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能进国司,侯司国(司同国)
- 创业
- 2022-04-07 18:34:36
怎样才能进国企或说进国企要哪些条件
cjol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约有21%的大学毕业生将国企作为就业目标。另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急需补充大学毕业生。按理说供需双方各有所需,应该“一拍即合”,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一些招聘会上,记者经常看到和听到一些国企人事经理对招聘大学毕业生忧心忡忡或抱怨颇多,比如“现在的大学生不专业、不敬业、不诚信”等等。就此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一些专家,请他们就——国企偏好给应届大学生提建议:更注重成绩,更注重“忠诚”。据南方网讯某人力资源公司高级顾问介绍,国企不仅注重应聘毕业生在校成绩优异,更希望学生在校表现“优秀”。目前很多渴求人才的国企,都在向外企看齐。每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期,直接去国内名校找人才。他们最常用的方法是向大学索要综合信用分数最高的毕业生名单,以供选择。某大型国有钢铁企业这样表述招聘原则:我们不会盲目追求高学历,因为要求高学历的后果就是企业的“人才高消耗”。据了解,这家企业每年招聘180多名人才,包括本科生、专科生、硕士、博士、技校生。所招聘人才的学术成就在候选人中名列前茅。此外,这家国企还非常注重求职者在试用期和基层培训期间的表现。“我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但不欢迎以企业为跳板的人”。资深顾问表示,注重应聘者对企业的忠诚度是国企对应届毕业生的普遍要求。专家提示一:全力以赴笔试。目前一些大型国企已经参考了外企的做法,通常会在面试前安排一轮或多轮笔试。笔试内容多为文学、数学、逻辑、智力、时事。毕业生在参加这种题型信息量巨大的笔试之前,首先要复习高中数学中的古代名句和数列问题,然后浏览最近一个月的时事新闻。当然,最好多看几本智力测试的书,这样笔试通过的概率会高一些。特别要注意的是,试卷上的字迹一定要清晰美观,否则,“考官的眼睛”可能就不再对你“绿眼”了。如果你顺利通过这个关口进入面试,那么你基本上就有80%成功进入国企。在国企,一般五个人可以留三个面试。在外企,有可能10个人只能留下一个,甚至一个。专家提示二:面试要稳,要克制。相比外企面试形式多样,国企面试基本采用问答的形式。通常情况下,一个应聘者会有多个面试官,这样很容易让应聘者不知所措,顾此失彼。此时,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作为支撑。在国企面试,基本上不会遇到所有说英语的场景,还是用普通话回答问题比较好。国企面试问题的特点是“走极端”。比如刚开始的时候,人们通常会觉得很轻松,问申请人是不是独生子女,家里有几口人,住在哪里,喜欢做什么等等。然后话题急转,直指“关键问题”,询问考生对业务知识了解多少,如何解决一些业务问题,如何做得更好等等。可以说是最简单的问题和最难的问题交替提出,考生要对此做好心理准备。另外,国企一般不喜欢opi
比如对于“进入我们公司后,首先应该做什么?”,国企面试官最想听到的是“遵守公司制度”。至于兴趣爱好,国企面试官普遍希望应聘者擅长书法、围棋、民歌等“传统项目”。归根结底,应聘者要快速判断面试官的年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等。而“评判外貌和颜色”是为了“投自己喜欢的票”。专家提示四:谈工资。“国企面试官在询问应聘者的薪资要求时,应避免提出过分要求。一般来说,目前应届毕业生在1000元上下比较合适,因为大部分国企开出的月薪属于税后工资,符合“市场情况”。如果毕业生开出的月薪过高,即使国企因一时困难愿意出全款,心里也难免会有“芥蒂”,对应聘者未来职业生涯的顺利未必有利。当然,如果有的国企声明自己开出的1000元是税前月薪,而应聘者认为确实太低,完全可以当面拒绝。
什么样的人适合在国企工作,有何依据?
