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三极管(半导体二极管)
- 电商
- 2022-06-07 16:33:28
什么是半导体三极管?
三极管,全称应该是半导体三极管,又称双极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它的作用是将微弱的信号放大成幅度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晶体管是半导体的基本元件之一,具有电流放大的功能,是电子电路的核心元件。三极管制作在半导体衬底上,有两个PN结,它们彼此非常接近。两个PN结把整个半导体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边是发射极区和集电极区,以PNP和NPN方式排列。电子三极管这是英汉词典中“三极管”一词唯一的英文翻译。和电子三极管最早出现有关系,所以先入为主,也是真正意义上三极管这个词所指的原始项。剩下的中文叫三极管的东西,在实际翻译中绝对不能翻译成三极管,否则麻烦就大了。严格来说,英语里没有三条腿的管子这个词!
半导体三极管是什么
三极管是一种控制元件,主要用来控制电流。以共发射极连接为例(信号从基极输入,集电极输出,发射极接地)。当基极电压UB发生微小变化时,基极电流IB也会发生微小变化。在基极电流IB的控制下,集电极电流IC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基极电流IB越大,集电极电流IC就越大。相反,基极电流越小,集电极电流IC就越大。但是集电极电流的变化远大于基极电流的变化,这是三极管的放大效应。IC变化量与IB变化量之比称为放大系数 (= IC/IB,代表变化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一般是几十到几百倍。三极管放大信号时,首先要进入导通状态,也就是首先要建立一个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也就是所谓的建立偏置,否则会放大失真。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连接一个电阻,可以将电流放大转化为电压放大:当基极电压UB增大时,IB变大,IC也变大,IC在集电极电阻RC两端的压降也变大,所以三极管的集电极电压UC会降低,UB越高,UC越低, UC= UB。仅供参考,请参考相关书籍。三极管的作用半导体三极管又称双极晶体管,有很多种。按结构和工艺分类,有PNP和NPN型;按制造材料分类,有锗管和硅管;按工作频率分,有低频管和高频管;一般低频管用于处理频率在3MHz以下的电路,高频管的工作频率可以达到几百MHz。根据允许的功耗,有小功率管和大功率管。一般小功率管的额定功耗在1W以下,而大功率管的额定功耗可以达到几十瓦甚至更多。常见半导体三极管的外观见图2.5.1。图2.5.1半导体三极管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的外形图。的取值一般为20 ~ 200,是表征三极管电流放大的最重要参数。反向击穿电压U(BR)CEO的值。指基极开路时C、E两端所加电压的最大允许值,一般为几十伏,高压大功率管可达千伏以上。最大集电极电流ICM。指由于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过大,值下降到规定允许值时的电流(一般指值下降到正常值的2/3时的IC值)。实际上,如果管道在运行中超过ICM,不一定会损坏,但管道的性能会变差。最大管耗PCM。指根据三极管最高允许结温确定的集电极结最大允许耗散功率。实际工作中,三极管的IC和UCE的乘积小于PCM值,否则可能烧坏灯管。渗透电流ICEO。指三极管基极电流IB=0时流过集电极的电流IC。它表示基极不受集电极电流控制的程度。小功率硅管的ICEO约为0.186A,锗管的数值比它大1000倍,大功率硅管的ICEO约为mA量级。特征频率英尺。指三极管的值下降到1时的工作频率。fT的典型值约为100 ~ 1000 MHz,实际工作频率
简述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作用及结构类型。
半导体三极管的主要作用有:放大、驱动、开关等。半导体三极管,又称晶体管,按材料一般分为两种:锗三极管和硅三极管。按极性有PNP型和NPN型。三极管的三个电极分别是发射极(E)、基极(B)和集电极(C)。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一篇:三极管(二极管种类)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