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映机(高清投影仪家庭影院)
- 电商
- 2022-05-18 03:39:36
电影院要如何选择合适的影院放映机?
目前国内市场仍以2K机为主,但由于成本较高,国内对1.3K的需求较大,长期来看将成为快速发展趋势。但是,前瞻性的4K技术只能说是一个概念性的产品,由于成本高,4K高分辨率影片的高度缺乏,离实用化还相差甚远。未来几年1.3K和2K还是主流,所以现在大部分影院应该主要选择2K和1.3K的数字放映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增加几台4K数字投影仪。虽然4K还不是主流,但是有上升的趋势。拥有几台4K放映机可以彰显电影院的“高档、跟风”,也一定会吸引很多对观影要求很高的高端观众。选择一台合适的影院放映机,首先要了解放映机的种类和性能。1.电影放映机从使用份数上可分为8毫米放映机(过时)、16毫米放映机(过时)、35毫米放映机和70毫米放映机(IMAX)。从用途上可分为:升降机(移动机)固定机、坐机。可以放映的影片类型:宽屏、空白等。电影放映机正被数字放映机逐步淘汰。电影放映机的优点:色彩好,成像稳定。数字投影仪的优点:无抖动,无放映事故(断片),放映成本低。二、数字电影放映机的标准和特点从高到低分为4k、2k、1.3k、0.8k。区别:4K(数码机分辨率4096 20168.25万像素)是最高端,大城市很少。和4K可以同步电影,2K都有。4K设备只能在20多米宽的屏幕上看到2K的效果差距。2K(数码机分辨率为2048 10802.21万像素)是国际标准机。1.3K(数码机分辨率为12801024 131万像素)是国标机。0.8K(数码机分辨率为1024768 78.6万像素)是一款农村投影机。4K和0.8K不在我们讨论范围之内。(以上数字设备标准,我国已颁布暂行技术规范)。分辨率1.3K标准是国内标准。2K是国际标准。区别:1.3k国产片基本同步,而进口片包括港片(国产合拍片),2K可以分大片。全球电影同步(只要国家引进)进口片1.3K,但不是分账片,而是买断片。就是因为版权和芯片级硬件限制,明细账放不出来。目前国内影院流行两种标准,一种是基于1.3K的数字机,用于放映国产片,审批影片;另一种是以2K数码机为主,用来放映好莱坞大片。根据不同的市场,影院会选择不同的配置。目前国内电影制片人已经掌握了这两项技术。1.3K的制作技术在国内已经相当成熟,2K是主流。还可以兼容国产片,正在向二三线城市渗透。至于正在预热的4K技术,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实际应用还非常有限。原因是它的高分辨率电影没有跟上它的发展,采用4K技术的电影屈指可数。像现在最火的3D技术,不仅片数不多,而且其制作的3D影片质量参差不齐。此外,国内观影效果优秀的3D影院数量相对有限,这与火热的宣传报道形成了巨大反差。它的实用性、立体感和内容都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放映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谁发明的?
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19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钦路14号的“格拉咖啡馆”地下室,用自己的相机首次放映了电影《工厂大门》。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电影上映活动,这一天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带着他们获得专利的电影放映机,在宽30米、高20米的巨型屏幕上放映“电影”。这台具有同步录音功能的放映机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第一部电影诞生于1895年12月28日。路易琉米爱尔(1864-1948)最初是法国里昂一家制造摄影器材工厂的老板。爱迪生的“电影镜”传入法国后,他爱上了电影机器的研究和制造。1895年3月,他终于发明了超越所有竞争对手的“电影机器”。1895年12月28日星期六,路易斯琉米爱尔的父亲安东尼琉米爱尔带着他儿子的这些电影来到巴黎卷尾猴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电影公映。因此,这一天被定为电影的诞生日,琉米爱尔本人也被世界公认为“电影之父”。
电影放映机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法国里昂电影博物馆。展出的有各种过往的电影器材,还有电影拍摄场景的模拟、剧照等。里昂是世界电影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部电影是在里昂拍摄的。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有三个关键数字:——3D、4K和每秒120帧。这一全新的技术规范将颠覆电影诞生百年以来的旧式观影体验。高帧率的画面会带来高清电视一样清晰流畅的视觉效果,新的帧率也意味着整个制作流程的改变。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1927年以来的剧照电影,主要采用每秒24帧的拍摄和放映速度。一幅静止的画面称为1帧,每秒24帧的连续投影在人眼中就可以成为连贯的画面。这是人类视觉暂留现象可以接受的低帧率,也是早年保持声音流畅的最低要求。几十年来,虽然不时有作品打破这个标准,但主流作品都采用了这种默认格式。作为20世纪
