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企业的股权设计,公司股权架构设计方案(股权设计经典案例)
- 创业
- 2022-04-08 02:23:04
初创企业的股权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企业合伙人怎么分配股权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5年5月底,我国企业数量为1959.4万家。中国每天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平均每分钟诞生7家企业。但是,中国企业的存活率很低。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14.8%的企业存续期不足一年,28.8%的企业存续期不足两年,近一半(49.3%)的企业存续期不足四年。我们手头没有最新的数据,但我们预测,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2015年,中国企业的存活率不会高于这个数据。即使是拿到融资的企业,王也提出“警惕C轮之死”,预测90%的企业会死在C轮。很多企业会走上“一年暴富,两年暴富,三年破产”的道路。我们就不一一分析每个创业公司的具体死因了。但是,影响创业企业生死的,必然有合伙人股权。我们选择合伙人权益作为讨论点是因为“三个特点”:重要性。我们认为,初创企业的基础是合伙人和股权。说到底就是合伙人股权。基本奠定了一个创业公司的基因;不可逆性。创业型企业的产品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快速迭代解决的。或者技术操作问题,影响公司短期发展。但是合伙人股权有问题怎么办?往往是不可逆的“车毁人亡”。开始是稀里糊涂,难以根治;普遍性。以前创业者负责整个世界,不需要考虑合伙人的股权。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制创业的新时代,合伙制创业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成功企业的标准。但对于合伙人股权这个新话题,国内很多创业者和新手都缺乏基础知识。二。统计在服务创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合伙人股权故事,帮助创业企业处理了各种各样的合伙人股权事故。基于项目经验,我们梳理了导致合伙人股权纠纷的“十个坑”。专注于互联网公司数据研究的IT橙据此开发了一套企业股权健康检查工具。工具推出后,创业者们纷纷前来“测试”。在3天的时间里,共有2134名企业家为他们的公司做了股权体检。根据收集的统计数据,我们准备了这份调查报告。以下是我们的调查问卷和收集到的创业企业股权体检数据:三。数据分析基于这些一手数据,我们对企业的股权体检结果逐一分析如下,可作为创始人设计合伙人股权结构或投资人判断投资项目的参考:1。创业团队有没有一个人人信服的老板?企业股权结构设计的核心是老板的股权设计。老板不明确,企业股权无法分配。创业,要么一开始就要有一个明确的老板,要么就要有一个老板的磨合。很多公司都是因为老板不明所以发生股权大战。比如真功夫。企业有明确的老板,不一定意味着专制。苹果、微软、谷歌、BAT、小米……这些互联网公司都有明确的老板。当老板不持股时,这些企业通过AB股计划和事业合伙人制度来保证老板对公司的控制权。创业团队的决策机制可以民主协商,但出现意见分歧时,必须集中决策,做出最终决定。在股东会和董事会层面,只有老板对公司有了控制权,公司才能有主人,才不会沦为赌徒不停倒卖的牌。只有老板在底层失控,公司才能走出老板的缺点和局限。一些声称实验失控的创始人可能不敢在公司股权层面冒险失控。据统计,13.5%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老板。这可能会影响决策
创始人不能独善其身,合伙人和兵团一起战斗才能胜利。创始人需要找到能在产品、技术、运营或其他重要领域独当一面的盟友。说“初创合伙人的重要性胜过流行的商业模式”,一点也不为过。实践中,很多企业家问如何做“员工”股权激励,很少有企业家问如何做“合伙人”股权设计。即使有些企业家意识到合伙人的重要性,但你看他们公司的股权结构,会发现上面是慈禧,下面是义和团。他们认为重要的合伙人很少持有股份。合伙创业,合伙人既要有软友谊,也要有硬利益,才能长久成功。只谈友情不谈利益,或者只谈利益不谈友情,都是耍流氓。据统计,17.71%参与体检的初创企业只有一军创始人,没有合伙人。创业路上,要不要一个人爬雪山过草地?3.创业团队是否完全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如果把创业看做一场长途拉力赛,赛车手最终能赢的原因至少包括跑道的选择,赛车手的素质,跑车的性能。跑车启动的那桶汽油绝对不是取胜的唯一重要因素。商业伙伴早期投资就像一桶汽油。以前如果公司的初始资金是100万,出资70万的股东即使不参与创业,也要持有70%的股份,这是常识。如今,只出钱不出力的股东“花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常识。以前股东股份分配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多少钱”,“钱”是最大的变量。现在,“人”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初创企业的股权分配是“时间错位”的:根据初创团队目前的贡献,分配公司未来的利益。在创业初期,很难评价他们各自的贡献,创业团队的早期贡献成为评价团队贡献的核心指标。于是,有钱但缺乏创业能力和心态的合伙人成为公司的大股东,有创业能力和心态但资金不足的合伙人成为小合伙人。我们建议专职核心合伙人团队的股权可以分为资本股和人力股,资本股占小部分,人力股占大部分。人力要和创业团队四年全职服务期挂钩,分阶段成熟。对于创业团队的投资
