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机(剪切机)
- 电商
- 2022-05-18 01:13:33
编辑机和电脑有什么区别?
编辑器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使用的一种录像机。与普通录像机不同,编辑机具有精确点的编辑和控制功能。它能精确控制磁带播放、录音开始和节目点。精度是1/25秒,专业术语是1帧。它是电视节目制作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剪辑机关注的是影视素材的剪辑,主要包括:1。用磁带剪辑来剪辑影视的设备叫线性剪辑机。它最大的特点是利用硬设备,对资料的查找和记录要按时间顺序进行,像一条直线,不能随意移动。这既费时又费力,还会对磁头和磁带造成相应的磨损。2.非线性剪辑机是利用计算机直接从硬盘上按帧或文件的形式快速准确地获取素材进行影视剪辑的设备。它最大的特点是用非编辑软件(如pr1.5)制作,浏览、编辑、定位方便,可以随意调整素材长度,随意组合素材。同时还可以添加字幕,特效等等。电脑可以当编辑器,特殊编辑器不能当电脑。
对编机的使用步骤
你好,湘班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共13课时)
第一课中国画欣赏(下)
教学目的:
1.了解作品的人物表达和艺术表现。
2.使学生获得思想课,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间的交谈,引导话题:
老师:国画作品分类就题材而言,有山水画、静物画、人物画等等。这节课,我们将欣赏画中的人物,也就是人物画。(写在黑板上)
二、欣赏作品:
(1)油画《贫农的儿子》作者:蔡亮(板书)
1.介绍工作内容:
老师:你知道什么是“贫农”吗?(学生回答)
“贫农”是指在旧中国受地主和官僚压迫剥削的贫农。
老师:从图中人物的服装特征来看,学生们知道作品的年代吗?(学生欣赏投影图并回答问题)
老师:作品表现了1934年至1936年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岁月。
那是1933年10月,蒋介石向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大规模反革命。
进攻。当时的领导者是王明(板书),他坚持红军与敌人硬拼。结果红军伤亡惨重。为了保存红军的力量,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队伍到达贵州遵义市后,中共中央召开大会,取消了王明的领导资格,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于是画面上出现了毛泽东,两个贫农的儿子和红军队伍。
学生通过课件看图片,对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发表看法。(举手发言)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
老师:你知道这部作品的美吗?
(1)人物面部表情和动态描写细腻生动:贫农之子表情真挚,体现了他迫切的参军愿望;毛泽东面带微笑,显示了一个慈爱和欢迎神,清;由近及远,红军步伐整齐,精神饱满。
(2):作品的色彩由蓝色和灰色组成。身穿蓝灰色制服的红军队伍蓝灰色的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长征路上会有很多风险。
(3)抬头看构图:画面上地平线位置低,人物高。中间是毛泽东和贫农的儿子,左边是红军队伍。画面焦点突出。
(二)中国画《童年》作者王胜利
问题: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环境背景和人物衣着,表现出爷爷和孙子是哪里人?作品中的孙子和外孙在做什么?你能告诉我他们在谈论什么吗?(学生回答)
师:作品表现了陕北农民生活的小场景。从背景的窑洞、枣树和老人头上系的白毛巾,可以看出陕北农民生活的特点。
老人在编篮子,戴着红领巾的小孙女背着书包,手里拿着成绩通知书。她兴奋地靠在爷爷身上,看着他的耳朵,告诉他她考试得了多少分。从她和她爷爷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一定是成绩不错,作品充满了简单温馨甜蜜的气息。
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征:
(1)、通过比较产生美:
一老一小,老的和蔼可亲,小的天真可爱。
人物用浓墨重彩,用线细致入微,尤其是人物面部线条生动自然。越看越觉得好看。
画的背景用墨清淡,用笔和线条简洁,衬托人物,很有立体感。
、人物看起来很美:
爷爷停下手中的活,俯向孙女,认真地听着。小孙女把头和脖子凑在爷爷耳边,开心地说着什么。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搭在爷爷的肩膀上,胸部搭在爷爷的背上,体重落在爷爷的身上。另一只手拿着通知,像鸟儿飞翔的翅膀一样背在背上。
(四)水印木刻《蒲公英》作者:吴凡
1.介绍工作内容:
学生欣赏作品,说出画面内容。
师:作品通过一个小女孩割草吹蒲公英的生活场景,唤起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联想。
蒲公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它的种子藏在绒毛里,飞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割草的小女孩吹着蒲公英,看着它们随风飘散。也许她心里有一种向往!