纪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电影对人们的生活可谓影响深远,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全球各地的电影院里观看电影。 那么,电影放映机最早是如何诞生的呢? 从幻觉、玩具、影戏机到电影放映机 与电话、留声机、汽车等19世纪新生事物一样,电影也尾随着工业革命来到人间。技术在电影诞生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19世纪中后期,正是由于新技术的不断累积,才让电影放映机的出现成为可能。 电影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的活动画面其实是人眼的幻觉。科学家发现,当一连串略有差异的图像在人眼前快速闪过时,由于图像在视网膜上不会立即消失,人们便可以看到图像运动起来。 根据这一原理,比利时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和奥地利几何学教授西蒙·史坦弗在1832年几乎同时发明了“诡盘”,通过“诡盘”上的缝隙可以让静止的分解图像产生运动感。两年后,英国人霍尔纳发明了同样原理的“走马盘”,成为广受欢迎的玩具。 在此类光学玩具的发明潮流中,诞生了早期的动画片。1877年,法国人埃米尔·雷诺将走马盘加以改进,发明了由几面镜子拼成圆鼓形的“活动视镜”,并用幻灯装置将图案投射到屏幕上供观众观看。 1888年,雷诺发明了“光学影戏机”,并且从1892年开始公开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动画片。 就在雷诺开始放映动画片的同时,美国发明家爱迪生也正在大洋彼岸尝试着制作一种能够放映活动影像的机器。 爱迪生是在发明了留声机之后产生这个想法的,他希望能够为留声机配上活动的画面,即创造一个“如留声那样用耳朵来听,却是用眼睛来看的设备”。 爱迪生的助手W.K.L.狄克逊也是电影放映机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之一。狄克逊为爱迪生的电影放映机找来了柯达胶卷,并且将柯达胶卷裁切成35毫米宽,每一格胶片上面留四个齿孔,这些都成为日后电影胶片的规范。 1894年,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Kinetoscope)公之于众。电影视镜的外形是一个大箱子,上面装有放大镜,凿孔的胶片放在箱子里,一次只能供一个人观看。 电影视镜不仅出售给美国的放映商,也销售到欧洲。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在观看了爱迪生的电影视镜后,发明了一种放映系统,并由此激活了电影的商业元素。 卢米埃尔兄弟作品《工厂大门》剧照卢米埃尔兄弟设计的活动电影机是一种集拍摄、放映和洗印于一体的机器。他们从希腊语中寻找词根,将这种活动电影机命名为“Cinematographe”,简称为“Cinema”。卢米埃尔兄弟还将电影拍摄速度调整为每秒16格,成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国际标准的电影速度。 史上首场收费的公开电影放映 第一场伟大的电影放映事件出现于1895年,这一年也被人们公认为电影诞生的年份。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进行了首次收费的公开电影放映。 “那天晚上,时髦的顾客们支付一个法郎,就可以观看由十部影片组成的一段25分钟的节目”。人们对银幕上出现的那些真人大小的人物惊叹不已,风吹树动,海浪拍岸,火车驶来,这些生活的场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公映几周后,生意异常火爆,放映场外的观众排成长队,每天放映20场,收入2500法郎。1895年2月,卢米埃尔兄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电影放映活动。两年之内,卢米埃尔的技师已经到达了南极以外的各个大陆”。 俄国作家高尔基在莫斯科观看了卢米埃尔兄弟的影片后,写下了这样的感受: “昨夜我身处幻影王国……(那看了叫人害怕),但只不过是幻影在动,没有别的……突然咔嗒一声,银幕上所有的东西都消失,而后一列火车出现,向你疾驶而来,小心!看来它会冲入你身处的黑暗中,把你压得血肉模糊,尸骨不存,然后也把这栋挤满了美人、醇酒、音乐与邪恶的大厅压个粉碎,可是,这也只不过是一列幻影罢了。”卢米埃尔兄弟给观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当时的电影评论家这样评述:“这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自然情景完全一样!”这种现实主义风格毫无疑问是卢米埃尔兄弟和早起电影先驱者们成功的基础。然而,重复的现实主义手法并不能让电影走得更远,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在18个月后就让观众感到厌倦了。这时,一位名叫乔治·梅里爱的法国人改变了历史的发展轨迹,赋予了电影全新的生命。 乔治·梅里爱与他创造的魔幻世界 乔治·梅里爱曾是一位拥有自己剧场的魔术师,他在观看了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电影之后,想在自己的剧场表演中加入电影放映,但是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却不对外出售。 乔治·梅里爱从英国人威廉·保罗那里买到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初期也是拍摄一些写实性的记录影片。一次偶然的摄影机胶片故障,让梅里爱领悟了停机再拍可以得到不一样的电影效果。 乔治梅里爱1896年,梅里爱拍摄了《贵妇失踪》,在影片中,梅里爱扮演的魔术师将一名女人变成了一具骷髅。拍摄方法是先拍摄女人,然后关掉摄影机,再将女人换成骷髅,接着再拍。 梅里爱用这种拍摄方式与其他特效技术结合,制造了独特的魔幻场景。尤其是他拍摄的科幻影片,广受观众的欢迎。 梅里爱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出资修建了豪华的摄影棚。他最著名的影片是《月球旅行记》,讲述了科学家从地球乘坐太空飞船到月球,被一个神秘种族监禁后逃跑的故事。 从1900年之后,梅里爱几乎从未走出他的摄影场地一步。在电影尚未成熟的时代,梅里爱的科幻影片“代表着一个惊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一个充满科学奇迹的世界”。 美国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曾经在2011年拍摄电影《雨果》来表达自己对梅里爱的敬意与怀念,他说:“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我认为今天有关电影的一切都是源自乔治·梅里爱。”(作者:刘杨)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
下一篇:胶片制作设备(医用胶片)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