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诊器(肺部听诊6种异常呼吸音)
- 电商
- 2022-04-27 08:38:11
听诊器的原理及详细构造?
听诊器原理: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就是振动。听诊器前面有一个振动板。人体器官振动,带动听诊器的振动板振动。振动板振动产生声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所以振动板产生的声音通过固体传到耳朵。听诊器的结构:1。接耳端(耳片):耳片的大小要适合医生自己的外耳道,接耳端附着的金属管上端要弯曲。听诊时,保持弯管凹面向前。2.弹簧部分:要适合医生头部的大小,松紧适度。一些听诊器没有弹簧部分。此时,如果耳片与耳腔不适应,就容易脱落,或者听诊效果差,这在美国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是很常见的。3.橡胶管:管壁要厚(3mm左右)以减少外界噪音。橡胶管不能太软,以免影响高音。橡胶管的内径要和金属管的内径一样,3-4mm左右。橡胶管的长度应该合适。越短听诊效果会越好,但是太短了用起来不方便。一般从耳端到胸端的总长度大约等于医生手臂的长度。4.胸接端(胸片):胸片的外口直径越小,声音的定位就能越准确,容易与胸壁亲密接触,但由于其采集面小,声音较弱。胸部外口直径越大,越容易察觉到微弱的声音。扩展:听诊器使用注意事项:1。如何佩戴听诊器?听诊器的工作原理是将仪器的采集部分与患者相连,而耳道部分则放在医生的耳朵里。虽然耳管的设计符合人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很好的贴合了医生的耳朵结构,但由于每个人的耳朵结构不同,使用时需要微调。需要注意的是,戴上听诊器后,可以轻轻向下拉动耳管,使耳管在外耳道内的位置恰到好处。为了使用方便,整个金属管要向前倾斜,以减少外界干扰,保证最佳效果。2.听诊器作为临床上重要的医疗机械设备,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查过程。第一件事就是清除机器上的杂物,因为听诊器因为长时间不用,可能会沾到耳道内的毛屑等杂物,会直接影响声音在耳道内的传递。因此,定期做好清洁保养工作是很有必要的。还有一点就是检查听诊器的紧密度,因为从患者身上采集到的声音信息需要有良好的紧密度作为保证,才能更好的帮助医生做出判断。检查时主要是检查听诊器和听头的Y接口,发现松动及时修复调整。3.消除外界声音干扰。听诊器和平时用的耳机差不多,所以也会面临耳机效应。所谓耳机效应,是指其单位部件与身体和其他外界物体摩擦时产生的噪音,使听者的听觉变得干燥。在听诊器里,会有很多和医生衣服摩擦产生的噪音。这时候尽量用衣服夹住耳线,可以帮助医生减少摩擦产生的噪音,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来源:百度百科-听诊器
听诊器是怎么发明的?
听诊器是法国医生林内克在1816年发明的。当时,林内克治疗了一名患有胸痛的肥胖患者。他把耳朵贴在病人的胸部,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强,听不到里面传来的声音。林内克很恼火,一边沿着小路溜达一边思考这个问题。刚好有两个孩子蹲在一根长长的木梁两端玩游戏。一个孩子在另一端敲他的木梁,另一个孩子把耳朵贴在木梁上,听从另一端传来的声音。林乃克马上回到医院,把纸卷成一个圆锥,用一个很宽的圆锥底放在病人的胸前。听了一会儿,他惊喜地发现自己能听到病人胸腔里的声音。经过多次实验,用金属、纸、木头和其他材料制成的不同长度的棒或管被试用出来。林内克最后改进,做了一个长约30厘米的木制接收器,两端各有一个喇叭。由于接收器的发明,林内克能够诊断许多不同的胸部疾病,他也被后人尊称为胸科医学之父。林内克于1826年去世,享年45岁。1840年,英国医生乔治菲利普卡门改进了林内克设计的单耳受话器。卡门认为双耳可以做出更正确的诊断。他发明的听诊器是两个耳塞用两根柔性橡胶管连接到能与身体接触的接收器上,接收器是一个中空的镜面状的圆椎。卡门的听诊器可以帮助医生听诊静脉、动脉、心脏、肺和肠道内部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母亲体内胎儿的心音。1937年,凯尔又对卡门听诊器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第二个可以与身体接触的接收器,可以产生立体声效果,称为复合听诊器,它可以更准确地找出病人的病灶。不幸的是,凯尔的改进产品并没有被广泛使用。最近出了一种电子听诊器,可以放大声音,使一组医生同时听到确诊病人体内的声音,并记录下心脏杂音,与正常心音进行对比。虽然新的听诊器不断问世,但医生们普遍喜欢使用由林内克设计、卡门改进的老式听诊器。
听诊器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听诊器是法国医生林内克在1816年发明的。当时,林内克治疗了一名患有胸痛的肥胖患者。他把耳朵贴在病人的胸部,但是病人肥胖的胸部隔音效果太强,听不到里面传来的声音。林内克很恼火,一边沿着小路溜达一边思考这个问题。刚好有两个孩子蹲在一根长长的木梁两端玩游戏。一个孩子在另一端敲他的木梁,另一个孩子把耳朵贴在木梁上,听从另一端传来的声音。林乃克马上回到医院,把纸卷成一个圆锥,用一个很宽的圆锥底放在病人的胸前,把听诊器倾斜一会儿,惊喜地发现病人胸腔里的声音可以听到了。经过多次实验,试出了这种金属。
、纸、木等材料不同长短形状的棒或筒,林奈克最后改进制成了长约30厘米、中空、两端各有一个喇叭形的木质听筒。由于听筒的发明,使得林奈克能诊断出许多不同的胸腔疾病,他也被后人尊为“胸腔医学之父”。林奈克死于1826年,年仅45岁。1840年,英国医师乔治·菲力普·卡门改良了林奈克设计的单耳听筒。卡门认为,双耳能更正确地诊断。他发明的听诊器是将两个耳栓用两条可弯曲的橡皮管连接到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上,听筒是一中空镜状的圆椎。卡门的听诊器,有助于医师听诊静脉、动脉、心、肺、肠内部的声音,甚至可以听到母体内胎儿的心音。1937年,凯尔再次改良卡门的听诊器,增加了第二个可与身体接触的听筒,可产生立体音响的效果,称为“复式听诊器”,能更准确地找出病人的病灶所在。可惜凯尔的改良品未被广泛采用。近来又有电子听诊器问世,它能放大声音,并能使一组医师同时听到被诊断者体内的声音,还能记录心脏杂音,与正常的心音比较。虽然新型听诊器不断问世,但是医师们普遍爱用的仍然是由林奈克设计,经卡门改良的旧型听诊器。
上一篇:诺维斯(诺科奇电子简介)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