2.介绍作品的表现形式:
作者以水印木刻的形式表现出来。
出一种国画的趣味,有一种淡雅的美。 水印木刻:在特制的木板上用木刻刀刻出画面形象后,再用水调和颜料拓印在宣纸 上的作品。 3·分析作品构图特点: 以大片的空白衬托朴实可爱的小女孩,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五)水印木刻 《和平》 作者 方国雄 (六)中国工笔画 《小伙伴》 作者 陈白一 1、作品内容:《和平》、《小伙伴》都是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的儿童题材作品。 2、作品的表现形式。 3、作者介绍。 三、小结: 1、作品的表现形式: 写意画粗犷、豪放,又称泼墨画;工笔画整洁、细腻;兼工带写的中国画,比写意画法工,比工笔画法粗放。 2、分析作品的形式。 3、下课。 第二课 命题画 过年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便学生在回忆春节节日气氛的同时,无拘束地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节日之夜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回忆过年的喜庆场景。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构图时突出重点。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 学具:彩色笔或毛笔、颜料、白纸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 1、年的来历故事 2、过年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回忆回答。 4、过年又称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过年的日子里,人们吃团年饭、放烟花、走亲戚、玩花灯……一派红红火火、喜庆热闹的景象。 (课件展示,过年的情景) 5、板书课题。 二、课件展示,直观感受 1、分析烟花燃放时的形状。 A、放射状;B、团状;C、旋转状;D、点线状。 2、学生回忆逢年过节,自己和家人、朋友玩烟花的情景。 A、在阳台上“彩珠筒”。 B、一家人欣赏“天女散花”、“火树银花”。 C、除夕夜12点,家家燃放烟花迎新年。 (每种情景都配以图片展示) 3、指导学生回忆电视里玩花灯、舞龙、舞狮的场景。 4、春节还有哪些特殊的活动? 5、欣赏课本范图,分析构图特点。 三、学生作业: 1、 学生自由画出过年的喜庆情景。 2、 播放第三册学过的童声合唱歌曲《小拜年》的录音:“正月里好耍狮子灯呀,耍起那个狮子灯拜个新年。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锵咚咚锵……。锣鼓龙灯好热闹呀,耍起那个狮子灯拜个新年……” 四、小结下课。 第三课 纸条锁编粘贴纹样 教学目的 通过学会利用旧挂历纸锁编粘贴成各种纹样,进一步提高手、脑协调并用的能力,发展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纸条锁编的步骤及排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纹样美观大方。 教具::范作若干,挂历纸、小刀、录音机、磁带等。 学具:挂历纸、单色底纸、浆糊、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教师分别出示锁编纹样范作:“同学们,这些纹样美不美呀?你们知道是怎样做成的吗?别急待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2、分解纹样: 请一名学生上台来拆一个纹样,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说一说它变成了什么?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纹样现在变成了纸条,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纸条来锁编粘贴成各种纹样。”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1、指导回忆:“同学们玩过风车吗?知道风车是怎么做的吗?” 请一位学生上台,用刚才拆下来的纸条做一个风车。 小结:“刚才这位同学做风车又快又好。不过你们发现什么秘密没有?” 学生观察、讨论:做风车只要3根纸条,而刚才拆下来的纸条有4根。 教师小结:“对了。同学们观察很仔细。我们今天做的纹样要4根纸条才能锁编成一个纹样。这个纹样就叫风车结。下面请大家打教材第6页。怎样锁编风车结呢?” 2、自学:请同学们看清风车结锁编步骤图,相信同学们是能够看懂的。然后用小刀裁16根或更多的等宽、等长纸条,边看步骤图边锁编成许多风车结。等会要进行评比,看谁排列出的花样最好看。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1、每个同学自由排列,看看可以排列出多少种花样,然后将你认为量漂亮的花样粘贴在作业纸上。(播放音乐制造气氛。) 2、作业要求: A、剪切的纸条宽度基本均匀、光洁。 B、制作精细、花样繁多(有横摆、竖摆、斜摆,有四叶风车结、八叶风车结,色彩丰富)。 3、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作品展示,评价 五、小结 第四课 纸条穿编 教学目的: 1、学习运用纸条穿编造型的有关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灵巧的双手。 2、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重点、难点: 纸条穿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1、搜集各种材料穿编而成的工艺品实物。 2、制作纸条穿编范作,剪好经纬纸条。 3、录音机、磁带。 4、彩色纸、剪刀、浆糊、直尺、小竹片。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认识纸条穿编。 