合计不超过100万的,我们建议,资金股合计不超过20%。根据统计数据,近一半(43.11%)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都完全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这可以是一个结果,但慎重将团队成员出资当成决定股权分配数量的依据。对于剩下的近一半(56.89%)不是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权的创业企业,公司得有其它决定合伙人股权分配数量的公平合理依据。比如,以往工作履历、对创业项目未来的参与度与贡献度、承担的创业风险等。4、创业团队是否签署了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创业团队股权的一些进入机制(激励股权预留、股权比例与出资比例不一致等)与退出机制(分期成熟、回购等),很难写进工商局推荐使用的标准模板公司章程。因此,我们建议,创业团队就股权的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单独签署合伙人股权分配协议。根据统计数据,高达40.07%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都没有签署股权分配协议。对于这些企业,你们回去翻翻你们的公司章程,知道合伙人如何进入退出吗?5、创业合伙人是否有退出机制?合伙人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比如,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持有公司30%股权。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或由于不胜任、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离职后,退出合伙人坚决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1)《公司法》没规定,股东离职得退股;(2)公司章程没有约定;(3)股东之间也没签过任何其他协议约定,甚至没就退出机制做过任何沟通;(4)他出过钱,也阶段性参与了创业。其他合伙人认为不回购股权,既不公平也不合情不合理,但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合伙人的退出机制,对合法回购退出合伙人的股权束手无策。对于类似情形,我们通常建议,(1)在企业初创期,合伙人的股权分为资金股与人力股,资金股占小头(通常占10-20%之间),人力股占大头(80%-90%之间),人力股至少要和四年服务期限挂钩,甚至核心业绩指标挂钩;(2)如果合伙人离职,资金股与已经成熟的人力股,离职合伙人可以兑现,但未成熟的人力股应当被回购;(3)鉴于咱们中国人“谈利益,伤感情”的观念,我们建议,合伙人之间首先就退出机制的公平合理性充分沟通理解到同一个波段,做好团队的预期管理,然后再做方案落地。根据统计数据,虽然经过反复的市场教育,仍然有大量企业(41.10%)并没有任何合伙人退出机制。即便是已经有合伙人退出机制的企业,退出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被执行性,以及合伙人团队对退出机制的认同感有多高,也是个问题。6、外部投资人是否控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对股权缺乏基本常识的,不仅仅是创业者,也包括大量非专业机构的投资人。比如,我们看到,有投资人投70万,创始人投30万,股权一开始简单、直接、高效、粗暴地做成70:30。但是,项目跑2年后,创始人认为,自己既出钱又出力,吭哧吭哧却干成了小股东,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却是大股东,不公平。想找其他合伙人进来,却发现没股权空间。投资机构看完公司股权后,没有一家敢进。优秀合伙人与后续机构投资人进入公司的通道都给堵上了。我们见过太多上市公司投资个三五百万,甚至有的孵化器投资个三五十万,都热衷于控股创业企业。他们认为,股权占的抢的越多越好。很多初创企业,一开始把股权当大白菜卖。等到公司启动融资,发现股权结构不对,想对股权架构进行调整时,发现微调早期投资人股权就是动人家价值三五百万的蛋糕,是活生生“烤”验人性。人性,又很难经得起“烤”验,结果经常是鸡飞蛋打。根据统计数据,高达19.49%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由外部投资人控股。这些企业在未来招募合伙人与外部融资时,都会经历股权之痛。如果没有在创业早期调整股权结构,这会给后续合伙人与机构投资人进入添堵,进而限制了公司的发展。7、是否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我们看到,很多初创企业热衷于找一些高大上的外部兼职人员撑门面,并发放大量股权。但是,这些兼职人员既多少时间投入,也没承担创业风险。