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碧螺春(苏州东洞庭山碧螺春茶农)
- 电商
- 2022-05-10 01:52:28
洞庭碧螺春到低是不是洞庭湖的,为什么叫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故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陈康琦《郎潜纪闻》、《清朝野史大观》等书中的相关记载,“碧螺春”原是一种野生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墙的缝隙中。茶香幽幽,飘来飘去,时浓时淡。所以“骇人香”就成了当地对这种茶的称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春,清朝的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叶璇,1654-1722)南巡洞庭东山。江苏巡抚派人买了当地著名茶艺师朱精制的上等“骇人香”献给皇帝。康熙皇帝尝过之后,觉得鲜、甜、甜,直透心扉。好茶!但是,一听说这茶叫“吓人香”,就觉得俗不可耐,想给它起个新名字。早已在文化上“汉化”的康熙皇帝,对一些古代的茶诗非常熟悉。比如苏轼曾说“明月投于玉川子,清风拂过武林春”(《试焙新茶诗)),又如李清照说;“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小重山》)。“乌林春”或“一瓯春”都是指茶。所以康熙皇帝根据这种茶的色泽翠绿,形状螺旋,恰好是春天在碧螺峰上采摘的,就把这种茶命名为“碧螺春”。信息:洞庭碧螺春具有“形美、色艳、香浓、味纯”四大特点。根据这四个方面,国标碧螺春茶可以分为五个等级。其中碧螺春,一级、二级洞庭,银白色,青翠欲滴,琴弦细长,卷曲成螺,浑身白毛。冲泡后汤色翠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甜,甜味持久。外观颜色:没有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柔和自然,而有色素的碧螺春看起来色泽鲜艳,绿色,显色。看茶汤颜色: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无色素的汤色看起来清澈、柔和、翠绿、明亮,而有色素的茶汤颜色看起来明亮,明显呈绿色。
洞庭湖碧螺春属于什么茶类
属于“绿茶”的范畴。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一种绿茶,有1000多年的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东洞庭山、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故又称“洞庭碧螺春”。在唐代被列为贡品,碧螺春也被古人称为“功夫茶”、“新血茶”。高档碧螺春,茶芽嫩,0.5kg干茶需要6-7万个茶芽。炒制后的干茶条紧密打结,露出白毛,色泽银绿色,翠绿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为中国名茶,冲泡后白云翻滚,清香扑鼻。主要工序是杀青、揉捻、揉捻、油炸。
碧螺春为何又称“洞庭碧螺春”?高级碧螺春是怎样制成的?
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江苏省苏州市洞庭山,故又称洞庭碧螺春。这个名字和洞庭湖没有关系。属于茶中的绿茶。外观呈弧形,表面有一层绒毛,颜色为绿色带白点。洞庭碧螺春和碧螺春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碧螺春在唐代掀起了一股浪潮,但只有贵族才能享用。碧螺春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据说从前有个人上山玩,在爬山的过程中摘了几片叶子,放在热水里,泡好后先闻到一股香味,喝下去的味道比水好多了。从那以后,树叶被当地人摘下来,带回家泡在水里喝。后来康熙视察民情,来到洞庭,品尝了当地的茶叶,取名碧螺春。碧螺春挑起来也麻烦。每年春分都是最忙的时候。你每天早起,开始采摘茶叶。你需要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采摘完,否则老茶叶会失去很多等级。采摘下来的芽还需要采摘两次,这一批的叶子必须大小一致,不能参差不齐。这些任务都要当天完成,隔夜茶不能炒。碧螺春因为茶叶本身和前期的各种工艺,有等级划分。一级碧螺春,外观翠绿,清新。质量越好,你就会有越多的绒毛。味道更甜更持久,香味更令人欣慰。但是现在茶的门道太复杂了。很多假的碧螺春进入市场,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大家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毕竟是会进肚子的东西。不给身体增加负担是个大麻烦。首先,碧螺春的颜色会是黑色的,泡水没有香味。泡出来的水颜色不会是绿色,而是黄色。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