1、小朋友,今天这堂课我们来学习纸条穿编(板书课题)。也许大家对这一内容感到很陌生,但是它并不难学。只要用心,保准一学就会做。 2、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的纸条穿编范作。你们看,这就是纸条穿编作品。它运用较厚的纸条、通过编织进行造型。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手工艺术品。 3、出示课前搜集的运用其它各种材料穿编的工艺品,指导学生欣赏。虽然材料不同,但穿编的方法类似。通过欣赏,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示范,学习纸条穿编方法。 1、进一步理解纸条穿编的意思。纸条穿编就是将宽度相同的纸条用经纬交穿编织的方法来造型。 2、认识经线与纬线: 联系地理知识简述经线与纬线的概念,告诉学生横的叫纬线,竖的叫经线。 3、学生自学,思考问题。 A、你认为纸条穿编是怎么做的? B、经线可做怎么样的变化? C、有什么好办法剪经线?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5、教师示范: A、把一张纸对折; B、用剪刀剪出经线; C、拿另一种色纸裁出宽窄一致的纬线; D、穿编完成。 6、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按照穿编的方法步骤进行纸条穿编竞赛。教师予以个别指导。 比赛结束后,教师把部分作业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评议谁的最好,谁的还存在什么缺点,值得改进。便大家能取长补短、共同得到提高。 三、小结全课,勉励学生。 1、肯定全体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精神。告诉学生灵巧的双手是自己锻炼出来的,敢于动脑动手才会有所创造。 2、鼓励学生课外尝试纸条穿编其它的图案。 第六课 命题画 植树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画出植树时的感人情景。 2、培养学生的记忆、想象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力。 3、进行绿化祖国、美化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如何生动地表现出植树时的感人场面。 教学难点: 植树时的人物动态描绘及构图处理。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两幅、图钉、幻灯机、投影片、录音机及磁带等。 学具:白纸、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课题。 1、 课前教师在教室四周摆些绿色植物。铃声响,学生人教室,感觉空气特别清新。 2、教师按下录音机,播放(百鸟争鸣》的轻音乐。 3、播放音乐的同时,打开两幅森林挂图,幻灯映出树林灯片。 4、教师用轻柔的声音导入课题:同学们,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是因为有了枝繁叶茂的树林。 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我们不要错过了这个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季节,我们国家还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画一画植树时的感人场面好吗? 板书课题:命题画 植树 二、新授。 1、启发回忆: (1)同学们上星期到植物园开展了植树活动,还记得当时的热闹场面吗? 学生各抒己见,描述当时植树的情景: “有的扛树苗、有的培土、有的浇水……除了你们小学生外,还有什么人也在植树?” 学生记起还有大哥哥、大姐姐,特别是一部分省市领导同志也在那里植树,大家都在为绿化祖国出一份力。 2、讲解难点: (1)植树时的动态是怎样的?请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人物画速记。 (2)为生动地表现植树时的感人情景,同学们最好将人物表现得更充分。比如:充分仔细地描绘人物的表情、服饰、发型等。教师打幻灯,提供一些具体的人物形象,同时,选择黑板上的一个动态进行具体描绘。(板书:人物动态生动) (3)欣赏第10页的三幅学生作品: 教材左上图描绘的是小朋友植树时的热闹场面,人物动态各异,造型简练,构图饱满右图画的是去植树的情景,人物动态、表情生动,服饰描绘仔细,构图有主有次,用色大胆。 下图是一幅想象画,主题是:"把绿色洒向地球",表达了作者绿化环境的美好愿望。 小结:要使画面生动、耐看,除了注意人物形象的描绘外,还要特别注意构图饱满、完整,因此,可添画周围环境、植树工具等,也可进行想象,表达自己绿化祖国的美好愿望。 板书:构图饱满完整 3、指导画法:(教师继续范画) (1)构思:可根据记忆进行描绘,也可根据平时的感受进行想象创作。 (2)构图:先确定主体物的位置,合理安排人物及场景,注意人物之间的前后关系及内在联系。 (3)描绘:具体、生动地表现人物形象及植树场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 1、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画一幅表现植树情景的命题画,注意人物动态生动,场面热闹感人,可进行想象创作,工具材料不限。 2、教师行间指导。 四、作业展评。 1、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进行集体评议。 2、课堂小结。 第八课 中国画 云和水 教学目的: 1、学习* 2、巩固中国画的用笔和用墨技法,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中国画云和水的画法-。 教学重点: 1、毛笔所含水分的掌握。 2、外形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具:幻灯、挂图、中国画工具。 