国企因为工资稳定,福利好,工作轻松,受到很多毕业生的青睐。尤其是北上广等房价昂贵的一线城市,还会享受经济适用房或集资房的福利待遇,吸引了很多穷弟子的目光。但是,国企虽然好,但不一定适合你。在进入国企之前,你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职业追求,还要了解国企的特点。国有企业因地域、行业、规模等不同,可以分为很多类型。但大部分国企适合具备以下特点的人:1。性格外向,善于人际交往。在国企,职位意味着平时的工资,职级意味着年底的奖金。如果你想获得更高的薪水,你必须尽快获得晋升,尽快走上领导岗位。国企要想升职,必须得到上级的信任和重视。这就要求你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观察自己的感受,了解老板的心理,理解老板的想法,处处为老板着想,时时为老板分忧。能做到这一点的,大多是性格外向,善于交际,善于处理人事纠纷的人。他们懂得如何与上司沟通,赢得上司的好感。一般情况
下,如果仕途顺利,具有这种秉性的人,3-5年就可以成为中层管理者,开始新的职场生涯。2、性格温和安心基层工作在国企工作,通常情况下,精神压力小,工作轻松。只要你服从领导,努力工作,一般没有被辞退的职业风险。国企里也常会产生工作分歧和利益纠纷,只要你心胸坦荡,心地善良,对人友善,一般都会友好化解,不会伤及感情。切忌一遇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就心生怨恨,千万不要使用从职场达人那里淘来的小人阴招来对付自己的同事,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只能加剧隔阂,树立永久的敌人。一个性格温和、真诚善良的人,在国企里一定会受到周围同事的欢迎,一般都会有很好的人缘。大家坦诚相待,互相提携,轻松工作,平平淡淡地工作到退休年龄。、基本条件: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公办高校2018年应届毕业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同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身体健康,符合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能适应电力企业工作。招聘专业符合个省公司具体招聘需求。符合以上条件即可报名,看似很容易实现实际上却没有那么简单,这是进国家电网的初步条件,在众多应聘者面前,这样的初步符合要求很显然没有竞争力。那么如果想进国企还得有多大的优势才能进呢?什么样的人能进国企?你是这样的吗?国企和私企相比,更加稳定,双休福利不会轻易取消。对比于私企,员工的福利待遇与企业效益有很大的关系,企业效益好的,员工福利待遇会相应的好些,但在市场竞争下,企业的效益也是不稳定的。因此如果你希望未来有个稳定的发展机会,那么国企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何才能去国有企业上班
一般国企都是校招的多,很少社招,社招主要看机遇,可能你正好适合这个岗位,他们正好在招聘,没有什么捷径,捷径的话可能就是内部招聘了,国企员工自己推荐,可以国企在职员工推荐进来,但是也要面试笔试想找国企工作,就得先知道国企怎么招人。因此,功课一定要提前做。国企招人渠道,一般有以下三种。第一种:熟人引荐。通过熟人引荐方式,进入国企是最靠谱的。当然这对人脉资源有较高要求。这种方式有几个明显优势:1、有空缺岗位了,内部人第一时间掌握,占得先机。2、了解真实情况,认真权衡。有些岗位很难干,比如上司很奇葩,过度关心女下属,去了就是坑。3、有说服力。熟人引荐,知根知底,大家都放心。4、在职场要有积累人脉的意识,中层职位以后换工作,熟人引荐方式是比较靠谱的,最省时省力,但对人脉资源的考验性比较大。所在城市比较牛的国企就那几个,要有意识结交他们,把关系维护好。第二种:校园招聘。首先,通过校园招聘,是真的可以进入到国企,录用规模相对较大。通常,大型集团化国企,每年9月-12月都会考虑开展校园招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直接发布,另一种是进入校园办专场。最近几年,一定实力的国企对清北复浙比较青睐,其他院校则要求985/211,基本锁定硕士。2012年,我们集团就到清北和所属城市最好的几所名校开校招专场,最终录用30名应届生,入职后作为管培生培养,其待遇接近下属公司中层年薪标准。截止2020年,在留下来的人当中,绝大部分早已担任二级公司部门负责人或副总职位,也有在集团职能部门担任骨干或高级经理人身份的。1、普通院校的毕业生,能否被录用?答案是:基本不能。大型国企招聘时,对非985/211,本科以下学历,非知名院校的学生,不怎么友好。在筛选简历环节,就已经出局了。2、没背景的应届生是不是跟有背景的应届生竞争?答案是:对的。在校招过程中,是一定会安排关系户的,任何一家国企都会存在,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经过我观察,关系户的孩子大部分都很优秀,也比较低调,根本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那样。飞扬跋扈、到处显摆的非常少。关系户占多少比例呢?这个实在不好说,大概率是超不过半数,甚至更少一些吧。因此,对大部分草根学生而言,这点还是能接受的。有几点大家要注意了1、真诚表现。如今社会里,没几个想当老实巴交的人,但人人却喜欢跟老实人打交道。在选择下属时,老实人是比较受上司欢迎的,这符合被掌控的需要。因此,你名校毕业且真诚低调,你说,谁能不喜欢呢?2、用足时间。给你3分钟自我介绍,你就老老实实的把3分钟时间用够,尽可能说有价值的信息。3、学会谦虚。有些孩子仗着自己清北光环,有意无意显摆优越感,这点没几个人喜欢。4、善于表现。前些年,有一家能源型国企校招,一下子有1000多人投递了简历,经过筛选还剩下600多人,最终只能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的方式选人。因此,我们主考官的注意力始终被那些自信、能表现、比较活跃的人所吸引。你想想,你既不发言,又不主动整理记录,更不代表小组发言总结,谁会记住你?录用你可能吗?第三种:社会招聘。通过社招进入国企,完全凭借自身能力,没找任何关系。有面试经验的朋友都能体会到,主考官对你有好感时聊的话题,和应付你时聊的话题,是完全不同的。这点是能被感知到的,何况我是做人力资源出身的。还有一种情况,是规模比较大的集中招聘。比如,某开发区集团或集团化公司,发布的比较震撼的招聘广告。震撼之处在于,它的招聘需求很广,几乎涵盖了所有下属公司,包含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岗位,有高管、有技术岗。其实,这种看似规模大的招聘,往往都比较虚。其主要目的在于宣传,而非真的招聘,真实需求的岗位比较少,高层次职位几乎没可能,或者已经有了人选。科力普省心购,中小企业一站式采购平台。
- 人参与,0条评论
发表评论