于从模仿到自主开发的阶段,远远落后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像日本《机电法》、《机函法》那样的指导;各领域的专家和技术工人严重短缺;缺乏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部件和数控系统不匹配;企业和专业之间缺乏合作,基本都是单打独斗。工厂虽多,但无法形成合力。加快我国数控机床工业发展的途径今后要加快我国数控机床工业的发展,既要深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又要切实改进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建议做好以下几点:我国工厂众多,急需正确的方针政策来指导数控机床的发展。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的经验,政府高度重视,决策正确,大力支持。在方针政策上,要注重科学精神和经济效益,以提高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为原则。方法上,深入用户,精通技术,低、中、高三档并举,学习日本。冷杉

世界市场; 必须狠抓根本,坚持“以人为本”,加速提高人员素质、培养各种专家人才,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低效、落后的状态。人是一切事业成败的根本,层层都要重视“培才、选才、用才”,建立学习型企业,树立企业文化,加速培育新人,培训在职人员,建立师徒相传制度,举办各种技术讲座、训拍李闭练班和专题讨论会,甚至聘请外国专家、顾问等,尽力提高数控。300家机械厂技术改进 数控机床需求高 《中经BP社( 日期:2005-06-13 09:52) 根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预测:“十五”期间,我国固定资产总投资额达到22万亿元,年平均增长幅度为37%。按以往固定资产投资与机械市场消费之间的互动关系推断,“十五”期间,我国机械市场所孕育的商机高达320~400亿元。 据预测,至2010年: 汽车市场将达4400~8000万辆规模,其中轿车产量每增加1%,机械市场可增长0.54%; 交通方面,“十五”期间仅西部铁路开发就将投入1000亿元,未来10年西部交通则将投资7000~8000亿元,车轮车床、勾舌铣床、2m大型锯床、螺旋焊管扩径机械等专用设备大有用武之地; 水利工程未来5年将投资5300亿元,环保一期投资1888亿元,二期投资2600亿元,相应机械设备需求巨大; 300家机械厂商将进行技改,求购数控机床数量十分可观。 目前,国内有模具厂1.7万家,年产值约220亿元,预计到2005年产值将达到460亿元,所需的机械偏向于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化铣削设备、虚拟轴机床、复合加工机及慢走丝切割机等。 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下滑即将有转机。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机床工业的发展,数控机床作为机床工业的主流产品,已成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的关键设备,是国防军工装备发展的战略物资。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及其性能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数控机床产业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组织用户调查表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家电制造业需求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和成套柔性生产线;电站设备、造船、冶金石化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需求高精度、重型为特征的数控机床;IT业、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需求纳米级亚微米级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传统制造行业的产业升级,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数控机床进行装备。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数量和品种,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总干事长吴柏林(右图)近日透露,《国家数控机床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草案已经制订完成,目前正由国家发改委修改,修改完成后,将报国务院领导审阅批准,然后正式施行。据了解,《规划》施行以后,困扰我国机床工具业发展的数控机床产业化和自主开发能力偏低的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国产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连年下滑的局面将被扭转。 国家政策扶持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建设 按照《规划》,未来5年机床工具行业将营造20个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和为之配套的10个基础功能零部件产业基地,基地企业将享受国家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规划》中明确指出,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企业所开发生产的新产品和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实行增值税返还政策。当问及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已经实行了消费型增值税的大连和沈阳的企业是否会因此享受双重税收优惠时,吴柏林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东北地区增值税改革以后,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增值税转型的呼声很高。《规划》实施后,东北以外地区的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企业很可能率先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从而也得到双重税收优惠。 事实上,国家已经对机床工具行业的部分企业给予了增值税返还政策,只是力度太小,新政策有望加大力度。但是吴柏林认为,应该按照企业生产新产品和高档数控机床产品销售额的比例进行返还,并且返还比例在3%~5%。 吴柏林还谈到了进口关税问题。“做功能部件,需要进口一些零件和散件,目前零件和散件的进口关税还是很高,这就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另一方面,整机进口关税却可以大幅度地往下降,甚至可以免税。”他说,“在若干关税政策方面还有待调整。” 另据了解,《规划》还将对进入产业化基地的企业给予国债项目资金的支持。对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初期建设,以及首台、首套新产品,也将给予一定的风险补贴。 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功能部件开发制造能力 中档数控机床产业化程度低是《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中档数控机床我们能做,但是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从质量、交货期,到售后服务,都缺乏市场竞争力。”吴柏林说,“不要说跟欧美比,就连中国台湾我们现在都比不过。他以中档数控机床中典型的普通立式加工中心作例子:2004年内地约消耗了1万台,但是大陆所有企业加起来共生产2000台左右,而只有八九个生产加工中心工厂的台湾竟向大陆销售了3300台。这说明我们的竞争能力差,产业化水平低。” 在发展专业化生产方面,吴柏林认为,提高产业化水平,从政府导向来说,还是要大力提倡专业化生产。“搞机床,尤其是普及型或经济型机床,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法是不行的。” 他还特别提到我国机床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主机厂多,关键功能部件专业生产厂少且弱。以数控系统来说,我们的数控系统80%以上是进口的。不仅价格高,进口周期也不能满足主机厂的要求。而且,使用进口的东西组装起来的机床,可靠性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吴柏林因此认为,提高产业化水平,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功能部件的开发和制造能力。其次,企业的技术改造也要加强,而这方面过去企业欠账太多。“制造高精度的机床,用低精度的普通机床去做,难度是很大的。” 提升高档数控机床开发能力 如果说中档数控机床我们还能做,只是产业化水平低的话,那么在高档数控机床方面,开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规划》明确了以企业为主体提高开发能力的方针。吴柏林提到有希望进入国家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的企业,像大连、沈阳、北京、上海、济南、秦川、齐齐哈尔的几家企业,都具备一定的水平,而且这几年发展势头很好。“如果国家再扶持一下,它们可能很快就能上来。” 但是,提高开发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拿数控系统来说,现在西方大的公司对我们采取封锁加倾销的市场战略。首先是封锁,封锁不成就倾销。其数控系统在中国市场以十分昂贵的价格出售,获取了高额利润。一但中国企业开发出同样产品,他们就立即大幅降价,甚至降到中国企业的成本价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就更要给国内企业以扶持,就像当初美、德、日等扶持本国企业那样。 另一方面,吴柏林提醒企业也要从主观上重视开发的投入。“前几年国内机床企业多数处于亏损状态,无力进行科研和技术开发,现在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但是你不能只顾生产那些万元一台的小机床。那样的话,几百万美元、几百万欧元一台的机床你永远都开发不出来。” 专家指出,机床企业如欲进入产业化基地,其技术开发投入不得低于产品销售收入的5%。如果达到了这个指标,将可每年享受国家给予的一定程度的补贴。按照《规划》的目标,到“十一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以销售额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将提高到50%以上,同时,国产全部机床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将提高到60%以上。

国外数控机床的现状与发展综述(重点是国外的)

发表评论

  • 人参与,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