学具: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查工具,讲述要求。 二、复习旧知: 1、五色指哪五色? 2、运笔的方法有哪些? 3、讲评上节课作业。 三、讲授新课。 1、出示陆一飞山水画作品欣赏。 2、由教师发问,三至四名学生谈感受,了解中国画云和水的特征与画法。 教师讲述。 3、揭示课题:中国画 云和水 四、展示教师范画,讲述云和水的画法。 云和水外形多变,常见的画法有勾线法和泼墨法,非常注重墨色变化。 五、教师讲述并演示画云和水的方法。(将演示宣纸挂上) 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和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云和水的不同形状,注意形状、大小、线条的变化。 六、讲述作业要求: 运用云和水的画法,发挥想象,画出有创意的云和水。 七、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八、小结,下课。 第十课 给蝴蝶添画花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对称形的特点。 2、训练学生大胆进行顿色搭配和表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 重点与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块,大胆漆画花纹。 教具与学具 教具: 搜集有关蝴蝶的图片、彩照、邮票、工艺琨和标本;幻灯片两张,录音机,音乐磁带,小红花;印好蝴蝶纹样的小卡片。 学具:作业用纸;各种彩色纸、铅笔。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花姑娘朋友。是谁呢?大家看!(出示蝴蝶标本)小朋友 异口同声地说是蝴蝶。(板书:蝴蝶) 大家喜欢蝴蝶吗?为什么?因为它们有美丽的花纹,漂亮极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给蝴蚨添画花纹,(把标题板书完整) 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漂亮的小蝴蝶哩,(出示彩照、图片、邮票上的蝴蝶)你看,它们有着各式各样的花纹,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小朋友们愿意和它做朋友吗?" 大家仔细看看,这些蝴蝶的形状和花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 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对称形)大家想想还有什么也是对称形吗? 蝴蝶的形状、花纹、颜色两边是一样的,所以,蝴蝶是对称形。蜻蜓、小蜜蜂也是对称 形。 三、老师讲解示范画法 老师这里画了两只蝴蝶,大家比一比,哪只蝴蝶好看?(用幻灯打出两只蝴蝶,一只花纹、色彩都很镖亮,一只是单色白描)。 如果老廓也给第散只蝴蝶添上花纹,它也会很好看的。 怎样添画呢?先画一边的花纹,再画另一边,两边要基本一样。颜色呢?先上一边的颜色,自己喜欢什么浊色就配什么颜色。(老师用彩笔直接在幻灯片上描画,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十分形象地看到添画步骤。) 添画完了,再让大家比较看看,认识到这只蝴蝶也同样漂亮了。所以,添画花纹非常重要。 四、学生添画练习。 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怎么样?每位小朋友都做一名小小设计师,给蝴蝶姑娘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看谁设计得最好看。把印有蝴蝶纹样的卡片分发给每位同学,轻轻播放欢快的音乐。 老师随时鼓励大家大胆地涂色、配色、创新。 把效果好的作业张贴在展览板上,然后民主评曲最佳设计师、并奖励一朵小红花。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给蝴蝶添画花纹,大家都画得很不错,都绪蝴蝶蛄娘穿上了非常漂亮的衣服。我们的生活是美好、幸福的,但我们从小就要艰苦朴索,·不要只讲穿得漂亮,而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十一课 命题画 赛龙舟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赛龙舟的来历,简略了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通过画赛龙舟,让学生懂得集体团结协作的力量,是一种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知道湖南的一些风土人情。 二、巩固和练习画人物动态的绘画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三、通过画赛龙舟这种热烈场面,迸一步学习和巩固构图布局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画出赛龙舟的热烈场面。 教学难点: 划船的队员和打鼓的队员的动态描绘。 教学准备: 教具:电视机、录放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带、桨、划桨的木偶人、活动灯片、水彩笔、蓝色的卡片纸、学生作业用纸。 学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了解赛龙舟的历史由来。 小朋友们特别喜欢听故事,下面请大家听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打开录音机)"历史上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贴出诗人屈原的画像)……大家上中学时将会学到诗人那千古吟唱的诗篇《离骚》。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每年的五月初五在全国各地都要举行非常隆重的龙舟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 :命题画赛龙舟(板书课题)。 