股权利益与其对创业项目的参与度、贡献度严重不匹配,性价比不高。这也经常导致全职核心的合伙人团队心理失衡。对于外部兼职人员,我们建议以微期权的模式合作,而且对期权设定成熟机制(比如,顾问期限,顾问频率,甚至顾问结果),而不是大量发放股权。经过磨合,如果弱关系的兼职人员成为强关系的全职创业团队成员,公司可以给这些人员增发股权。根据统计数据,有13.17%参与体检的创业企业给兼职人员发放大量股权。8、是否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很多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希望借助外部资源,容易给早期的资源承诺者许诺过多股权,把资源承诺者当成公司合伙人大额发放股权。但是,资源入股经常面临的问题是:(1)资源的实际价值不好评估;(2)资源的实际到位有很大变数;(3)很多资源是短期阶段性发挥作用;(4)对于价值低的资源,没必要花大量股权去交换。对于价值高的资源,资源方也不愿意免费导入。因此,对于资源承诺者,我们通常建议,优先考虑项目合作,利益分成,而不是长期股权深度绑定。即便股权合作,主要也是与资源方建立链接关系,通过微股权合作,且事先约定股权兑现的前提条件。根据统计数据,有12.61%的企业给短期资源承诺者发放大量股权。9、是否给未来管理团队与员工预留了一定比例的股权?创业就像接力赛,需要分阶段有计划地持续招募人才。股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创业团队最初分配股权时,应该有意识地预留一部分股权放入股权池,为持续招募人才开放通道。根据统计数据,有17.57%的创业企业没有给后续人才进入预留股权通道。如果创业团队后续对预留股权招募后续人才达不成一致意见,这会影响到人才招募,进而严重影响公司发展。10、创业团队是否有跟配偶就创业股权进行钱权分离的协议?全职直接参与公司运营管理的核心团队,是创业合伙人。容易被忽视的是,创业合伙人的配偶,其实是背后最大的隐形创业合伙人。关于配偶股权,一方面,很重要。中国的离婚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创业者群体的离婚率可能高于平均水平。根据中国法律,婚姻期间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除非夫妻间另有约定。创业者离婚的直接结果是,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土豆创始人王薇因为配偶股权纠纷,影响了土豆的最佳上市时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创投圈还专门为此设计了“土豆条款”,简单粗暴地要求创业者配偶放弃就企业股权主张任何权利;但另一方面,很敏感。处理不当,股权没分完,婚先离了。为了既保障公司股权与团队的稳定性,又兼顾配偶合理的经济利益,稳固创业者后方的和谐家庭关系,我们专门开发了“七八点配偶股权条款”,一方面,约定股权为创业者个人财产,另一方面,创业者同意与配偶分享股权变现利益,做到钱权分离。根据统计数据,有高达60.03%的创业企业没有就配偶股权做到钱权分离。如果婚姻出现变数,创业者只能愿赌服输。四、结语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创始人需要可以并肩作战的合伙人,而公司核心创业团队之间建立“共创、共担、共享”、阳光透明、相对公平合理的合伙创业文化,做好合伙人股权分配,有利于吸引合伙人。很多创业者还在犯股权分配的常识性错误。我们预测,犯这些常识错误的比例会高很多。初创企业的基础,一是合伙人,二是股权。基础没打好,纠正的代价极大,甚至无法挽救。做好公司合伙人股权架构,找合伙人、找投资人、找员工,再也不用纠结了。
合伙人制度股权架构的设计是什么?
股权架构的设计是为了明确合伙人的权,责,利,帮助创业公司的稳定发展,方便创业企业融资。股权架构的设计是为了明确合伙人的权,责,利,帮助创业公司的稳定发展,方便创业企业融资。另外,股权架构既是影响公司的控制权的一大因素,还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股权架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架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架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指股份公司总股本中,不同性质的股份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股权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力(义务)。基于股东地位(身份)可对公司主张的权利,是股权。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则是股权结构的具体运行形式。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了不同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绩效。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股权结构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