二、说龙舟赛,启发学生回忆、想象龙舟赛的热闹情景。 在我们湖南省很多地方,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几天,都要举行热闹非凡的龙舟赛(板书)。小朋友们见过吗?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学生饧谈,教师综合性地板书: "人山人海 竞争激烈 鼓声、加油声响彻云霄" 2、1991年5月,在我们湖南汨罗江举行了"国际龙舟赛"(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全世界许多国家的代表队在那里欢聚一堂。别具一格的主席台和观望台扎在江中。江的两岸装满了彩灯,挂满了彩旗,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真是世人罕见,振奋人心3、打开教材第32页,指导学生看教材上介绍的赛龙舟时热闹情景的照片,加深学生的印象,充实学生的想象。 三、学画法,尝试画出龙舟赛。 1、教师讲授画法。 无论哪次龙舟赛,都离不开队员、龙舟等。那么每条龙舟上都有些什么成员呢?(让学生回亿、发言,教师板书:旗手、鼓手、队员)既然是赛龙舟,那么龙舟的模样便可以画得形象些、夸张些(教师板画几种不同形式的龙舟模样,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放手作画。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减少了学生作业的难度)。 要在画面上表现出比赛的激烈,就要在画面的构图,尤其是龙舟的位置安排上动点脑筋(教师用自制的活动灯片演示说明怎样的距离才能使竞赛场面激烈些,使学生懂得如何来处理画面才能取得好的画面效果)。为了增强画面的热烈气氛,还可以画观众。通过观众的动作、表情来衬托比赛激烈。 2、学生尝试创作练习。 播放音乐。 教师随时发现典型,抓住典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作。 四、评作业,总结画的特点。 学生基本完成作业后,把一张张色彩鲜艳、激动人心的画面贴到教师课前画好的作业背景图上,再让大家评选出优秀作业。然后教师概括总结,肯定大家大胆创作精神,鼓励学生平时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要把诗人屈原那种爱国精神落实到自己的学习之中去,刻苦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 第十二课 剪贴盆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了解盆景的有关知识,发展审美感知能力。 2、掌握剪贴盆景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难点: 构图恰当,材料运用巧妙。 教学准备: 教具:利用l日《盆景》月历充当挂图,各种废旧彩印纸片(将每张裁成若干小块)、剪刀、浆糊、展示板、收录机、磁带。 学具:配给数张小废彩印纸片、白色作业纸一张、剪刀、浆糊。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人新课。 1、观赏 出示挂图并口述。 生活离不开美,现在我们来欣赏园林艺术申的奇葩 盆景。盆景将大自然申宏伟秀丽的山水、树木等,浓缩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内,用来装点庭院、厅室等,使人们在小范围里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弘壮丽。 要求学生认真观赏挂图。 教师板书:"盆景" 2、简评。 (1)树桩盆景:图一、青翠欲滴、清新秀丽。 图二、古朴苍劲、气度不凡。 图三、硕果累累、丰收在望。 (2)山水盆景:图一、崇山峻岭、雄伟壮丽。 图二、峭壁悬崖、险峻雄劲。 图三、峰峦叠翠、优雅宁静。 (3)结语一一文人雅士赞美盆景是 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板书) 3、揭示课题。(板书"盆景"的前面添加"第29课 剪贴) 三、讲授新课。我们今天不是制作盆景,而是利用各种废旧彩印纸剪贴盆景1、翻开课本,要求学生通览本课内容。 2、提问: (1)书中有些什么盆景?(根据学生所答进行归纳。板书:树桩盆景 山水盆景) (2)盆景由哪两大部分组成?(51导学生概括为盆子、景物。)接着又问:为什么有的盆子偏高,有的盆子却偏宽? 3、示范:(紧扣上述内容。) (1)对折剪出偏高和偏宽的"盆"各一个,并分别粘于展示板上,同时发问:这适合做什么?那又适合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取一张废月历纸,当堂演示剪贴一幅盆景,并一边讲述怎样选材,巧妙利用它的颜色和纹理,以及景物安排,如大小、疏密,虚实等变化。 (3)剪贴盆景要求用平视构图。 A、口述什么是平视构图。(不管什么角度,都把它当作与视平线平行来看待。) B、教师用实物演示、说明。 C、要求学生运用实物进行观察。 四、进行练习。 1、传递作业用纸。 2、提出作业要求:大胆想象 巧妙选材 平视构图 先盆后景 盆分高宽 景重变化(板书) 3、巡视指导。(略) 五、课堂小结。(略) 第十三课 五面对称纹样剪纸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五面对称纹样剪纸的方法和步骤。 2、提高学生视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 教学重点: 折叠方法的掌握和纹样的设计。 教学难点: 剪出美丽对称的纹样。 教学准备: 教具:4件对称纹样剪纸作品。 学具:彩色纸、剪刀、浆糊。 5111希望对你有帮助!
视频编辑机?字幕机?
1、这些一般是专业电视台用的2、都是硬件3、不与电脑连,而直接与监视器相连。非编机(视频编辑机)一般自己有硬盘的。4、价格万元级以上5、如果搞专业,建议购买;如果自己玩玩,就不必了
下一篇:字幕机(字幕软件arctime)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